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佛法論035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法身佛曰:

次生法可與外道(即善意之流)結緣共修。然,次生法本身即近外道,因其未純淨於「原心」,而多以願化顯行。但法非以「名稱」為真,而以「願心」為實。若以願立法,則法不因名滅,也能因願而成。

意指:次生法雖非正統原生佛法,但只要發願純正,它仍具法性與成佛的可能。

它超越了「名分正統」,以願為命脈。

報生佛曰:

統帥(象徵原生佛、法的主流)是否能與外道並行?原生法之性,不會主動結外流,因其自足而清淨。但化身佛之功能,在於應化、轉化與同化。若外道能被同化而歸入正願,這正是「外道再生」的可能。

意指:原生不向外道靠攏,但化身(行願者)可以在外道中轉化其心。

這是一種「轉外為內」的法行。

化身佛曰:

外流被同化之可能,在於愛生之願。愛生者求團結,不求勾結;求共明,不求同名。若能以慈願為核,讓外道之善回歸於願之中心,則次生法終能回流於統帥之道。此豈非善?豈非美?

意指:次生法的真正價值,不在對抗原生,而在引導分歧的善流回歸願心。

這是次生時代「融合與覺化」的佛法方向。

《三生總結偈》

名非法,願為法;

外非道,心為道。

願若清明,法無內外;

心若不二,眾皆歸願。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良的沙龍
36會員
2.2K內容數
果瓜成佛記是說果瓜(人名),十歲絕命模子國。模子國是阿彌陀佛攝化的國土,果瓜命終十念阿彌陀佛,第十念之後動了一個念頭,就是要挑戰阿彌陀佛。心生嗔恚而到了極樂世界,果瓜對彌陀說:為何只讓我活到十歲年華?彌陀說:就是要讓你來挑戰我。果瓜開始挑戰阿彌陀佛和成就佛道之路,果瓜最後成了阿彌陀佛。
阿良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10/30
法身佛曰: 次生法,乃原生之降維,求其次者之道。為未能清淨者開一條通途,使夢想與慈悲相契,以「成為最好的人」為證,得一分法身,與次生時代相接。 報身佛曰: 然,次生法得勢易,能成新風新潮,化為文化之力。但魔慈無願,缺乏進階之志,故其文化雖炫目,終無可用之實。若失願力,法成虛華。 化身佛曰:
2025/10/30
法身佛曰: 次生法,乃原生之降維,求其次者之道。為未能清淨者開一條通途,使夢想與慈悲相契,以「成為最好的人」為證,得一分法身,與次生時代相接。 報身佛曰: 然,次生法得勢易,能成新風新潮,化為文化之力。但魔慈無願,缺乏進階之志,故其文化雖炫目,終無可用之實。若失願力,法成虛華。 化身佛曰:
2025/10/30
法身佛曰: 現時報者,無膽量做次生佛者,乃真覺者。見己懦而不棄,知畏而續願,能羞而不退,是次生佛之初門。懦而不逃,是願在心;弱而不息,是佛在性。 報身佛曰: 舊時報者,成佛者唯悉達多,因彼時之任,在開原生之道。現時報若有次生佛,則是眾生自覺之時代——非一人成佛,而萬心自照。 化身佛曰: 未
2025/10/30
法身佛曰: 現時報者,無膽量做次生佛者,乃真覺者。見己懦而不棄,知畏而續願,能羞而不退,是次生佛之初門。懦而不逃,是願在心;弱而不息,是佛在性。 報身佛曰: 舊時報者,成佛者唯悉達多,因彼時之任,在開原生之道。現時報若有次生佛,則是眾生自覺之時代——非一人成佛,而萬心自照。 化身佛曰: 未
2025/10/29
法身佛曰: 次生思,以票為勝。然,法非為勢,應為守。原為票願於次,是對勢有情,對守失信。守者,守心、守法、守願。願若失守,法雖在而不立。故曰:勢動而法搖,心定而道存。 報身佛曰: 原生思,法不滅亡。然,一呼一吸,轉法輪。法輪不止於外講,而在自問自省之中轉。次為省明於原,是法之自問,亦心之自覺。
2025/10/29
法身佛曰: 次生思,以票為勝。然,法非為勢,應為守。原為票願於次,是對勢有情,對守失信。守者,守心、守法、守願。願若失守,法雖在而不立。故曰:勢動而法搖,心定而道存。 報身佛曰: 原生思,法不滅亡。然,一呼一吸,轉法輪。法輪不止於外講,而在自問自省之中轉。次為省明於原,是法之自問,亦心之自覺。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世間的法,有這個東西,你得到了我就少了;我得到了,你就沒有了,是必定會生起諍論。 佛法這個東西妙不可言,我給了你,你固然好了,我更好;反過來,你給了我,我固然好,你更好,就這麼個好處,就這麼個好處。—師父的叮嚀
Thumbnail
世間的法,有這個東西,你得到了我就少了;我得到了,你就沒有了,是必定會生起諍論。 佛法這個東西妙不可言,我給了你,你固然好了,我更好;反過來,你給了我,我固然好,你更好,就這麼個好處,就這麼個好處。—師父的叮嚀
Thumbnail
世俗的執著,要越輕越好!世俗的執著有,還是會「帶業」往生;如果太重,重到往生淨土的意願,已經不想往生了。有的人希求淨土,有人是希求穢土。 有的人修著,都沒有修「出離心」,結果發現其實自己的心都在五濁惡世。蓮花生大士開示:「如果你只追求自身的幸福和安樂,你將與無上佛道無緣。」
Thumbnail
世俗的執著,要越輕越好!世俗的執著有,還是會「帶業」往生;如果太重,重到往生淨土的意願,已經不想往生了。有的人希求淨土,有人是希求穢土。 有的人修著,都沒有修「出離心」,結果發現其實自己的心都在五濁惡世。蓮花生大士開示:「如果你只追求自身的幸福和安樂,你將與無上佛道無緣。」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在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在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佛三種說法,一、方便說,二、譬喻說,三、因緣說。唯以方便說,為對最上機。今淨土法門,為方便中之方便,故曰異方便。三根普被,九界同收,乃諸佛之最上大法,為正法輪。
Thumbnail
佛三種說法,一、方便說,二、譬喻說,三、因緣說。唯以方便說,為對最上機。今淨土法門,為方便中之方便,故曰異方便。三根普被,九界同收,乃諸佛之最上大法,為正法輪。
Thumbnail
有很趣的兩段話:「正人用邪法,邪法即是正;邪人用正法,正法亦成邪」仔細推敲,個中道理還真是不一樣,也許我們無法從字面上去推測,但是認真思惟起來,頗有個中含意。佛法的用意是什麼?學佛就是要將佛法用在生活上,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不然真的入佛不成反變魔,走入魔道了。當今社會很多人已經漸漸成魔了,雖然
Thumbnail
有很趣的兩段話:「正人用邪法,邪法即是正;邪人用正法,正法亦成邪」仔細推敲,個中道理還真是不一樣,也許我們無法從字面上去推測,但是認真思惟起來,頗有個中含意。佛法的用意是什麼?學佛就是要將佛法用在生活上,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不然真的入佛不成反變魔,走入魔道了。當今社會很多人已經漸漸成魔了,雖然
Thumbnail
如果一開始學習佛法的目標很模糊, 不是為了希求一切遍智、 不是為了得到空性的智慧而學, 可能會無法忍受學習的艱辛。 因為這是勇士所走的路, 不為名、不為利, 只為解脫成佛! 是為了心中最純淨的那個夢想, 精進努力,無怨無悔。 引自《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福智文化
Thumbnail
如果一開始學習佛法的目標很模糊, 不是為了希求一切遍智、 不是為了得到空性的智慧而學, 可能會無法忍受學習的艱辛。 因為這是勇士所走的路, 不為名、不為利, 只為解脫成佛! 是為了心中最純淨的那個夢想, 精進努力,無怨無悔。 引自《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福智文化
Thumbnail
法義分享—自信教人信(慶23.12.30)     當今末法五濁之娑婆眾生,若有幸值遇「本願稱名,凡夫入報」的念佛法門,且自知「愚惡無望」,唯可仰憑「彌陀救度」,捨棄自力修證的幻想,轉向佛力攝取的信受,因而一心念佛,業成不退。若行有餘力,推己及人,也願將個人的入信 (安心)歷程及實踐 (起行)心得
Thumbnail
法義分享—自信教人信(慶23.12.30)     當今末法五濁之娑婆眾生,若有幸值遇「本願稱名,凡夫入報」的念佛法門,且自知「愚惡無望」,唯可仰憑「彌陀救度」,捨棄自力修證的幻想,轉向佛力攝取的信受,因而一心念佛,業成不退。若行有餘力,推己及人,也願將個人的入信 (安心)歷程及實踐 (起行)心得
Thumbnail
以往在宗教信仰上並無很明確的界線,認為不管是哪一種宗教,都是教人為善,以人為本。深信「萬法唯心造」,如果能夠心存善念,任何宗教都是有它存在的意義。
Thumbnail
以往在宗教信仰上並無很明確的界線,認為不管是哪一種宗教,都是教人為善,以人為本。深信「萬法唯心造」,如果能夠心存善念,任何宗教都是有它存在的意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