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遠見雜誌》文章〈成長型讀者會「這樣閱讀」:每天只花15分鐘,滾出最高「閱讀複利」〉,其實是節錄自尼克・哈奇森(Nick Hutchison)所著《閱讀複利》一書,由商周出版。文章主軸非常清楚:用小習慣累積大成就,用「閱讀複利」打造長期自我成長。
以下是整理的重點摘要與行動建議表👇
🧠 一、核心觀念:閱讀也是一種「複利」
- 多數成年人一年讀不到一本書,問題不是沒時間,而是沒有安排閱讀的優先順序。
- 與其「找時間」閱讀,不如「轉用時間」閱讀——把滑手機、看劇的15分鐘改成閱讀時間。
- 這樣的微習慣就能累積驚人的成果:
一天 20 頁 × 一週 5 天 × 一年 52 週 ≈ 一年 5200 頁 ≈ 20本書!
📈 關鍵啟示:閱讀是最具「長期報酬率」的行動,持續小量輸入,長期會產生複利成效。
🎯 二、設定閱讀動機(Why)
在開書前先問自己三個問題:
- 我想從這本書得到什麼?
- 我希望它幫助我達到哪個具體目標?
- 這與我的人生方向或情緒投資有何關聯?
💡 建議實作:
- 把動機寫在扉頁或便利貼上,每次開讀前回顧。
- 讓「動機」成為你的導航,幫助你更聚焦並產生行動。
📘 例如:
「我讀這本書是為了提升專注力,找到三個能立即實踐的筆記技巧,讓學習更有效。」
🔦 三、用動機啟動「網狀活化系統」(RAS)
- 大腦的 RAS 系統會根據你的動機過濾資訊。
- 當你知道為什麼讀、讀來幹嘛,大腦會自動幫你「標亮」最有用的內容。
- 成長型讀者(Rising Readers) 就是能持續以動機驅動閱讀的人。
📌 小提醒:
動機越強 → 專注力越高 → 理解力與內化程度越深 → 實踐效果越好。
🤝 四、與朋友共同閱讀
- 與其獨自閱讀,不如邀請朋友共讀。
- 每個人切入的觀點不同,能帶來更豐富的思考刺激。
- 這種社交型閱讀,也能增進情感連結與動力。
📦 延伸建議:
- 每月與朋友共讀一本書。
- 可建立「讀後回饋群組」或「月讀會」形式。
📚 五、延伸閱讀與概念關聯
- 《與成功有約》:自我管理與人生目標設定。
- 《致富心態》:財務思維與長期複利觀念。
- 《原子習慣》:微行動如何堆疊巨大成果。
這三本書都呼應「小習慣 → 積累 → 成長 → 自我實現」的主題。
✅ 行動筆記範本
類別內容
📖 閱讀時段
早上起床後15分鐘;睡前15分鐘
🎯 閱讀動機
提升學習效率,內化知識、改善筆記法
🧭 本週目標
完成書籍《XXX》第1章~第2章
💬 共讀夥伴
XXX(一起交流心得)
✍️ 每週反思
這週從書中學到的一個概念,我已實踐了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