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力?從「好好說話」開始,看見孩子的獨特與美好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一個自信的孩子,從來不是天生,而是日日陪伴、累積出來的。​

如果你想養出說出自信力的孩子,那就從自己好好說話開始。

Q、J寶在求學的過程中,皆被帶過他們的老師稱讚,他們的表達能力很好。​

尤其是Q寶,他中年級的導師,更是對他讚譽有加。

每次學期成績單發回來,上面滿滿的讚美,說他有領導特質,人緣又好等等。​

每一次,我都要來回看好幾次,才相信老師寫的真的是我兒子😅。(所以我在家看到的是⋯⋯🫣)

而近日,在看完「讓孩子說出自信力」這本書後,我突然懂了,自己這些年如何養出自信的孩子。


「自信,不是比較出來的,而是認識自己、喜歡自己、肯定自己。​

真正的自信,不是來自外在表現的光芒,而是來自對自己的接納與肯定。」——《讓孩子說出自信力》

這是書中,我非常喜歡的兩句話。

也是這些年,我持續努力陪伴孩子的方向。

書中有個小練習是,陪孩子看見自己美好的地方。

這點,也跟我在學習的敘事很貼近。​

我在敘事中,練習看見人的珍貴與亮點,因此在帶孩子的過程,也自然會說出他們的獨特和與眾不同。

Q寶從小就有自己的想法、堅持度高;而J寶則是體貼又善解人意。​

兩個孩子在我眼裡,只是不同,並沒有誰好、誰不好。

儘可能不比較,而是運用他們的特質,從旁協助與引導。

我一直相信,語言是有力量的。​

如果照顧者可以日復一日地讓孩子明白,他本身的獨特與美好。

那麼孩子自然也會願意欣賞自己,並且由內而外,長出自信力。

倘若你想要養出自信的孩子,但還不知道從哪裡開始。​

那就先從閱讀此書,跟著書中的練習開始吧!

畢竟,一個人的溝通表達方式,都是從家中開始養成的。

想讓孩子說出自信力,得先從大人的好好說話開始,祝福你~

🌟🌟🌟好書抽獎⁣🌟🌟🌟⁣⁣⁣⁣⁣⁣⁣⁣⁣⁣⁣⁣⁣⁣⁣⁣

⁣⁣⁣⁣⁣⁣⁣⁣⁣⁣⁣⁣⁣⁣⁣⁣⁣⁣⁣⁣⁣感謝<幸福文化>出版好書,並提供抽獎~⁣⁣⁣⁣⁣⁣⁣⁣⁣⁣⁣⁣⁣⁣⁣⁣⁣⁣⁣

⁣⁣⁣⁣⁣⁣⁣⁣⁣⁣⁣⁣⁣⁣⁣⁣⁣⁣⁣⁣⁣⁣⁣⁣⁣⁣⁣⁣⁣⁣活動期間:即日起~11/10(一)⁣⁣⁣⁣⁣⁣⁣⁣⁣⁣⁣⁣⁣⁣⁣⁣⁣⁣⁣

⁣⁣⁣⁣⁣⁣⁣⁣⁣⁣⁣⁣⁣⁣⁣⁣⁣⁣⁣⁣⁣⁣⁣⁣⁣⁣⁣⁣⁣⁣⁣⁣⁣⁣⁣⁣⁣⁣

⁣⁣⁣⁣⁣⁣⁣⁣⁣⁣抽獎三步驟:⁣⁣⁣⁣⁣⁣⁣⁣⁣⁣⁣⁣⁣⁣⁣⁣⁣⁣⁣⁣⁣⁣⁣⁣⁣⁣⁣⁣⁣⁣⁣⁣⁣⁣⁣⁣⁣⁣

1️⃣ 追蹤 小紅臉的幸福魔法實驗粉絲頁⁣⁣⁣⁣⁣⁣⁣⁣⁣⁣⁣⁣⁣⁣⁣⁣⁣⁣⁣

⁣⁣⁣⁣⁣⁣⁣⁣⁣⁣⁣⁣⁣⁣⁣⁣⁣2️⃣ 至粉專文章中,留言你最有共鳴的一句話⁣⁣⁣⁣⁣⁣⁣⁣⁣⁣⁣⁣⁣⁣⁣⁣⁣⁣⁣⁣⁣⁣⁣⁣⁣⁣⁣⁣⁣⁣⁣⁣⁣⁣⁣⁣⁣⁣

3️⃣ 公開分享粉專此貼文⁣⁣⁣⁣⁣⁣⁣⁣⁣⁣⁣⁣⁣⁣⁣⁣⁣⁣⁣

⁣⁣⁣⁣⁣⁣⁣⁣⁣⁣⁣⁣⁣⁣⁣⁣⁣⁣⁣

⁣⁣⁣⁣⁣⁣⁣⁣⁣⁣⁣⁣⁣⁣⁣⁣⁣⁣⁣

獎項:《讓孩子說出自信力》一書,共 2 個名額!⁣⁣⁣⁣⁣⁣⁣⁣⁣⁣⁣⁣⁣⁣⁣⁣⁣⁣⁣⁣⁣⁣⁣⁣⁣⁣⁣⁣⁣⁣⁣⁣⁣⁣⁣⁣⁣⁣⁣⁣⁣⁣⁣⁣⁣⁣⁣⁣

⁣⁣⁣⁣⁣⁣⁣⁣⁣⁣⁣⁣⁣⁣⁣⁣⁣⁣⁣抽獎結果,將公告於粉專此文章下方。⁣⁣⁣⁣⁣⁣⁣⁣⁣⁣⁣⁣⁣⁣⁣⁣⁣⁣⁣⁣⁣⁣⁣⁣⁣⁣⁣⁣⁣⁣⁣⁣⁣⁣

請於公告兩天內,私訊 小紅臉的幸福魔法實驗 粉絲頁⁣⁣,並提供收件資訊(寄件地址限台灣),方便出版社寄送書籍,逾期視同放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小紅臉的幸福魔法實驗
149會員
147內容數
曾擔任公務員,過去人生皆走在主流的道路上。公務生涯十年身體不斷發出吶喊、反覆憂鬱,最終在學習敘事陪伴並加入<幸福魔法讀書共學團體>後勇敢辭職,由憂鬱地獄翻轉成幸福人生的追夢之旅。分享幸福育兒與生活的點滴,歡迎來玩~ 目前藉由創作文字及陪伴對話,協助人找到心裡的聲音並活出幸福~
2025/10/14
這是一篇關於圖文書《想到你就很開心》的心得分享,作者透過書中小鱷魚蓋朵與其他動物的互動,傳遞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價值,以及用溫柔善意的眼光看待世界的重要性。文末並附上由出版商提供的贈書抽獎活動資訊。
Thumbnail
2025/10/14
這是一篇關於圖文書《想到你就很開心》的心得分享,作者透過書中小鱷魚蓋朵與其他動物的互動,傳遞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價值,以及用溫柔善意的眼光看待世界的重要性。文末並附上由出版商提供的贈書抽獎活動資訊。
Thumbnail
2025/10/08
本文分享廣嶋玲子的「失物協尋師」讀後感,作者透過江戶時代的特殊女子阿百的故事,探討人生意義與自我價值。小說文筆流暢,題材引人入勝,分為多個獨立的小故事,適合各年齡層閱讀。此外,文末也包含「幸福文化」出版的贈書抽獎活動資訊。
Thumbnail
2025/10/08
本文分享廣嶋玲子的「失物協尋師」讀後感,作者透過江戶時代的特殊女子阿百的故事,探討人生意義與自我價值。小說文筆流暢,題材引人入勝,分為多個獨立的小故事,適合各年齡層閱讀。此外,文末也包含「幸福文化」出版的贈書抽獎活動資訊。
Thumbnail
2025/09/19
分享閱讀《一開口,就讓人有好感》的體驗,如何透過正向的自我對話,改善憂鬱情緒,提升自尊,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文末附贈書活動。
Thumbnail
2025/09/19
分享閱讀《一開口,就讓人有好感》的體驗,如何透過正向的自我對話,改善憂鬱情緒,提升自尊,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文末附贈書活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許多家長總是急欲「解決」孩子的問題,卻鮮少想過是否可以轉換思考角度,或是對孩子的行為有多一些好奇與理解。 捫心自問,其實很多時候並不真的是為了孩子著想,而是想要透過矯正孩子的行為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比如別的孩子可以做到,為什麼我的孩子就不行?抑或是孩子一定要在某個時刻做什麼事情才能讓自己
Thumbnail
許多家長總是急欲「解決」孩子的問題,卻鮮少想過是否可以轉換思考角度,或是對孩子的行為有多一些好奇與理解。 捫心自問,其實很多時候並不真的是為了孩子著想,而是想要透過矯正孩子的行為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比如別的孩子可以做到,為什麼我的孩子就不行?抑或是孩子一定要在某個時刻做什麼事情才能讓自己
Thumbnail
不論是家庭或學校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帶給孩子們力量。孩童的成長與心理健康是家庭和社會關注的重要議題。在這篇文章中,探討了孩子們的成長,以及其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同時提出了對家長和教育者的建議,希望提供孩子所需的支持與幫助。
Thumbnail
不論是家庭或學校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帶給孩子們力量。孩童的成長與心理健康是家庭和社會關注的重要議題。在這篇文章中,探討了孩子們的成長,以及其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同時提出了對家長和教育者的建議,希望提供孩子所需的支持與幫助。
Thumbnail
#導師的修煉 之 『如何引導孩子對自己有自信?』 這一直是菜b導各式各樣修煉中的很在意的一個重點目標,有很多方法可嘗試,有些可能有效,有些可能無效。 此篇文章想感謝格友偶希都理分享的閱讀筆記《簡單心理學:職業倦怠、社交障礙、難忘舊愛……你心態崩壞了嗎?》,其中提到有關【自信】的內容(
Thumbnail
#導師的修煉 之 『如何引導孩子對自己有自信?』 這一直是菜b導各式各樣修煉中的很在意的一個重點目標,有很多方法可嘗試,有些可能有效,有些可能無效。 此篇文章想感謝格友偶希都理分享的閱讀筆記《簡單心理學:職業倦怠、社交障礙、難忘舊愛……你心態崩壞了嗎?》,其中提到有關【自信】的內容(
Thumbnail
大人應有耐心等待,接納孩子放手一試的掙扎過程,不要批判指認情緒,提供方法可以提升孩子的自信心,讓他們逐步克服恐懼。簡單來說,就是微調孩子的改變,建立學習自信。
Thumbnail
大人應有耐心等待,接納孩子放手一試的掙扎過程,不要批判指認情緒,提供方法可以提升孩子的自信心,讓他們逐步克服恐懼。簡單來說,就是微調孩子的改變,建立學習自信。
Thumbnail
這篇文章強調了父母形象對孩子自信建立的重要性,並提出了不應因為有了孩子而放棄自己形象的觀點。
Thumbnail
這篇文章強調了父母形象對孩子自信建立的重要性,並提出了不應因為有了孩子而放棄自己形象的觀點。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到了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愛自己的重要性,如何從愛自己中學會愛人。分享了作者的親身經歷和觀察,以及對於讓孩子學習愛自己和愛人的方式。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到了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愛自己的重要性,如何從愛自己中學會愛人。分享了作者的親身經歷和觀察,以及對於讓孩子學習愛自己和愛人的方式。
Thumbnail
《父母的語言》一書強調自我調整能力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涵蓋控制衝動、情緒管理等關鍵元素。作者提倡三T原則—共情關注、多說一點、輪流說話—作為培養此能力的有效方法,透過共情理解、詳細解釋增進理解,以及鼓勵表達,來引導孩子學會自我控制。這不僅對孩子的學業成就有益,更對其終身發展至關重要。
Thumbnail
《父母的語言》一書強調自我調整能力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涵蓋控制衝動、情緒管理等關鍵元素。作者提倡三T原則—共情關注、多說一點、輪流說話—作為培養此能力的有效方法,透過共情理解、詳細解釋增進理解,以及鼓勵表達,來引導孩子學會自我控制。這不僅對孩子的學業成就有益,更對其終身發展至關重要。
Thumbnail
書背語錄-- 教養,不必總是筋疲力盡、兩敗俱傷 以「尊重小孩」為內涵的教養,是從信任、接納,甚至欣賞小孩的能力前提出發。 從孩子的「需要」來理解他們的行為,進而幫助孩子認識自己、成為自己。 方法用對了,父母不必再發狂、吼叫,孩子將因你而不一樣。
Thumbnail
書背語錄-- 教養,不必總是筋疲力盡、兩敗俱傷 以「尊重小孩」為內涵的教養,是從信任、接納,甚至欣賞小孩的能力前提出發。 從孩子的「需要」來理解他們的行為,進而幫助孩子認識自己、成為自己。 方法用對了,父母不必再發狂、吼叫,孩子將因你而不一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