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2019/01/14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想寫,寫什麼,應該都是水到渠成的事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意思是說,教導學生不到他想瞭解卻不得其解時,不去開導他;不到他想表達意見卻說不出來的時候,不去啟發他。後來的人把孔子以上說的這句話歸納叫做「啟發式教學」。時至今日,再來檢視這句話,仍覺得充滿了對學習者學習空間的尊重,以及教學必須在適當教學時機出現才有效果的提醒。
以上這句話不難理解,但難的是,對學習者的觀察、等待以及最佳時機切入教導點。表面上看來,會覺得教導者很輕鬆,反正就是等待學生來求問他,若學生不來求問,教導者也不主動給予學生任何的幫助。但事實上正好相反。
等待學生開口求問,需要的是更多的尊重、耐心以及放手的信任。當學生需要還不到的時候,老師不要急著塞給學生知識,但你說老師想不想給學生知識,想啊,可是他又必須等待,這很難對不對?
除此之外,我還想到,在等待的過程中老師要不要故意做一些事情,製造一種學習的氛圍,像是你很需要只是你尚未發覺,或者有些樂趣必須是你先擁有了某種知識能力你才能明白並享受到。
說不定老師真的需要這麼做。
話說我小一的女兒,其實才剛進入「國字」教學階段,但我發現她對國字需要的急迫性遠遠快過現階段的教學速度,又對國字認識需要的量大過於課本那幾個字。一日,她終於開口跟我說,媽媽,妳教我認識多一點國字好不好?
求之不得啊。
但必須按耐住內心的狂喜,像無風無浪般,輕描淡寫的說:好啊。(教與學這種事愈自然愈好,太刻意之後又顯得僵固了)
為什麼會有迫切的需要呢?原因拼湊起來應該是,常從youtube上觀看小丸子影集的女兒感覺到,自己一定要認識更多的國字,才能享受到快速看字幕的樂趣。同時,對於櫻桃子本人如何能夠以自己的童年回憶為主題,不斷的進行創作,彷彿時間就停留在櫻桃子的三年級,那裡有永遠說不完的回憶,感到十分好奇。
關於這件事,女兒很慎重地問我,為什麼櫻桃子可以記得小時候的事情那麼多而且又那麼清楚 (話說我們連前天晚餐的菜色都想不起來了)?
這時爸爸插話進來了(爸爸在教養這件事上面,一直是一個沉默的角色),「應該是有寫日記的習慣吧。」雖然無法直接得到櫻桃子本人的回應(而且不久前已經過世了),但我們三人顯然都默許這個答案,而且一直覺得我們好像也應該這麼做。
接著,知道我有書寫習慣的女兒吩咐我,要我開始每天記錄她的事情,不管好事還是壞事(呵,這件事怎麼會落到我頭上呢)。但我跟她說,櫻桃子是本人寫自己的事情,所以思考角度是從自己出發,這和我用旁觀者角度寫你是很不一樣的。況且你在學校的生活我也看不到,聽你轉述一遍再寫下來,效果一定大打折扣,最後,小孩子看事情的眼光和大人真的很不一樣,這也是小丸子影集迷人之處,我奉勸你還是自己寫吧。
沒想到她真的被我說服了。
但小一生能寫出什麼?能寫多少呢?雖然疑惑,我還是把日記本拿給了她,鼓勵她寫下學校裡發生的事。神奇的事情來了,她一拿起筆來,竟然像一發不可收拾般,一直寫一直寫一直寫,彷彿沒有盡頭。
小一生有一種童真的語感,這是大人做不到的
我試著分析這件事情的意思為何。她喜歡看小丸子影集(學習環境氛圍醞釀),並意識到櫻桃子為何能不斷述說自己的故事(思考分析),得到必須有「寫日記」的習慣,且認同櫻桃子願意加入記錄自己故事的行列(學習動機),在有意識的情況下,能夠把日常生活有感的人事物寫下來(學習成果)。
小丸子影集是我推薦她看的,但我沒意料到會產生出「寫日記」的結果。又因為有想寫的動機,女兒進而發現自己會寫的國字以及能夠使用的詞彙,實在非常有限,於是跟我求救,希望我教她認識國字。而這時我教她國字,確實她的吸收狀況就十分良好。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這當中一開始沒有學習目標,但後來有了。從無到有,通通都是學習者自己裡面產生出的動力。就我對女兒觀看小丸子影集的角度來看,我原先只當作她在觀賞一部優質卡通,沒想到,後來可以教她認識國字,引導她寫日記。對於這樣的結果,我很滿意。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6會員
3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