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15|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半頹廢散記。15個文化部

    我把手機裡的通訊錄看了一回,發現和這些朋友的緣份該多少是老天所安排。我們在不同的人生階段相遇,一直保持連絡到今天,為了進行一項專案,我邀了大家聚聚聊聊。
    他們都在各自專業累積了超過二十年以上的資歷,也都是獨當一面的事業負責人,而這些朋友也竟然機緣巧合的和我的人生緊密連結著,每個人的名字和電話都在我的手機裡,我並沒有刻意去認識誰,卻隨著時間推移和這些朋友一起經歷了漫長的歲月,有些甚至已經認識超過二十年。
    這些朋友裡,有些人所經營的餐廳剛摘下米其林星星,有些人開了台北最早的夜店,也有人早在二十多年前開了台灣第一家民宿。幾十位朋友在過去二十多年來其實已經為台灣建構了不凡的生活風格地景。
    風格是內在的外顯,一個人對自己所處的時代和人文的感受轉化成各種創意,這些創意落實在各種商品和服務之後,就會產生風格。形成風格的關鍵因素是時間,風格產業的經營者數十年如一日的和市場對話,不斷在理想和現實之中找到平衡點,這些追尋和平衡的過程就建構出了風格事業。
    而台灣在歷經數十年的發展之後,終於累積出這些足以代表自己社會生活美學的風格地景,如同用整個社會資源釀造一批足以讓整個世界都為之驚艷的好酒,現在顯然正是開瓶分享的最好時機。
    我先邀請了十五位朋友們來進行一場探索台灣風格的對話,把寶貴的經驗整理流傳分享,利用對話訪談的方式,長期建構「台灣生活風格產業知識庫」。從這十五個人來看台灣風格,那種感覺也像是在建構十五個文化部。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