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新聞說,政府打算把二代健保補充保費改成「全年累計計算」
意思是,以後不論你是領股利、利息、或租金, 只要一年加起來超過新台幣 2 萬元
就要被再扣一次 2.11% 的健保補充保費📎 相關新聞:ETtoday 健康雲|二代健保補充保費擬改「全年累計」制
乍聽之下像是「讓制度更公平」
但對多數小額投資人、領微薄股利的上班族來說, 這其實是變相的「漲健保費」
「才剛普發個一萬塊也要被課健保費」的荒謬感
真的很想說...
「健保又不是我們揮霍掉的,為什麼是我們要負擔?」
健保原本是為了保障全民健康
但如今卻成了政府財政的提款機
有薪水的人從薪資被扣、有投資的人從股利被扣、 連一筆小小的利息或股息都逃不過
而且別忘了——這些錢,其實早就繳過所得稅
如今又被再收「健保補充費」,這樣的「公平」,到底是誰定義的?
因為沒錢,而去兼差,然後賺超過2萬,所以要被扣2.11%...
因為投資,而獲得的股利,超過2萬,所以要被扣2.11%...
因為房東的租金收入要被課2.11%,所以要漲我租金...
除了這樣以外,更傻眼的,應該是這個人說的話

【因為資本利得的影響範圍更大,行政成本更高,才會找這幾項資料取得相對容易的項目,先來試試看,「否則連溝通都不必溝通了」,改革必須是漸進式的】
【改革必須是漸進式的】這我認同
但因為方便,就從一般人先下手...這也難怪社會會變得越來越M型了...
更重要的是!
很多醫院都是為了申請健保而行醫
很多醫院與醫師早已不是在「為病人行醫」, 而是在「為健保報帳」而行醫
健保制度早就綁架了醫療現場了!!!
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不再取決於醫師的專業判斷, 而是取決於健保「給不給錢」
醫師開藥、做檢查、安排檢驗,都得看「點數」值不值得
結果是:
- 給得多的項目被濫用;
- 給得少的項目再重要也被忽略;
- 醫師變成打卡員工,病人變成報帳編號。
這樣的醫療環境,誰真正得到保障?
政府總說「公平分攤」
但真正的公平,不該只是冷冰冰的數字
公平應該是:
每個人都能獲得應有的照顧與尊重
台灣的健保制度曾是驕傲
但如果它繼續用「補收人民的小錢、去填財政的大洞」
那就不再是全民健保,而是全民負擔
我既不是反對健保,也不是不願意繳錢
只是希望這套制度能夠更透明、更合理
不要讓那些努力生活、認真投資的小市民, 成為政府財政的最後一根螺絲釘
健保該補的
不是人民的口袋
而是制度的漏洞與信任的裂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