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COP 30 即將開幕,今年最主要的看點之一是各國將提出新的 NDCs 。
2030 是重要里程碑。是否有機會達成 2050 淨零終極目標,需要看 2030 淨零成效;而 2030 能做到什麼程度,就需要看今年訂下的新目標。
新聞來源網址請參考。巴西召開 COP30:全球氣候行動的關鍵轉折
第30屆 UN 氣候變化大會( COP30 )將於2025年11月10日至21日在巴西貝倫登場,屆時將有近200個國家與會,檢視《巴黎協定》實施十年來的成果,並商討限制全球暖化的下一步策略。
選在貝倫舉辦,別具象徵意義。這座城市坐落於亞馬遜雨林邊緣——地球最大的碳匯之一。亞馬遜儲存著數十億噸碳,對穩定全球氣候起著關鍵作用。將 COP30 帶到這裡,意在提醒各國:「守護自然」是解決氣候危機的核心任務。
此次會議恰逢《巴黎協定》十週年,也正是距離2030年——各國氣候目標期限——的一半路程。這場峰會是檢視並更新國家氣候承諾、加速落實行動的重要節點。
根據 UNFCCC 指出,全球部分地區的排放量雖已開始下降,但速度仍遠不及達成1.5°C升溫上限所需的幅度。若現有政策不變,科學家警告本世紀末氣溫可能上升至2.6°C至2.8°C。 COP30 因此被視為全球氣候行動的分水嶺——要嘛扭轉趨勢,要嘛再度錯失機會。
為何 COP30 可能改寫全球氣候行動的進程
這場會議的重要性無法被誇大。全球氣候行動仍未達標,許多國家至今未能兌現先前的減碳承諾。
發展中國家不斷要求更公平的氣候融資體系。富裕國家早在多年以前承諾每年提供1,000億美元協助,但至今尚未完全到位。根據 OECD 的資料,2022年動員的氣候資金達1,159億美元,雖然表面上超越目標,但資金實際流向與執行效率仍具爭議。
歐盟在2023年提供約286億歐元的公共氣候資金,這筆金額雖具象徵意義,卻遠遠不足以應對全球需求。部分談判代表因此主張,應在2035年前將新融資目標提高至每年3,000億美元。
另一大焦點將放在森林與生物多樣性。巴西計畫藉由主辦峰會,展示亞馬遜在全球氣候穩定中的關鍵作用,並推動終止森林砍伐的方案。健康的森林不僅能吸收碳排、維持生態多樣性,也能支撐當地經濟。
此外, COP30 也將更明確連結氣候行動與人類福祉。各國代表將討論如何創造綠色就業、擴大清潔能源普及,並加強防護社區免受洪水、乾旱與熱浪等極端氣候威脅。
從能源到公平:COP30 聚焦的關鍵議題
COP30 的議程將兼顧宏觀政策討論與具體行動方案,並以主題日的形式聚焦塑造地球未來的核心領域。
能源與工業: 各國將探討如何擴大再生能源規模,同時有序淘汰化石燃料。由於化石燃料仍是全球主要能源來源,建立具可信度的能源轉型路徑至關重要。
2024年全球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增加510 GW,創下歷史新高,預計2025年將再增520 GW,佔新增電力容量的九成以上。屆時全球再生能源總裝置容量將達近5,800 GW,提供全球約三成電力,並以2030年提升至42%至45%為目標。中國居領導地位,2024年新增260 GW,其次是歐洲、美國與印度。太陽能仍是主角,占全球新增裝置的四分之三。
森林與自然: 亞馬遜將成為全場焦點。各國將討論如何遏止非法伐林、恢復受損土地,並強化生物多樣性保育。
全球森林每年吸收約76億噸二氧化碳,卻僅獲得不到2%的氣候融資。到2024年,森林相關融資幾乎翻倍至每年235億美元,其中公部門出資約占六成,私人投資升至四成。儘管增長顯著,若要達成2030年全球森林保護目標,投資規模仍須擴大四倍,同時確保透明與成效驗證。
農業與糧食系統: 糧食生產與土地利用貢獻了全球相當比例的排放。COP30 將推動更永續的耕作方式、提升土壤健康並減少糧食浪費。
城市與基礎建設: 隨著城市化加速,具氣候韌性的設計日益重要。各國代表將探討如何打造低碳住宅、永續交通與水資源系統,以應對極端氣候挑戰。
健康與公平: 氣候變遷對不同社群的衝擊並不平均。會議將關注調適策略、社會公義,以及確保清潔空氣、安全用水與能源權的議題。
融資、創新與執行: 這可能是本屆最關鍵的主題。COP30 將呼籲各國把承諾轉化為實際成果,透過更嚴謹的監測、報告與融資機制落實行動。協助弱勢國家應對氣候災害的「適應性融資」仍是最迫切的訴求之一。
COP30 的核心訊息明確:是時候從「討論氣候行動」邁向「真正執行氣候行動」。
貝倫的象徵:讓亞馬遜雨林成為全球氣候行動的心臟
位於巴西帕拉州的貝倫,是通往世界最大雨林——亞馬遜——的門戶。將 COP30 帶到這裡,象徵著氣候、自然與人類社群的命運緊密相連。
巴西希望藉此展現其在自然解方(nature-based solutions)上的領導地位。總統魯拉(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承諾,要在2030年前全面終止非法伐林並恢復受損土地。這些行動不僅是巴西氣候政策的核心,也是全球減排努力的重要一環。
2025年,亞馬遜地區的森林砍伐面積降至5,796平方公里,較前一年減少11.08%,創下11年來新低。這顯示巴西重新啟動的防伐政策開始發揮成效。
選擇貝倫作為主辦地,也體現了包容與多元參與的精神。由外交官安德烈・科雷亞・杜・拉戈(André Corrêa do Lago)領導的 COP30 主席團隊,承諾打造一場開放的峰會,讓政府、原住民族與地方社群都能參與決策過程。
但這樣的地點選擇也伴隨挑戰。交通、住宿與成本問題都讓後勤壓力倍增。部分貧困國家與民間團體擔心,高昂開銷將限制他們的出席。當地政府正加緊改善交通與旅宿設施,但空間依然有限。
即便如此,在亞馬遜舉辦 COP30 仍具有強烈的象徵意義。它讓環境正義、原住民族的角色與森林保護成為全球氣候對話的核心。
COP30 指定主席安德烈・阿拉尼亞・科雷亞・杜・拉戈(André Aranha Corrêa do Lago)在信中寫道:
「COP30 將於氣候危機的中心舉行。然而,在水位上升與天空變化之間,一股更深層的力量正在浮現——那是人們守護家園的決心。讓我們在貝倫尊重這份意志,並將它轉化為一份以關懷取代冷漠、以相互依存取代個人主義、以勇氣取代順從的全球行動藍圖。
在河海交會的貝倫,讓我們重新締結人類與自然的盟約——把脆弱化為團結,把合作化為韌性,把調適昇華為進化。讓我們選擇改變,並共同前行。」
COP30 展望
觀察人士預期,COP30 將在多項關鍵議題上推出具有指標意義的成果:
- 更具雄心的國家氣候承諾(NDCs):各國將更新其 2030 與 2035 年的減排、調適及自然為本專案目標。
- 新的全球氣候融資架構:確保對開發中國家與氣候高風險地區提供可預期且穩定的資金支持。
- 聚焦亞馬遜的夥伴關係:結合森林保育、碳市場機制與原住民族的守護角色。
- 化石燃料轉型藍圖:規劃各國如何逐步淘汰煤、石油與天然氣,同時加速再生能源發展。
- 新的監測與追蹤系統:用以衡量實際進展,並將資金分配與具體成果掛鉤。
這些協議將在未來十年塑造全球氣候政策,也將影響清潔能源、自然復育與永續基礎建設的投資方向。
歐盟在 COP30 的角色
2025 年 10 月 23 日,歐洲議會通過一項決議,確立其在 COP30 前的立場。議員們呼籲各國採取更積極行動,以將升溫幅度控制在 1.5°C 以內,並更新氣候計畫與兌現融資承諾。
決議重申歐盟的幾項主張:
- 強化 2035 與 2040 年的減排目標;
- 全經濟部門參與,要求農業、運輸、能源與工業皆須減碳;
- 加大氣候融資力度,特別針對貧困國家的調適與「損失與損害」(loss and damage)議題;
- 推動公正轉型(just transition),在經濟轉型過程中保障勞工、社區與生態系統。
歐盟代表團將於峰會第二週出席談判。由於歐洲在全球氣候協商中常扮演引領角色,其立場與行動將直接影響會議走向。歐盟的可信度,將取決於是否能同時維持高標準的氣候雄心,並協助其他國家共同前進。
從承諾到行動:世界目光聚焦貝倫
位於貝倫的 COP30,不僅是一場氣候會議,更是全球合作的十字路口。這場峰會有潛力改變全球應對氣候變遷的方式——將減排行動與自然保育、社會正義及金融改革緊密連結。
亞馬遜的場景提醒各國領袖:人類的未來與地球生態系息息相關。COP30 是否能成為關鍵轉捩點,取決於各國能否提出具體行動,而非僅止於言辭。
若各國能以包容與果敢的態度行動,COP30 有望讓世界更接近 1.5°C 的控溫軌道;但若再度延宕,無所作為的代價將持續攀升。當世界領袖齊聚貝倫,有一項真理再度被強調——唯有在減碳的同時守護自然與人類福祉,全球的永續未來才有可能實現。
相關文章
歡迎留言分享,也期待你追蹤並加入沙龍,一起關心氣候變遷與碳移除。
與這個主題相關的文章連結整理如下:
永續農業與氣候資金:巴西COP30峰會的關鍵挑戰
SBTi針對COP29的重點回顧
COP29閉幕,承諾支持發展中國家之資金成長三倍
COP29碳交易協議:速效解方還是潛藏危機的先例?
COP29重要突破:全球碳市場框架的形成
川普回歸對COP29氣候會議的影響與挑戰
生物多樣性:TNFD、自然基礎解方與永續發展策略
想種樹賺碳權之前,先了解一下什麼是自然氣候解方吧
美洲熱帶森林適應性無法跟上氣候變遷速度
北美氣候政策轉向:加拿大重審碳定價,美國取消社會成本指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