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是一件很難的功課。當「信心」兩字從孩子的嘴裡說出來的時候,你又會覺得很理所當然,彷彿天地存在般的自然,重點是,沒有敷衍你的成分。
孩子喜歡看小丸子,還甚至因為如此,被我說服開始寫日記(見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有一天她問我,作者櫻桃子怎麼成為畫家的?我說可能是小時候的夢想吧?(其實我並不知道,但當媽的很奇怪,遇到問題都會反射性的給出答案,事後再說,喔,其實我不是很確定耶……)接著孩子想了一下,跟我說:「所以人一定要相信自己。」
我對於一個七歲小孩嘴裡吐出這句話,簡直驚為天人。想說,你還真是小小哲學家呢。但更讓我著迷的是,小孩詮釋「信心」兩字,是那麼的自然。
孩子的邏輯不難理解,就是小時候希望成為什麼樣的人,長大後就能成為什麼樣的人。而這個過程中,「相信」是很重要的推動元素。
這種話我們也曾經說過吧。但是在往夢想前進的過程中,我們漸漸被環境挫折,最後我們不再相信我們可以成為我們想成為的樣子。此時此刻的信心,像黑暗中微弱的光點,隨時都有消失的可能。有些人乾脆收起了夢想,不再談這些讓眼神發亮的事了,再說「信心」兩字,深怕就要被笑掉大牙了。
大人和小孩看待信心真的好不一樣。
聖經上說:「信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所謂的信心就是在事情尚未成就之前,內心卻有一種已經成就的把握,彷彿已經可以看見,已經可以具象觸摸。這是一種最高品質的信心狀態,而我認為,愈幼小的孩子,相信品質愈高。
年幼的孩子跟著我們,不太會憂慮東憂慮西的,反正跟著父母,父母自然會照顧他們,因為他們「相信」父母。但是大人憂慮東憂慮西,擔心家裡的米缸快沒米了,掛記明天到期的帳單錢還不夠繳,要說「相信」這種形而上的思維,不如實際一點的努力來得更動聽。
我已經離幼兒時期很久了,因此大部分的時候,我的「相信」品質都不太好。我不太會再輕易的相信,「你要對自己有信心啦」「可以的,你要相信你做得到,加油」之類的話。我相信對我說這些話的人的好意,卻不相信他們說話的內容。
像這樣被社會徹徹底底洗禮的我,怎麼還會再對「你要相信自己喔」這樣的話打動呢?只因為,這句話出自一個孩童純真的口中。霎那間,突然覺得自己可以離「相信」靠近一點。孩子說話的口吻,孩子不做作的自然,都讓我覺得離初衷又靠近了一些,那些單純的相信,藉由孩童之口,才得以釋放。
至於孩子在櫻桃子身上的領悟,我認為可以成為一個印記放在她的心裡,能不能成為畫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不是一直走在自己想要的路上?而「相信」這個元素有沒有辦法一直連接著初衷,以「就是這樣啊,不疑有它」的姿態往前走我認為很重要。
還有啊,能不能持之以恆地寫日記下去我也很關心。當初只給了孩子一個簡單的理由(櫻桃子應該小時候有寫日記的習慣,長大後才能源源不絕地創作童年的回憶故事),她就願意拿起筆寫日記。動機是什麼?崇拜櫻桃子想成為像她一樣的人?覺得自己的故事很重要?想為自己留下紀錄?我還不是很清楚,但是她寫啊寫的,她應該有一天會寫出自己的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