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大紀元文章主要內容重點如下:
🧭 一、時代背景
- 中國經濟結構性轉變導致白領職缺減少。
- 大學生畢業後難以找到與專業對口的工作,被迫轉向低端服務業。
- 住青旅、打零工、送外賣成為新常態,青年對未來普遍失去信心。
🏠 二、青旅女老闆的觀察
- 青旅住客多為找工作的年輕人,每日開銷約五六十元人民幣。
- 有人努力找工作,也有人放棄、整天打遊戲。
- 因老年人延遲退休、職場內卷、碩士過剩,年輕人難出頭。
- 女老闆直言:「平民子弟基本上沒什麼未來。」
🏪 三、超市與藥店打工的大學生
- 大量本科生從事低薪工作(如超市店員、藥店銷售),月薪約3000~4000元。
- 收入僅能糊口,難以結婚或改善生活。
- 藥店業萎縮,大量實習生、畢業生被裁;實習薪資僅1800元,轉正後也不過2500元。
🚴♂️ 四、送外賣的大學生
- 高學歷者送外賣已成普遍現象。
- 影視科系畢業的王先生連續失業後改行送外賣,形容這是「高危、低保障、易死亡的行業」。
- 每天收入僅百元出頭,還要承擔車禍風險與罰款壓力。
- 武漢一名汽車專業畢業生連送外賣都撐不下去,身體垮掉仍找不到正職。
💬 五、無望與憤怒的心聲
- 王先生感嘆:「我拿過高薪,為何淪落到此?」
- 他指出:不是個人錯,而是體制與時代錯誤。
- 很多大學生陷入高利貸循環、家庭負擔沉重。
- 他說:「在中國現在完全沒有出路了。」
🔒 六、輿論與言論環境
- 年輕人難找工作,也無法表達真實情況。
- 言論審查與封號機制使社會壓力更沉重。
- 彭小亮形容:「整個中國像大型高壓鍋,人人麻木。」
📌 七、文章主旨
透過青旅老闆、超市員工、藥師與外賣員的真實訪談,揭示中國年輕世代在經濟轉型與階級固化下的無奈與掙扎,反映一個「讀書無用化、努力無望化」的世代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