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臉書遊戲規則——觸及率與讚數、分享數、和好內容,不是正相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今天先不聊電影,聊聊這禮拜在臉書上的小發現,與同樣也在經營粉絲頁的朋友們,分享一些經驗與看法:1) 觸及率與讚數或分享數,無關;2) 佛系經營,只能保本,不會增長。
從父親節(8/8)發文至今(8/15),一個禮拜,共有四篇。這四篇剛好呈現出這半年來的觀察結果,而且更加確定。
這四篇簡單稱為:「新潮醫療」、「Michael Caine」、「Batman」、和「爸爸節」。

新潮醫療:167 讚,5 留言,20分享——觸及 3642。
M. Caine:159 讚,24留言,12 分享——觸及 2950。
Batman:90 讚,13 留言,4 分享——觸及 3334。
爸爸節:162 讚,42 留言,5 分享——觸及 4251。
 

這個禮拜,每天我打開臉書,臉書都會馬上提醒,Boost! 在粉絲頁的每個貼文下方,都會提醒 Boost post,也會在我的私人頁面,每滑個幾則,就出現一次「廣告吧」。或許是我從沒理會,於是臉書又在提醒的鈴鐺處,一直發「Boost post!」提醒我。無論是貼文下、滑文時、或是鈴鐺處,臉書都不斷發出「這篇表現真好,快廣告吧。」

不過,因為一直都是佛系經營,除了辦講座,我完全沒有下廣告的習慣,只打算讓粉絲數自然增長就好,畢竟也沒營業沒收入,實在沒有下廣告的必要。甚至,心中還會有種驕傲:我的讀者可是天然不加工,都沒花錢買的唷。

然而,這兩個月以來發現,想在臉書上經營粉絲頁,愈來愈艱鉅了。而且,如果想繼續佛系經營,又想自然增長,已經幾乎不可能,因為臉書有「控制法」,會故意遏抑粉絲數的增加與文章觸及的廣度(例如「M. Caine」和「新潮醫療」那兩篇)。今後,想要佛系經營的話,或許只能保本,很難擴大。
 
我的發現是這樣的:

1. 假設一篇文章在一發文之後(正常擴及率),因為內容有趣(例如「全面啟動」的劇末答案),於是快速有大量迴響(讚),頓時,臉書會遏制擴及速度。同時,我們會收到通知:本篇文章的內容與觸及好過這個粉絲頁的85%(假設數字),建議下個廣告喔。

此時,若是毫不理會,讚數會忽然間停止,很難再增長。整體觸及開始停滯。但是,因為可能還是有已經傳播出去的讚,多少還是有些人會按一下。不過,成長速度相當緩慢,通常是需要透過讀者留言與分享,才有點起色。

2. 換句話說,表現好(內容好與受喜愛),並不會有加乘的成績(讚數或是粉絲增加)。相反的,如果表現夠好,卻不廣告(不領情),反而會得到「懲罰式的遏制」,甚至乾脆鎖住讚的擴及,讓觸及率降低,讓經營者相當扼脕:嘿,這篇寫得很好耶,怎沒人想讀呢。與此同時,Boost Post 的提醒會大量出現。
 
3. 這是考驗。考驗經不經得住被壓抑擴及,也考驗作者會不會在乎傳播廣度。很在乎的話,就會願意花個六十、一百,趕緊讓好文章(內容)傳播出去,獲得更多讚的好成績。這就像是考試。

4. 去年,我們可能還以為,只要有好內容,就能在臉書闖出好成績。但是,今年的考試規則,顯然改變了。今年想要在臉書獲得好成績,靠內容可能還不夠,還要有好財力。好成績要加上保護費,才有機會登上觸及寶座。

5. 有好成績,但是沒有繳夠保護費的同學呢,很抱歉,窮人請到一邊站。你還是可以擁有一定糖果(原本的粉絲數量),但是不會多,原本該有多少,就只能那麼多,絕不會有 bonus(粉絲數很難增加)。

6. 為何會說粉絲數量,也難再增加呢?

過去,只要我的粉絲頁有篇表現較好的文章,那篇文章就會帶進少說十個粉絲(甚至達到百個,不過次數鮮少)。然而最近兩個月,幾乎毫無增長,不只停滯,還會自動消退。
 
妙的是,這陣子的發文卻一直接到通知:「這篇 post 比起你的粉絲頁上的OO%post,都表現得好喔。」假設都有過去80%的好,怎會連一個讀者都不增加呢,假若遊戲規則還是與去年之前一樣的話。顯然,遊戲規則早就改了。
於是,這些觀察的結論是:
a. 想要靠好內容增加讚數或分享,很難。
b. 想要靠好文章增加粉絲數量,也很難。
c. 想要佛系經營臉書粉絲頁,頂多只能保本,維持現有讀者數量,很難多有成長,除非有乖乖繳交保護費。
原本這些只是單純的想法(我也沒有習慣去查臉書的各種經營管理方法或運用方式等等),結果恰巧在今天,就讀到一篇文章,裡頭寫到:「臉書不想再和媒體討論流量和導流的問題了,這些都已經是過去式,而且也回不去那個時代了。」

文章出自:「媒體覺悟的時候到了,因為 Facebook 親口說:不要再跟我談導流」
看來,流量這種東西,根本就完全控制在他們手上。不是我們自己想努力長就有機會長得出來的,就算文章多用心寫,內容多精緻有料。

於是,該怎麼辦呢?
a. 我還是會照原本的方法跟節奏寫(畢竟是習慣與喜好)。
b. 必須找尋其他平台(或部落格)放置文章,即使只是小短文。

小小心得,與大家分享,希望不是我的錯誤判斷與偏見才好。
也祝福同樣是在經營臉書的朋友們,大家都好辛苦,一起加油吧。
2018/08/18 後記:
三天之後,發布「2018年的臉書遊戲規則」這篇文章的臉書讚數,來到 236,分享有24次,不過觸及人數只有 4340。
 
於是我往前查看,在今年的二月二日,有個貼文,是關於《決勝女王》Molly's Game,當時我的粉絲讀者只有 4083 人,而那篇短文也只有 109 個讚和 14 個分享,卻有 6024 的觸及人數。
如此,應該很有說服力的吧。
 
avatar-img
2.1K會員
233內容數
《科幻電影希米露》提供多面向與多層次的故事閱讀與思考。每個電影,都有個故事的時空,透過歷史與文化的解讀,就能找出詭異故事的金鑰、理出奇幻故事的脈絡、也能解開任何不羈電影的思路邏輯。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 粉絲專頁能見度重獲新生,回歸同一起跑點 ​ 你大概聽說過,粉絲專頁的觸及率很早就不行了。 ​ 好不容易經營到破萬、幾十萬粉絲追蹤的頁面,發表任何內容的觸及都降到冰點,粉絲數形同虛設。 ​ 但這改了。 ​ 融入 AI 的臉書演算法不但讓粉專捲土重來,更像在借鏡 TikTok。
(1) 第三方 Cookie 被各家瀏覽器禁用 這導致臉書無法跨網域追蹤使用者,誰在哪個網站產生了轉換,越來越追蹤不到 (2) 臉書像素遭到多個瀏覽器和 Ad Block 封鎖 如果像素被封,表示投放廣告時,無法收集完整的轉換數據,到廣告帳號, 數據流失後,會讓帳號的機器
關於流量這些拙見部分是發表在自己的Threads。 1.按讚自己感興趣的發文,追蹤喜歡的脆友,形成自己想要的脆生態圈。 2.發文若有很多人留言、轉發,則能進而達到推播成為瀏覽率、流量等。 我覺得Threads的演算法有點類似臉書社團,畢竟都是隸屬META,每個人都像是單人社團,當A脆友在B脆友的
Thumbnail
剛開始玩 Thread 的時候覺得 Thread 明明有流量紅利,但是卻掌握不住粉絲,一堆人按讚但是追蹤的人寥寥無幾。 我在第十天的時候才發現一個秘密「不要老是寫自己想說的話,寫一些對讀者有用的內容」 沒有人喜歡聽別人說教,但是沒有人不喜歡聽故事然後學知識。 這篇文章分享那些我學到的技巧。
Thumbnail
近一年來,許多寫作者發現文章流量不如以往。這篇文章探討了社群應用的重要性以及Google演算法的調整對於寫作者流量的影響。
Thumbnail
過去,許多企業視Facebook為免費宣傳平臺,但現今的營銷大趨勢已然改變,Facebook的角色和定位也隨之調整。儘管Facebook的主導地位備受質疑,但根據最新統計數據,它至今仍是全球最受歡迎的社交媒體平臺。在一般營銷策略中,很少會完全忽視Facebook的份量。
Thumbnail
這一週的FB粉專追蹤人數增加的飛快,在期待但未預期的心情之下,在昨天達到了萬人追蹤,大家可能知道或不知道,經營粉專的人對於萬人追踨大概率都會是一個目標,因為當你被萬人追蹤的粉專的人來按讚或留言時,你會收到這樣的訊息: 所以謝謝減肥KOL群的大夥在這個月的幫忙推廣老爹的粉專。這些夥伴大部
Thumbnail
會員越多點閱率越好 為何會討論這個問題呢?是因為有人問及「你的會員越多,理論上你的點閱率越好」,但為什麼有些人感受不到這個現象呢?實際上,這個問題的探討相當簡單來說,就像方格子所言,需要經營鐵粉,創造點擊率,進而帶動採購和轉換銷售率。贊助、購買、訂閱。 忠實的鐵粉 所以這次來討論網路上的真假會
Thumbnail
維持自己的節奏好過社群媒體 越來越覺得看FB的壓力是有點大的,因為很多人都會在FB報告他們的近況,大多是用來報告好的那一面,看著看著好像會跟不上別人,會有一種不舒適的感覺,而且有時會被某一些消息給刺痛到,所以不太想讓自己的頻率變差的話那麼就不要看FB吧! 村上春樹應該是那種不太看FB的人吧!他有
Thumbnail
關於完讀率還有後台的數據等🤔 如同我留言的,我也不知道這些數據是怎麼統計出來的,我是覺得如果想要增加瀏覽率、按讚數等,就要花時間心力去經營、宣傳,增加曝光能見度,很多大明星一開始也是默默無名的小咖😅 我還是會以目前的步調,一天一篇小短文(連載)和一篇瞎聊為主囉。(基本、通常、應該、可能、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 粉絲專頁能見度重獲新生,回歸同一起跑點 ​ 你大概聽說過,粉絲專頁的觸及率很早就不行了。 ​ 好不容易經營到破萬、幾十萬粉絲追蹤的頁面,發表任何內容的觸及都降到冰點,粉絲數形同虛設。 ​ 但這改了。 ​ 融入 AI 的臉書演算法不但讓粉專捲土重來,更像在借鏡 TikTok。
(1) 第三方 Cookie 被各家瀏覽器禁用 這導致臉書無法跨網域追蹤使用者,誰在哪個網站產生了轉換,越來越追蹤不到 (2) 臉書像素遭到多個瀏覽器和 Ad Block 封鎖 如果像素被封,表示投放廣告時,無法收集完整的轉換數據,到廣告帳號, 數據流失後,會讓帳號的機器
關於流量這些拙見部分是發表在自己的Threads。 1.按讚自己感興趣的發文,追蹤喜歡的脆友,形成自己想要的脆生態圈。 2.發文若有很多人留言、轉發,則能進而達到推播成為瀏覽率、流量等。 我覺得Threads的演算法有點類似臉書社團,畢竟都是隸屬META,每個人都像是單人社團,當A脆友在B脆友的
Thumbnail
剛開始玩 Thread 的時候覺得 Thread 明明有流量紅利,但是卻掌握不住粉絲,一堆人按讚但是追蹤的人寥寥無幾。 我在第十天的時候才發現一個秘密「不要老是寫自己想說的話,寫一些對讀者有用的內容」 沒有人喜歡聽別人說教,但是沒有人不喜歡聽故事然後學知識。 這篇文章分享那些我學到的技巧。
Thumbnail
近一年來,許多寫作者發現文章流量不如以往。這篇文章探討了社群應用的重要性以及Google演算法的調整對於寫作者流量的影響。
Thumbnail
過去,許多企業視Facebook為免費宣傳平臺,但現今的營銷大趨勢已然改變,Facebook的角色和定位也隨之調整。儘管Facebook的主導地位備受質疑,但根據最新統計數據,它至今仍是全球最受歡迎的社交媒體平臺。在一般營銷策略中,很少會完全忽視Facebook的份量。
Thumbnail
這一週的FB粉專追蹤人數增加的飛快,在期待但未預期的心情之下,在昨天達到了萬人追蹤,大家可能知道或不知道,經營粉專的人對於萬人追踨大概率都會是一個目標,因為當你被萬人追蹤的粉專的人來按讚或留言時,你會收到這樣的訊息: 所以謝謝減肥KOL群的大夥在這個月的幫忙推廣老爹的粉專。這些夥伴大部
Thumbnail
會員越多點閱率越好 為何會討論這個問題呢?是因為有人問及「你的會員越多,理論上你的點閱率越好」,但為什麼有些人感受不到這個現象呢?實際上,這個問題的探討相當簡單來說,就像方格子所言,需要經營鐵粉,創造點擊率,進而帶動採購和轉換銷售率。贊助、購買、訂閱。 忠實的鐵粉 所以這次來討論網路上的真假會
Thumbnail
維持自己的節奏好過社群媒體 越來越覺得看FB的壓力是有點大的,因為很多人都會在FB報告他們的近況,大多是用來報告好的那一面,看著看著好像會跟不上別人,會有一種不舒適的感覺,而且有時會被某一些消息給刺痛到,所以不太想讓自己的頻率變差的話那麼就不要看FB吧! 村上春樹應該是那種不太看FB的人吧!他有
Thumbnail
關於完讀率還有後台的數據等🤔 如同我留言的,我也不知道這些數據是怎麼統計出來的,我是覺得如果想要增加瀏覽率、按讚數等,就要花時間心力去經營、宣傳,增加曝光能見度,很多大明星一開始也是默默無名的小咖😅 我還是會以目前的步調,一天一篇小短文(連載)和一篇瞎聊為主囉。(基本、通常、應該、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