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自己的專屬時間,在獨處中遇見更好的自己-好書推薦

2023/06/23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你最近過的好嗎?
是否有發生那些讓自己內心沉重,心煩意亂的事呢?
你是否感曾經覺得矛盾,明明是為了不想一個人才跟大家見面,卻在見面吵鬧過後,卻覺得空虛淒涼,依然覺得寂寞呢?
你是否曾在當下覺得忍耐下來是對的,可是過了一段時間思考後,卻讓你感到更生氣的經驗呢?
以上3個問題,我的答案都是肯定的。
我是一個喜愛學習,在朋友眼中很陽光正向的人,但人是肉做的,不可能24小時都在精進增長,當遇到事情超載,卻又被無可救藥的責任感逼迫到喘不過氣來時,我就知道自己需要時間獨處修復情緒,甚至,我會對那些干擾到我修復自我時間的事情感到煩躁或生氣。
一開始,我甚至曾經覺得有這樣的情緒很奇怪,人不就是希望朋友多多,常常去KTV或蹦迪,放假千萬不要一個人待著,才不會與人疏遠嗎?但看了這本由韓國裔美國律師,暢銷作家金有真所寫的《獨處遇見更好的自己》,我才知道自己有這樣的情緒很正常,寂寞是一個很正常的情緒,也是告訴我們要專注回自己身上的訊號,每個人都需要好好安排自己的專屬時間,因為
寂寞無法透過他人來填滿,只有自己才能解決寂寞感。
我才發現過去我自己做對了些事情,也忽略了一些小細節,因此提筆簡單整理書中的 3 個啟發,分享給渴望從獨處中重新設定人生力量的你。

一、從自己能力所及的事情開始,找回自己的專屬時間

我很喜歡從自己能力所及的事情開始這個觀念,當心情down到什麼事情都不想做時,除了休息,還有另外一個方法就是,把該做的事情調整成我現在能力能及的狀況,這個做法對我來說確實是非常有效的精神管理,畢竟,很多時候不做做看,沒有親身實踐以前,是很難有感覺跟得到結果的。
例如你的目標是跑步運動,不要先挑選健身房、路線、選跑鞋,而是先隨便穿一雙鞋就出門跑起來,跑一跑覺得腳不舒服,你就會知道需要換一雙氣墊鞋,或是知道自己需要加入健身房增加一些肌力訓練,這些看似沒有計劃的開始,卻已經幫你不小心走過計劃中的幾個階段。
但處理事情如此,沒想到找回自己的專屬時間(me time),這個觀念也適用,當我心中有積欠的講義、課程資料、專欄稿件延宕時,我按照書中的步驟問自己:「這些事情我這個週末有辦法完成嗎?」如果是肯定的,我就不用強迫自己,因為我有信心一定可以完成,但如果是否定的,我可以重新排程,並且轉換心情挑選幾個我現在立刻就可以完成的事情開始,找回我自己情緒的原動力,我會打掃家裡,出去運動,或是翻看一本久沒看的書,在這段時間裏不抱持任何的期待,做著自己當下可以做的事情,目的是找回自己的能量跟下一件事情前的動力。在《獨處遇見更好的自己》書中有段話我很喜歡,她說:
很多人都以為要有興趣才能把這件事當興趣長期做,其實不是,就算自己是這個領域的門外漢,如果習慣去做,長期以往,這個興趣就會膨脹起來,縱使目標不明確,也要先將想做的事情習慣化,這樣意外的機會就會不斷出現。
我真的太同意這段話了。當初我在腦海中突然迸出「我想要用空閒時間寫書」這個想法,我並不是立刻去規劃書名或是找出版社,而是馬上打開word檔開始書寫,其實就是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情,把這件事情習慣化,像是我都習慣在早上寫作,無論喜不喜歡,我就是固定好時間,挑選相同的早餐店吃相同的早餐,先手繪心智圖後再寫作,每天早上書寫,寫著寫著不但第一本書誕生,還接了4個專欄每月供稿,這樣意外的機會其實就是從自己能力所及的事情開始,將想做的事情習慣化而得到的。

二、與其再多學些什麼,不如清除一些存在腦中的東西,開始「反學習」

獨處遇見更好的自己》書中提到一個有趣的新詞彙叫做「反學習」,指的是跟過去我們學習、添加知識的動作相反,反學習是要鼓起勇氣拋棄那些原有的想法跟認知,目的是為了創造新的自己。
這個想法很有趣,讓我不禁想起自己學生時期在與人相處上,有時候會希望可以完全不在乎過去的自己,像是創造一個全新的人格去認識新朋友,挑戰一些不敢玩的遊樂設施,或是參加過去沒有勇氣參與的社交活動等,當讀到《獨處遇見更好的自己》書中對「反學習」在人際上的解釋是:「拋開對人的偏見和刻板印象」時,我真的特別有感,生活上一定會有我們討厭的人,但群體的生活卻是無可避免的會遇到,這時候,如果可以「拋開對人的偏見和刻板印象」善用「反學習」,我們才可以暫時拋開對那個人的陳見與看法,不要預測他的行為或是態度,而是換個角度改變自己,讓自己看世界的視野變廣,人際相處上才不會悶悶不樂。
更進一步來說,我認為「反學習」其實是一種保護自己的方式,拋開對人的偏見和刻板印象,並不意味著要我們原諒別人,而是為了可以重新來過,重新跟人好好相處,當我們的內心能夠習慣開啟「反學習」,即使我們在別人的眼中仍然不夠好,那可能是因為對方還忘不了過去的你,忘不了過去相處的刻板印象,不過撇開這些,用符合自己速度的方式重新來過,重新打造自己,雖然過程中肯定會有不安全感,要放下自尊心,承認自己的錯誤,但只要能夠走完這個「自我清除」的過程,我仍然相信,人人都能創造全新的自己。

三、人生就是專案,懂得休息、反覆、愉悅跟處境分離,才能在平凡的日子裡找回最好的自己

回想自己這個星期,你擁有不受打擾,專注在自己身上的時候嗎?《獨處遇見更好的自己》書中強調,這個時間不是搭車個空檔或是工作中的喘息時間,你必須是刻意在行事曆中規劃出這段時間,確保這是你獨自一個人,專注在自己身上的時間,而非只是利用零碎的時間獨處靜坐冥想。
把自己放在優先的位置上,這件事情其實對現代人來說很難做到,學生時禁不住寂寞,不但要一起玩樂,還要一起牽手上廁所,上班時重視協作,需要與同事共創成果,連中午吃個飯也要搞點政治,找人一起吃午餐建立關係或是幫長官買咖啡露臉,婚後家中有小孩有長輩,家人同住要有自己的個人時間更是難上加難。但其實一個人如果能靜靜的在自己專屬的時間裡,審視自己能做的事,勇敢挑戰,你將會煥然一新,也會得到比想像中更美好的成果。
那麼,忙碌的現代人該如何持續實踐獨處,為自己在職場的時光添加能量呢?《獨處遇見更好的自己》在書中第 179 頁建議四個讓人持之以恆實踐獨處的秘訣,我覺得相當好操作:

1.反覆公式化:

當面臨壓力時,利用固定的時間和活動重新設置你的一天。例如固定時間、地點、座位吃相同的早餐,或者依照特定的步驟進行文章寫作等。這種將事物公式化的反覆練習法,能使你的情緒和能量回到穩定狀態,並促使你朝目標進展。如古人所說:「聰明的人追不上勤奮的人,勤奮的人追不上持之以恆的人。」即使不完美,但在反覆中遇到的挫折或失誤,透過反覆執行和調整,也會為你帶來平静和前進的動力。

2.主動休息:

即使是最有自律的人,也都需要休息。需要休息並不表示你無能,而是你已經太努力了。休息時,應該要徹底的放鬆,讓自己不做任何事,享受休息的時間。然而,最有效的休息,其實是在感到疲憊之前就先主動休息。就好像手機充電一樣,應該在電量耗盡之前先充電,而不是等到完全沒電才充,完全沒電不僅需要更長的恢復時間充電,能量耗盡前身心俱疲的狀態,人其實更容易失去自信,懷疑自己。了解何時需要休息,實際上是更深入了解自己的身體和能量。

3.表達愉悅:

開心地完成事情是持續進行的關鍵。即使面對枯燥或困難的工作,也要試圖保持愉快心情,例如將喜歡的活動和工作結合,保持心情愉悅其實遠比處理好事情來的更來的重要。具體的做法是創造讓自己快樂的狀態,期待自己喜歡的事,並與他人分享你的愉快,這都能幫助你更持久地專注在事情上。例如:期待完成工作後的大餐放鬆或是生日慶祝,完成了一張美觀且舒壓的圖畫與人分享,或跑步後全身舒暢並邀請他人跟你一起跑步等,表達愉悅將可以讓你的快樂感更持久。

4.處境分離:

實現夢想和目標的挑戰往往在於你的現狀,而非目標本身。例如,想養成閱讀或是去健身房運動習慣,問題通常在於手邊沒有書,或是去健身房的路程麻煩,而非讀書或健身本身。你可以調整自己的應對策略,例如隨身攜帶小本的書籍,或帶著運動衣服上班並選擇在回家路上的健身房順便健身,這樣做不僅可以提升實現目標的可能性,還將目標與困境分離,找出想放棄的原因,並觀察壓力源,以達到你渴望的目標。
真心推薦這本由大田出版的好書《獨處遇見更好的自己》,生活中,我們常需為他人的期待和評價努力,以至於忽視了自己的需要和真實的想法。無論是在學校、工作還是家庭生活,我們的行為總是被他人的期待所影響。然而,要了解自己和認識自我,我們需要給自己一段專屬時間(Me Time),從自己能力所及的事情開始,找回自己的專屬時間,與其再多學些什麼,不如清除一些存在腦中的東西,開始「反學習」,並且懂得休息、反覆、愉悅跟處境分離,才能不過分在意他人的評價和期待,讓我們更專注於自我成長,在平凡的日子裡找到生活的喜悅和幸福。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羅斯福每天早餐前都會看一本書。卡特進了白宮後開始學速讀,兩次訓練後,閱讀速度提升了四倍。鈴木治雄勸商務人士多看一些古典名著,正因為處於這物質豐富的享樂時代,才更應該深入地探討人類活著的價值。關於生命,很多答案無法親身經歷,但閱讀,可以累積力量,甚至改變你我的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