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22|閱讀時間 ‧ 約 10 分鐘

為什麼這台載滿乘客的電車,在大雪夜裡動也不動地停了15個小時?

    日本上週迎來了這個冬天最強烈的一波寒流,1 月 11 日這天,連最繁華的東京夜裡,氣溫也已降到了零度左右。而在北海道或是東北日本海側的都市,更是大雪紛飛,走在路上連雪花都彷彿會多到塞住鼻孔一般。
    一班電車,在深夜的鐵軌上靜止不動,此時已是深夜一點,早應該是電車收班的時刻,但這列電車卻仍然沒有開動的跡象。透過起霧的車窗,可以看到裏頭滿滿的乘客,人數超越了座位的個數,雖然車子是靜止的,仍有許多人拉著吊環站著。就像是一般通勤時間常見的風景,但考慮到此時應該是許多人進入夢鄉的時刻,這班靜止列車在夜裡兀自發著光,閃耀著一種詭異的美感。
    2018 年 1 月 11 日至 12 日,約有 430 位乘客被困在這班 JR 信越線上由東光寺站開往帶織站的電車,時間長達 15 個半鐘頭,此為近年來日本大眾交通乘客受困時數最長的一次事故。
    新潟自古便有「雪國」之名,「新潟的冬天不是其他地方的冬天可以比擬」,這句話不是一種自傲,是來自新潟縣民在冬日大雪之中求生的感觸。冬季日照少、加上來自西邊日本海的強烈季節風、還有東邊高聳的越後山脈,被夾在山海之間的新瀉,夏天降雨多,冬天自然就轉為降雪也多,雖然這樣的濕潤氣候讓新潟擁有著優良的稻米作物,但到了寒冬,新瀉縣民面對暴雪的挑戰也格外嚴酷。
    東光寺站位於新潟縣三条市,是一個在 47 年前就已經被改制為無人站的小車站,而東光寺下一站的帶織站,也在 25 年前改制為無人站。這兩個站相距不到 3 公里,以一般的電車行駛時間,也不過就是 3 分鐘左右的車程。到底在這 3 分鐘裡,發生了什麼事呢?
    1 月 11 日晚間 6 點多,這班普通通勤列車剛駛離了東光寺站,卻發現鐵軌上的積雪已經多到無法通行,於是停止運行。
    從東光寺站出發的電車時刻,傍晚時分約是每小時兩班而已,在班次之間 30 分鐘的時間裡,下不停的大雪已經占據了鐵軌。這一天從下午 3 點過後,當地氣溫就已經低於零度,這班出事的 444M 號列車,其實應該早在下午 3 點 07 分就應該從新潟站發車。但連新潟都下起了大雪,等待了約 78 分鐘才能發車。也就是說,這班 6 點多離開東光寺站的 444M 號列車,其實正確到站的時間應該是下午 4 點。很不幸地,這班已經延遲的列車,才剛離開東光寺站約 300 公尺,就在 6 點 56 分被迫暫停,這是第一次停車。
    過了將近 2 小時,20 點 46 分列車終於再度前進,但才前進了 800 公尺,444M 列車的驅動裝置,就已經被雪包覆到無法運作,動也動不了,連車輪都發生空轉現象,最終只好第二次停車。這一停,就停到了隔天早上的 10 點 26 分。總共 8 分鐘的車程,最終走了 15 個小時又 30 分鐘才到,整整是 120 多倍的時間。
    因為會坐這班傍晚電車的人們,都是通勤或上學的居民,他們沒想到會踏上一班超過 15 個小時才到站的列車,因此一開始還有不少人站著,許多中學生還擠在門邊嘻嘻笑笑。慢慢地,時間越來越晚,車子卻沒有開動的跡象,飢餓、口渴與如廁需求漸漸地為身體帶來負擔,沒有太多人身上攜帶口糧或是飲水,這些生理需求讓年長者、女性或孩童發生了體力不支的情況。
    但還好大部分的乘客,都能自動自發地讓座給需要就座的旅客,年輕人們還能仗著年輕氣盛坐在地上,許多白天工作已非常疲累的上班族們,只能站著勉強拉著吊環,在擁擠且空氣不佳的車廂裡,慢慢地讓睡意侵襲全身。在他們脫困之前,有不少人是從上車開始,就連站了 15 個小時,直到下車。
    在新潟縣發生這樣的大雪天災,導致列車停駛事故是可以理解的;一般看到新聞的日本民眾所不能理解的,是負責營運這條鐵路的 JR 東日本公司,為什麼沒有在第一時間進行救助?
    還好這是一個手機時代,乘客們將這 15 個小時的辛苦過程「幾乎」——因為最後幾個小時,許多人的手機也沒電了——同步與外界溝通,這些立刻被傳送到外界的訊息,讓 JR 東日本公司事後所遭受的責難更加嚴厲。
    首先,為什麼 JR 東日本沒有疏散乘客?JR 東日本公司的理由是至高無上的:為了防止乘客在下車時發生危險,就這樣待在車上還比較安全。許多人不能理解,如果東光寺站到帶織站僅有約 2700 公尺的距離,而列車在 800 公尺處停下,那麼為什麼不讓乘客徒步走回 800 公尺外的東光寺站?或是 1.9 公里之外的帶織站呢?
    即便是最遠的 1.9 公里距離,步行約末也只需接近 20 分鐘的時間。光從距離觀之,可能許多人在第一時間,就會懷疑 JR 東日本,為什麼不讓乘客徒步離開電車呢?JR 東日本在事後的記者會上,說著「乘客的安全是最重要的事項」的理由:他們怕乘客在步行離開時發生事故。
    這個問題變成一個難以想像的爭論,為了怕顧客在這幾分鐘的步行路程中發生意外,因此把他們留置了 15 個小時是合理的嗎?但反過來看,東光寺與帶織兩站都是無人站,欠缺任何保暖的安全設施,所謂的「車站」僅不過是比車庫大一點的小房子;而且這條線路的兩側全是田地,在厚厚大雪(將近 80 公分的積雪)覆蓋地面、天黑無光的狀況下,光是行走速度就無法與平日相較,更有可能發生失足跌倒的意外。特別要注意的是,這些田地之間都有灌溉用的大型渠道,溝深可達腰際,如果失足墜入半結冰的渠道中,這可不是頭上撞出幾個腫包而已——最重要的,此時乘客受傷的責任,該算在誰的頭上?
    事發現場的沿線風光,可以看到溝渠與一望無垠的田地
    再者,每位乘客的步行速度不一,當他們如果真的走向車站,為了識別方向與路線,可能許多乘客會走在軌道附近。那麼,如果大雪稍歇,如果電車選擇繼續行駛,那可能會發生電車撞擊乘客的不幸事故。在這條軌道邊沒有太多路燈,在黑漆漆又步行困難的厚厚積雪裡行走,如果不知不覺中走向軌道,那麼要閃躲突然出現的龐然大物電車,幾乎是不可能的。
    JR 以安全第一的營運思考,封殺了所有救助的可能,其中包括了三条市在凌晨兩點時的小巴士救助方案。原本市府想要派遣小巴士載運電車上的乘客,但 JR 方考慮到電車上搭乘著超過 400 名的大量乘客,一台頂多能載運十數人的小巴,如果要救助所有的乘客,那得準備數十台小巴士才可能,而其實市府也不具備如此龐大的小巴數量,因此當時就婉拒了市府的建議。
    當然,這點也很可議,JR 東日本是否一定要找到救出所有人的方案才願意考慮採用?但反過來,小巴一樣無法直接開到鐵軌旁邊,乘客仍須擔心步行問題,而且,哪些乘客應該先坐上小巴?身體狀況良好的老年男性乘客是否應該先被救助?這些問題都讓態度保守的 JR,在這十萬火急的緊急時刻更加顯得保守頑固。
    JR東日本為決策公開道歉
    還好 444M 列車上還有洗手間,如廁問題在一開始的幾個小時還不是問題,但沒有飲水與食物的問題,一直得等到凌晨 2 點,救助人員才扛著礦泉水抵達,而這已經是乘客被困 8 小時後的事情(簡便食糧還要等到凌晨 5 點才來,許多人已經餓了超過 12 個小時)。
    看著電視新聞畫面,你可以有千萬種幹譙 JR 處理此次事件不當的理由,但說到憤怒,應該沒有人比得上身在 444M 列車上受苦的乘客們。當中有許多高中三年級生,他們正準備著一天後(1/13)的大學入學測驗,現在應該正是他們在家秉燭夜讀的時刻,卻被困在這無法逃出的車廂內,忍受著肚餓口渴與疲倦的痛苦。
    相對的,這台 444M 列車上,唯一代表鐵路營運方——也應該是所有乘客怨氣的共同焦點——的車長,他在做什麼呢?想想我們在無數好萊塢末日電影裡看到的景象,不禁讓人想像,他可能會被憤怒的民眾責難甚至人身攻擊⋯⋯。
    從許多乘客的直播畫面中,這位我們尚不知道姓名的車長——他不像好萊塢電影裡討人厭的角色,躲在駕駛室裡逃避責任——正在盡他個人最大的努力。
    在第一次停車之後,他從車頭走到車尾,他向幾乎每一位乘客解釋現在的狀況,當然,在解釋完之後,總是會加上好幾句的「非常抱歉⋯⋯造成您的不便非常抱歉⋯⋯」、「感謝您的體諒與合作⋯⋯」。
    當第二次停車後,這位車長決定自己下車,徒手鏟去車體前方的雪堆,許多年輕乘客還有體力,待在車上也嫌無聊,於是決定一起下車幫忙——這些乘客不願只坐在那裡抱怨現實——但車長拒絕了這些陌生乘客的好意。
    「不應該讓乘客從事這種工作,更何況是已經造成各位不便的狀況下⋯⋯」
    你可以在這段影片中看到車長獨自剷雪的片段
    這位車長,靠著車頭微弱的燈光,拿著鏟子默默地鏟雪,從夜空中降下的雪片,與幾個小時前比起來數量更多了,好像在諷刺著車長臉上的汗水⋯⋯在超過了十幾個小時後,車長仍然透過車內廣播向大家喊話,但連他的聲音裡都掩飾不了疲累,車廂裡紛紛傳出了「加油!加油!」的喊聲,乘客們正在真誠地為這位努力的車長應援著。
    車上乘客對車長的真心感言。https://twitter.com/mikeyalo_0914/status/951641675322966016
    這場歷時 15 小時的意外事故,無疑地是因為天災豪雪所引起,但是種種人謀不臧加重了事故的程度:包括 JR 東日本錯估了出動柴油剷雪車的時機、運送食物與飲水的時間拖得太久、缺乏與許多在帶織站等候的家人溝通狀況等等,都讓許多民眾對 JR 感到疑問與不滿:這家代表日本的全國鐵路公司,臨機應變的態度實在太差了。
    但同時,這次事故也讓人見到了日本民眾的高度自制力,還有那位無名車長在面對狀況時的當責態度,這也許是此次事件沒有演變成更糟狀況的原因。面對 1 月 11 日夜間 444M 列車受困 15 個小時的事件,也許比起責怪,更重要的是,鐵路公司與政府機關,在這個極限氣候越來越激烈的世紀,找出處理危機的種種對應措施。
    「為何無法準備巴士之類的替代交通工具呢?」內閣官房長官對此次事件非常不滿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後見之萌,是由一群熱愛各種懷舊與經典復古趣味的作者,所精心打造的小巧共筆寫作專題。也許你因為生活與忙碌,已經淡忘了那份「深入探索某個嗜好」的樂趣,但我們會努力讓你回想起來。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