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SBTi 新的研究報告指出設定科學減量目標對於企業有正面幫助。雖然這是件想當然爾之事,畢竟都已經投入時間與成本下去,自然會要在名聲與實質減碳成果上取得回報。
儘管機構本身難免帶有立場下去推動觀察研究,在文獻回顧中第三方得出的變化包含:
- 擁有 SBTs 的公司在驗證後四年內,其範疇一和二的絕對排放量比沒有目標的公司多減少了 5.3%。
- 擁有 SBTs 的公司,其排放強度(相對於總銷售額)在驗證後四年內多減少了 8.7%。
- 擁有 SBTi 淨零目標的公司,其範疇一排放量每年中位數減少 0.5%。
- 目標採用和隨後的減排對毛利率或盈利能力沒有負面影響。
- 歐洲銀行向擁有 SBTi 承諾的公司提供的貸款利率,比沒有承諾的銀行低 16 個基點。
- 氣候相關投資預計將帶來未來每年 17-19% 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和 22-33% 的成本節省。
報告目的
主要宗旨是探討科學基礎減量目標 (Science-Based Targets, SBTs) 對全球企業所帶來的影響。報告的結論指出,設定SBTi驗證的目標對於企業具有正面影響,且提供新的證據,說明企業為何設定目標並採取行動來減少碳足跡。報告強調,脫碳對企業有利,而設定科學基礎減量目標是許多公司邁向有影響力、可信賴的淨零旅程的重要一步。目前與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組織 (SBTi) 合作的企業已達 11,000 家,遍及 86 個地區,佔全球市值逾 40%。採取行動的企業正在管理風險並抓住機會,在碳限制的世界中建立競爭優勢。
架構與方法
- 企業調查 (Company Survey): 針對 171 家已獲得科學基礎減量目標驗證至少兩年的公司進行調查。
- 文獻回顧 (Literature Review): 審視有關設定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商業影響的學術論文和報告 (審查材料發布於 2021 年至 2025 年間,共識別了 22 項研究)。
- 案例研究 (Case Studies): 展現公司如何從設定目標中受益,包括 PAI Partners、HEINEKEN 和 ReNew。
主要發現與影響
整體影響與聲譽
- 整體正面影響: 絕大多數公司認為 SBTs 對其組織產生了正面影響。91% 的受訪公司表示設定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對其組織整體影響是正面或非常正面,且沒有公司表示負面影響。
- 聲譽效益最高: 95% 的受訪者表示目標設定對聲譽產生了正面影響,是所有評估領域中效益最高的。
- 信譽和關係: 四分之三 (75%) 的受訪者表示 SBTs 對其在產業內和更廣泛商業生態系統中的信譽產生了正面影響。
策略與營運效益
- 策略一致性: 80% 的企業表示設定 SBTs 對其策略一致性和長期願景產生了正面影響。
- 供應鏈和客戶要求: 74% 的受訪者表示目標幫助他們與供應鏈和客戶要求保持一致。
- 競爭力與法規韌性: 67% 的受訪者報告其競爭力相較於同業有所提升。71% 的受訪公司強調,目標設定改善了他們應對未來監管變化的韌性。
- 創新: SBTs 促進了組織內的創新。
氣候影響
- 氣候雄心與行動: 90% 的公司表示目標設定對其氣候雄心產生了正面影響,而 86% 則報告對其脫碳速度產生了正面影響。
- 減排實績: 多項研究表明,擁有驗證目標的公司比同業更快地減少營運排放。例如,研究發現,在驗證後的四年內,擁有目標的公司其範疇 1 和 2 的絕對排放量比沒有目標的公司多減少了 5.3%。
- 目標類型影響: 擁有淨零目標的公司比僅擁有近期目標的公司更有可能報告更大的整體正面影響 (淨零目標公司 96% 報告整體正面影響,而僅有近期目標的公司為 88%)。
財務與資本市場
- 投資者信心: 76% 的公司表示設定 SBTs 對投資者信心產生了正面影響。
- 長期財務績效: 92% 的受訪者報告 SBTs 對其長期財務績效產生了整體中性或正面影響 (其中 41% 報告正面影響)。
- 營運成本: 營運成本是調查中唯一出現負面影響的領域,有 31% 的公司報告負面影響。然而,研究顯示對毛利率或盈利能力沒有負面影響。
- 融資與韌性: 學術研究指出,設定 SBTs 的公司經歷了較低的股價波動性。此外,歐洲央行的研究表明,擁有 SBTi 承諾的銀行在貸款決策中會提供較好的貸款條件,向有排放目標的公司提供更優惠的利率。設定 SBTs 的早期採用者預計,其氣候相關投資將在未來每年節省 17-19% 的二氧化碳排放和 22-33% 的成本。
相關文章
歡迎留言分享,也期待你追蹤並加入沙龍,一起關心氣候變遷與碳移除。
與這個主題相關的文章連結整理如下:
SBTi金融業淨零新標準:FINZ解析、衝擊與未來展望
《SBTi 淨零標準 V2 草案》釐清碳權角色
SBTi 轉型重啟,擴大企業淨零承諾版圖
Tesla 碳排減量數據遭質疑,研究揭露碳權高估風險
「避免排放」遭剔除,碳權只有「減量」與「移除」兩種
理論上,減量碳權與移除碳權一樣好嗎?
淨零競賽加速:企業迎戰 2027 年更嚴格標準
永續發展:企業商業模式的新驅動力
自願碳市場的關鍵洞察:企業參與度、品質需求與供應緊縮
MSCI 氣候轉型追蹤報告:全球企業排放、目標與實體風險現況
ESG 退潮?企業如何在反彈聲中堅守長遠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