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29|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編輯說書:《五味屋的生活練習曲》

五味屋?乍聽之下,還以為是哪間日式料理店或是燒烤餐廳,其實五味屋的「五味」,指的是人生酸、甜、苦、辣、鹹五種滋味。什麼是五味屋的生活練習曲?就由做為這本書第一個讀者的編輯我,為您介紹五味屋的故事。

傾聽,五味屋的生活練習曲

在台灣的後山花蓮豐田村,一間用甘蔗葉鋪成屋頂的殘破老屋裡,由村莊裡的青少年當老闆經營起一間公益二手店──五味屋,許多人稱之為「囝仔人ㄟ店」。屋裡的小老闆們每日的生活練習,是努力地用自己的力量改變家鄉,開創台灣偏鄉的新樣貌!
十年前的五味屋是一間長滿雜草、長年漏水、樑柱被白蟻蛀掉、窗戶關著打不開、開了又關不上的老屋,屋裡只有幾箱不起眼的二手物。在「零資金」的狀況下,所有的事都得自己來。於是大學教授顧瑜君與志工們陪伴著這群鄉村孩子,一起動動腦、找資源,動手將「廢墟」整理成「商店」,思考別人眼中的「無用之物」,可以「如何有用」?
豐田車站大門前的五味屋,一間有故事的二手公益商店。(大樹影像林靜怡/攝)
五味屋不是一間塞滿二手物品的鋪子,而是充滿關係的所在。大人們用陪伴和理解,在平凡日常的生活實踐中,陪著孩子唱起一首接著一首的生活練習曲,透過不同方式,讓他有機會看見世界;孩子從整理與販賣二手物品的歷程中,體會人生酸、甜、苦、辣、鹹五種滋味,培養起「我可以」的解決問題能力。
五味屋串聯起學校資源、社區與家庭系統,共同編織起一張生態協力網,不僅接住在學校系統中「掉出來」的孩子,更讓他們在「生產」、「生態」與「生活」的真實練習中成長、學習,更親近自己生活的土地,找到人生的意義。
每年四月,五味屋的大人與孩子會一起走進泥土裡學習,從種植一株株洛神花過程中,提醒自己要貼緊土地、用心扎根、好好生活。(大樹影像林靜怡/攝)
孩子的改變漸漸發酵!許多從教室中逃走的孩子願意在此停留腳步,從網咖的流連者,成為五味屋才藝課程的助教;從抗拒學習到成績進步;從沒信心到落落大方的與客人談話;從不愛閱讀到讀詩集、寫詩;從需要服用過動藥物,到可以穩定學習;從對生活沒有盼望,到勇敢夢想未來。
他們並不因為地處偏鄉、缺乏資源,而陷入愁雲慘霧、自艾自憐;他們沒有要推翻主流成功,但也沒有要放棄追求成功;他們要留在家鄉,找到「屬於我們的成功」。
他們要穿透單一價值所遮蔽的美好,努力將他人認為鄉村的「不足」轉為「不同」,試圖創造機會,從差異中發展出屬於自己的獨特、屬於鄉村的學習探索與生存方式。從「缺乏」的當口看見光亮;從生活中,找到幫助自己的方法。
出自內頁照片。

編輯想說的話

《五味屋的生活練習曲》這本書,記錄著「一群人平平靜靜歡歡喜喜的過著、做著」的真實故事。我不知道這本書會不會成為一本「暢銷書」,但我很確定她會成為一本「長銷書」,因為兩位作者是如此真心真意的發出邀請,帶著所有關心孩子、關心土地的讀者們,一同翻開書思考:
除了提升PR值、除了讓會考成績從C到B或B到A,除了學校考試分數外,還有沒有更好的方法來瞭解孩子的學習狀態?
如果不將「教育的目的」視為升學的手段,那麼教育應該是什麼模樣?身為老師或家長的我們,又肩負著什麼樣的職責,幫助心愛的孩子找到適合的學習方式與人生價值?
出自書中內頁。
即使是對於教育議題、親子教養書冷感的讀者,也一定能在這本書中,進行一趟「光」與「影」的思考之旅:每一個人、每一個地方,都有「光」(資源、優點),只是我們對於那「光」不夠了解,或是被日常事物所蒙蔽了,以至於我們只看得到那「影」(問題、缺點)。我深深相信,《五味屋的生活練習曲》這本書會帶給任何一位讀者不同面向的啟發。
最後,身為這本書的第一個讀者的我,要深深感謝五味屋十年以來的大人和小孩,因為有你們,我們才能閱讀這本精彩的書!謝謝兩位作者張瀞文和顧瑜君老師的文字,讓我們得以傾聽《五味屋的生活練習曲》的動人樂章!
若您在閱讀時也流下了淚,相信不久的將來,您也能為自己、為自己的孩子、為自己的家鄉,寫下一首動人的生活練習曲,那麼這將是身為作者與編者的我們,最感到榮幸的事。
全書之首,特地以推薦者鄭漢文校長的題詩〈二手〉揭開序幕, 讓五味屋故事與台灣這塊土地有更深刻的連結感,讀完這首詩,也期盼讀者對於二手物的意義,能有更深一層的思考與體會。

如果你曾被小說《解憂雜貨店》深深觸動,

更不能錯過這本台灣孩子成就自我的真實之書!

透過五味屋的生命故事 帶著我們重新認識人們口中的「偏鄉」,看見鄉村的孩子與村莊的真實處境。
透過五味屋開啟的教育實驗場 帶著我們看見框架的限制、創造教育的可能,思考教育本質與可能出路。
透過閱讀,讓我們共同尋找逆轉鄉村劇本的解套,改變台灣城鄉發展的面貌,讓鄉村的孩子、我們的孩子、台灣共同的孩子,有能力改變家鄉及自己的命運,展現生命最真實、美好的姿態!
博客來:《五味屋的生活練習曲》 bit.ly/2NkfOeR 相關報導:〈 五味屋的實驗教 陪伴弱勢孩子在體制內生存〉 bit.ly/2lOaunx 影片: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介紹「誰說編輯不讀書」這個名字的由來,以及我對於編輯工作與閱讀的一些想法。希望大家更認識我&編輯這份工作。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誰說編輯不讀書 的其他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