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29|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台灣高齡化的超高速度

昨天政府公布了幾項數字,其中一項是台灣的平均壽命再創新高,女生快要八十四歲,男生七十七歲,整體而言,平均已超過八十歲,這四年來,男女生的平均壽命又增加了一歲多。
我出生那年,台灣的平均壽命才五十多歲,才隔了五十多年,平均壽命已增加了二十多歲,而且在台灣全民健保的照顧下,以及相當完善普及的公共衛生條件,相信台灣人的平均壽命還會繼續增加。
當然,平均壽命長,對個人來說是好事,但是國家的財政負擔是否能支撐,以及每個人老後的生活品質是否能維持一定的水準?這都是社會的挑戰。
比如大家這幾年來最關心的退休問題,過去精算或制定的退休金大概沒有想到幾個因素同時迅速發生:第一當然是壽命延長,每個人領退休金的年數增加,第二是退休年齡愈來愈早,以前很容易看到六十多歲的公務員,七十歲的校長,但是今天公布的校長平均退休年齡是五十四歲(老師是五十二歲)。第三是,自動化及全球化的影響,很多工作會不見,同時少子化的關係,從今年起,台灣工作繳稅的人口與退休領年金的比率會迅速翻轉。
是的,壽命增加,加上世界第一名少子化的兩個因素下,台灣將會是全世界有史以來老化速度最快的地區,平均每一年增加百分之一的高齡人口。
目前全世界統計高齡化程度用三個級距來顯示,一個國家65歲以上人口佔全部人口百分之七稱為高齡化國家;百分之十四稱為高齡國家,百分之二十稱為超高齡國家。今年台灣才百分之十二點多,還不到高齡國家的程度,大概還排名在全世界第四十幾名老,但是今年起老人人口迅速增加,大約八年後,就會達到老人人口占百分之二十的超高齡社會。
速度快得真的是史無前例,目前老化程度增加一個級距(也就是增加百分之七高齡人口)速度第一名的是日本,他們花了三十五年,但是台灣只會花八年,將會遙遙領先世界各國。
為什麼台灣有條件創下這樣的世界紀錄?
第一是台灣從民國四十年才進入戰後嬰兒潮(國共內戰到民國38年、39年撤退到台灣生聚教訓,民國40年開始增產報國),民國40年起每年出生四十多萬人,今年剛好65歲。
第二,台灣這二十年來基本上大家都不生孩子,平均起來每年新生兒不到二十萬。而且這個數字不容易改善,恐怕還會還會愈來愈低。
新生兒,年輕人愈來愈少,民國四十年起大量出生的人進入老年,然後壽命又加長,就創造出這個世界第一。
老人人口多不太會是嚴重的問題,問題是速度太快,我們來得及準備嗎?
老人安養的軟硬體設施,還有比如無障礙空間,比如老舊住宅是否有電梯供行動不便的老人家可以坐輪椅進出……都是我們必須與時間賽跑,在短短幾年內要完成的社會結構的典範轉移。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生命中最期盼獲得的禮物是「慈悲」與「智慧」;智慧的追求透過閱讀,慈悲則靠號召朋友從事公益服務人群來實踐,因此生活的重心是「閱讀、朋友、大自然」。曾擔任童軍團長,與朋友們成立了荒野保護協會;並將診所變成了可供社區民眾借書的圖書館。 著有《電影裡的生命教育》、《與荒野同行》、《我在黃昏的日落前趕路》,以及童書繪本《陪鍬形蟲回家》、《幫青蛙找新家》等書。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