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18/02/22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暖簾、着衣與町家:京都的和風物語

暖簾(のれん)本來是指日本店門口的一塊遮光擋風的布,上頭繡燙了店家的徽號,後來引申為我們說的牌匾、行號。店家蒙羞名譽受損叫作「傷了暖簾」,分家產另立門派就叫「分暖簾」。暖簾代表的是商業活動的全部,要說京都除了歷史宗教之外,還有什麼樣的魔力,可以讓人們都深深為她著迷,大概可以從城市內的商業活動談起。

 

2014年才開始在京都市內強制執行的屋外廣告物條例,一口氣把古都內光彩奪目五顏六色的招牌,尤其靠近歷史古蹟周邊的那些,全都染成了和青瓦、棟木(棟樑)、古井一樣的色調;但是,灰色調的7-11招牌真的還算不得什麼,就在花見小路一側,掛上京番茶深褐色暖簾的艾瑪仕悄悄地開著,徹底融入街景。若是突然有舞伎從花色鮮艷的和服振袖裡伸出白皙的玉手,輕輕掀起暖簾的一角,手裡拎著一個艾瑪仕的紙袋走了出來,也絲毫不會令人感到驚訝。

 

京都艾瑪仕。

 

全球重商主義風行之下,城市生活其實都是差不多的。早餐從超商飯糰、三明治、炒麵麵包開始,或者到速食店點一份附可樂的不健康早餐;日本人多一個選擇可以到24小時營業的吉野家、すき家松屋等和風速食店,吃一套味噌湯配白飯,醬菜海苔附生雞蛋,主餐是烤魚或薑燒肉片的純正日本家庭早餐。京都並沒有吃得比其他地方的日本人更優雅些,一逕地是那個老樣子。但是這些和風速食店家裡,特別有一間叫なか卯的連鎖企業,除了常見的丼飯烏龍之外,還推出了油腐皮配上青蔥點翠、蛋花托雲的京都名產衣笠丼;或是在湯麵裡放上一整尾醬香濃厚,魚身細綿鬆滑的鯡魚

 

日本人把鯡魚稱作鰊魚,常見的做法是整條魚去骨,片作兩塊菲力,用醬油、料理酒、糖和味醂等調味料,滷成甘露煮。入味的鰊魚,放在湯麵上就成了京都人常吃的鰊蕎麥或鰊烏龍。なか卯雖然分店遍佈全日本,卻特別推出了京都口味,而且位於京都的店家還會準備一小瓶專為京都人而準備山椒粉,簡直像是京都人在替速食連鎖店傳授京都的飲饌之道心法。

 

訂閱「京都千面相」,閱讀完整版的文章

 


 

封面圖片來源:唐墨

編輯:熊編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