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氣味,是看不見的風景。
每一種香氣都蘊藏著獨特的化學結構與生理意涵,是植物語言的延伸。從單萜烯的輕盈,到倍半萜烯的沉穩,從醇、酯、酮、醛到酚,每一類成分都在植物體內擔任不同的角色,也在人體身上引發截然不同的共鳴。
相關文章:植物的智慧——精油與身心功效的奇妙連結
〈氣味的成分研究〉系列,嘗試以芳香化學為路徑,看見香氣背後的分子秩序。了解化學,並不是為了讓氣味變得冷硬,而是讓我們更清楚自己嗅聞到的,是什麼樣的生命訊息與能量——那是植物的語言,也是自然傳遞給我們的療癒密碼。
接下來的篇章讓我們試著在理性與感性之間尋找平衡——用化學語言理解氣味的秘密,也用嗅覺重新認識自然的呼吸。
相關文章:氣味的成分研究|認識芳香化學

單萜酮常是提神醒腦、幫助記憶的好幫手,如樟腦、薄荷和迷迭香
單萜酮的特性與功效
大多單萜酮類的氣味容易讓人聯想到藥物,然它的功效也確實如它的氣味般強烈。儘管其氣味帶有一定的「嚴肅」氣息,但卻有助於活化女性機能,使皮膚恢復青春。多項研究顯示,單萜酮這類精油在解決學習障礙與老年痴呆方面有著非凡的功效。
在物理化學特性方面,單萜酮相當穩定,不易氧化。然而,其毒性是需要關注的,它可能對肝臟造成毒性影響,或對中樞神經產生傷害,因此不宜長期使用。建議使用上單萜酮的濃度應該控制在1%以下,且不宜連續使用超過一個月。
在理療特性方面,它擁有快速、強效的急症治療能力。「少量」使用時,可以有助於提升腦功能,使人保持冷靜,並有助於防止失智。此外,它還能消除黏液、化痰,疏通淋巴,並具有輕微的抗凝血作用。對於皮膚和黏膜,單萜酮可以修復、促進細胞再生,加速傷口癒合,並淡化黑色素。
常見成分與代表精油
側柏酮(Thujone):
帶有微甜的青草味。適量可以放鬆,但過量可能會造成失眠、緊張、過度興奮,甚至出現幻覺。
側柏酮的代表精油:側柏、苦艾、鼠尾草、艾草松樟酮(Pinocamphone):
單萜酮中神經毒性較強者,使用上需注意。具有強大的抗病毒、抗細菌能力。能夠化解呼吸道黏液、抗發炎、舒緩咳嗽。
松樟酮的代表精油:牛膝草、高地牛膝草樟腦(Capphor):
人工合成的樟腦為消旋樟腦,即俗稱的「萘丸」,有蠶豆症者不可用。但「天然」存在的樟腦是右旋,不會對蠶豆症者產生危害。理療上具有消炎、止痛、麻醉、處理關節問題、止癢、傷口癒合的功效。在環境應用上還可以強力驅蟲、抗蟑螂、防白蟻、抗黴菌。
樟腦的代表精油:樟樹、頭狀薰衣草、鼠尾草、樟腦迷迭香、西洋蓍草薄荷酮(Menthone):
氣味上比薄荷醇再弱一點,並有淡淡甘草苦甜香。薄荷酮的神經毒性容易出現在小腦,劑量過高會產生動作失調、不平衡等症狀,使用上需注意。理療上具有提神醒腦、強效止痛、止暈止吐、呼吸道化解黏液、排痰、促消化等功效。
薄荷酮的代表精油:歐薄荷、綠薄荷、天竺葵馬鞭草酮(Verbenone):
具乾淨青草香。是單萜酮中的例外,它無神經毒,是安全性高的成分。有促血循、清血排毒、皮膚再生的功效。
馬鞭草酮的代表精油:馬鞭草酮迷迭香、樟腦迷迭香、玫瑰(<1%)附記
本文旨在分享芳香化學與植物氣味的知識,內容僅供學習與參考。
若身體有不適或特殊健康狀況,仍建議尋求專業醫療協助。
每個人對氣味與精油的反應皆不同,傾聽身體的回應,是最溫柔的使用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