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將近結束,讀大學的雙胞胎女兒AB寶在滿檔的活動中,好不容易有個假日能待在家裡,全家人才能共聚一起在社區的後山散步。 從學期中一直到暑假,持續到各偏鄉幫弱勢孩子辦活動的B寶很感慨:「原先以為住在山裡面,海邊或者農村的小孩比較多接近大自然的機會,但是我發現其實沒有耶!他們下課後不是看電視就是打電動,年紀大一點的更是幾乎所有空閒時間都掛在網路上,跟都市的孩子差不多嘛!」 A寶回應她妹妹:「我去過幾個偏鄉學校好像也是同樣情況,爸爸,怎麼會這樣呢?」 我歎口氣回答:「網路上的電子遊戲太吸引人了,這些闖關或互動的遊戲充分利用大腦對於及時回饋的獎賞機制,大腦裡的快樂中樞不斷被刺激著,也誘惑著我們不斷去玩,有時候連大人都無法控制,何況理智與自律能力還沒發展成熟的孩子呢?」 B寶相當憂心:「那怎麼辦呢?」 我搖搖頭:「很不容易,因為電玩就跟吸毒有點類似,當我們沒有接觸時,完全不會有任何需求或渴望,但是一旦迷上了,要戒斷是非常困難的。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小孩子自制力不強時,盡量不要接觸,可是這在現代似乎很不容易,首先是父母太忙了,根本沒時間照料孩子,3C產品變成最便宜最好用的媬母,再來是當你的所有朋友都掛在網路上,你不跟他們一樣也很難,最後就是這個時代走到哪裡都是影音媒體不斷刺激著我們,所以我們就離這個真實的世界,離大自然愈來愈遠了!」 A寶慶幸著:「幸好我們住在山裡面,家裡沒有電視機,我們也很少打電話、上網。」 我問AB寶:「你們有聽過大自然缺失症這個名詞嗎?」 B寶回答:「有聽過,好像也有一本書專門在談因為缺少跟大自然接觸會造成孩子的一些精神問題。」 我為B寶按個讚:「沒錯,在醫學越來越發達的今天,尤其腦神經科學的進步,我們已經越來越能辨識與分類各種心理上的特殊症狀,除了找到這些症狀的可能成因,也發展出許多治療方法。我們較為熟知的當然是各種藥物,但是這些年也有不少人嚐試利用大自然的力量,讓孩子內在躁動不安的能量能安頓下來。近年來已有許多研究報告指出,與戶外真實世界的互動對孩子的發展非常重要,在一切都消毒過,似乎潔淨、冷漠且隔離的環境中,反而對孩子的情緒與認知發展產生障礙。換句話說,孩子的感官孩子要在豐富且互動的環境裡互動,才能正常的發展。讓孩子真實的觸摸到,真正的聞到、看到、聽到真實的世界,也就是在田野裡,真正的土地上奔跑,流下汗水,可以玩泥巴,皮膚感覺到濕潤的顆粒與聞到自然散發出的味道。已有許多醫療單位發現,將注意力缺失過動症的孩子放到戶外,會有大幅度地改善,比服藥或其他藉助電子科技的矯治儀器來得有效。 說了這一大段話,看著AB寶專心聽著,也想到每次看到城市裏重重疊疊密密麻麻的建築物時,都會又感慨、又驚懼,有多少兒童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天24小時,幾乎沒有幾分鐘,眼睛的視野是超過十公尺的。在家裏,不管是寫作業、看電腦或看電視,視線是短的,在學校裏恐怕也沒多少機會在操場上奔跑或躺在草坪上看雲,下了課到了安親班更是擁擠,就連假日出遊,不是塞在車子裏,就是在摩肩擦掌的人群中挪移,孩子的視線沒有機會看遠。視野始終被限制在三公尺五公尺之內,忘記了其實在屋頂之外,我們的頭上還有星空。的確,當我們失去了星空,失去對浩瀚天體的體驗;當我們的孩子失去了晚上到森林裏傾聽與觀察各種生物的機會,那種遇見生命的感動與想像力與創造力的萌發,也會逐漸在成長的過程中一點一滴的失去。 B寶看著我一邊走著,一邊若有所思的樣子,拍拍我的肩膀,問:「爸爸,我去帶活動時,也有家長問我,他們自己對大自然都不懂,該怎麼教孩子呢?」 我笑笑說:「寫《寂靜的春天》、也是世界環保運動啟蒙者,瑞秋卡森女士曾經說過:「假如我能向好心仙女祈求一個願望的話,我希望她能讓全世界的孩子都能感受到神奇事物的能力,而且這種探索的好奇心能夠終生保有。」可惜許多父母都太著急了,包括帶孩子進入大自然時,都太急著想讓孩子「學點什麼東西」,因此不斷地灌輸各種動植物或昆蟲的名稱,當作生物課一般來記筆記,這種「功利」,反而會讓孩子失去了興趣與主動探索的熱情。父母的角色最好只是陪伴,只是傾聽,最積極的作為頂多是鼓勵與引導。」 A寶追問:「陪伴、傾聽、太抽象了,可不可以具體一點?」 「即便不知道任何自然知識,也可以陪著孩子看看天空,看黎明與黃昏的彩霞,看浮雲,看星光。也可以陪著他們聽聽風聲,聽大自然裡各種細微的聲音。我們可以陪著孩子一起,重新使用眼睛、耳朵、鼻子和指尖,讓很久沒有仔細感受的器官活起來。即使我們不知道鳥的名字,我們還是可以欣賞牠們動人的姿態,即使我們叫不出任何一顆星星的名字,我們是還可以體會到天空的壯闊與美麗,以及宇宙的神祕。」 B寶忽然想起來:「我記得小學寒暑假時,我們都會訂一個主題,你跟媽媽會利用假日時帶我們去進行一系列的觀察和紀錄,那時候寒暑假作業的比賽,我跟姊姊還常常得獎呢!」 我點點頭:「這也是我常提醒家長在不同階段可以陪孩子接近大自然的方法,像孩子在幼稚園或小學低年級時,有空只要到住家附近的公園、溪流、森林步道輕鬆自在的走走就很棒了,重點是不要到人擠人的地方,腳步要放慢,開放我們的五官,重新聽到蟲嗚鳥叫,感受到風接觸皮膚的感覺與聞到樹葉與花朵的味道,到了小學中高年級有學業上的需要,可以用主題式的探索,一方面可以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甚至協助課業上有關鄉土教學方面的課程,另一方面,有系統的規劃,做成寒假作業報告時,更可以引起老師的驚艷讚賞,增加孩子的信心與學習動機。所謂主題式的探索,比如很有系統地把流經都市的河流好好走一遍,觀察有多少老街附近是古代的河岸港口;或是安排將都市附近的山陵步道全都走一次,或是把城市裡的所有博物館、美術館完整地玩一遍…等等。若是孩子再大一點,可以依興趣做城市的觀察,比如在淨空的都市中拍攝自己喜歡或具有某些特色的建築物,或者去踏察住家附近有那些老樹或寺廟…等等。這樣的安排,不但有趣,又不花錢,甚至可以藉此鼓勵孩子自己安排探索的計劃,藉此給他們主動學習的機會。」 一邊跟孩子說說笑笑,一邊也很珍惜這些跟孩子在大自然行走的時光,這種看似悠閒又看似空白的日子,其實是豐富又充實的。就像《少年小樹之歌》書中寫的,「我們讓自己的生活過得充實極了。我們常常到山中欣賞四季的美景,只要有人發現了動人的事物,無論是秋天那片最艷紅的落葉,還是春日綻放最美麗的紫羅蘭,發現的人一定會仔細地指給其他人看,確定他們都知道了。這樣,我們才能一起分享與品嚐所有的美好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