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太多的背後原因~《不要再怪自己想太多》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生活中我們常見的心理模式——例如反覆猶豫、對未來的不安、無法拒絕他人、總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等等。

這些心理模式多為負向的情緒,卻有著正向的功能:希望自己能趨吉避凶,避開不好的人事物,因此也是一種防衛機制,想要避免自己受傷、受創,避免遭受過大無法承受的後果。

但也因此,我們活得謹言慎行、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深怕自己會不會做錯決定、做錯行為,導致被人討厭、受人羞辱及輕視。

這是人際關係中極大的壓力,我們總是被教導要做到讓別人滿意、不要讓別人生氣和失望、要讓別人喜歡⋯

結果,我們活得綁手綁腳、不像自己,為了符合某些角色扮演某些身份功能,更是時常要盡心盡力、勉力支撐。

那麼多的努力,那麼用盡心力,那麼的要自己好要更好的驅力,其實底層來源是「恐懼」。各種恐懼的交錯糾纏,讓我們活在不停「想多一點、再想多一點」的思緒裡頭,就是為了避免可能隨時發生的「不好的事」。

因此,活在世上,我們都必然要和「恐懼」交手,並且透過直面「恐懼」、看清恐懼的來源,才有機會知道何以我們需要各類的負向情緒和思維來作為防衛措施,讓自己一刻不得清閒和放鬆。

「無論如何,一旦掌握了恐懼的真相,至少你不會再被恐懼壓倒。就像在黑暗的房間裡,不知道開關在哪裡會讓人害怕,但是當找到了它的所在位置,就可以立刻去打開一樣,找到了導致負面思維的原因時,就可以關掉開關。隨著思維變得千頭萬緒,找出導致負面思維的根源就變得非常重要。

當我們的欲望受挫時,就會感到受傷。當自尊心受損、被羞辱或感到尷尬時,我們也會受傷。當我們無法做任何事情而感到無能為力時,或者感到沒有人愛我、沒有人需要我時,也會受到傷害。」

作者如是說。

如果你也是屬於會以思慮因應人生的人,真的不用怪自己或否定自己想太多,而是要藉此看清處自己的環境、情境,以及你在這樣的模式中嘗試要做到的、嘗試要避免的,還有內在底層所渴望和期待的。

如此才能對自己有更高覺察、更具意識的認識。當你像是把陷入迷魂陣裡的處境看清楚了,此時的你,會撥開煙霧、看清事物,清澈的認知到自己的可為和不可為,真正明白你能做和有限的地方在哪裡。

作者金惠男醫師在她四十二歲時,被診斷患有身體會逐漸僵硬的帕金森氏症,陷入了深深的絕望。她感到非常委屈、討厭所有人,並怨恨這個世界,覺得什麼也做不了,整整一個月只躺在牀上望著天花板,陷入在無能為力的挫折中。直到有一天,她突然體會到: 「我只是身體有點疲憊,稍微不舒服而已,為什麼要擔心和害怕那些還未到來的未來呢?」於是她決定接受無法改變的現實。

她在書中提出「思考的黃金比例」:3分正面思維對1分負面思維,才是健康心理的平衡。她並不鼓勵大家盲目的正向思考,而是教導如何用建設性的方式看待情緒與現實。

這本書很容易閱讀,當中有不少金惠男醫師例子帶領讀者如何進行思考的歷程,也有許多金醫師溫暖的人生見解和專業觀點,值得我們閱讀,建立解開自己的受苦思維的能力,為自己創造新的人生模式。

🌝不要再怪自己想太多:精神科醫師寫給總是不安的你💐

👉 https://reurl.cc/0aOyMx

大田出版

大田出版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蘇絢慧的療癒沙龍
4.3K會員
234內容數
這塊文字園地中的文章,將是我從心理諮商專業出發,讓已經接觸心理相關的知識,以及在自我探索方面有相當經驗的讀者,能夠獲得更深入探討內在心理的文章,陪伴或協助自己更進一步自學,提升更多思考與情感、理性與感性之間的平衡和自我整合。希望透多定期的文字餵養,我們能以文字養心,把內在養茁壯。</p>
2025/08/04
環境越淨,心就越靜。你整理的不是環境,而是「你自己」。 枡野俊明 讓你擺脫煩惱,活得更富足的掃除之道! 你的生活空間,就是你自己。 清靜並不遙遠,就在我們的心裡。 #好書推薦 #每天把心掃乾淨 你是否是一個會每天整理環境的人? 或是每週至少能為自己的環境進行衛生清潔整理? 雖然清理
Thumbnail
2025/08/04
環境越淨,心就越靜。你整理的不是環境,而是「你自己」。 枡野俊明 讓你擺脫煩惱,活得更富足的掃除之道! 你的生活空間,就是你自己。 清靜並不遙遠,就在我們的心裡。 #好書推薦 #每天把心掃乾淨 你是否是一個會每天整理環境的人? 或是每週至少能為自己的環境進行衛生清潔整理? 雖然清理
Thumbnail
2025/06/19
人到中年,既是危機也是轉機。 如果,你有機會在中年時期,好好地瞧瞧自己的人生上半場,那麼,你可能會因此發現,人生上半場的生活,有太多出於勉強和強迫,或是源自於一種不得不的狀態,不停承載,也不停消耗,壓抑而沉悶,十分無奈。 也許直至現在,這種消耗和無盡的承擔,仍無法停歇。 若是這樣,那麼現在的你
Thumbnail
2025/06/19
人到中年,既是危機也是轉機。 如果,你有機會在中年時期,好好地瞧瞧自己的人生上半場,那麼,你可能會因此發現,人生上半場的生活,有太多出於勉強和強迫,或是源自於一種不得不的狀態,不停承載,也不停消耗,壓抑而沉悶,十分無奈。 也許直至現在,這種消耗和無盡的承擔,仍無法停歇。 若是這樣,那麼現在的你
Thumbnail
2025/05/31
對一位成人來說,待在職場的時間,可能會比待在家庭裡還多。 一個要待那麼久的地方,而且要跟一群非親非故的人高頻率接觸、談話和互動,完成共同的任務和目標,若在當中感到極度不安和焦慮,也時常必須提高警覺,小心應付,免得遭遇報復和任何形式的攻擊,那無疑的,在這樣職場中要能有績效、屢創佳績,是不太可能的事。
Thumbnail
2025/05/31
對一位成人來說,待在職場的時間,可能會比待在家庭裡還多。 一個要待那麼久的地方,而且要跟一群非親非故的人高頻率接觸、談話和互動,完成共同的任務和目標,若在當中感到極度不安和焦慮,也時常必須提高警覺,小心應付,免得遭遇報復和任何形式的攻擊,那無疑的,在這樣職場中要能有績效、屢創佳績,是不太可能的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第一次看到《玉春糖》這個書名, 很多人可能會像我一樣疑惑:「這是什麼?」 是一種常出現在韓國傳統祭祀桌上的小圓糖, 表面光滑、色彩繽紛, 像是穿上了彩衣的玻璃珠, 輕輕的放在嘴裡, 外層甜味會慢慢融化,薄荷清涼在舌尖擴散。 🍬韓國版封面幾乎是一片留白, 只用淡淡
Thumbnail
🍬第一次看到《玉春糖》這個書名, 很多人可能會像我一樣疑惑:「這是什麼?」 是一種常出現在韓國傳統祭祀桌上的小圓糖, 表面光滑、色彩繽紛, 像是穿上了彩衣的玻璃珠, 輕輕的放在嘴裡, 外層甜味會慢慢融化,薄荷清涼在舌尖擴散。 🍬韓國版封面幾乎是一片留白, 只用淡淡
Thumbnail
周末逛書店時看到米蘭昆德拉這本書,二話不說就下訂買了,《一個被綁架的西方國家或中歐的悲劇》收錄昆德拉兩篇早期文章,內容相當簡短,慢慢看一兩個小時就可看完。書名來自於其中收錄的一篇文章,即1983年在法國雜誌發表的〈一個被綁架的西方國家或中歐的悲劇〉,另一篇則是1967年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大會的演說稿
Thumbnail
周末逛書店時看到米蘭昆德拉這本書,二話不說就下訂買了,《一個被綁架的西方國家或中歐的悲劇》收錄昆德拉兩篇早期文章,內容相當簡短,慢慢看一兩個小時就可看完。書名來自於其中收錄的一篇文章,即1983年在法國雜誌發表的〈一個被綁架的西方國家或中歐的悲劇〉,另一篇則是1967年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大會的演說稿
Thumbnail
要認識自我,我們需要給自己一段專屬時間(Me Time),從自己能力所及的事情開始,找回自己的專屬時間,與其再多學些什麼,不如清除一些存在腦中的東西,開始「反學習」,並且懂得休息、反覆、愉悅跟處境分離,才能不過分在意他人的評價和期待,讓我們更專注於自我成長,在平凡的日子裡找到生活的喜悅和幸福
Thumbnail
要認識自我,我們需要給自己一段專屬時間(Me Time),從自己能力所及的事情開始,找回自己的專屬時間,與其再多學些什麼,不如清除一些存在腦中的東西,開始「反學習」,並且懂得休息、反覆、愉悅跟處境分離,才能不過分在意他人的評價和期待,讓我們更專注於自我成長,在平凡的日子裡找到生活的喜悅和幸福
Thumbnail
「有時候,好想前往一個離此刻所在地最遙遠的地方。」
Thumbnail
「有時候,好想前往一個離此刻所在地最遙遠的地方。」
Thumbnail
先承認,我是高木直子十多年的老粉絲(高舉雙手🙌)。 她陪著我度過無數一個人的日子,我陪著她經歷一個人、兩個人到三個人的日子。就像從小追星,跟著偶像一起成長、一起面對人生的各種困難跟疑惑、一起跌倒再站起來、一起哭一起笑、一起戀愛結婚生子(?)、一起變老,多麼浪漫!
Thumbnail
先承認,我是高木直子十多年的老粉絲(高舉雙手🙌)。 她陪著我度過無數一個人的日子,我陪著她經歷一個人、兩個人到三個人的日子。就像從小追星,跟著偶像一起成長、一起面對人生的各種困難跟疑惑、一起跌倒再站起來、一起哭一起笑、一起戀愛結婚生子(?)、一起變老,多麼浪漫!
Thumbnail
「若讀此書能莞爾一笑,表示你喜歡玩真的,而且有些算是怪人。」   我記得第一次被說我可能是怪人,是在和教授吃午餐聊到對系上課程的感想。⋯⋯
Thumbnail
「若讀此書能莞爾一笑,表示你喜歡玩真的,而且有些算是怪人。」   我記得第一次被說我可能是怪人,是在和教授吃午餐聊到對系上課程的感想。⋯⋯
Thumbnail
作為一個偏激份子,共通的連結慢慢清晰了起來,作者在所有意見裏頭,即便看起來是偏激的但其實都是中性的,因為在A面與B面的選項,他都清楚自己為什麼要與為什麼不要了,各有優缺點的選擇因為不完美,也就沒有百分之百的缺陷。 《給那些很早就做自己,但還是不喜歡自己的人__From 劉軒》
Thumbnail
作為一個偏激份子,共通的連結慢慢清晰了起來,作者在所有意見裏頭,即便看起來是偏激的但其實都是中性的,因為在A面與B面的選項,他都清楚自己為什麼要與為什麼不要了,各有優缺點的選擇因為不完美,也就沒有百分之百的缺陷。 《給那些很早就做自己,但還是不喜歡自己的人__From 劉軒》
Thumbnail
逃了很久的難,吃了許多的苦,離家鄉好遠好遠,一輩子都騎著幸福牌自行車,每天在家吃飯,總是待在地下室的房間讀書,沒教出過功成名就的學生,沒有特別被誰看得起,沒貪過別人也沒有揮霍過一塊錢,待人禮貌非常謙虛,平生最怕對不起誰,不願意給人添麻煩,這是我的老爸爸。
Thumbnail
逃了很久的難,吃了許多的苦,離家鄉好遠好遠,一輩子都騎著幸福牌自行車,每天在家吃飯,總是待在地下室的房間讀書,沒教出過功成名就的學生,沒有特別被誰看得起,沒貪過別人也沒有揮霍過一塊錢,待人禮貌非常謙虛,平生最怕對不起誰,不願意給人添麻煩,這是我的老爸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