解剖學:第7章 骨骼(第一部)-軸骨骼系統(Bones, Part 1: The Axial Skeleton)

更新 發佈閱讀 10 分鐘

一、中軸骨系統總覽(Overview of the Axial Skeleton)

1️⃣ 定義與組成(Definition and Components)

中軸骨(Axial skeleton)是人體骨架的中軸部分,由 80塊骨(bones) 組成。

主要包含三大部分:

  • 顱骨(Skull):包括顱頂與面骨,保護腦部與感覺器官。
  • 脊柱(Vertebral column):支撐軀幹重量並保護脊髓(Spinal cord)。
  • 胸廓(Thoracic cage):由肋骨與胸骨形成,保護心肺與主要血管。

人體骨骼可分為:

  • 中軸骨(Axial skeleton):中線結構。
  • 附肢骨(Appendicular skeleton):四肢與帶骨(girdles)。


2️⃣ 功能(Functions)

  • 支撐(Support):為身體提供結構與姿勢。
  • 保護(Protection):包覆腦、脊髓、胸腔臟器。
  • 運動(Movement):肌肉附著點,提供槓桿作用。
  • 血球生成(Hematopoiesis):紅骨髓生成血球。
  • 儲存(Storage):儲存礦物質(鈣與磷)與脂肪。


二、頭骨(The Skull)

1️⃣ 頭骨概觀(Overview of the Skull)

  • 22塊骨(bones)
    • 顱骨(Cranial bones) 8塊
    • 面骨(Facial bones) 14塊
  • 附屬結構:耳聽小骨(Auditory ossicles)6塊 + 舌骨(Hyoid bone)1塊。
  • 功能:保護腦(Brain protection)+形成面部骨架(Facial framework)。


(一)顱骨 Cranial Bones(8塊)

這些骨形成顱腔(Cranial cavity),包圍並保護腦部。

構成骨包括:

1️⃣ 額骨(Frontal bone)

  • 位於前額與眼眶上方(forehead and superior orbits)。
  • 含有額竇(Frontal sinus)— 屬副鼻竇。
  • 關鍵結構:眶上孔(Supraorbital foramen)、額鱗(Frontal squama)。

2️⃣ 頂骨(Parietal bones, 2)

  • 位於顱頂與顱側。
  • 左右頂骨以矢狀縫(Sagittal suture)相連,與額骨以冠狀縫(Coronal suture)連接。

3️⃣ 枕骨(Occipital bone)

  • 位於顱後下方,形成顱底(cranial base)部分。
  • 含枕骨大孔(Foramen magnum),脊髓通過處。
  • 外枕隆凸(External occipital protuberance)為項韌帶附著點。

4️⃣ 顳骨(Temporal bones, 2)

  • 位於顱底側方,包含耳部結構。
  • 重要部分:
    • 鱗部(Squamous part)
    • 乳突部(Mastoid part):乳突肌附著。
    • 岬部(Petrous part):內含內耳(Inner ear)。
    • 外耳道(External acoustic meatus)。

5️⃣ 蝶骨(Sphenoid bone)

  • 位於顱底中央,形似蝴蝶。
  • 含蝶鞍(Sella turcica)托住腦下垂體(Pituitary gland)。
  • 為「關鍵骨」(Keystone bone),與所有顱骨相接。

6️⃣ 篩骨(Ethmoid bone)

  • 位於鼻腔頂與兩眼之間。
  • 含篩板(Cribriform plate)— 嗅神經(Olfactory nerves)穿過。
  • 上有垂直板(Perpendicular plate),下接犁骨形成鼻中隔。


(二)面骨 Facial Bones(14塊)

1️⃣ 上頜骨(Maxillae, 2)

  • 形成上顎與硬顎(Hard palate)前部。
  • 含上頜竇(Maxillary sinus)與齒槽突(Alveolar process)。

2️⃣ 下頜骨(Mandible)

  • 唯一可動面骨。
  • 結構:下頜體(Body)、下頜角(Angle)、下頜枝(Ramus)。
  • 關節突(Condylar process)與顳骨構成顳下頜關節(Temporomandibular joint, TMJ)。

3️⃣ 頰骨(Zygomatic bones, 2)

  • 構成顴弓(Zygomatic arch),連接顳骨與上頜骨。

4️⃣ 鼻骨(Nasal bones, 2)

  • 形成鼻樑上部。

5️⃣ 淚骨(Lacrimal bones, 2)

  • 最小面骨,含淚囊窩(Lacrimal fossa)供淚液排出。

6️⃣ 腭骨(Palatine bones, 2)

  • 構成硬顎後部與鼻腔底部。

7️⃣ 下鼻甲骨(Inferior nasal conchae, 2)

  • 增加鼻腔內氣流接觸面積,有助加溫與濕潤。

8️⃣ 犁骨(Vomer)

  • 形成鼻中隔(Nasal septum)下半部。


(三)其他重要結構

  • 眼眶(Orbits):由七塊骨組成(額、蝶、顴、上頜、腭、篩、淚骨)。
  • 鼻腔(Nasal cavity):由多骨構成,分左右兩半。
  • 副鼻竇(Paranasal sinuses):額竇(Frontal)、蝶竇(Sphenoid)、篩竇(Ethmoid)、上頜竇(Maxillary)。
  • 舌骨(Hyoid bone):位於頸前方,不與其他骨相連,支撐舌肌與喉肌。


三、脊柱(The Vertebral Column)

1️⃣ 總體概念(General Organization)

脊柱由 26塊骨(vertebrae) 組成,支撐軀幹並保護脊髓。


分區如下:

  • 頸椎(Cervical vertebrae)7
  • 胸椎(Thoracic vertebrae)12
  • 腰椎(Lumbar vertebrae)5
  • 薦骨(Sacrum)1(由5融合)
  • 尾骨(Coccyx)1(由4融合)


2️⃣ 椎骨一般構造(General Structure of a Vertebra)

  • 椎體(Body):主要承重部分。
  • 椎弓(Vertebral arch):由椎根(Pedicle)與椎板(Lamina)構成。
  • 椎孔(Vertebral foramen):與上下椎孔形成椎管(Vertebral canal)。
  • 突起(Processes):棘突(Spinous)、橫突(Transverse)、上下關節突(Articular)。


3️⃣ 特殊椎骨(Specialized Vertebrae)

  • 寰椎 Atlas (C1):無椎體,支持顱骨。
  • 軸椎 Axis (C2):具齒突(Dens)允許頭部旋轉。
  • 第七頸椎(C7):棘突長,可觸及。


4️⃣ 區域特徵(Regional Differences)

  • Cervical:小椎體,橫突孔。
  • Thoracic:肋關節面(Costal facets)。
  • Lumbar:大椎體,棘突方形。
  • Sacrum:薦孔、薦岬(Sacral promontory)。
  • Coccyx:退化。


5️⃣ 輔助結構(Associated Structures)

  • 椎間盤(Intervertebral discs):髓核(Nucleus pulposus)與纖維環(Annulus fibrosus)。
  • 韌帶(Ligaments):前縱韌帶、後縱韌帶、棘間韌帶、黃韌帶(Ligamentum flavum)。


四、胸廓(The Thoracic Cage)

1️⃣ 構成(Components)

  • 胸骨(Sternum):胸骨柄(Manubrium)、胸骨體(Body)、劍突(Xiphoid process)。
  • 肋骨(Ribs, 12對)
    • 真肋(True ribs, 1–7)
    • 假肋(False ribs, 8–10)
    • 浮肋(Floating ribs, 11–12)


2️⃣ 功能(Functions)

保護心肺、支撐肩帶、協助呼吸。


五、軸骨骼異常與臨床關聯(Clinical Correlations)

  • 顎裂(Cleft palate):胚胎期腭突未融合。
  • 椎間盤突出(Herniated disc):髓核外突壓迫神經。
  • 腰椎狹窄(Lumbar stenosis):椎管變窄。
  • 脊柱彎曲異常
    • 側彎(Scoliosis)
    • 駝背(Kyphosis)
    • 前凸(Lordosis)
  • 鼻中隔偏曲(Deviated septum):篩骨垂直板偏移。


六、生命週期變化(Axial Skeleton Throughout Life)

  • 新生兒期:脊柱C形。
  • 兒童期:學坐、行走後形成S形。
  • 成人期:椎間盤吸震作用最佳。
  • 老年期:骨質疏鬆、椎間盤萎縮、身高變矮。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浮光影夢
1會員
34內容數
你好,我是影,一名護理系學生。 平時忙於課業、打工和考試,兼顧信仰及個人生活,雖挑戰重重,我仍相信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 在這裡,我會分享我的生活點滴,從時間管理到未來規劃,探索如何在忙碌中找尋平衡與成長。 為自己開闢第二條路的同時,也希望能和你一起找到那一抹屬於自己的光亮,為各自的故事添上一筆溫柔而堅定的色彩。
浮光影夢的其他內容
2025/10/30
解剖學:第6章 骨與骨骼組織(Bones and Skeletal Tissues) 根據Human Anatomy Global Edition 9th Edition - Elaine Marieb
2025/10/30
解剖學:第6章 骨與骨骼組織(Bones and Skeletal Tissues) 根據Human Anatomy Global Edition 9th Edition - Elaine Marieb
2025/10/29
解剖學:第5章 皮膚系統(The Integumentary System) 根據Human Anatomy Global Edition 9th Edition - Elaine Marieb
2025/10/29
解剖學:第5章 皮膚系統(The Integumentary System) 根據Human Anatomy Global Edition 9th Edition - Elaine Marieb
2025/10/27
解剖學:第4章 組織(Tissues) 根據Human Anatomy Global Edition 9th Edition - Elaine Marieb
2025/10/27
解剖學:第4章 組織(Tissues) 根據Human Anatomy Global Edition 9th Edition - Elaine Marieb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是運科竹:每週閱讀一段運動科學相關文獻,強化#英文閱讀理解力以及 #運動科學相關知識》 https://youtu.be/fYddHB1zPLU?si=KfKjZ70bzajEb3T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YddHB1zPLU
Thumbnail
《#我是運科竹:每週閱讀一段運動科學相關文獻,強化#英文閱讀理解力以及 #運動科學相關知識》 https://youtu.be/fYddHB1zPLU?si=KfKjZ70bzajEb3T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YddHB1zPLU
Thumbnail
脊椎側彎能否重訓一直是大家擔心的,拜現今科學所賜,對於重訓的相關研究越來越多,讓我們一起了解「脊椎側彎」,並與它好好共存吧!
Thumbnail
脊椎側彎能否重訓一直是大家擔心的,拜現今科學所賜,對於重訓的相關研究越來越多,讓我們一起了解「脊椎側彎」,並與它好好共存吧!
Thumbnail
腰椎滑脫症 脊椎滑脫 ( spondylolisthesis ) 就是脊椎椎體往前、往後或向側面移位
Thumbnail
腰椎滑脫症 脊椎滑脫 ( spondylolisthesis ) 就是脊椎椎體往前、往後或向側面移位
Thumbnail
日常生活中的身體慣性行為以及不良的動作姿勢可能導致身體結構錯位和內部的緩衝空間變小,進而引起疼痛與不適。本文介紹了身體結構調理的概念及好處,並提倡了這種整體身體調理方法。
Thumbnail
日常生活中的身體慣性行為以及不良的動作姿勢可能導致身體結構錯位和內部的緩衝空間變小,進而引起疼痛與不適。本文介紹了身體結構調理的概念及好處,並提倡了這種整體身體調理方法。
Thumbnail
身體任何徵狀都應該從整體平衡的角度來評估,包括結構、生化和情志三個方面。這種綜合性的觀點解決了許多專業人士在診斷時只能從單一角度出發的困擾。
Thumbnail
身體任何徵狀都應該從整體平衡的角度來評估,包括結構、生化和情志三個方面。這種綜合性的觀點解決了許多專業人士在診斷時只能從單一角度出發的困擾。
Thumbnail
《我是運科竹:每週閱讀一段運動科學相關文獻,強化英文閱讀理解力以及運動科學相關知識》 本週主題:肌肉生理學與健康和疾病之關係
Thumbnail
《我是運科竹:每週閱讀一段運動科學相關文獻,強化英文閱讀理解力以及運動科學相關知識》 本週主題:肌肉生理學與健康和疾病之關係
Thumbnail
如何透過生理測試/情緒測試/生化測試找出準確的指標肌肉,並且在調和前做事前檢查-迴路檢測/任脈檢測/充水度檢測 ,而在肌肉調和的方法則有脊椎反射、神經淋巴按揉點、神經血脈觸點、掃經、肌肉起止點技巧、利用食物強化肌肉。
Thumbnail
如何透過生理測試/情緒測試/生化測試找出準確的指標肌肉,並且在調和前做事前檢查-迴路檢測/任脈檢測/充水度檢測 ,而在肌肉調和的方法則有脊椎反射、神經淋巴按揉點、神經血脈觸點、掃經、肌肉起止點技巧、利用食物強化肌肉。
Thumbnail
凡運動中的經筋力線矯正,講究骨對位後對肌體的放鬆與肌體張力的平衡,這一說法我們稱其為「骨正則筋柔,筋柔則氣順」,氣順指的是當肌體放鬆後氣息可通順至身體遠端,讓身體形成串聯性,氣順也同時讓身體四肢與軀幹,體表與臟腑,骨骼與經筋形成振動連接,這種連接可以讓身體實現深度的自我調節自癒。
Thumbnail
凡運動中的經筋力線矯正,講究骨對位後對肌體的放鬆與肌體張力的平衡,這一說法我們稱其為「骨正則筋柔,筋柔則氣順」,氣順指的是當肌體放鬆後氣息可通順至身體遠端,讓身體形成串聯性,氣順也同時讓身體四肢與軀幹,體表與臟腑,骨骼與經筋形成振動連接,這種連接可以讓身體實現深度的自我調節自癒。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