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砸180億美元,為何讓30萬員工全體學習AI?揭露普通人最該具備的「AI素養」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最近一年,AI這個詞幾乎轟炸了我們的所有感官。每天睜開眼,都有新的模型、新的應用冒出來。但你有沒有過這樣一種感覺?就是熱鬧是他們的,我好像什麼也沒變。覺得AI嘛,那是工程師、設計師、科學家們該操心的事,跟我一個做市場的、做行政的、做銷售的,關係好像不大。最多,也就是個新奇的「玩具」。

如果你也有這種想法,那我得給你提個醒了。因為就在我們覺得「與我無關」的時候,這個世界上最聰明、最敏銳的一群人,已經悄悄地把AI從一個「選項」,變成了一場事關存亡的「必修課」。

今天我們要聊的,就是摩根大通這家全球頂級的金融巨頭。他們最近幹了一件大事:豪擲180億美元,啟動了一項覆蓋全球30萬員工的AI培訓計畫。你沒聽錯,是所有員工,從坐頭等艙的董事總經理,到每天擠地鐵的基層分析師,一個都跑不掉。他們到底在怕什麼?或者說,他們到底看見了什麼我們沒看見的未來?


raw-image


告別「工具思維」,擁抱「環境思維」

我們很多人對AI的理解,還停留在「工具」層面。就像我們當年學用Excel、PPT一樣,覺得它就是一個提升效率的軟件。但摩根大通的行動告訴我們:錯了,大錯特錯。AI根本不是一個工具,它是一個正在迅速形成的「新環境」。

這就像什麼呢?就像電力剛被發明的時候,有人覺得這就是個「高級蠟燭」,用來照明而已。但真正有遠見的人,比如愛迪生,他想的是建立一整個電網,讓電力像空氣和水一樣,滲透到工業、交通和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摩根大通要求全員學習AI,不是讓30萬人都去寫程式碼,而是要讓所有人都具備在「AI環境」下的生存能力。他們學什麼?學「提示工程」(Prompt Engineering),學如何跟AI精準地對話,讓它成為你的超級助理;學AI時代的決策模式,學如何利用AI提供的數據洞察,做出比對手更快、更準的判斷。

這說明,未來的競爭,不再是你會不會用某個軟體,而是你能不能適應一個充滿AI的環境。就像一個現代人,你不能說你不會上網、不會用智慧型手機吧?這已經不是技能問題,而是生存問題。



真正的差距,是「認知效率」的差距

過去我們總說,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是資訊差。誰先知道一個消息,誰就有優勢。但在今天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資訊本身已經不值錢了。那未來真正的差距是什麼?我認為,是「認知效率」的差距。

什麼叫認知效率?就是你處理資訊、分析問題、形成決策的速度和品質。

讓我給你舉個例子。過去,一個投資分析師可能要花一週時間,閱讀上百份財報和研報,才能寫出一份投資建議。但現在,一個懂得使用AI的分析師,可能只需要半天。他把所有資料餵給AI,讓AI進行初步篩選、整理和摘要,他自己則把寶貴的時間和精力,全部投入到最核心的策略判斷和風險評估上。

你看,同樣一週時間,後者的產出品質和數量,可能是前者的十倍、甚至百倍。這就是認知效率的碾壓。摩根大通的180億美元,買的不是幾套AI系統,它買的是整個組織認知效率的代際升級。他們在構建一條認知上的「護城河」,讓那些還在用刀耕火種方式工作的對手,連追趕的機會都沒有。


從「個人英雄主義」到「人機協同作戰」

我們這一代人,多少都有些「個人英雄主義」的情結。總覺得把一件事做到極致,就能立於不敗之地。我寫文案,就要字斟句酌,成為文案之王;我做設計,就要嘔心瀝血,成為設計大師。

但摩根大通的全員AI培訓,給我們揭示了一個殘酷的未來:單打獨鬥的時代,正在結束。未來的一切競爭,都是「人機協同」的團隊作戰。

這家公司等於是在內部發出了一個動員令:各位,從今天起,你的戰友不僅僅是你旁邊的同事,還有AI。你必須學會跟這個新戰友並肩作戰。你不需要比AI更會計算、更會記憶,你需要的是擁有AI無法取代的品質:提出好問題的能力、創造性的洞察力、複雜的同理心以及最終拍板的勇氣。

當一家擁有30萬頂級大腦的公司,都開始謙卑地向AI學習,把「人機協同」作為組織的底層作業系統時,我們任何個人,如果還抱著「我靠自己就行」的念頭,恐怕只會被時代的列車遠遠拋在身後。



說到這,你可能會覺得有點焦慮。一家公司就投入180億美元,這個數字聽起來讓人絕望,我們普通人怎麼跟得上?

其實,大可不必。頂級玩家的巨大投入,對我們來說反而是個好消息。因為它為我們指明了方向,驗證了賽道,我們不用再自己摸索和懷疑。**他們用真金白銀替我們投出了一個確定的未來:AI素養,將成為每個現代人的標配。

我們個人雖然沒有180億,但我們擁有比錢更寶貴的東西——我們的時間和我們的學習意願。我們無法像摩根大通一樣建立一個龐大的內部培訓系統,但我們可以加入一個優質的學習社群,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用最低的成本,跟上這個時代的步伐。

我一直相信,面對巨大的變革,最好的應對方式從來不是單獨焦慮,而是一起行動。這也是我們發起**「蒲公英AI知識社群」**的初衷。我們希望把所有對AI感到好奇、渴望成長的朋友聚集在一起,每天分享最新的AI資訊、最實用的AI工具、最前沿的應用案例,互相解答疑惑,共同抵禦被時代淘汰的風險。

這不是一個培訓班,這是一個共同進化的部落。在這裡,沒有專家,只有學友。


今天,我誠摯地邀請你加入我們。摩根大通的列車已經開動,我們自己的列車,也該出發了。

行動指引:

這是一個純粹的AI知識交流社群,現在加入,和我們一起,成為最早掌握AI這門新語言的人。

「蒲公英AI知識社群」!請點選以下連結加入社群!

https://line.me/ti/g2/U22Ve69yCykRi4WhI1Q8PEb0bVBN1AwlwepJwQ?utm_source=invitation&utm_medium=link_copy&utm_campaign=default

入群密碼:9632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D牌腦補公司
10會員
72內容數
創意人 Dalson 出品,腦洞保證原廠。 這裡不寫KPI,只寫沒人叫你寫的故事。 靈感來自夢、迷路、尷尬瞬間和深夜的怪念頭, 文風時而文青、時而像在精神分裂。 你以為是廢文,其實都是預算不足的腳本。 歡迎加入腦補公司,一起自由放飛劇情線。
D牌腦補公司的其他內容
2025/10/28
#你今天google了幾次? 這問題甚至有點多餘。因為「#Google一下」早已不是一個動作,而是一種本能,一種肌肉記憶。就像口渴了要喝水,天黑了要開燈一樣自然。我們早已習慣在那個簡潔的搜尋框裡,輸入我們的困惑、好奇、慾望,然後靜待一頁藍色的連結給出答案。 四分之一個世紀以來,Google用這個
2025/10/28
#你今天google了幾次? 這問題甚至有點多餘。因為「#Google一下」早已不是一個動作,而是一種本能,一種肌肉記憶。就像口渴了要喝水,天黑了要開燈一樣自然。我們早已習慣在那個簡潔的搜尋框裡,輸入我們的困惑、好奇、慾望,然後靜待一頁藍色的連結給出答案。 四分之一個世紀以來,Google用這個
2025/10/22
深入剖析Swisspreneur發布的2025年九大新創商業模式趨勢,包括平臺模式、訂閱模型、SaaS/PaaS、On-demand、Fintech、授權加盟、AI的Freemium+企業授權混合收費等。文章旨在幫助創業者理解變革、轉型商業思維,並為新創事業在未來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提供戰略指導
Thumbnail
2025/10/22
深入剖析Swisspreneur發布的2025年九大新創商業模式趨勢,包括平臺模式、訂閱模型、SaaS/PaaS、On-demand、Fintech、授權加盟、AI的Freemium+企業授權混合收費等。文章旨在幫助創業者理解變革、轉型商業思維,並為新創事業在未來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提供戰略指導
Thumbnail
2025/10/21
您是否厭倦了案子一個接一個、會議馬不停蹄,卻發現收入成長趕不上壓力?本文探討專家們如何從「專案思維」的陷阱中跳脫,學習Infosys的「平臺化」思維,將重複性的知識與技能「產品化」,打造能持續增值的資產,實現規模化收入增長。
Thumbnail
2025/10/21
您是否厭倦了案子一個接一個、會議馬不停蹄,卻發現收入成長趕不上壓力?本文探討專家們如何從「專案思維」的陷阱中跳脫,學習Infosys的「平臺化」思維,將重複性的知識與技能「產品化」,打造能持續增值的資產,實現規模化收入增長。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AI高速發展,現今一天的變幻超過古代十年的發展,不少人對未來充滿焦慮、迷茫,但一直以來都有一項能力,不僅人人都能學、還無法被AI取代﹔而貫穿古今,只要精通這能力,人生普遍差不了…
Thumbnail
AI高速發展,現今一天的變幻超過古代十年的發展,不少人對未來充滿焦慮、迷茫,但一直以來都有一項能力,不僅人人都能學、還無法被AI取代﹔而貫穿古今,只要精通這能力,人生普遍差不了…
Thumbnail
你對 AI 的認識有多少?你在生活或工作上有運用哪些 AI 的應用服務嗎?一起來了解這個目前很夯的議題。 根據 google 對 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縮寫為AI)的解釋:AI 是人工智慧,定義是打造電腦與機器的科學領域,可以進行推論、學習以及採取行動。這些過往需要
Thumbnail
你對 AI 的認識有多少?你在生活或工作上有運用哪些 AI 的應用服務嗎?一起來了解這個目前很夯的議題。 根據 google 對 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縮寫為AI)的解釋:AI 是人工智慧,定義是打造電腦與機器的科學領域,可以進行推論、學習以及採取行動。這些過往需要
Thumbnail
作者認為AI,它不特屬於哪一個產業,在一定時間成熟之後,它充斥你我生活之中,就是像水電一樣的自然。有很多人還搞不清楚它的未來發展到哪裡? 當這變化還很劇烈時,過早投入反而浪費時間與成本,所以作者的洞見是:什麼是你我最珍貴的價值?
Thumbnail
作者認為AI,它不特屬於哪一個產業,在一定時間成熟之後,它充斥你我生活之中,就是像水電一樣的自然。有很多人還搞不清楚它的未來發展到哪裡? 當這變化還很劇烈時,過早投入反而浪費時間與成本,所以作者的洞見是:什麼是你我最珍貴的價值?
Thumbnail
0. 剛發現台灣人工智慧學校侯秘書長是強者我同學夫人,他在聯發科搞AI,買股票找誰大家應該知道。 1. 推動AI融入課程(尤其在人社領域)最大的困難和挑戰在於心態mindset的轉變,要由‘人機(二元)對立’換成‘人機協作’。 2. 絕大部分教學現場的問題來自於1.,比如質疑AI會取代人、著
Thumbnail
0. 剛發現台灣人工智慧學校侯秘書長是強者我同學夫人,他在聯發科搞AI,買股票找誰大家應該知道。 1. 推動AI融入課程(尤其在人社領域)最大的困難和挑戰在於心態mindset的轉變,要由‘人機(二元)對立’換成‘人機協作’。 2. 絕大部分教學現場的問題來自於1.,比如質疑AI會取代人、著
Thumbnail
已經成真的AI生成文字、圖片、音樂、影片,以及接下來更多的AI運用場景,每一項都將對人類社會產生重大的影響:包括抽象的人心、文化、審美、親密關係,以及實質的就業、經濟、生活、生涯規劃等。 本文我會以大量使用、測試AI的經驗,輔以田野調查的經驗,詳細說明AI時代最應該培養的四項能力。
Thumbnail
已經成真的AI生成文字、圖片、音樂、影片,以及接下來更多的AI運用場景,每一項都將對人類社會產生重大的影響:包括抽象的人心、文化、審美、親密關係,以及實質的就業、經濟、生活、生涯規劃等。 本文我會以大量使用、測試AI的經驗,輔以田野調查的經驗,詳細說明AI時代最應該培養的四項能力。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在未來AI時代,人們應該如何善用AI工具,以提升工作效率和競爭力。AI將成為職場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未來對AI的學習和應用能力將成為工作的必需技能。同時,文章提到了AI工具的應用和限制,以及人類在使用AI時需注意的重點。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在未來AI時代,人們應該如何善用AI工具,以提升工作效率和競爭力。AI將成為職場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未來對AI的學習和應用能力將成為工作的必需技能。同時,文章提到了AI工具的應用和限制,以及人類在使用AI時需注意的重點。
Thumbnail
#智能化 這個趨勢就像來潮的姨媽,已經勢不可擋惹。 美國許多大廠科技業已經大刀裁員,預計將用AI來取代人員作業,更不用說跟AI掛鉤的產業,也是一路開花。 因此,選擇投資高潛力AI項目,會是今年獲益的大關鍵。 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最近討論度直上雲霄的 AI Pin,以及它的代幣「AI」。 首
Thumbnail
#智能化 這個趨勢就像來潮的姨媽,已經勢不可擋惹。 美國許多大廠科技業已經大刀裁員,預計將用AI來取代人員作業,更不用說跟AI掛鉤的產業,也是一路開花。 因此,選擇投資高潛力AI項目,會是今年獲益的大關鍵。 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最近討論度直上雲霄的 AI Pin,以及它的代幣「AI」。 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