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說書:《五味屋的生活練習曲》

誰說編輯不讀書-avatar-img
發佈於近日閱讀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五味屋?乍聽之下,還以為是哪間日式料理店或是燒烤餐廳,其實五味屋的「五味」,指的是人生酸、甜、苦、辣、鹹五種滋味。什麼是五味屋的生活練習曲?就由做為這本書第一個讀者的編輯我,為您介紹五味屋的故事。

傾聽,五味屋的生活練習曲

在台灣的後山花蓮豐田村,一間用甘蔗葉鋪成屋頂的殘破老屋裡,由村莊裡的青少年當老闆經營起一間公益二手店──五味屋,許多人稱之為「囝仔人ㄟ店」。屋裡的小老闆們每日的生活練習,是努力地用自己的力量改變家鄉,開創台灣偏鄉的新樣貌!
十年前的五味屋是一間長滿雜草、長年漏水、樑柱被白蟻蛀掉、窗戶關著打不開、開了又關不上的老屋,屋裡只有幾箱不起眼的二手物。在「零資金」的狀況下,所有的事都得自己來。於是大學教授顧瑜君與志工們陪伴著這群鄉村孩子,一起動動腦、找資源,動手將「廢墟」整理成「商店」,思考別人眼中的「無用之物」,可以「如何有用」?
 
五味屋不是一間塞滿二手物品的鋪子,而是充滿關係的所在。大人們用陪伴和理解,在平凡日常的生活實踐中,陪著孩子唱起一首接著一首的生活練習曲,透過不同方式,讓他有機會看見世界;孩子從整理與販賣二手物品的歷程中,體會人生酸、甜、苦、辣、鹹五種滋味,培養起「我可以」的解決問題能力。
五味屋串聯起學校資源、社區與家庭系統,共同編織起一張生態協力網,不僅接住在學校系統中「掉出來」的孩子,更讓他們在「生產」、「生態」與「生活」的真實練習中成長、學習,更親近自己生活的土地,找到人生的意義。
 
孩子的改變漸漸發酵!許多從教室中逃走的孩子願意在此停留腳步,從網咖的流連者,成為五味屋才藝課程的助教;從抗拒學習到成績進步;從沒信心到落落大方的與客人談話;從不愛閱讀到讀詩集、寫詩;從需要服用過動藥物,到可以穩定學習;從對生活沒有盼望,到勇敢夢想未來。
他們並不因為地處偏鄉、缺乏資源,而陷入愁雲慘霧、自艾自憐;他們沒有要推翻主流成功,但也沒有要放棄追求成功;他們要留在家鄉,找到「屬於我們的成功」。
他們要穿透單一價值所遮蔽的美好,努力將他人認為鄉村的「不足」轉為「不同」,試圖創造機會,從差異中發展出屬於自己的獨特、屬於鄉村的學習探索與生存方式。從「缺乏」的當口看見光亮;從生活中,找到幫助自己的方法。
 

編輯想說的話

《五味屋的生活練習曲》這本書,記錄著「一群人平平靜靜歡歡喜喜的過著、做著」的真實故事。我不知道這本書會不會成為一本「暢銷書」,但我很確定她會成為一本「長銷書」,因為兩位作者是如此真心真意的發出邀請,帶著所有關心孩子、關心土地的讀者們,一同翻開書思考:
除了提升PR值、除了讓會考成績從C到B或B到A,除了學校考試分數外,還有沒有更好的方法來瞭解孩子的學習狀態?
如果不將「教育的目的」視為升學的手段,那麼教育應該是什麼模樣?身為老師或家長的我們,又肩負著什麼樣的職責,幫助心愛的孩子找到適合的學習方式與人生價值?
 
即使是對於教育議題、親子教養書冷感的讀者,也一定能在這本書中,進行一趟「光」與「影」的思考之旅:每一個人、每一個地方,都有「光」(資源、優點),只是我們對於那「光」不夠了解,或是被日常事物所蒙蔽了,以至於我們只看得到那「影」(問題、缺點)。我深深相信,《五味屋的生活練習曲》這本書會帶給任何一位讀者不同面向的啟發。
最後,身為這本書的第一個讀者的我,要深深感謝五味屋十年以來的大人和小孩,因為有你們,我們才能閱讀這本精彩的書!謝謝兩位作者張瀞文和顧瑜君老師的文字,讓我們得以傾聽《五味屋的生活練習曲》的動人樂章!
若您在閱讀時也流下了淚,相信不久的將來,您也能為自己、為自己的孩子、為自己的家鄉,寫下一首動人的生活練習曲,那麼這將是身為作者與編者的我們,最感到榮幸的事。
 

如果你曾被小說《解憂雜貨店》深深觸動,

更不能錯過這本台灣孩子成就自我的真實之書!

透過五味屋的生命故事
帶著我們重新認識人們口中的「偏鄉」,看見鄉村的孩子與村莊的真實處境。
透過五味屋開啟的教育實驗場
帶著我們看見框架的限制、創造教育的可能,思考教育本質與可能出路。
透過閱讀,讓我們共同尋找逆轉鄉村劇本的解套,改變台灣城鄉發展的面貌,讓鄉村的孩子、我們的孩子、台灣共同的孩子,有能力改變家鄉及自己的命運,展現生命最真實、美好的姿態!
博客來:《五味屋的生活練習曲》 bit.ly/2NkfOeR
相關報導:〈 五味屋的實驗教 陪伴弱勢孩子在體制內生存〉 bit.ly/2lOaunx
影片:
 
可能讀起來有點奇怪,但絕對少不了對書、音樂、電影滿滿的愛。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編輯到寫手,真正實踐版的「換位思考」,試著去了解每個專業的眉眉角角,相信重新回到編輯台時,一切或許更加豁然開朗。
從事編輯工作十多年,深深記得當自己還是一枚出版新鮮人時,一位前輩對我說的話:「你不知道很多編輯是不讀書的嗎?」現在回憶起來,前輩說話時的背景已經記不得了,不過當時聽到「編輯」「不讀書」這兩個關鍵字擺在一起,套用現今流行用語還真是「嚇到吃手手」。
從編輯到寫手,真正實踐版的「換位思考」,試著去了解每個專業的眉眉角角,相信重新回到編輯台時,一切或許更加豁然開朗。
從事編輯工作十多年,深深記得當自己還是一枚出版新鮮人時,一位前輩對我說的話:「你不知道很多編輯是不讀書的嗎?」現在回憶起來,前輩說話時的背景已經記不得了,不過當時聽到「編輯」「不讀書」這兩個關鍵字擺在一起,套用現今流行用語還真是「嚇到吃手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好好生活、好好吃飯、好好喝茶,好好是一個空間,以茶相伴於生活中。 這是位於萬華街巷內,一個以茶為載體的生活空間。二男二女以夢想為軸心的嶄新小天地。
Thumbnail
居米屋 傳說,有一間神秘的類居酒屋,那裡有個奇特的規定: 「只收餓了三天的客人。」 一開始大多都是流落街頭的浪者或乞人,看著這個招牌上的宣傳,不好意思地走了進去,如果被發現沒有真正餓三天還會被轟出來。 據說,每個出來的人,味蕾都像是改造升級過一樣,對整個世界的認知都改變了,生命力與覺察力
Thumbnail
搭建秘密基地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小時候的回憶!而 孩子這週熱愛運用新的器材,變化出不同功能的建築物, 看著孩子們的搭建手法越來越熟悉器材的特性, 所以搭配運用之下有著社會化、建構性、組織能力, 就覺得又創造了很多驚喜! 軒穜:「來唷來唷!我們這裡在賣烤肉!」 又廷:「下面是火爐!我們串
Thumbnail
雙口呂文化廚房透過食材與風土傳承臺灣文化,讓人回味家鄉風味。這篇專訪描述了創辦人的思辨與傳承之路,以及他們在尋找與保留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所面臨的困難和挑戰。若想了解更多關於臺灣米食文化的內容,請到雙口呂文化廚房官網或IG瞭解。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阿杰是眷村的小孩,從小吃著各種來自湖南、貴州、四川各種地方菜,以及去了桃園市區後的飲食生活。介紹了陸軍小館的老闆娘曹巧苓,分享了她的情感故事。除了介紹了陸軍小館的裝潢,還分享了他們的招牌美食和小吃。還有文章主角自己最推的美食。文章中融入情感和對家鄉味道的懷念。
Thumbnail
三浦紫苑的地方青春小調,寫著虛構的溫泉區的青年故事,探索自己家庭身世之謎,以及地方館物遭竊取的事件,然後想著未來、地方和生命。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臺北的童年生活,通過參加廟會活動、食物和家庭回憶來體驗快樂和困難。文章充滿了個人故事和情感,以及家庭中的重要時刻。作者分享了他對童年生活的不同感受,並展望未來。這分析了童年時代對於個人成長的重要性。
Thumbnail
第十五章 四維路 從電梯華廈的後門轉出來,再向前走約一百公尺的巷口,便是溫州大餛飩麪店。小小的一間店面,折疊餐桌都擺到了騎樓外面來。幾盞白熾燈泡懸在樑下,金黃色的燈光給寒冷的冬夜添加了一些溫暖。傅、宋兩人坐了一張鋁桌,叫了兩碗餛飩麪、兩盤小菜,呼著湯麪的熱氣吃了起來。   「瞧,我家人都
Thumbnail
都市生活的擁擠空間和緊湊步調,讓我們一家六口在2015年底,像逃難似的逃到台東海岸偏鄉,打算永久定居在此。有太多人質疑,在缺乏各樣資源的偏鄉,如何能謀生、孩子如何受到良好的教育、醫療需要如何顧及......習慣都市生活的人,對鄉居生活有種種疑慮和不安。對這些疑問,我沒有標準答案,只有親身體驗的歷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好好生活、好好吃飯、好好喝茶,好好是一個空間,以茶相伴於生活中。 這是位於萬華街巷內,一個以茶為載體的生活空間。二男二女以夢想為軸心的嶄新小天地。
Thumbnail
居米屋 傳說,有一間神秘的類居酒屋,那裡有個奇特的規定: 「只收餓了三天的客人。」 一開始大多都是流落街頭的浪者或乞人,看著這個招牌上的宣傳,不好意思地走了進去,如果被發現沒有真正餓三天還會被轟出來。 據說,每個出來的人,味蕾都像是改造升級過一樣,對整個世界的認知都改變了,生命力與覺察力
Thumbnail
搭建秘密基地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小時候的回憶!而 孩子這週熱愛運用新的器材,變化出不同功能的建築物, 看著孩子們的搭建手法越來越熟悉器材的特性, 所以搭配運用之下有著社會化、建構性、組織能力, 就覺得又創造了很多驚喜! 軒穜:「來唷來唷!我們這裡在賣烤肉!」 又廷:「下面是火爐!我們串
Thumbnail
雙口呂文化廚房透過食材與風土傳承臺灣文化,讓人回味家鄉風味。這篇專訪描述了創辦人的思辨與傳承之路,以及他們在尋找與保留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所面臨的困難和挑戰。若想了解更多關於臺灣米食文化的內容,請到雙口呂文化廚房官網或IG瞭解。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阿杰是眷村的小孩,從小吃著各種來自湖南、貴州、四川各種地方菜,以及去了桃園市區後的飲食生活。介紹了陸軍小館的老闆娘曹巧苓,分享了她的情感故事。除了介紹了陸軍小館的裝潢,還分享了他們的招牌美食和小吃。還有文章主角自己最推的美食。文章中融入情感和對家鄉味道的懷念。
Thumbnail
三浦紫苑的地方青春小調,寫著虛構的溫泉區的青年故事,探索自己家庭身世之謎,以及地方館物遭竊取的事件,然後想著未來、地方和生命。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臺北的童年生活,通過參加廟會活動、食物和家庭回憶來體驗快樂和困難。文章充滿了個人故事和情感,以及家庭中的重要時刻。作者分享了他對童年生活的不同感受,並展望未來。這分析了童年時代對於個人成長的重要性。
Thumbnail
第十五章 四維路 從電梯華廈的後門轉出來,再向前走約一百公尺的巷口,便是溫州大餛飩麪店。小小的一間店面,折疊餐桌都擺到了騎樓外面來。幾盞白熾燈泡懸在樑下,金黃色的燈光給寒冷的冬夜添加了一些溫暖。傅、宋兩人坐了一張鋁桌,叫了兩碗餛飩麪、兩盤小菜,呼著湯麪的熱氣吃了起來。   「瞧,我家人都
Thumbnail
都市生活的擁擠空間和緊湊步調,讓我們一家六口在2015年底,像逃難似的逃到台東海岸偏鄉,打算永久定居在此。有太多人質疑,在缺乏各樣資源的偏鄉,如何能謀生、孩子如何受到良好的教育、醫療需要如何顧及......習慣都市生活的人,對鄉居生活有種種疑慮和不安。對這些疑問,我沒有標準答案,只有親身體驗的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