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高手,不是推銷產品,而是讓別人在你的合作裡被看見、被成就。
從「看局」到「做局」
我常對學生說:「職場的成熟,不是學會說多少話,而是學會看懂人、看懂局、再創造局。」
上一次,我們聊「看懂局勢」——從錢、勢、人三個角度理解商業。
這一次,我想和你談更深的功夫:從理解到設計,從觀察到創造。
我笑著回答:「因為你只是完成了任務,卻沒讓他成功。」
完成任務的人很多,但能幫別人成功的人太少。
我在白板上寫下:「為對方做局=替對方設計舞台」。
然後說:「當你開始思考——我要怎麼讓他被看見、被肯定、被成就——那一刻,你不再只是執行者,而是創造者。」
這是業務思維的終極進化。
你不只是參與遊戲,而是學會「設計遊戲」。

不是滿足對方,而是幫對方成功
我永遠記得那位品牌經理的眼神。
他看起來冷靜,但語氣裡藏著壓力。
那一年,他找我合作新品發表會。預算緊、時間趕,他說的第一句話是:「我們只要簡單做完就好。」
但我聽見的,是另一種訊號。
「只要簡單做完」這句話,通常代表——他怕失敗。
我問他:「這場活動,對你個人來說,最想達成的是什麼?」
他停頓了一下,笑笑說:「老實講……我希望總公司能看到我有能力。」
那一刻,我知道他的「真實需求」不是曝光,而是被肯定。
我們重新設計策略:找異業合作、邀媒體參與、設計有故事的亮點。
最終,那場活動不只上了新聞,還被總公司寫進報告。
他在電話裡告訴我:「這次案子讓我升職了!」
掛上電話後,我靜靜地笑。
因為我知道——他被看見的同時,我也被記得了。
「你賣的不是產品,而是讓對方被肯定的機會。」
我在課堂上畫出三層結構:
1️⃣ 表面需求:他說要的。
2️⃣ 隱藏需求:他在意的。
3️⃣ 真實需求:能讓他成功的。
我說:「當你看懂第三層,你就不只是供應商,而是策略夥伴。」
學生抬頭望著我,我能感覺那股「啊,原來如此」的能量正在擴散。
我說:「每一場合作,都是一次讓別人被成就的機會。」

整合資源,讓小資源變大槓桿
我常被問:「老師,沒有資源怎麼做局?」
我總是笑著回答:「那就借力。」
我在投影幕上播放一張照片——米其林餐廳裡,粉紅櫻花甜點和品牌新品一起出現。
「那是某次合作,預算被砍一半。
我們乾脆聯名,推出『春櫻主題季』。
結果餐廳有話題、品牌有曝光、媒體主動報導。
三方共贏。」
我看著學生:「那不是靠錢,而是靠整合。」
整合資源的能力,其實是看見別人渴望的能力。
誰缺內容?誰缺聲量?誰想被看見?
只要你能幫他們彼此相遇,你就是價值的連接者。
我又舉例:「一個三人小品牌,用AI自動化行銷,一週省下三個人力。
那不是因為他們會寫程式,而是懂得用別人的工具成就自己。」
我拿起筆,在白板上寫下:「三贏=你贏、他贏、第三方贏」。
「當每個人都得利,合作自然長久。」
「沒資源的人,最該學會整合。
因為整合,讓小資源變成大槓桿;
而做局的人,永遠不抱怨資源,而是創造流動。」

顧問型業務:設計讓對方被看見的場景
我曾遇過一位公關主管,她壓力很大。
「總公司要我做一場特別的活動,但我真的沒頭緒。」她苦笑。
我問:「如果總公司注意到你,你會最開心嗎?」
她點頭。
於是我幫她策劃了一個心理測驗活動:「你的膚質人格類型」。
這個活動吸引了上萬人參與,媒體報導、社群熱議。
總公司在全球會議上點名誇獎她。
她升職了,而我,也成為她信任的顧問。
「他升官的那一刻,就是你升值的時候。」
這不是一句漂亮話,而是業務的真理。
顧問型業務的核心不是「說服客戶」,而是「讓客戶成功」。
我還記得另一個案子。
我們幫一家建商舉辦「健康住宅講座」,邀請醫師主講。
醫師提升曝光、建商建立信任、客戶得到專業知識。
沒有輸家。
我看著學生說:「
做局的關鍵,不在你多厲害,
而在你能幫誰更成功。
當你讓別人發光,你自然會被光照亮。」

從雙贏到三贏:跨界思考的力量
我在白板上畫出三個重疊的圓:「你、對方、第三方」。
「這裡,就是合作的甜蜜點。」
我分享一張照片——醫師、建商、代銷公司簽約的畫面。
「那個案子,本來只是幫代銷找講師。
後來我發現醫師想推健康觀念、建商想塑造社區形象。
我乾脆讓他們合作。」
結果那場活動反應熱烈、媒體報導、轉案率暴增。
「那不是誰幫誰,而是大家一起變強。」
我微笑著說:「
跨界不是做很多事,而是讓不同資源互相成就。
而懂得讓價值流動的人,永遠不會被時代淘汰。」
有位學生舉手問:「老師,那要怎麼找到第三方?」
我回答:「觀察誰因你們的合作會受益。
有時那個人,不在名單裡,而在關係之外。」
課堂安靜下來。
我補上一句:「
學會跨界的人,不怕沒舞台。
因為他知道,舞台,是自己拼出來的。」

做局的格局:從服務者變成策劃者
「以前的我,只想把事情做好。
現在的我,會先想:這件事,能不能讓大家都更好?」
我分享一個真實故事。
一位年輕的企業二代,剛接手公司時面臨巨大壓力。
資深主管不信任他、部門合作緊張。
我陪他重新整合部門、明確共識、重塑資源。
三個月後,專案成功,員工重拾信任,
他也在集團年會上被董事長點名表揚。
那天他私下對我說:「原來領導不是做大事,而是讓大家都能被成就。」
「做局不只是對外的策略,更是對內的智慧。」
當你能讓上司、同事、客戶同時成功,
你就不再是服務者,而是策劃者。
那是一種更高階的「創造力」——
不是創造產品,而是創造連結。

尾聲|讓別人成功的人,最後也會被成功選擇
課堂最後,燈光變暗,我在投影幕上打出一句話:
「讓別人成功的人,最後也會被成功選擇。」
我說:「
看懂局勢,是理解遊戲;
能做局,則是設計遊戲。
當你願意幫助別人被看見、被肯定、被感謝,
你的價值,就不需要被推銷。
因為世界,會主動靠近那些,
讓他人變得更好的人。」
我看著學生們,一個個神情專注。
有人拍照,有人沉思。
那一刻,我心裡默默想起一句話:
成熟不是變聰明,而是學會讓別人發光。
當你懂得替他人做局,你就會發現——
人生最穩的成功,從來不是「自己贏」,
而是「大家一起好」。

✨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別忘了點擊下方的 愛心 💖,並加入會員。 這樣一來,每當我有新的文章或分享,就能第一時間通知你, 陪你一起走在成長與探索的路上!🚀
✨ 金句摘錄
- 「完成任務的人很多,但能幫別人成功的人太少。」
- 「你賣的不是產品,而是讓對方被肯定的機會。」
- 「沒資源的人,最該學會整合。」
- 「當你讓別人發光,你自然會被光照亮。」
- 「跨界不是做很多事,而是讓不同資源互相成就。」
- 「他升官的那一刻,就是你升值的時候。」
- 「做局不只是對外的策略,更是對內的智慧。」
- 「成熟不是變聰明,而是學會讓別人發光。」
- 「學會做局的人,永遠不怕沒資源。」
- 「讓別人成功的人,最後也會被成功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