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日本相當流行「致鬱系」的作品,「致鬱」為「治癒」之諧音,意旨會讓人看完更加憂鬱、不快的作品。這樣的作品聽起來相當不討喜,卻受到現代人的喜愛;其原因大抵與現代人生活常感到「空虛」有關。
為什麼人覺得「空虛」呢?空虛其實是一種相當複雜的情緒,當中其實隱藏了許多感到空虛的人不願意面對、或者根本不知道自己正處於這樣的情緒。例如:失落、憤怒、悲傷等,太多負面情緒夾雜在心中,被揉和成一只大石,壓在我們的心中,我們根本不知該如何面對及察覺這樣的心情,於是這樣的情緒變成一種「空虛感」。要排解這種空虛的感覺,我們必須覺察並釋放心中的負面情緒,也於是看了「致鬱系」的作品,我們反而會感到「被救贖」。
關於「致鬱系」的作品,其中引領致鬱風潮的日本小說家,有前幾年以〈告白〉一作而爆紅的湊佳苗、〈殺人鬼藤子的衝動〉作者真梨幸子(都是女性,女性在社會上真的好辛苦),以及今天要探討的《她不知道那些鳥的名字》原作作者沼田真帆香留。這些作品都有一個特質:故事中的角色幾乎毫不隱藏自己心中的惡意,並將這些原本該被社會化過後的人類所壓抑的情緒完全顯露出來。這樣的角色會讓觀眾及讀者能夠以此釋放自己心中的惡意,並安慰自己「其實也不是只有我這麼糟糕嘛!」因而引發共鳴。
本作描述北原十和子(蒼井優飾)莫名與比自己大15歲的佐野陣治(阿部貞夫飾)同居。青春美麗的十和子對醜陋又骯髒的陣治相當嫌惡,在一次手錶的退換糾紛下,勾搭上有婦之夫水島真(松坂桃李飾);同時,十和子仍然忘不了前男友黑崎俊一(竹野內豐飾)而與欲與其重新連絡。就在此時,深愛十和子的陣治發現了十和子和水島的姦情,開始騷擾水島一家;同時,警察也因黑崎俊一五年前失蹤一事而找上十和子,讓十和子不禁懷疑黑崎的失蹤是否與自己的同居人陣治有關。
一開始,我對這部電影其實是沒有興趣的,主要的原因是它奇怪又溫馨的片名,再者是因為感覺起來又像是一部用愛情包裝的懸疑片(老梗!),但衝著沼田真帆香留,我還是決定看了。看完之後,才發現這根本不是一部愛情電影,我看見的,只有滿滿的空虛和無私的「親情」。事實上,整部電影裡面幾乎沒有出現任何與親情有關的片段,為什麼我會覺得這部電影在談親情呢?等等再說。
故事的主人翁北原十和子個性強勢、欺善怕惡、幼稚、任性、愚蠢,只看事物表面,幾乎所有令人討厭的個性都出現在她的身上,但她卻被賦予柔弱美麗的外表和青春性感的肉體,與故事中另一位主角佐野陣治雖然骯髒、年事已大、粗俗,毫無氣質,但卻有一顆溫柔善良的心互成對比。
電影前半段其實我是憤怒的:對十和子騎驢找馬,明明喜歡想和溫柔的帥哥來場浪漫的戀愛,卻硬巴著供自己吃住,將自己照顧地服服貼貼的陣治身旁而感到生氣。故事巧妙地用了許多橋段,成功堆砌觀眾對十和子的厭惡。我們為十和子的個性感到不齒,卻不知該如何責怪她對陣治的謾罵:因為電影中的陣治實在太不討喜了,他油膩的頭髮、黝黑的皮膚、髒亂的服儀、毫無教養的生活習慣、老是抱怨公司,以及他的天馬行空,都讓人無法接受。
這樣的陣治完全帶出了觀眾內心的醜惡,大家總倡議著「勿以貌取人」,但當看到這樣的角色,卻還是會不自覺倒退一步(絕對不是只有我這樣!不要不承認!)大部分的觀眾同理了十和子對陣治的嫌惡,卻不太會有人思考自己是否也像她一樣,完全不珍惜對自己無私的人──對,這就是為何我認為這部作品其實在探討「親情」。
細想一下,這輩子唯一會無私愛自己,就算自己是個糟糕的人、就算自己對對方很差,也不會擔心對方會因為自己的不是而離開的人是誰?不就是我們的家人嗎(當然是正常情況下)?很多人會好奇和不解,十和子究竟哪裡值得讓陣治愛得如此深?就算對陣治這麼過分,陣治也從來沒有想拋棄過十和子?若把陣治代換為十和子的家人(尤其是父母),似乎顯得一點也不為過了。
現實生活中,許多年輕人(十和子的幼稚與憤怒象徵著「年輕人」)常常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或是因為擁有了一段看似美好的愛情,而將自己的父母拋在腦後。總是對自己的愛人(十和子遇到的兩個男人)一味地付出,卻對父母的愛不理不睬,相信有許多人都曾在年輕不懂事的時候犯下這樣的過錯。
無論如何被愛情傷害,仍舊天真地相信自己一定會遇到很棒的對象,為了談一場浪漫的戀愛而飛蛾撲火,卻在被壞男人(女人)搞得遍體鱗傷之時,才想到自己的父母?明明和父母處不來,卻因為父母供給的金錢與照顧,遲遲不獨立?這些行為和十和子有什麼差別?
(細看首圖,像不像父母慈祥地抱著自己的孩子?)
我們總是太晚明白父母的愛是如此偉大,當我們真的懂事之際父母卻早已年邁,甚至不在人世。就像十和子也在最後一刻陣治自殺時,才驚覺他才是這個世界上唯一一的真心愛自己的人。最後的字幕打上「陣治,我唯一的愛。」十和子最後總算明白了一切,但卻無法挽救墜樓的陣治。如果陣治的死,本意是為了讓十和子成長,那這成長的代價,是不是太過慘痛?
十和子雖任性愚蠢,卻也始終抱持著天真無邪,才會在黑崎要自己為他賣淫,在水島欺騙她的時候,毫無遲疑地往這兩個男人的懷中奔去。以此顯示十和子並非觀眾一開始所見那樣無藥可救,那我們是否能以十和子的故事為借鏡,珍惜不會離開自己,並對自己無條件愛著的家人呢?
看完這部電影,我感到十分沉重,卻不是因為十和子的遇人不淑(當然有一半是自己愚蠢),更不是因為陣治的死,而是因為親情,讓人感到沉痛。我並不想對此作品的其他部分大作文章,也不願再探討電影中的符號有什麼含意,因為我所認為的,這部作品想講的東西,都已經都在上面了。而這個主旨,也替陣治說「希望十和子將自己生下」作了個完美個詮釋。
我的孩子啊:來生,換你報答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