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前言|為什麼你一直找不到志向?
我們常被教導一條路:選科系 → 找興趣 → 找工作。
但這條路,卻讓越來越多人在中途感到迷路。
因為真正的志向,不是從琳琅滿目的選項中「挑」出來的。它是從你的內在,一點一滴「長」出來的。
最可靠的方法,不是追熱門技能、不是做無數性向測驗,
而是回到一個最簡單的問題:
「從小到大,沒有任何人逼你,你卻一而再、再而三回去做的事,是什麼?」
那裡藏著的,是你生命中最穩定的動力源頭。
🔍 方法核心|為什麼「童年興趣」最準?
🧸 小時候的喜歡,是「純粹的真心」
那時沒有功利計算,沒有社會比較。你畫畫只因為快樂,拆玩具只因為好奇。那是你天性的原點。
⚡ 長大後的靠近,是「真實的能量慣性」
在忙碌與壓力下,你依然會不自覺滑向那些讓你感到充電、有趣的事。這證明了你的熱情並非一時衝動,而是經過生活考驗後,依然存在的內在驅動力。
當 「純粹的真心」 與 「真實的能量慣性」 產生交集,
那就是你不會消失的方向骨架,一個足以讓你深耕一輩子的領域雛形。
🚀 3步驟:篩出你的方向雛形
📝 Step 1|挖掘:列出「小時候最愛的3件事」
關掉你腦中「這有用嗎?」的聲音。寫下那些讓你廢寢忘食、感到純粹快樂的事。
💡 例如: 在課本塗鴉、把故事書按順序排好、自編遊戲規則、觀察螞蟻、說故事給朋友聽。
📝 Step 2|驗證:列出「現在還會主動靠近的3件事」
尋找那些你不需要「努力堅持」,就會自然花時間去做的事。它們是你能量的充電站。
💡 例如: 研究好用的App與工具、整理電腦檔案、看科普影片、寫日記、為朋友策劃行程。
📝 Step 3|交匯:找出交集 = 你的方向雛形
對比兩張清單,尋找「重複出現」或「核心特質相似」的項目。
- 🎯 不是找「相同行為」,而是找「相同動機」
- 範例:
畫畫+研究App介面設計= 「創造視覺秩序與美感」 - 範例:
拆解鬧鐘+寫讀書方法筆記= 「理解系統背後的運作規則」
💭 如果找不到明顯交集?
別擔心。
試著問自己:「當我在做這兩類事情時,我感受到的『共同情緒』是什麼?是創造的快樂?探索的好奇?還是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這個共同的情緒,就是你方向的核心。
志向不是靠猜,而是讓它從你的人生軌跡中,自然浮現。
🗓️ 行動指南|7天練習 → 14天實戰
找到方向雛形後,關鍵在於用「行動」把它從一個概念,變成你生活的一部分。
📌 請記住:這不是讓你辭職ALL IN,而是在你現有生活的邊緣,進行一場低成本、高回報的「人生實驗」。它的目的不是成功,而是用最小的代價獲取最真實的反饋。
📍 第一階段:7天練習測驗(低成本探索)
用一週的時間,每天投入30-60分鐘,進行「無壓力」的親身體驗。
✍️ 如果方向與「寫作」有關:
連續7天,每天寫一段500字的讀書筆記或生活觀察。
🎨 如果方向與「設計」有關:
用Canva重新設計一頁你喜歡的雜誌內頁或App介面。
🧑🏫 如果方向與「教學」有關:
錄製一段5分鐘的教學短片(教一道菜、一個Excel技巧)。
📊 如果方向與「分析」有關:
追蹤一檔股票或加密貨幣7天,並寫下簡單分析。
這7天的目的,不是成就,而是感受。 感受過程中是充滿樂趣,還是充滿負擔?
📍 第二階段:14天實戰檢驗(能量驗證)
通過7天測驗後,啟動為期兩週的「微專案實戰」,完成一個有頭有尾的小專案。
🌟 「創作者型」專案:
獨立創建並發表3篇高品質的社群貼文或一篇部落格文章。
🌟 「工程結構型」專案:
為自己的房間或電腦檔案,建立一套全新的整理系統。
🌟 「助人型」專案:
主動為一位朋友提供1小時專業協助(校對履歷、規劃行程)。
這14天的目的,是檢驗「能量慣性」。
在輕度壓力下,你對這件事的熱情是更快被消耗,還是更能被點燃?
🤖 升級應用|GPT:你的方向校準加速器
當你找到模糊的方向後,可以讓GPT扮演你的「思考夥伴」——加速篩選,而非替你決定。
🛠️ 建議這樣使用:
- 📥 輸入清單:將你的 Step 1 和 Step 2 清單直接貼給 GPT。
- 🔍 請求分析:請它用 「特質 / 感官 / 行為模式」 幫你拆解背後的共通點。
- 💡 生成選項:請它根據共通點,列出 3-5 個可能的方向或領域。
- ❤️ 身體驗證:最關鍵的一步! 用以下具體問題來進行「身體驗證」:
- 心流狀態: 做這件事時,是否容易忘記時間?
- 期待感: 第二天要繼續做這件事時,內心是期待還是抗拒?
- 恢復力: 做完這件事後,是感到疲憊空虛,還是充電滿滿?
- 🎬 微實驗啟動:選定最觸動你的 1 個,直接套用 「7天練習測驗」。
記住:GPT 是望遠鏡,幫你看清遠方的路標,但邁開腳步、感受路途的,永遠是你自己。
💰 從方向到收入:如何與GPT協作發想計畫?
當你問出「這個方向,要怎麼變成收入?」時,你已經跨出了最重要的一步。
你可以這樣下指令,讓GPT成為你的商業策略腦力激盪夥伴:
**「我的方向雛形是『[請在此貼上你的方向]』。
根據你幫我分析出的核心特質是『[貼上GPT分析出的特質]』。
請根據『創造者、專家、建構者』三種模式,
- 分別列出3種可能的變現方法。
- 每種方法舉一個實際的例子。
- 分析每種方法的初期投入成本與潛在挑戰。」**
GPT給出的答案,將是你 「14天實戰檢驗」 的絕佳行動靈感庫。
🌱 最終心法:收入是價值的副產品
請記住這個最重要的觀念:
不要想著「我要怎麼從別人身上賺到錢」。
要想著「我如何用我的獨特價值,去幫助某一群人,解決一個真正的問題」。
當你能夠有效地解決問題,收入便會自然而然地,作為你創造價值的副產品,隨之而來。
所以,你的起點永遠是:精進你的價值,然後,勇敢地把它提供給這個世界。
✨ 收尾|你不是在重開機,你只是回到自己的軸線
所以,請放下「必須在某天靈光一現」的壓力。
志向,從來不是一個突然迸發的靈感;
而是從童年的真心,經過人生沉澱,到現在依然存在的——穩定軸線。
這個方法不需要運氣,不依賴抽象的感覺,更不會失敗。
它只需要你,誠實地面對自己,並付出一段 7天與14天的認真練習。
人生最難的不是找方向,而是不知道——原來可以用這麼原始、這麼簡單的方法,找到方向。
志向不是被發明出來的,而是被你發現的。那條屬於你的線,一直都在你的生命裡蜿蜒。
你不是在重新開始人生。你只是終於用對方法,回到自己的軸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