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像] 當一個八年級的賓州女孩開始教導編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raw-image

試著想像一個場景:一群年紀約莫五到八歲的小女孩們坐在自己的電腦前,嘰嘰喳喳的討論著今日要繳交的程式作業。她們在上課前,先互相積極地討論著作業中遇到的困難,言談中交錯著讚嘆聲和不停歇的問句。

「妳是怎麼讓貓咪旋轉的呢?」
「教我怎麼讓貓咪打鼓!」

幾個星期前,這幾個小女孩們,才開始接觸電腦,她們多半怯懦且安靜的躲在電腦螢幕後面,不敢出手按下任何一個按鈕,深怕自己按下錯誤的按鍵,而導致無法逆轉,如核爆般毀滅性的結果:電腦螢幕變黑,視窗凍結,或發出刺耳的嗶嗶聲。

但她們的程式老師改變了這一切,她就像海倫凱勒的啟蒙老師蘇利文,讓固執拒絕和外界接觸的海倫凱勒,願意主動親近且以有限的感官欣賞世界美妙的事物。她就像電影『真善美』裡的瑪利亞修女,將美妙的歌聲和舞蹈帶入了原本如軍隊般制式化的崔普家庭。而這位老師只有十三歲。

這個年僅十三歲的程式老師,名字是 Uma,在工程師的家庭環境中成長。相對於新興科技蓬勃發展的西岸,或學術氣質濃厚的東岸,賓州的 Lehigh Valley 小鎮,並沒有提供太多程式教育的資源。於是 Uma 的父親和母親,便自願到當地的中小學,免費爲當地學生進行程式教學。在教學的過程中, Uma 的父母們發現,同班的女孩子們表現害羞,缺乏自信,遇到難題容易輕言放棄,不願犯錯的心態令她們裹足不前,只願跟隨老師的指令動作,而不願去探索程式介面的其他功能。

她們在課堂上多半安靜,畏懼被責備,或害怕出錯而當眾出醜,只願意在對答案有百分百的肯定時,才願意回答問題。然而,跟著父母來到中小學協助程式課程的 Uma,擔任課堂中的小助教,耐心的教導其他編程經驗不足且躊躇觀望的女孩們,如何跨出第一步,並在面對難題時提供如何思考解題之道。Uma 在課堂上,耐心且溫和的教學態度,令 Uma 的父母靈機一動,何不讓 Uma 自己準備教材並擔任老師教導這些女孩呢?

於是乎 Uma 專屬的教學課程便這樣開始,從自己設計教材,到親自上台教授,並在講台上實作程式碼。Uma 不僅成為了賓州 Lehigh Valley 小鎮中小學的一些小女孩們的第一位程式老師,而她自己的程式學習之旅也因此進入了不一樣的境界。而對於這樣的教學經驗,Uma 有一些觀點和經驗可以分享給許多從事於程式教學的老師們。以下摘錄自 Girls Who Code 在 Medium 的專欄 "I'm a girld who codes" 中訪問 Uma 的文章,原文可詳見此文


能告訴我們妳教的課程是怎麼樣的課程?(Could you tell us about the courses you teach in your own words?)

我的父親在中小學教導當地的學童如何使用電腦。我在父親教學的過程中,發現許多男孩們進入教室後並不畏懼嘗試,急於開始自己的親手探索,而女孩們則待在教室的後方,並不樂衷於參與課程實作。所以,我便主動提出邀請,幫助這些女孩熟悉電腦操作。過了一陣子,我的父母親覺得我可以嘗試自己開課,教導年紀約莫五到六歲的小女孩。

於是我便開始準備我自己的上課教材。我參考了 code.orgScratch 的網站,還有一些 Girls Who Code 的原始碼,並自己寫下了課程講綱,最後以這些講綱為基礎,開了四個課程。為了能吸引學生們的注意,我使用互動化課程教材。在課堂上,有的時候,為了協助學生們更加了解抽象的詞彙如「演算法」或「迴圈」,我得用表演的方式來解釋。例如解釋演算法,我會表演印度的傳統舞蹈(Bharatanatyam)的部分舞步,她們便會了解演算法就像跳舞一樣,需要某些步驟才能完成整個舞蹈。我用這樣的活動來幫助她們了解電腦和編程的基礎概念。

raw-image

妳喜歡教學過程的什麼地方呢?妳從教導這些小女孩的過程中是否有學習到什麼?(What do you like about teaching? What have you learned about it through teaching these courses?)

我很早就知道我喜歡科技,我在五年級的時候也曾參與學校的同儕指導(peer tutoring)的活動,不過我不曾真正地教過一堂課,甚至由自己設計課程並製作講綱。所以這四堂課真的是我第一次真正的教學經驗,而這樣的經驗相當有趣,並且幫助我採取不同的觀點來看待事物。

我記得其中一場由 Reshma Saujani [註一] 小姐(Girls Who Code 的創辦人)主講的 TED 演講,提到女孩們在學習時採取不同的策略。而我擁有第一手親身觀察的經驗來驗證這項說法。我必須調整我的課綱,好讓我在下次的課堂上,能讓學生們更能對課程內容產生連結而更加促進了解。我非常喜歡看著電腦並且在十二個不同的視角前編程。

妳如何開始寫程式?(How did you get started with coding?)

我大概在五年級的時候開始撰寫程式。因為我的父親是主修計算機科學,所以在那之前我已經懂得一些有關科技的知識。但我第一次真正的參與程式撰寫和機器人專案是在五年級的參加 FIRST LEGO League [註二]。在那時,我得和我的隊友合作去共同撰寫一段程式碼讓機器人移動並完成某些特定目標工作。我得非常努力並且相當有耐心,才能讓機器人按照我所想的去移動。

raw-image

妳的課程裡包含什麼呢?(What do you cover in your classes?)

我的課程中包含了很多實作的部分。在課堂的一開始我會先介紹電腦相關的專業名詞,如二進位制(Binary),迴圈(loop)和演算法(algorithm)。然後我會複習之前在課堂上學到的專業名詞,接著才是實作的部分。當我要教導她們有關二進位制的觀念時,我會讓學生們先製作二進位制手環 [註三]。我會先給她們一連串的字母鍵,以及這些字母如何用 0 和 1 來表現。之後,我則會給她們手環,手環裡有幾個區塊,她們可以用手環上的區塊來拼湊出她們的名字的二進位碼。

之後,我們會坐在電腦前,打開瀏覽器進入 code.org 並進入實作的部分。因為我覺得這樣的教學步驟,對這些學生來說,是最簡單的方式來幫助她們了解並真正的撰寫程式。我們也會做一些活動幫助她們對從前所學產生關聯,在課程快要結束時我們也會進行複習。在我們的最後課程中,我們會介紹關於網路安全的一些觀念,有時在課堂中也會做一些跟機器人相關的活動。但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討論網路安全。我會展示一些可愛又簡短的影片,逗得這些女孩們哈哈大笑,但同時,也趁機教導這些女孩如何讓自己在網路世界中保持安全,避免受害。

raw-image

為什麼妳決定妳的課程主要是專注在教導女孩子編程呢?(Why did you decide to focus on girls for your coding classes?)

就像我之前所說的,我觀察到在程式課程中,女孩子通常都害羞地坐在後排,而男孩們則毫不猶豫地開始動手嘗試探索程式的各項功能。所以當我敦促這些小女孩們去觸碰電腦,而且試著從嘗試中學習,她們通常最後都會有非常好的主意,而且在課程活動中也表現非常優秀。所以我決定,或許我們可以從年紀更小的女孩們開始,這樣她們就不需要經過害怕嘗試的階段,而能直接開始學習編程


根據 Girls Who Code 的報導,Uma 雖然還未曾參與 Girls Who Code 的教學陣容,但她所代表的精神正是 Girls Who Code 所提倡的『姊妹情誼』(sisterhood)的精神:

鼓勵更多年輕女孩走進社區,協助她們的同伴或更幼小的女孩們。

而這樣的同儕教學,其實正是台灣教育所缺乏的。台灣教育中,不乏名師和名校的教學,又或者,我們太過於注重名師名校的教導,而忽略了真正知識的獲得與增進,是在於當學生成為老師的那一刻。

在文章中,Uma 的母親也提到,當 Uma 開始準備課程教材時,她變得更熱衷於了解自己原本以為懂得的觀念,為了能讓她的學生們學習更加容易,她願意反覆學習從前習得的觀念,直到她與她的學生都充分的瞭解了。

誠如 Uma 的母親所提到的,進行教學活動的 Uma 真心地熱衷她所從事的事。近年來熱門的翻轉教室,便是一個讓學生和老師的角色互換,藉著向同儕授課,而促使學生能夠深化自己的所學。

同時,因為翻轉教室的實行,更需要學生在課後付出較多的心力,若父母和學校仍舊注重於傳統以考試為主的評比方式,只會讓學生在翻轉教室中,被迫承受雙倍的壓力。或許在一窩蜂的教育改革,鼓吹早年程式教育的聲浪中,或許我們該想想,父母,學校和同學,該如何在這樣的改革中擔任如何的角色,而讓改革確實可行,進而真的讓學童們喜歡教學,喜歡編程。

此外,我認為,這樣的同儕教學,更適於培育女孩們學習興趣。因為相較於男性,女性們更需要手帕交的支持,而過多的課後活動,如上補習班,才藝班,甚至獨自在家中接受家教的教學,都讓女孩們與原本熟悉的同伴分開,被迫去重新適應不同的教學環境,新的同學和新的老師。在這樣失去穩固的支持小團體後,所導致的後果或許就是讓補習班狼師得以趁機而入,而女孩們的學習之路更加艱辛。

我假設,若一個女孩在幼年並未產生穩固的友情連結,在發展學業和人際關係時,無論在同性及異性間皆呈現競爭的心態。在青春期後,為了爭取男性的注意,更不會形成真誠的支持系統,迫使女孩只能小心翼翼的單打獨鬥,於是更難進入以男性為主的職場領域。

但,如果我們真心需要這個世界改變,接納更多的女性進入原本專屬於男性的職場,我們必須開始相信這些小女孩們的潛力,以及她們的創造力,並從旁創造充滿海綿的有善環境,讓這些無懼的小女孩們,更能從挫折中站立起,並協助她的同伴們一起無畏的站立在狂暴的就業市場金牛前。

Uma 就與一般的小女孩無異,喜愛閱讀哈利波特,愛唱歌跳舞,畫畫和著色,不是早熟的數理天才或純然靠自學成為編程大師。然而她對程式教學的熱情,並不因為不具顯著天份而退卻。相對於之前鬧地沸沸揚揚的新聞,一 Google 工程師,因為發表一篇性別差異是天生的備忘錄,違背該公司多元文化原則而被遭到解職,Uma 的故事更為激勵人心。

對於天生性別差異,我要指出的是,就如人天生不像鳥類一樣生有翅膀,並不代表人不可以做飛翔的夢。事實上,天生的限制,反而更能讓人發揮無限的創意,而展現許多未曾探索的可能性。

因為,現在人們不但可以搭乘飛機到處旅行,甚至可以搭乘太空梭向浩翰的太空飛去。人天生的限制讓我們超越了鳥類天生所能做的事情。而現在沒有理由,讓限制成為阻礙,成為讓人畏怯嘗試飛行的原因。相反的,我們應該確信人個性中的堅毅和無窮的創意,而將天生的限制推向無垠的疆界。

raw-image

註釋:

[註一] Reshma Saujani 的 TED 演講可以到這個網址觀看,同時也將會於下個月的群像中專題報導這篇 TED Talk,敬請期待。
[註二] FIRST LEGO League:FIRST 是 For Inspiration & Recognition of Science & Technology 的縮寫,在台灣的代理為台灣玉山機器人協會
[註三] 二進位制手環是 code.org 一系列課程中對於有閱讀能力但沒有編程能力的學生所設計的課程系列中的不插電的單獨課程。主要是透過製作手環幫助學生們了解二進位的計算方式。在課程中,學生會拿到一張紙條,上面有一些空格,學生需要將正確的空格位置塗滿已用二進位制表示他們名字的第一個英文字母,可以點此詳見課程內容

圖片來源:

非營利組織 Girls Who Code 開設的 "I'M A GIRL WHO CODES" 專欄中所刊登的一篇文章 “Learn how an 8th-grader in Pennsylvania is bringing coding education to her community”

延伸閱讀:

被炒Google員工錯了嗎?關於男女差異的一些迷思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Rene Wang的沙龍
71會員
35內容數
<p>專為年輕的女孩設計的科學/資訊科技寫作計畫,希望讓每位女孩在體脂肪、青春痘與暗戀對象之外,還能找到新的生活樂趣。</p>
Rene Wang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19/07/29
臉書的營運長,雪柔‧桑德伯格,在 2013 年《挺身而進》一書中,指出女性在職場中的困境,而有些困境是來自於對自己的限制,如缺乏自信和兼顧一切。在這系列的文章中,駭客女孩側寫許多挺身而進的女性工程師或創業者,甚至年輕的城市教育家,他們如何突破固有性別的限制,以創意的方式來教導,鼓勵女性參與工程領域。
Thumbnail
2019/07/29
臉書的營運長,雪柔‧桑德伯格,在 2013 年《挺身而進》一書中,指出女性在職場中的困境,而有些困境是來自於對自己的限制,如缺乏自信和兼顧一切。在這系列的文章中,駭客女孩側寫許多挺身而進的女性工程師或創業者,甚至年輕的城市教育家,他們如何突破固有性別的限制,以創意的方式來教導,鼓勵女性參與工程領域。
Thumbnail
2018/05/31
在上一次的訪談文章中,筆者與 Liukas 談到了,她創作《露比任務》一書的創意來源和她如何設計書末許多的紙上活動來達到不插電的程式教育。在此篇中,筆者則摘錄訪談中的最後三個問題,在這三個問題中分
Thumbnail
2018/05/31
在上一次的訪談文章中,筆者與 Liukas 談到了,她創作《露比任務》一書的創意來源和她如何設計書末許多的紙上活動來達到不插電的程式教育。在此篇中,筆者則摘錄訪談中的最後三個問題,在這三個問題中分
Thumbnail
2018/04/30
為大家致上來自芬蘭的問候!在此篇文章中,筆者與露比任務的創造者 Linda Liukas 淺談,她用創意的教學方法來教育學齡前幼童的教學理念,也希望能夠更深入地了解,如何將計算思考導入日常生活中的學習方式。
Thumbnail
2018/04/30
為大家致上來自芬蘭的問候!在此篇文章中,筆者與露比任務的創造者 Linda Liukas 淺談,她用創意的教學方法來教育學齡前幼童的教學理念,也希望能夠更深入地了解,如何將計算思考導入日常生活中的學習方式。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網路上提到自學程式的文章,都會說自學程式非常地辛苦,而且要很自律,決心夠強;而當自己踏上這條路後,才發現何止是辛苦,根本是佈滿荊棘,常常寸步難行,且被刺地遍體鱗傷(喂~是不是有點太浮誇了),但在每個寫出程式豁然開朗的當下,卻又成就感滿滿,所以想藉著寫部落格紀錄一下自己的學習過程!
Thumbnail
網路上提到自學程式的文章,都會說自學程式非常地辛苦,而且要很自律,決心夠強;而當自己踏上這條路後,才發現何止是辛苦,根本是佈滿荊棘,常常寸步難行,且被刺地遍體鱗傷(喂~是不是有點太浮誇了),但在每個寫出程式豁然開朗的當下,卻又成就感滿滿,所以想藉著寫部落格紀錄一下自己的學習過程!
Thumbnail
去年七月,協會來了一位唸高中職校食品科的孩子,在面試的視訊會議上她說對程式設計有興趣,事實上,來面試的孩子十個有八個會這麼說,這種話聽多了所以也是聽聽就算了,當真的話你就輸了,正確來說會錄取她應該說是天意。同一時間有一位明顯資質好過許多的孩子來應徵,討論後,錄取的理由是這個孩子是辛苦人家過來的。
Thumbnail
去年七月,協會來了一位唸高中職校食品科的孩子,在面試的視訊會議上她說對程式設計有興趣,事實上,來面試的孩子十個有八個會這麼說,這種話聽多了所以也是聽聽就算了,當真的話你就輸了,正確來說會錄取她應該說是天意。同一時間有一位明顯資質好過許多的孩子來應徵,討論後,錄取的理由是這個孩子是辛苦人家過來的。
Thumbnail
【看見】 應朋友的邀約,希望我多分享一些有關編織所產生的故事。 我想起我教學的生涯中,我所遇到的一個故事。 這故事讓我久久無法忘懷,一直到現在還是會想起這個孩子。 當我第一次踏進這個課堂上時, 每個孩子手上都是人手一個鉤針跟毛線。 唯獨我看到角落有個小女孩, 她靜靜地坐在角落摸著自己的頭髮。 在我要
Thumbnail
【看見】 應朋友的邀約,希望我多分享一些有關編織所產生的故事。 我想起我教學的生涯中,我所遇到的一個故事。 這故事讓我久久無法忘懷,一直到現在還是會想起這個孩子。 當我第一次踏進這個課堂上時, 每個孩子手上都是人手一個鉤針跟毛線。 唯獨我看到角落有個小女孩, 她靜靜地坐在角落摸著自己的頭髮。 在我要
Thumbnail
「我從來不知道⋯⋯沒有人教,靠自己去摸索,是這麼令人害怕的事情。」我靠著太座,心裡的眼睛看向無盡的黑暗,斗大的淚珠無聲地滑落。 ⋯⋯原來,當我可以說出內心深處的恐懼時,那代表是我已經長出了可以面對這份恐懼的力量了啊!
Thumbnail
「我從來不知道⋯⋯沒有人教,靠自己去摸索,是這麼令人害怕的事情。」我靠著太座,心裡的眼睛看向無盡的黑暗,斗大的淚珠無聲地滑落。 ⋯⋯原來,當我可以說出內心深處的恐懼時,那代表是我已經長出了可以面對這份恐懼的力量了啊!
Thumbnail
觀察學生學習狀況前,先分享對自己的觀察,關於站上講台的故事。 我從工程師起步,主要職涯是擔任科技業產品經理,但從學生時代,我就一直想站在講台上教書,只是沒有想到,是教程式設計、教AI、教產品思維。 學生對象可以從國小五年級、一路延伸到他們的爸媽,也就是上班族。 這一切是從哪裡開始的呢?
Thumbnail
觀察學生學習狀況前,先分享對自己的觀察,關於站上講台的故事。 我從工程師起步,主要職涯是擔任科技業產品經理,但從學生時代,我就一直想站在講台上教書,只是沒有想到,是教程式設計、教AI、教產品思維。 學生對象可以從國小五年級、一路延伸到他們的爸媽,也就是上班族。 這一切是從哪裡開始的呢?
Thumbnail
這一年我很開心,因為我本身是電機系畢業,在一開始我非常排斥要去大公司上班, 因為畢業在即,我既然還不知道我到底要去哪裡工作,後還因緣際會下, 我暫時回到我的母校教書,在教書過程中,我發現兒童的可塑性非常強, 加上這一年108課綱的實施,所以我被指派教導學生程式設計, 我開始我的兒童線上程式設計課程
Thumbnail
這一年我很開心,因為我本身是電機系畢業,在一開始我非常排斥要去大公司上班, 因為畢業在即,我既然還不知道我到底要去哪裡工作,後還因緣際會下, 我暫時回到我的母校教書,在教書過程中,我發現兒童的可塑性非常強, 加上這一年108課綱的實施,所以我被指派教導學生程式設計, 我開始我的兒童線上程式設計課程
Thumbnail
臉書的營運長,雪柔‧桑德伯格,在 2013 年《挺身而進》一書中,指出女性在職場中的困境,而有些困境是來自於對自己的限制,如缺乏自信和兼顧一切。在這系列的文章中,駭客女孩側寫許多挺身而進的女性工程師或創業者,甚至年輕的城市教育家,他們如何突破固有性別的限制,以創意的方式來教導,鼓勵女性參與工程領域。
Thumbnail
臉書的營運長,雪柔‧桑德伯格,在 2013 年《挺身而進》一書中,指出女性在職場中的困境,而有些困境是來自於對自己的限制,如缺乏自信和兼顧一切。在這系列的文章中,駭客女孩側寫許多挺身而進的女性工程師或創業者,甚至年輕的城市教育家,他們如何突破固有性別的限制,以創意的方式來教導,鼓勵女性參與工程領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