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22|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安安老師|不要叫我的名字

    太陽的孩子
       放給小孩看2015年電影太陽的孩子, 阿美語:Wawa No Cidal 。太陽的孩子,是希望所有生活在太陽底下的人,都可以大聲地用自己的語言說出自己的名字。
      其實我不確定在小孩這個六、七歲的年紀看不看得懂這部片,因為好幾個我都快要淚崩的點,他們都好像傻傻地看著啊!但是即使只是從一點點小小的地方提醒他們,也希望自己能夠種下一顆意識的種子。
      這是屬於你們的土地。你們擁有你們的名字,斗修、以拜、以降、阿慕依、理慕依、吼慕依、嘎布、補降、莎襪...。

    老師你不要叫我的名字
      一直讓自己印象很深刻的是,剛開學的時候孩子要求我可不可以不要叫他的原名,因為他覺得在學校被這樣稱呼很難為情、很奇怪,希望我用他的漢名稱呼他。而一問之下發現這個深山之中也不是每個孩子都擁有自己的原名,好奇的問家長,家長回應說:
    沒有欸,沒有給他們取山地名,他們山地話都不會講了。
      其實內心驚恐了一下,就自己所知道的"山地人"、"山地話"、"山地名"都是對原住民族極不尊重的稱呼。這個點很有趣未來可能再發一篇討論。

    部落的學校不是部落的學校
      當時才發現,即使是學校存在在部落之中,坐落在部落之中,甚至牆面有部落圖騰裝飾、雕刻,在他們的心中,其實還不完全是部落的學校。不知道怎麼形容我所想像中定義的「部落的學校」是多虛無飄渺,但至少、或許、應該要是一個讓人能夠被稱呼自己的名字時不感到難為情的環境吧!才真正意識到自己有多漢人中心主義,教育有多漢人中心主義。
      即使自己想說千言萬語,告訴小孩們這就是你們的名字,你們可以多麼自在,但說得再多,遠遠不及讓他真正感受到無形環境給的安全感: 我真的不用因為在學校而捨棄我的名字。

    因為不像原住民而成為部落之光
      太陽的孩子這部電影中的女主角,兒時參與演講比賽,因為她說話與咬字並沒有原住民的口音,因而得到評審老師的肯定獲獎。而她說的這一些話聽得我心都快碎了,這是不是我們正在做的事情呢?努力讓孩子看起來不像原住民的樣子,才會符合現行教育的期待與規準而得到所謂的肯定。
    『「部落之光」四個字,是我努力讓自己看起來不像原住民得來的。其實,我有一個很美麗的名字,叫做Panay,它是稻穗的意思。所以,大家好,我叫Panay。』 ---太陽的孩子
      一個人要如何能夠成為自己,對大人或小孩來說大概都很困難吧!畢竟我們也從很早就知道他人即地獄了,而我的期待大概是讓自己不要那麼地獄、那麼可惡,陪伴小孩長成自己的樣子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