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9|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半頹廢散記。Fudy的黑夜與白天

    「點子人沙龍」又聚了一次,這次的對話主題是「台灣味道」。
    對話的朋友是陳昶福(Fudy),他是華泰飯店副總經理,名片上的職銜印的卻是”農夫”和”主廚”。
    跟大家介紹他的時候,我說他白天種菜晚上做菜。他馬上笑著補充說,做完菜之後他還是在做菜,沒在做別的。
    過去十年來,34歲的他已經在餐飲市場畫出了濃墨重彩的風景。
    十年前,他和哥哥一起接下家裡的華泰集團事業,打算開新餐廳。餐廳開張前,他先在天母山上買下一塊3600坪的土地,和老婆兩人一起整這塊地,清走了三十卡車的垃圾。
    在美國康乃爾大學讀書時他主修餐飲管理也拿過農業學分,農事其實難不倒他,現在這塊地,已經從廢地變成每年可以生產超過十噸有機食材的良田。
    「其實,這塊地生產出來的農作根本吃不完」他說,這些生產都給華泰集團旗下的餐廳使用。
    種田種上癮了,前陣子他又在深坑開了一個三百多坪大的菜園,種出來的菜全部賣給台北各高級餐廳的同行,生意好到屏東的餐廳都跑來想跟他買菜。
    他婉謝了屏東的訂單,說這和他原本種菜的理念不一樣。他說,如果他想把菜賣到屏東,就會到屏東先種塊地。
    「就像我們台北餐廳煮出來的菜,從天母田裡被拔出來之後到上桌只要三十分鐘」Fudy說,希望把這種”吃在地”的模式複製到台灣各地,把農地和餐桌更緊密的連在一起。
    做為一個料理人,Fudy說他的熟調理念傳習自他祖母,就是吃在地和吃當季,而這一切的基礎就是土地。他這十年來的經驗是,只要善待土地,土地一定會給予更豐厚的回報。
    「現在的台灣,已經很少人知道什麼季節該吃什麼了」他說,找回台灣的飲食記憶也一直是他在努力的方向。
    兩個小時對話下來,很清楚的感受到,他其實是在搞社會運動,以食物感動人,讓人重新思考自己所處的土地與時代。
    這也一直是點子人沙龍的理想,以創意透過生意的手段來推動公益,讓台灣變成一個不斷更好的社會。和Fudy對話之後我更明白,這條路也許漫長,但是會越走越不孤單。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上半身向上提升,下半身向下沈淪,點子人的半頹廢人生,。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吳仁麟 的其他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