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越淨,心就越靜。你整理的不是環境,而是「你自己」。
枡野俊明 讓你擺脫煩惱,活得更富足的掃除之道!
你的生活空間,就是你自己。清靜並不遙遠,就在我們的心裡。

你是否是一個會每天整理環境的人?
或是每週至少能為自己的環境進行衛生清潔整理?
雖然清理環境是一種自我健康的維護,畢竟身為有機體,在好的空氣、空間、衛生環境中,仍會活得較為健康平安。
然而,清理環境或空間,和心理的狀態息息相關。
當你內心雜亂、壓抑及累積許多亂七八糟的情緒,以及有許多解決不了的思慮,此時的你已被壓得喘不過氣來,沈重到難以負荷,也就無法行動自如⋯接著就什麼也做不了、維護不了。失序和無法再好好整理的狀態,便會慢慢地蔓延到你的生活周圍,包括作息和環境,都像纏繞難解開的毛線球,不知道從何開始找回秩序。
物理空間的清理和心理空間的清理,有著一種關聯和玄妙的關係。
心情糟或過度疲累的時候,很難想要整理與清潔環境;
然而若是能動身動手開始整理與清潔環境,心情卻能漸漸感到平靜與清爽。
所以,當我們壓力山大時,會很不想動,沒能量沒氣力動。
但是越不動心情卻往往會越來越沉,就像是環境空間堆積混亂的景象一樣,我們的心理也開始像一間堆積混亂的房間,讓人寸步難行、動彈不得。
之後,無論物理環境或心理環境的清理就越來越困難重重,剩下的只有堆疊、棄置、雜亂及衍生出各種生活問題。
枡野俊明 教授的新作,以35個讓人生好轉的整理術,告訴讀者,俗世紅塵,人人皆有煩惱,同時因為生活佈滿各種壓力、爆炸的訊息、壓抑的情緒,容易覆蓋我們的身心,使我們遺失自己,日漸被堆疊的憂慮煩惱所淹沒,以致最後也找不到自己。
所以,心和物理空間一樣,其實也需要日日的輕整理,就和日日倒垃圾、日日清掃一下、日日清理自己的身體一樣,把用不到、不好用、會造成環境污染的東西丟掉才好。
具有「掃除力」的人,其實也是能夠斷捨離的人。知道如何「斷開糾結」、知道如何「捨掉牽掛」,也知道如何「離開煩憂」。因此,「掃除力」可說是人生是否得以輕盈自在的關鍵。
凡事糾結、糾葛,困難斷開和分離,像是吸鐵一樣總是「收」「囤」「堆」,自然我們的人會超載負重,久而久之,人生也就不知道從何整理和清理了。
書中實在有很多精闢的建議。
我尤其喜歡「桌面不要有昨天的痕跡」。這真是一種簡單可行的原則,像是儀式一樣,無論離開工作崗位,或是離開家中的客廳、餐廳,乃至任何角落,不要遺留「未完」的東西(問題),堆積著要隔一天的自己繼續使用。
就像是一種心中的規律「今日事今日畢」,明天的自己又有新的狀態開始行動和生活,而不是把生活過成習慣,再讓習慣束縛我們。
不只如此,由於枡野俊明 不僅是住持,同時是環境設計系教授,所以在描寫人與環境的關係,還有環境如何維護和清理,都有讓人會心一笑有「開悟」的感覺。
我很喜歡這本書,也想推薦給你。
尤其書封上正在理毛的貓,讓人感到恬靜。貓確實每日都理毛,那是天天都會做的事,但牠們從不煩躁,而是像愛惜自己一樣的清理著。我們是否也能如此呢?無論清理物理空間或心理空間,皆是起源於一種愛惜自己生命、珍愛自己的環境的心意。
每天把心掃乾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