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廂內天花板的七彩燈不斷轉動,桌上一排啤酒杯整齊地靠在一起,每一個杯子上方還各擺了一雙韓國特有的鐵筷,兩支筷子的寬度剛好可以放上一個專門為喝韓國燒酒的小型酒杯。電影男主角坐在沙發上,戲劇化地向對面的長輩,以鏗鏘有力的音量喊一聲「忠誠!」後,前額直接往桌面撞下,桌子震動的力道剛好讓啤酒杯上,裝滿燒酒的小杯子們全部一起落入啤酒杯中,韓國特有的混酒「燒麥」(소맥)製作完成。
這是韓國電影「不當交易」(부당거래)當中的情節,在不少韓國電影或電視劇中,常常可以看到男女主角會在家裡叫外賣炸雞配啤酒(치맥)喝,或是到各式各樣不同的小吃攤及酒吧喝酒。除了男性之間不時來個幾杯之外,也可以看到三三兩兩的韓國女性坐在一起,大啖五花肉配燒麥。
其實在東亞幾個國家裡,韓國跟日本都有相當活躍的飲酒文化。上班族下班之後,除了有公司聚餐必須參加之外,有的時候自己也會到居酒屋或是「布帳馬車」(포장마차)去喝一杯,舒緩自己在工作上的壓力。而大陸人則是偏好濃烈的白酒,拚酒的文化更是顯著。但是台灣這個寶島,平均相較之下,飲酒文化就沒有這麼普遍了。
韓國的「布帳馬車」(포장마차)類似日本路邊居酒屋,專賣一些小吃,如辣炒年糕、甜不辣或一些動物的內臟等,是在韓國各地區街頭很常見的小攤販。韓國人都喜歡在下班後,或三五好友一起坐在板凳前大啖小吃、喝燒酒,談天說地。 Photo Credit: TFurban @Flickr CC BY SA 2.0
台灣喝酒文化跟韓國相差頗大,尤其是對在台灣居住的韓國人來說,非常不習慣。在台灣已經居住將近10年的吉老師,在接受採訪時對這個議題反應相當激烈。「對啊!台灣人都不喝酒!不然就是只喝一杯兩杯,生活真的太健康了。」半開玩笑的吉老師笑笑地說:「我覺得台灣的酒比韓國貴,所以學生都喝不起。台灣的學生通常都只能在便利商店買酒,都沒有什麼可以讓同學們聚在一起喝酒聊天的店,我剛來的時候還有點不習慣。」
在台灣已經居住近10年的吉老師。Photo Credit: 楊智強
其實我在問之前,就已經預料到吉老師會有如此反應。我也提供了一些自己的經驗與吉老師討論:「對啊!我在韓國的那一年裡住在新村,你也知道,那附近很多大學,常常會看到學生們聚集在一起喝酒聊天。有時候也會看到女生三三兩兩一起喝酒聊天,在台灣真的比較少見。」
吉老師補充說:「韓國的飲酒文化非常普遍,在便利商店購買一瓶韓國燒酒大概只不到五十元台幣(一、兩千韓圜)。而且燒酒含有百分之二十的酒精濃度,一般人只要喝個兩瓶,就會醉得不省人事。」
對於在台灣居住已久的韓國人來說,可能久了就會漸漸習慣台灣與韓國飲酒文化的差別。但是,對於來讀書或是短時間打工渡假的學生來說,衝擊相對也就更大。「台灣人根本不喝酒的!」來台灣打工渡假一年的汀民表情誇張的說:「男生都只喝一兩瓶,女生就根本不喝,跟韓國比起來太不一樣了!」在台灣社會中,喝酒通常會被歸類於「不好的」、「不得不才喝」(交際應酬等)。雖然在韓國,酗酒也被歸類於負面行為,但是社會上對飲酒的包容力相對來得高,有時甚至還會被歸類於男子氣概的象徵,讓韓國無論男女對喝酒都有一定程度上的喜愛。
在台北藝術大學讀碩士的李寶蘭聽到我問這個問題,迫不及待地說:「對啊!因為我也是很喜歡喝酒的人,所以我真的嚇了一大跳,沒想到台灣人的喝酒文化這麼保守。」李寶蘭完全沒有隱藏地說出自己喜歡喝酒時,其實就顯示了台灣與韓國的差別。
在台灣會如此坦率說出自己愛喝酒的人相當少,除了本來就不多人有貪杯的習慣之外,也會下意識害怕對方將自己歸類為酒鬼,所以不會大方承認。李寶蘭也跟我分享,她這個愛喝酒的韓國人在台灣如何生存:「因為台灣真的沒有什麼地方可以喝酒,所以我都跟朋友在便利商店外面喝,雖然通常都是喝啤酒,但是真的沒什麼錢的時候,我們會買高粱配一些果汁來喝,這樣比較便宜嘛~」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說,但是在台灣的公司上班,不時還是要被找去跟客戶應酬交際,還是會喝點酒啊!但其實, 跟韓國職場生活中的「會食」(회식)文化相比,台灣的應酬文化還是相對健康許多。韓國的公司會社除了因為自己拚業績,需要跟客戶喝酒應酬之外,為了團結公司團隊向心力,常常在下班之後會有會食的需要。
燒酒加上啤酒,這是韓國特有的混酒「燒麥」(소맥)。Photo Credit: KOP-SEE @Flickr CC NC 2.0
而會食通常都會有一、二、三甚至四、五次續攤。第一攤就是大家一起在餐廳吃飯喝酒,第二攤可能會去小酒館繼續聊天喝酒,第三攤可能會到小吃攤吃點東西,然後第四攤大家開始有了最易後,就會跑去類似台灣KTV的練歌房(노래방)唱個一兩個小時。通常會食到這個時候就會結束了,但這個當然還是因人而異,還站著的人說不定還會挺進第五攤,到夜店跳舞狂歡,第二天再到公司上班,而且這樣的狀況是不分男女。參加會食通常都帶著強烈的同儕壓力,除非有非常要緊的事(小孩出生或親人生病等級的大事才可),不然很難拒絕參加,否則會被認為是不合群或是奇怪的人。
功在台灣已經居住多年,並且開了一家IT產業相關公司的漢斗,對台灣與韓國公司喝酒習慣的不同有相當大的感觸。「雖然台灣跟韓國比起來,不怎麼喝酒,但是在不同的產業裡,你可以看到不同的狀況。在台灣的IT產業,他們都不怎麼喜歡喝酒,但是如果你跟台灣的電信業者談生意,你就要準備喝一些酒了。台灣IT產業的人通常都是跟你吃吃飯、順便聊公事,有時候喝一點點,然後就會跟你說『喔,我等等要開車,所以不能喝酒。』」另外一位在台灣完成學歷後進入台灣公司工作的肯尼也曾向記者表示,在台灣工作不怎麼需要跟公司的人喝酒,只有在跟客戶應酬的時候才有這個需要。
韓國人愛喝酒的文化甚至還有數據可以佐證。一本酒類專業雜誌《Drinks International》在2012年曾經統計過,韓國的燒酒銷售率是世界上蒸餾酒銷售率的第一名,真露牌燒酒以每年賣出6,138萬箱穩居榜首,遠遠高過第二名2,470萬箱的斯美諾伏特加,第三名甚至也被韓國樂天集團出產的燒酒以2,390萬箱奪去,由此可見,韓國人對酒的愛好。
當然,台灣跟韓國兩地的飲酒文化不是一天兩天才形成的,都是經過日積月累才會慢慢成形。而其中,台灣人對於喝酒的態度與韓國人又有很大的不同,一位在長期觀察台灣社會現象的韓國盧記者曾經跟我說:「其實在台灣滿難交到好朋友,台灣男生說好聽是很溫和,說不好聽其實是冷漠。因為台灣飲酒的文化跟韓國真的差太多,所以更難跟台灣男生親近。跟台灣人喝酒,通常第一次都不會喝得很開心。都要出來喝很多次之後,才會變得比較熟。」
盧記者看我好像似懂非懂,又進一步解釋:「若是跟一群陌生人或是不熟的人喝酒,台灣人的態度比較像是『我跟你不熟,所以不跟你喝』;但是如果是韓國人,就會是『因為我跟你不熟,所以我們要多喝幾杯,相互認識多一點』,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文化。」
Photo Credit: daumdna @Flickr CC BY 2.0
我還在韓國工作時,一位大哥曾跟我說,韓國人愛喝酒是因為他們將酒看作一種促進人際關係的「工具」。因為一些比較害羞寡言的人在黃湯下肚後,大家就可以把酒言歡,尤其韓國人非常喜歡團體生活,所以在團體中的關係和善融洽是相當重要的。甚至有一些不開心或難過的事,他們都會藉由喝酒來敞開心胸,所以不喝酒的人也會被認為是難相處,比較可能無法融入團體之中。
每個國家都會有自己獨特的飲酒或飲食文化,沒有任何高低好壞之分。無論是愛喝酒的韓國人或是在這個議題上相對保守的台灣人都是有自己的原因,小從個人選擇開始,大到國家民族的歷史使然,都是發展出自己喝酒文化的原因。而愛喝酒跟不貪杯的文化也讓兩個國家有了不同的面貌。我曾在首爾的新村待過一陣子,因為當地有幾間大學,很多學生晚上會自在一起喝酒玩樂,經過一夜暢飲之後,我常常在早上前往辦公室的路上,可以看到倒在一旁爛醉如泥的男女(沒錯!女生也有),其實不怎麼好看。
而且,因為韓國人愛喝酒的關係,無論是一般民眾或是明星酒駕肇事的新聞也不斷傳出。但韓國政府也瞭解到國家酒文化興盛的關係,所以無論是酒駕的罰款或是刑期都比一般國家來得高,除了幾十萬台幣的罰款與吊銷駕照之外,甚至還會以「等同於殺人罪」的角度判處10年以上的徒刑。但也正是因為酒駕的代價高昂,韓國社會發展出發達的「代客駕駛」文化,讓這些貪杯愛喝酒的阿嘎西(小姐)、阿揪西(大叔)們可以喝完酒狂歡後,平平安安回家。
延伸閱讀:
反韓仇韓!在台韓國人:「台灣人友善好客,但其實心裡不喜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