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臺文天文臺】朱宥任:一場打了兩年,牽扯四百年歷史的正名運動!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藏品/許丙丁捐贈,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個藏品】
  在本專欄〈琉球王國的大航海時代〉一文中,提到過去的琉球王國(今日的沖繩縣)曾是明朝的藩國之一,因此,每當琉球國王位交替之際,就會通知明朝政府,而明朝朝廷收到消息後便會派遣冊封使至琉球,承認新國王地位。在相關文獻中,《使琉球錄》便是中方冊封使所留下的紀錄之一,有數位使者都曾撰寫過《使琉球錄》。且由於書中記載了許多當時琉球的狀況,使得《使琉球錄》成為研究琉球文史相當重要的參考資料。
  近來,「正名運動」甚囂塵上,在《使琉球錄》當中也有一場關於「正名」的紀錄,不過這個被正名的東西有點特別,不是球隊、不是國家名稱,而是「沖繩麵(沖縄そば,okinawa soba)」。
  沖繩麵不只是沖繩街頭巷尾常見的在地美食,在外國遊客喜好的沖繩料理中更是經常名列前茅。不過對臺灣人而言,必然能感受到的是,比起日本的蕎麥麵或拉麵,沖繩麵無論是形式還是口味,其實都與臺灣的麵食更為相近,或許是因為臺灣的麵食與沖繩麵都極可能受到中式麵食的影響所致。而與此相關的紀錄,就載於《使琉球錄》之中。

(藏品/許丙丁捐贈,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一五三四年,琉球王國的尚清王即位當時,明朝大臣陳侃曾以冊封使身分來到琉球,並寫下現知的第一部《使琉球錄》。而在之中的「諭祭文」一段,有著「祭品:牛一隻,豬一口,羊一羫,饅頭五分,粉湯五分……」的記載。有說法認為,這裡的「粉湯」就是早期的一種琉球麵食,甚至可能是沖繩麵的前身。而在明朝使團飲食所需的食材清單中,確實也有製麵所需的小麥粉。不過因為沒有直接證據,所以陳侃寫的「粉湯」是否真的就成了日後的沖繩麵,贊成和反對兩派都有。然而可以確定的是在與中國頻繁往來下,也促成飲食文化上的交流,使得一些中式料理確實因此影響了琉球。
一五三四年,琉球王國的尚清王即位當時,明朝大臣陳侃曾以冊封使身分來到琉球,並寫下現知的第一部《使琉球錄》。
(藏品/許丙丁捐贈,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不過,這時載於冊上的食物,大抵流傳在琉球的貴族階層之中,對一般平民幾乎可說是無緣的。到了琉球王國滅亡,日本全面統治沖繩的時代,先是有中國人在那霸經營了「唐人麵」店鋪,接著藉由在此鑽研料理的當地人,逐漸將此類麵食料理散播出去。後來製麵機開始普及化,更讓這些麵食越來越普及。
  此時的麵食料理雖蓬勃發展,名稱方面倒還沒有共識。從「支那麵(そば)」或單純以琉球語的「麵(すば)」到「琉球麵」的稱呼都有。隨著當時中日關係日益敏感,那霸警察署長在一九一六年訂出了以「琉球麵」作為名稱的規定,不過並沒有確實的執行,支那麵等名稱還是在民間廣為使用。後來中日雙方正式開戰,傳說曾因為看到「支那」產生誤會,發生過日軍軍官與店家發生衝突的事件。
  二戰末期,沖繩戰役重創了沖繩本島,本來林立的沖繩麵店也大多毀於戰爭中。然而新生的契機倒也在此時造訪:為了應急基本的食糧需求,美軍緊急調來了大量的小麥。一方面為了將這些小麥效率地轉化成食物,一方面又因為戰爭讓許多男性陣亡,許多女性必須一肩扛下扶養重擔,於是讓眾多沖繩人紛紛投身於麵料理的製作與烹飪之中。於是這碗麵不只在戰火後獲得重生,更戰後重建的艱辛中餵飽了許多沖繩人民,此時名稱也才終於逐漸統一為現今熟悉的「沖繩麵」。
  不過即使「沖繩麵」得到沖繩人的認同,這個名字又突然遭遇到一場危機:一九七六年,沖繩縣生麵協同會的理事長土肥健一收到一則通知,寄件者為「全國生麵公正取引協會」,表示:「由於沖繩麵(そば)皆由小麥粉製成,原料中並未使用任何蕎麥粉,違反蕎麥麵(そば)需要蕎麥佔成分三十趴以上,小麥七十趴以下的規定,因此必須進行名稱更改,不得再使用そば之名。」
  接到通知的土肥非常不能諒解,他認為「沖繩麵」之名不僅早已是習慣稱呼,而且名稱上還蘊含著這道料理背後的種種,實不宜再做改變。他呼籲此事必須嚴正看待,然而在他堅守立場的同時,其他沖繩人的反應卻顯得冷淡。縣府人員不贊同上訴抗爭,熟識的製麵師傅雖有不滿,卻也僅僅表示無奈而已,並沒有對「沖繩麵正名運動」有明顯的支持意願。
  不過土肥看穿這一切有所蹊蹺。大家其實不是覺得輕易放棄「沖繩麵」這個名字沒關係,而是當時沖繩剛脫離美軍政府統治,回到日本統治轄下不久,社會充滿了對未來的不安,更不敢明顯忤逆日方要求的氛圍之下,才會對這個議題消極以對。了解到這點的土肥,下定決心乾脆自己一人行動。
  首先他自己煮了麵,帶了食器用具,直接殺到東京食糧廳處,要求他們品嘗麵條,並且向他們解釋沖繩麵是怎麼樣的一道料理。然而經過幾個小時候放置的麵,試吃的官員們理所當然的做出「不好吃」的回應,這時土肥馬上當面邀約:「在你們家鄉的食物,一定是在家鄉吃味道才是最好的吧?既然如此,那就來沖繩吃吃看吧。」
  此後土肥以一個月平均一到兩次的頻率,積極前往東京遊說。其間也帶過一些官方人士來到沖繩,讓他們了解道地沖繩麵的滋味,或者參觀沖繩麵製作現場,提供相關資料等等。在努力不懈的交涉下,一九七七年協會宣布「沖繩麵」的名稱可以保留,然而允許使用範圍只可在沖繩縣內。
  但土肥對這個折衷結果並不滿意,他認為沖繩麵這個名稱無法在向外流通,那麼爭取的意義就打了折扣。這時他想到一個方法:既然單以「沖繩麵」不能合格,那乾脆改以「本場 沖繩麵」的方式進行名稱登錄。因為加了「本場」兩字,便可像「札幌拉麵」、「讚岐烏龍麵」一樣,身為某地的特色料理至沖繩縣外使用,就可以不牴觸規則,又保留了「沖繩麵」的部分。
  然而為了爭取正名,日本食糧廳又開出了新的難題,要沖繩方繳交能說明沖繩麵之在地特色的相關文件。可是雖然是一吃就知道與日本麵食極為不同的特色料理,但以資料面來說,大多數的東西早在沖繩戰中散逸,令土肥苦惱不已。然而,土肥偶然間透過友人得知,北京大學方面表示有過去一些關於琉球王國的記載,其中或許有相關的資料。知曉此事的土肥馬上二話不說直衝北京,因此才從陳侃《使琉球錄》中的諭祭文中挖出「粉湯」的情報,他立刻帶回沖繩請知名教授翻成日文,這才通過食糧廳的要求。
(藏品/許丙丁捐贈,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終於在一九七八年十月十七日,「生麵類表示相關公正競爭施行規則」的附項「名產、特產、本場的表示」中,追加了「本場 沖繩麵」這一條目。此時距離生麵協會撤除沖繩麵稱呼的要求,已經過了兩年又八個月。也就是說,不過就是為了爭取一碗麵的稱呼,就得耗上超過兩年半的時間。然而其中超過四百年的演變流傳,得知這碗麵曾經來自他處,卻又在這裡生根茁壯,還在戰後復興中佔據一席之地,兩年多的努力倒又顯得渺小了。而在正名過程中遭遇的挫折,也多虧了部分人士的堅定立場與鍥而不舍才終至克服。直至今日,土肥依舊仍在為推廣沖繩麵盡心盡力,十月十七日也被稱為「沖繩麵之日」,作為紀念這段守護「沖繩麵」之名的曲折經過。
攝影/朱宥任

★作家小傳
陳侃,正德二年生(1507年),字應和,號思齋,浙江鄞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陳侃曾於嘉靖十三年出使琉球王國,因待風所需,在琉球王國短暫停留四個月,滯留的日子裡,將出使所見經歷,和當地見聞以文字詳細記錄,並在回國後整理成出,取名為《使琉球錄》。
因陳侃之前的冊封使琉球使錄大多失傳,且許多琉球王國文獻記錄內容,大多以訛傳訛,收錄內容謬誤甚多,因此陳侃的《使琉球錄》更顯其價值,為後人瞭解琉球王國留下珍貴的史料。
★延伸閱讀
★觀測員簡介
朱宥任 一九九○年生。著有小說《好球帶》、《地下全壘打王》。二○一七參加沖繩縣政府獎學金計畫,於琉球大學留學與東洋企劃印刷實習。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如果台灣文學史上的〈1943年〉是一篇小說的話,它是從一個極富象徵意義的悲傷場景開始的:1943年1月31日,台灣新文學運動的領袖賴和逝世了。在他逝世前幾天,老朋友楊雲萍剛好才去看他。然而,看似心情頗佳的賴和,突然坐起身來,用左手壓著疼痛的心臟,激動地說:「我們正在進行的新文學運動,都是無意義的。
    一九五○年代,林海音正草擬《新聞文學暫行課程標準》的大綱,但這份稿子最終沒有完成,沒有人知道其中曲折。如果林海音用這套講綱教出一批學生。日治時期萌芽的「報導文學」,或許不用等到一九七○年代才逐漸復甦。但《新聞文學暫行課程標準》為什麼沒有寫完?讓我們一起回到一九五○年代,尋找一些蛛絲馬跡吧。
    當台灣步入日治時期,過去孜孜向學、為求功名的傳統文人,一夕之間失去未來的舞台,有些人選擇自我放逐、有些人選擇重新磨合,也有一些人秉持所學帶動潮流,1901年成立的櫟社便是一個以此為自許,以古典文學帶動日治時期台灣詩社、詩人交流,並對時代具有高度敏銳與關懷的古典詩社。
    當象徵日治的前奏旋律響起,一位將這些視為瑰寶的前驅者,踏上名為「臺灣」的南國島嶼,他以自身的母語文字,將聽聞的歌謠與民間故事一一採集並收錄下來,編輯整理後,出版了一本像是精選專輯的歌謠專書,要是沒有「他」的貢獻付出,或許我們都還無法忠實地重現當時臺灣的地景與風土。
    臺語是粗俗、沒有文化、無法用來講述高深學問的語言嗎?如果有人這麼講,就拿《內外科看護學》打他的臉(最好不要,這本書很珍貴)。距今已經超過一百年前的1917年,英國人戴仁壽醫師編寫了這本書,全書分40章、657頁、503張圖,內容包括解剖、生理、護理等學問,最驚人的是——整本書是用臺語寫的……
    如果台灣文學史上的〈1943年〉是一篇小說的話,它是從一個極富象徵意義的悲傷場景開始的:1943年1月31日,台灣新文學運動的領袖賴和逝世了。在他逝世前幾天,老朋友楊雲萍剛好才去看他。然而,看似心情頗佳的賴和,突然坐起身來,用左手壓著疼痛的心臟,激動地說:「我們正在進行的新文學運動,都是無意義的。
    一九五○年代,林海音正草擬《新聞文學暫行課程標準》的大綱,但這份稿子最終沒有完成,沒有人知道其中曲折。如果林海音用這套講綱教出一批學生。日治時期萌芽的「報導文學」,或許不用等到一九七○年代才逐漸復甦。但《新聞文學暫行課程標準》為什麼沒有寫完?讓我們一起回到一九五○年代,尋找一些蛛絲馬跡吧。
    當台灣步入日治時期,過去孜孜向學、為求功名的傳統文人,一夕之間失去未來的舞台,有些人選擇自我放逐、有些人選擇重新磨合,也有一些人秉持所學帶動潮流,1901年成立的櫟社便是一個以此為自許,以古典文學帶動日治時期台灣詩社、詩人交流,並對時代具有高度敏銳與關懷的古典詩社。
    當象徵日治的前奏旋律響起,一位將這些視為瑰寶的前驅者,踏上名為「臺灣」的南國島嶼,他以自身的母語文字,將聽聞的歌謠與民間故事一一採集並收錄下來,編輯整理後,出版了一本像是精選專輯的歌謠專書,要是沒有「他」的貢獻付出,或許我們都還無法忠實地重現當時臺灣的地景與風土。
    臺語是粗俗、沒有文化、無法用來講述高深學問的語言嗎?如果有人這麼講,就拿《內外科看護學》打他的臉(最好不要,這本書很珍貴)。距今已經超過一百年前的1917年,英國人戴仁壽醫師編寫了這本書,全書分40章、657頁、503張圖,內容包括解剖、生理、護理等學問,最驚人的是——整本書是用臺語寫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看到一段影片的標題作:「台灣不只有小吃 日治時代台灣料理等於『精緻料理』?」感覺這實在有點「標題黨」。
    Thumbnail
    大家知道台灣早年的仙草凍是加麵粉做的嗎?原住民曾經不吃雞肉嗎?以前人吃牛肉都要偷偷吃?甚至還吃海龜肉,真的假的? 人文歷史總是會勾起我的興趣,深陷在各種有趣的冷知識魅力中無法自拔。如果你有同樣的喜好,這本來自翁佳音和曹銘宗共同著作的《吃的台灣史》,尋找台灣的飲食文化史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Thumbnail
    新竹市有九降風,而米粉製作就和九降風息息相關。新竹米粉之所以有名就來自於老鍋米粉的渡台先祖郭乾兄弟帶著郭泉等四個小孩,在清朝末年西元一八五八年(SINCE  1858),從中國大陸福建省惠安市引進台灣。米粉製作需要稻米、水、強風。作為新竹米粉發源者老鍋米粉承襲著一百多年來的祖業,隨著時代的更迭,
    Thumbnail
    沖繩以其多樣化的美食聞名,以下是五種不可錯過的沖繩美食以及每種美食的三家推薦名店:(詳細內容:沖繩美食TOP 5:從麵條到甜點,每一口沖繩都是驚喜!) 1. 沖繩麵(Soki Soba) 首里そば (Shuri Soba):濃郁豬骨湯底,Q彈麵條,800日元/碗,+81-98-884-0556,
    Thumbnail
    紅燒牛肉麵,以細緻烹調的牛肉、香濃湯頭和彈牙麵條為特色。其豐富的調味和獨特口感使其成為台灣飲食文化中的精華,深受人們喜愛和推崇。 於清朝時期由回族移民帶入台灣。初期以牛肉、麵條、調味料烹調,後演變成台灣特色料理。民國時期,隨著台灣飲食文化融合發展,牛肉麵成為台灣重要美食之一,深受當地人喜愛。現
    Thumbnail
    韓式中華料理最早還要從1882年開始說起,當時的清朝趁著韓國發生「壬午兵變」,出兵入侵仁川要求劃定租借地,在那之後中國人就大舉湧入在韓國建立中國城賣起「中華料理」,最早出現的料理是符合中國口味的炸醬麵。
    Thumbnail
    one piece;字面上的意思就是一塊。 在海賊王漫畫裡則是指歷史文本記載了消失了100年的歷史。只有湊齊了分散各地 而重熙老麵或許就是我這吃貨在吃麵歷程上所缺少的那一塊。 濃而不膩的墨魚拌麵,搭配上肥美酥香的天使紅蝦以及位於頂端的小卷皇冠;一口麵條配上蝦肉,那叫一種濃郁的海港味,在
    Thumbnail
    ​涼麵相傳起源是因中國歷代以來征戰連連,老百姓在避難時為求吃飯快速,就用剩菜拌麵來吃。相傳至今有一百多年的歷史。 涼麵傳入台灣後,發展出結合麻醬與台灣油麵的台式涼麵,甚至受到中國四川移民影響,有了麻辣、擔擔等口味。台灣四處都有許多涼麵專賣店。小編再來介紹這家在GOOGLE獲得四點六顆星好評的一二三涼
    Thumbnail
    聰明擔仔麵是豐原地區的老店,不僅代表著臺灣傳統味道,更是地標與回憶的象徵。在豐原許久的歷史中,聰明擔仔麵以其堅持的味道吸引了約七成的老客群,展現出店與人之間不可磨滅的連結。擔仔麵、爌肉、白菜滷等美食,都是這家老店的招牌料理。無論是食材的處理還是味道的堅持,都源自祖輩對這個食物的期望與希冀。
    Thumbnail
    講到太宗台,第一個聯想到的美食,絕對是炒碼麵。究竟什麼是炒碼麵?它起源自山東,後來傳進韓國後,變身為韓式中華料理的代名詞,其實它就等同加入辣椒的炒海鮮麵,不過這樣簡單的東西能持續流傳,甚至做到遠近馳名,就真的很厲害,來吃看看這間太宗台海鮮麵吧。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看到一段影片的標題作:「台灣不只有小吃 日治時代台灣料理等於『精緻料理』?」感覺這實在有點「標題黨」。
    Thumbnail
    大家知道台灣早年的仙草凍是加麵粉做的嗎?原住民曾經不吃雞肉嗎?以前人吃牛肉都要偷偷吃?甚至還吃海龜肉,真的假的? 人文歷史總是會勾起我的興趣,深陷在各種有趣的冷知識魅力中無法自拔。如果你有同樣的喜好,這本來自翁佳音和曹銘宗共同著作的《吃的台灣史》,尋找台灣的飲食文化史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Thumbnail
    新竹市有九降風,而米粉製作就和九降風息息相關。新竹米粉之所以有名就來自於老鍋米粉的渡台先祖郭乾兄弟帶著郭泉等四個小孩,在清朝末年西元一八五八年(SINCE  1858),從中國大陸福建省惠安市引進台灣。米粉製作需要稻米、水、強風。作為新竹米粉發源者老鍋米粉承襲著一百多年來的祖業,隨著時代的更迭,
    Thumbnail
    沖繩以其多樣化的美食聞名,以下是五種不可錯過的沖繩美食以及每種美食的三家推薦名店:(詳細內容:沖繩美食TOP 5:從麵條到甜點,每一口沖繩都是驚喜!) 1. 沖繩麵(Soki Soba) 首里そば (Shuri Soba):濃郁豬骨湯底,Q彈麵條,800日元/碗,+81-98-884-0556,
    Thumbnail
    紅燒牛肉麵,以細緻烹調的牛肉、香濃湯頭和彈牙麵條為特色。其豐富的調味和獨特口感使其成為台灣飲食文化中的精華,深受人們喜愛和推崇。 於清朝時期由回族移民帶入台灣。初期以牛肉、麵條、調味料烹調,後演變成台灣特色料理。民國時期,隨著台灣飲食文化融合發展,牛肉麵成為台灣重要美食之一,深受當地人喜愛。現
    Thumbnail
    韓式中華料理最早還要從1882年開始說起,當時的清朝趁著韓國發生「壬午兵變」,出兵入侵仁川要求劃定租借地,在那之後中國人就大舉湧入在韓國建立中國城賣起「中華料理」,最早出現的料理是符合中國口味的炸醬麵。
    Thumbnail
    one piece;字面上的意思就是一塊。 在海賊王漫畫裡則是指歷史文本記載了消失了100年的歷史。只有湊齊了分散各地 而重熙老麵或許就是我這吃貨在吃麵歷程上所缺少的那一塊。 濃而不膩的墨魚拌麵,搭配上肥美酥香的天使紅蝦以及位於頂端的小卷皇冠;一口麵條配上蝦肉,那叫一種濃郁的海港味,在
    Thumbnail
    ​涼麵相傳起源是因中國歷代以來征戰連連,老百姓在避難時為求吃飯快速,就用剩菜拌麵來吃。相傳至今有一百多年的歷史。 涼麵傳入台灣後,發展出結合麻醬與台灣油麵的台式涼麵,甚至受到中國四川移民影響,有了麻辣、擔擔等口味。台灣四處都有許多涼麵專賣店。小編再來介紹這家在GOOGLE獲得四點六顆星好評的一二三涼
    Thumbnail
    聰明擔仔麵是豐原地區的老店,不僅代表著臺灣傳統味道,更是地標與回憶的象徵。在豐原許久的歷史中,聰明擔仔麵以其堅持的味道吸引了約七成的老客群,展現出店與人之間不可磨滅的連結。擔仔麵、爌肉、白菜滷等美食,都是這家老店的招牌料理。無論是食材的處理還是味道的堅持,都源自祖輩對這個食物的期望與希冀。
    Thumbnail
    講到太宗台,第一個聯想到的美食,絕對是炒碼麵。究竟什麼是炒碼麵?它起源自山東,後來傳進韓國後,變身為韓式中華料理的代名詞,其實它就等同加入辣椒的炒海鮮麵,不過這樣簡單的東西能持續流傳,甚至做到遠近馳名,就真的很厲害,來吃看看這間太宗台海鮮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