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8|閱讀時間 ‧ 約 8 分鐘

隻身擊敗英國央行,亞洲金融海嘯始作俑者,金融巨鱷索羅斯發跡史!

索羅斯 ( George Soros ),本名為施瓦茨·捷爾吉(Schwartz György),出生於匈牙利,是一名美籍猶太人商人,亦是一名著名的貨幣投機家,股票投資者,進步主義政治及社會運動家和哲學家及慈善家,經常用金融市場來實驗自身的哲學理念,亦是多國諸如泰國、英國等敬而遠之,甚至憎恨的人。
現在他是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和開放社會研究所主席,也是美國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董事會前成員。
而作為一名著名的「金融巨鱷」,他可謂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屢次的狙擊各國政府,使得各國市場的翻天覆地,而以下將介紹這名金融巨鱷的傳奇事跡!

背景

索羅斯出生於匈牙利的首都布達佩斯,一直到1946年都在匈牙利生活。
他曾經歷二次大戰,幸好索羅斯的祖父是納粹統治下的匈牙利官員,雖然有猶太血統,但因為親友為納粹官員的緣故下而躲過一劫。
於1947年移民至英國,並於1952年畢業於倫敦政治經濟學院,1956年遷居到美國。據美國公共電視網所估計,他在2003年時便從其公開帳目中捐了40多億美元,其財富可見一班。
而佐治亞、烏克蘭、吉爾吉斯相關社會運動都看見索羅斯身影,甚至1992年的《全球策略信息 Executive Intelligence Review》雜誌揭露了中國趙紫陽垮臺與勾連索羅斯有關。
而索羅斯亦是索羅斯基金會的創辦者,在1970年時,他和吉姆·羅傑斯共同創立了量子基金。在接下來十年間,量子基金回報率每年大約142.6%,共回收了33.65倍的利益。

「讓英國央行破產的男人」– 1 日淨賺超過 10 億美元

英國人把退出歐洲匯率體系的日子1992年9月16日 稱作「黑色星期三」便是源於索羅斯。
該役讓其揚名於天下,更被封為「讓英國央行破產的男人」,更創下1 日淨賺超過 10 億美元的誇張紀錄。
當時英鎊與歐洲匯率機制掛鈎,而英國經濟一直頹然不濟,它需要的是實行低利率,以刺激經濟的增長,但是因掛鈎所限,英國一直勉力維持英鎊對德國貨幣馬克的匯價,以維持英鎊的強勢。
而索羅斯卻嗅到機會,於1992年9月15日,索羅斯大舉放空英鎊,英鎊對德國馬克的比價狂跌,直至6日清晨,英國政府將當時的基準利率由10%大幅提高到15%,並大量購進英鎊,希望增加對英鎊的需求以穩定英鎊匯率。
然而索羅斯大量拋出英鎊,買進大量德國馬克,雖然英國央行購入了約30億英鎊妄圖力挽狂瀾,卻難以阻擋英鎊跌勢。
16日收市時,英鎊對馬克的比價在一天之內大幅下挫約5%,而英鎊與美元的比價也跌到1英鎊等於1.738美元的低位。
而一個月內,比價又再度下挫約20%。英國政府無奈宣佈貨幣保衛戰失敗,英鎊將退出歐洲匯率體系,自由浮動。
而因此索羅斯和他的量子基金則在此次英鎊危機中獲取了逾十億美元的暴利。

亞洲金融海嘯始作俑者 — 玩弄泰國等東南亞諸國於掌中

20世紀80-90年代早期,泰國經濟增長迅速,1990-1995年間,泰國GDP年均增速達到9.1%,在高速發展下需要需要大規模融資,吸引大量外資到泰國投資。
因此泰國加快了金融自由化步伐,放開了資本管制。但因此大量資本大量催生了泰國股市和樓市泡沫。
到1996年,泰國的外債累積至1128億美元,並且大部份是短期資金。
而索羅斯亦看準機會,因為泰國經濟發展過熱,資產泡沫嚴重,資產價格被嚴重高估,泰國匯率亦一樣,因此他決定狙擊泰銖。
索羅斯先向泰國銀行借上百億泰銖,再換成了美元,再把錢全部拋售,向泰國政府分批次買入美元,不停反覆操作,使得銀行和市場上拋售泰銖,同時還拋售泰國銀行和財務公司的股票,賣出泰銖期貨和遠期外匯頭寸,市場上大肆做空,蔓延恐慌情緒,構成羊群效應,各人開始瘋狂拋售泰銖,使其持續貶值,到了1997年5月,甚至貶到了1美元兌26.70泰銖。
即使泰國政府傾全國之力,以50億美元外匯儲備,與新加坡聯手動用約120億美元巨資買入泰銖,並直接用行政命令嚴禁本地銀行拆借泰銖給索羅斯,更大幅調高利率,隔夜拆息升至150%,讓泰銖匯率回穩。
但索羅斯判斷泰國外匯儲備少,於是積極存入保證金及囤積貨幣,並在市場上散佈泰銖即將貶值的消息,並因泰國資產價格泡沫爆破,金融部門問題顯現,使國際投機資本展開大規模進攻。
索羅斯旗下基金出售美國國債籌集資金,同時通過槓桿融資取得相當於上千億資金的投資效應,並除了在外匯市場搏殺,還在股票市場、期貨市場、外匯即期市場、遠期市場、衍生市場全面出擊,以「三維立體空間」方式進攻,他更把泰國權重藍籌股,低價拋售、砸盤,使股市恐慌性下跌,他再大量進行融券賣出,然後在底部還回股票,賺取差價,放大了股市下跌動能。
而泰國樓市在股市、匯市雙雙下跌的情況下,也出現崩盤跡象。因此泰國央行3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宣告「彈盡糧絕」。
1997年7月2日,泰國宣布放棄固定匯率。而當時泰銖匯率已狂跌了20%,到了7月24日,泰銖兌美元更降至32.5:1,創歷史低點。
7月28日,泰國迫不得以向IMF請求救援。而泰銖崩跌更引發東南亞貨幣危機,引起亞洲金融海嘯,菲律賓比索、印尼盾和馬來西亞林吉特相繼貶值,新加坡也受到衝擊,席捲全球。
據估計,索羅斯一共捲走20億美元,而泰國亦因而迎來黑暗兩年,耗費了近 50% 的GDP清理銀行體系。
而泰銖由危機前對美元比率的25:1貶值為1998年1月的56:1,泰國人均GDP也由1997年的2496美元下降到1998年的1828美元。
而因此,東南亞地區的各國政府首腦對索羅斯恨得咬牙切齒,泰國總理更把索羅斯稱為「一個吸取人民鮮血的經濟戰犯」,而馬來西亞首相馬哈蒂爾亦指控索羅斯打壓馬幣,稱其為「白痴」。

轉戰香港 — 鎩羽而歸

而香港當時房地產和股市出現泡沫,房價在1997年的 7 年間上漲4倍,恆指亦屢創新高,於1997年8月7日創下16673點高位,因而引來索羅斯垂涎。
但港幣卻有自調機制的聯繫匯率制,香港三家發鈔銀行:匯豐銀行、渣打銀行和中國銀行,發行港幣前需先存美元到香港金融管理局領取負債證明書,才能開始印鈔。
而港幣與美元聯繫,發鈔行在發行港幣時必須按7.80港幣兌1美元的匯率,但索羅斯認為香港維持住聯繫匯率制度的成本高昂,未能長久維持。
1997年11月,對沖基金開始對港元展開長達十幾個月的進攻。
宏觀對沖基金在匯市、股市及期市聯手造市,全方位立體式襲擊港元,大量賣空港元現匯換美元,同時賣空港元期貨,然後在股市拋空港股現貨,並在此前後於恆生指數期貨市場大量沽售期指合約。
但索羅斯低估了香港政府,對沖基金三次進攻均未夠能摧毀港元。
但在1998年8月5日,美國股市大跌,日元匯率重挫,對沖基金開始對港元發動第四次沖擊。
包括索羅斯量子基金在內的國際炒家發動攻勢,炒賣港元,向銀行借來大量港元向香港政府拋售,再換來美元借出以賺取利息,同時大量賣空港股期貨。
因此索羅斯等大幅砸盤引起股指大跌,而港府調用外匯儲備基金投入股市和期市交易,甚至向香港中銀等券商發出指示,不惜成本地吸納恆指藍籌,抬高期指。
時任香港特區財政司司長的曾蔭權率同其餘財政官員採用靈活手法大量動用外儲的美元承接港元沽盤,再用港元購入香港藍籌股作為長線投資,成功穩定港元匯率及恆生指數。
而港府最終天以近1200億港元 (約150億美元) 大量購入港股,使索羅斯最終鎩羽而歸。
而坊間傳言索羅斯虧損約10億美元。
索羅斯狙擊財技
索羅斯翻雲覆雨,而他的技倆卻被人總結如下:
1.唱淡經濟及股市。
2.外匯市場沽空當地的貨幣,令匯價急跌,製造金融不穩及資金流走的現象。
3.股票期貨市場大手沽空獲利。
資料來源:新浪財經
Text By Fortune Insight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Fortune Insight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