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最會享受人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成堆的書,成幾何時
這是一本書的名字,林語堂先生的書。林先生是我最推崇的一個人,曾自謂「兩腳踏東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當時歐美對於中國的認識不多,事實上,《吾國與吾民》及《生活的智慧》就成為很多歐美民眾對於中國的初步認識!現在若是真的要我寫有關他的生平,那真是為難我!因為還記得的事不多,只能未來能寫多少是多少。
該是大二時候,由於離圖書館很近,有空就跑去借書來看,借來借去發現全是林先生的!只是如此一來,將現在博客來所販賣的書,全都看過一遍。真的發現有些書,不同年齡層來看就會有不同吸收。這本書是香港的三聯文學 2000 年出版的,這本並非林先生所著,卻是將林先生平日所著的一些文章收集起來而成。很訝異我竟然擁有這本書,而不是林先生所寫,也不知是何時得到的,看到就收著了!
全書並未就一個主題寫起來,而是將林先生的十幾篇短文聚集而成。因此我們要閱讀時,可以前翻後翻,隨意地翻!裡面有一篇名為「論孔子的幽默」,他認為孔子的言行有其幽默之處,但是遇到一些自認是博學之士,就會說一句話「聖人必不如此!」,而認為這些都是偽作。其實,若是林先生當初遇到這樣情形,想必會識若天人!整本書的文章中,個人最欣賞的就是這一篇。另有一篇,「論躺在牀上」則是論為何人們很少這樣躺著?從早上五點半起,聽著工廠的汽笛聲,聽著早操中的馬蹄聲,更是聽著鳥唱,左邊叫來換右邊叫,真是悅耳!看著看著,心也回到當時......
坦白說,現在就把這本書帶在身上,有空時就拿出來看一看,總是有不同的體會,覺得林先生所謂的「幽默」,真的是無所不在!我們現在所能閱讀的書,多是小說,不同時代的小說總帶著不同的味道,現在真讓我掀起一股衝動,想把這些書再讀一次。而且真的看書會也有所助益,有些已遺忘的成語自然而然地回來!自己平常都會帶兩本書在身上,一本是電腦相關的,另一本則是小說、科普或是文化之類的書。一本看一看,之後換另一本看,就是這樣才有人生可言!
想想,是時候該把一些舊書拿出來,拿出來曬一曬了!
avatar-img
3會員
5內容數
簡述個人 20 幾年下來學習電腦、心理學、科普種種。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老曹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Bacterial Infection 話說約 30 年前,當時的我仍活在懵懵懂懂的時代(現在依然這樣覺得!)。到今日為止,隨著全球暖化不斷的加劇,冰層逐漸被融化,儲存在我們已知與未知冰層中....
Bacterial Infection 話說約 30 年前,當時的我仍活在懵懵懂懂的時代(現在依然這樣覺得!)。到今日為止,隨著全球暖化不斷的加劇,冰層逐漸被融化,儲存在我們已知與未知冰層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誰先愛上他的(Dear EX)》如宣傳介紹的是部「家常喜劇」-卻又不那麼「喜」;議題涉及充滿爭議的同志關係,本質終究脫離不了「愛」。
Thumbnail
金管會針對保單強制執行的修法進行了三項主要修正,以「解約金」取代保額作為衡量標準,排除健康險和醫療險,並設定解約金豁免條件,旨在平衡權益。《窮忙》這本書也描述社會補助申請的困境,強調繁瑣的程序對貧困者生活的負面影響。修法的影響在債權人和債務人之間產生了新的討論,究竟哪一方才應該被保護,值得我們深思。
Thumbnail
製造問題-累積回應-給出方案, 最終受益的會是誰? 這種手法在當今社會中已經不再陌生。是一種常見的社會操縱手段,透過製造問題來引導大眾的觀點和看法,最終達成特定目的。然而,這種做法往往會對社會造成負面影響,因此我們應該保持警惕,避免被操縱。 這種方法的運作方式是先製造出一個問題,然後累積公
Thumbnail
林傳甲所撰的京師大學堂講義對於「文學史」一詞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在於中國人撰寫的第一本中國文學史由林傳甲所著,其第一本的地位在1930年代的文學史論述中有著基本共識。  
Thumbnail
樹木希林畢生訪談精華,以生、老、病、死等人生普遍會經歷的課題為中心,編纂而成,共120則語錄。精選十則個人非常喜歡的人生箴言,透過樹木希林看待事物的觀點與詮釋角度,發現原來能以這樣的態度、方式活著,而這世界竟如此耐人尋味,如此有意思,也多了更多對自己與對他人的包容。
Thumbnail
樹木希林畢生訪談精華,以生、老、病、死等人生普遍會經歷的課題為中心,編纂而成,共120則語錄。精選十則個人非常喜歡的人生箴言,透過樹木希林看待事物的觀點與詮釋角度,發現原來能以這樣的態度、方式活著,而這世界竟如此耐人尋味,如此有意思,也多了更多對自己與對他人的包容。
Thumbnail
樹木希林畢生訪談精華,以生、老、病、死等人生普遍會經歷的課題為中心,編纂而成,共120則語錄。精選十則個人非常喜歡的人生箴言,透過樹木希林看待事物的觀點與詮釋角度,發現原來能以這樣的態度、方式活著,而這世界竟如此耐人尋味,如此有意思,也多了更多對自己與對他人的包容。
Thumbnail
林紓翻譯家及古文家的形象非常突出,以致很少人注意林紓的繪畫。其實林紓在繪畫方面也有獨到成就。在花鳥方面承其師陳文召之傳,山水畫也具有突出的創意。
Thumbnail
古時候人很難活到老,於是有了未知生,焉知死。但其實對殯葬業者而言,每天接觸的都是死人事兒,從死見生,這本書是殯葬業者的敘事,也是他和先尊的故事,但凡書中的故事跟打電話都不太有關係就是了。 先從自身談起,怎麼會接殯葬業,也同時鋪陳整本書,像擠牙膏一樣的敘事,拼湊他和先尊的故事。殯葬真的是許多人避之唯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女性在生活中所扮演的各種角色,並提醒人們要記得愛惜自己,照顧自己的身心健康。無論是學生、單身女性、職業婦女、單親媽媽,或是扮演夾在中間世代的角色,都應該給予自己更多的關愛與欣賞。文章發出對所有女性的祝福,並提醒人們,愛自己不算自私,而是為了能夠更好地愛護身邊的人。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誰先愛上他的(Dear EX)》如宣傳介紹的是部「家常喜劇」-卻又不那麼「喜」;議題涉及充滿爭議的同志關係,本質終究脫離不了「愛」。
Thumbnail
金管會針對保單強制執行的修法進行了三項主要修正,以「解約金」取代保額作為衡量標準,排除健康險和醫療險,並設定解約金豁免條件,旨在平衡權益。《窮忙》這本書也描述社會補助申請的困境,強調繁瑣的程序對貧困者生活的負面影響。修法的影響在債權人和債務人之間產生了新的討論,究竟哪一方才應該被保護,值得我們深思。
Thumbnail
製造問題-累積回應-給出方案, 最終受益的會是誰? 這種手法在當今社會中已經不再陌生。是一種常見的社會操縱手段,透過製造問題來引導大眾的觀點和看法,最終達成特定目的。然而,這種做法往往會對社會造成負面影響,因此我們應該保持警惕,避免被操縱。 這種方法的運作方式是先製造出一個問題,然後累積公
Thumbnail
林傳甲所撰的京師大學堂講義對於「文學史」一詞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在於中國人撰寫的第一本中國文學史由林傳甲所著,其第一本的地位在1930年代的文學史論述中有著基本共識。  
Thumbnail
樹木希林畢生訪談精華,以生、老、病、死等人生普遍會經歷的課題為中心,編纂而成,共120則語錄。精選十則個人非常喜歡的人生箴言,透過樹木希林看待事物的觀點與詮釋角度,發現原來能以這樣的態度、方式活著,而這世界竟如此耐人尋味,如此有意思,也多了更多對自己與對他人的包容。
Thumbnail
樹木希林畢生訪談精華,以生、老、病、死等人生普遍會經歷的課題為中心,編纂而成,共120則語錄。精選十則個人非常喜歡的人生箴言,透過樹木希林看待事物的觀點與詮釋角度,發現原來能以這樣的態度、方式活著,而這世界竟如此耐人尋味,如此有意思,也多了更多對自己與對他人的包容。
Thumbnail
樹木希林畢生訪談精華,以生、老、病、死等人生普遍會經歷的課題為中心,編纂而成,共120則語錄。精選十則個人非常喜歡的人生箴言,透過樹木希林看待事物的觀點與詮釋角度,發現原來能以這樣的態度、方式活著,而這世界竟如此耐人尋味,如此有意思,也多了更多對自己與對他人的包容。
Thumbnail
林紓翻譯家及古文家的形象非常突出,以致很少人注意林紓的繪畫。其實林紓在繪畫方面也有獨到成就。在花鳥方面承其師陳文召之傳,山水畫也具有突出的創意。
Thumbnail
古時候人很難活到老,於是有了未知生,焉知死。但其實對殯葬業者而言,每天接觸的都是死人事兒,從死見生,這本書是殯葬業者的敘事,也是他和先尊的故事,但凡書中的故事跟打電話都不太有關係就是了。 先從自身談起,怎麼會接殯葬業,也同時鋪陳整本書,像擠牙膏一樣的敘事,拼湊他和先尊的故事。殯葬真的是許多人避之唯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女性在生活中所扮演的各種角色,並提醒人們要記得愛惜自己,照顧自己的身心健康。無論是學生、單身女性、職業婦女、單親媽媽,或是扮演夾在中間世代的角色,都應該給予自己更多的關愛與欣賞。文章發出對所有女性的祝福,並提醒人們,愛自己不算自私,而是為了能夠更好地愛護身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