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ualHunt CC0 BY 1.0
台灣的慣老闆很多,是台灣勞動環境很不友善的主因。
希望你看完這篇,能回頭再看上面這一段。
想試著反面討論,慣老闆的慣,會不會也是勞工養成的?
身邊遇到的朋友,個性大多客氣,也傾向生活穩定怕生事;但也有些朋友相反,面對不公義的事,會主動發聲、積極去爭取。無論天性是什麼,都無關對錯,有天這世界能和諧共存,滿足不同族群,也許就不會再有爭議。所有衝突都是利害不平衡時,面對現況的反抗。
出社會後,人與人間的關係,建立在互惠二字,在利益的交換上面。勞工能藉由工作從企業那獲取薪資,企業能藉由勞工工作得到營收。兩者間,魚幫水、水幫魚,兩者地位應該平等而缺一不可。
若是勞工一味姑息惡劣的企業生存,對老闆來說,就算勞動環境不友善,就算勞動條件有違法,處在一個能獲利的模式,其他不公不義又何妨?有人力持續不停工作,有眼前大於罰則的營利就好,這是老闆隱含機會成本的理性選擇,這是人性。
而習慣終會成為自然。
我不是想檢討居於弱勢的勞工。我希望能鼓吹的是,面對不友善的勞動環境,勞工可以選擇積極地去設法改善。甚至是面臨違法的勞動情形,可以選擇去舉報,勇於去做改變。若是窮盡所有方法仍沒有結果,在沒有滿足自己或是法定基本勞動條件的狀況下,大可以毅然決然地走人。何需讓自己委曲求全,何必讓老闆吃定你,何必養成他的習慣。
勞動局有公布違反勞基法的事業單位,但相信看得到的僅是冰山一角,檯面下還有多少企業仍舊不屑一顧。我們可以從自己的選擇開始做起,去選擇能滿足自己或是法定基本勞動條件的企業,拒絕為那些未能達成的企業勞力,就讓你我的選擇和市場機制去決定勞動市場的環境。
這算不算是種小型的罷工?我相信是的,更精確地說,是針對特定違法企業的微型罷工行動。如果能夠遍地開花,會不會讓勞動環境有所改變?企業就得費心思考,想辦法改善勞動條件吸引人求職,因為對他們而言,沒有營利就沒有生存。
台灣自1988年開始第一起罷工行動,隨後不同規模的罷工行動也陸續展開,但直至去年華航空服員罷工事件,資方鑒於龐大的營業損失,以及媒體效應帶來的社會關注,才順利成為一件稍加成功的實際案例。基於現行法規規定,要發動罷工的過程實屬不易,更遑論發起之後是否真能帶來成效,我們很難期待藉由罷工帶來立即性的改變。
不可否認,這樣的眼光太過高傲。有些朋友,仍有需要薪資才能度日的狀況,仍有扛起的家庭重擔不能輕易放下,非得有這一份工作不可。對於不得已的選擇抱持尊重與體諒,但我對於此事的看法仍舊會一樣。
勞權團體抗議得再多,只要公司繼續賺錢,老闆沒有怕的理由。自己的權益自己爭取,別人不會給你。
原文刊登自蘋果即時論壇
封面圖片來源:@VisualHunt CC0 BY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