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11/10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從科幻動漫到現實之中:談人與機械之間的共生關係—2018臺北數位藝術節紀實

臺北數位藝術節在松山文創園區的數場科技藝術講座,其中一場由藝術節策展人羅禾淋擔任講者。講者從一開始便拋出了幾個關鍵字,首先是──「人的極限」,並提到以機械取代人的身體性以及人類自詡萬物之靈,最後講到了我們一直關心的──AI對於人類的威脅以及生態性的想像,接著帶入重點:「科幻世界對於人體極限的反撲」。
講者羅禾淋(右)
講者羅禾淋(右)
首先他舉例了《七龍珠》談論了科幻中地球人的極限,提到作品的核心概念──只要是地球人都是非常虛弱的,即使有地表最強的地球人克林,但拯救地球的必定是悟空,也提出了一個總結:外星人總是被定義成比地球人還要好。
接著提到:「科幻中的人與超人」以及其分類:內部變異、外部武器。其中外部武器和展覽主題有絕對關係。
內部變異指的是像浩克等天生(或後天)生理產生變異的科幻人,而外部機械則是因為人體力量不夠,所以需要穿戴機械。
但在強度上,內部變異是遠大於外部武器。
講者接著舉例到《假面騎士》,並提到:「昭和與平成的假面騎士之不同」,在昭和時期的假面騎士較為黑暗,並且是以人體改造的方式成為假面騎士,但遭到當時社會抨擊人體改造的部分,認為人體改造不該被這樣汙名化;而平成時代的假面騎士則是靠拿到神器成為假面騎士。
他又深入探討了《假面騎士》系列的一部作品──<鄂門>:以主角和配角得到能力的方式不同進行探討,在<鄂門>之中,主角是拿到了神的腰帶,而配角則是穿戴外部機械,同時也說明了:即使有超能力,仍分為「超能系」與「真實系」。
然而在科幻的脈絡中,即使力量來源是人為的,它可能會失控暴走,跟神給予的力量不同,代表人在科幻故事中,對於科技與電腦是完全不信任的。
後續我們深入探討「外部武器」。講者將此分為兩種:
  • 人體入侵式連結、人體外部操控,也就是改造人:操控機器為連到自身神經
  • 裝甲人:外骨骼的差異,同時他們也沿生出一些名詞,例如:賽伯格、蒸氣龐克等
接著一一談論到此兩種外部武器的問題,入侵式連結的問題便是人體的排斥性,外部操控的問題非常多,有:控制台、遠端命令、自動、半自動、手動等。
要讓聽眾比較好進入的話,講者也提到了知名動畫《鋼彈》,《鋼彈》系列是以駕駛員進入駕駛艙操控機器人為主軸,也就是所謂的控制台原理,但動畫中就是動畫,套用到現實時,會產生機器人搖晃等問題。
於是遠端命令才是主流。
遠端命令又分為三種,並且擁有各自的命題:
  1. 自動:人工智慧,無法擁有人的自主權,但人類會希望自己擁有主動權,產生了人與機器人對於主宰的命題。
  2. 半自動:例如Siri,給機器選項,但讓人做最後的決定權。
  3. 手動:像是駕駛車子,也是最原始的外部機械。
接著也談論到了操作的複雜與人的極限,並提出電腦輔助這件事在未來很重要,又舉了一部關於人工智慧輔助的動畫:《閃電霹靂車》,在此動畫之中提出了一個大命題,究竟人工智慧是該保護人類,還是開放極限?保護人類為主還是達到人的目的為主?
講者最後也提出了近年來流行的VR以及AR,能夠解決空間的問題,畢竟身體有物理的限制,舉例的動漫為《刀劍神域》:從腦波進入到虛擬世界,以及《加速世界》:以VR裝置進入VR世界,且被電腦加速,保留感知,進行加速。

總結語:
就算人是造物主,但是當人工智慧有了自己的意識後,它們會誤會人類。人工智慧需要遵守三原則(不得傷害人類、不得違背人類、不違反上述兩原則保護自己),但判斷卻可能出現問題,使得人工智慧發展到現在,許多學者仍持反對立場,因為人是無法預料人工智慧的下一步的。
此次的講座談論到了非常多關於人工智慧的難題,也提到許多耳熟能詳的影視作品,我們渴望在未來世界能看到人工智慧與人類和諧共存並共榮的一天。

臺北數位藝術節參展資訊
時間:2018 / 11 / 22 ~ 12 / 01 地點:松菸文創園區5號倉庫、北向製菸工廠(免費入場)
  • 即日在方格子發表臺北數位藝術節的相關文章,就有機會參加抽獎哦! 詳情請見:點我
詳細活動資訊請參考: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