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文] 一些傑出的導演手法 (5)-剪接篇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原則上剪接和鏡頭一樣,是電影特有的元素,而前者類似於戲劇中的換場,而切換的方式便決定了氣氛是延續還是轉換;但由於在一場戲中往往不只有一個鏡頭,因此剪接有相較於戲劇的換場更多的功能。以下列出一些筆者腦中印象深刻的剪接:
1. Jean-Luc Godard(高達):À bout de souffle(斷了氣,1960)
講到剪接不可能不提到這部片,因為跳接(jump cut)的手法就是從這片開始的;這樣在意外中誕生的手法或許也說明了一件事情:在影劇中真正重要的並非連不連戲這種對表面上的合理性的講究,而是在於劇情上劇情或理路發展是否合情合理。(現在youtube上已經有這部已經上映滿50年的電影的全片了,因此想要了解片中的跳接段落的讀者,可自行收看片中開車行駛等段落,或是直接在youtube搜尋"jump cut"便可找到該段落。)
2. Nicolas Winding Refn(尼可拉溫迪黑芬):Drive(落日車神,2011)
這部片儘管劇情簡單到有點老套,但還是靠著非常出色的剪接得到該年坎城影展的最佳導演,在片中的飛車場景以及殺人場景都是筆者看過最好的之一,筆者永遠無法忘記片中主角殺完人後,導演立刻以淡出的方式轉換到下一個場景,好讓上一景的情緒張力依然能延續到下一幕,而絕佳的畫面其色調也使得這些剪接更為出色。可惜的是由於這是去年的電影,筆者在網路上找不到那些傑出的段落的影片,因此有興趣的影迷可以自行找來收看,導演傑出的手法應該不會讓人失望。
3. Christopher Nolan(克里斯多福諾蘭):Batman Begins(蝙蝠俠:開戰時刻,2005)
對於這部暑假即將上映的三部曲終曲,影迷們一直有很多討論,其中的熱門話題之一是:這部片和《黑暗騎士》究竟何者比較吸引人,而少數人會覺得前者比較好看。當然不可諱言地,《黑暗騎士》的劇情實在是太吸引人了,但前者對筆者而言,在剪接上處處都在加強蝙蝠俠的形象。例如下面所附的蝙蝠俠第一次出現的影片中,我們可以發現導演把蝙蝠俠出現的鏡頭剪得愈短愈好,甚至讓一個動作還沒完全結束就到下一個鏡頭;這樣的剪法無疑地會讓前一個鏡頭看起來感覺更迅速。當然這種剪法在一般的武打戲並不是那麼罕見,但Nolan的驚人之處在於他把這種剪法沿用到Bruce穿上蝙蝠俠裝備的畫面,並且在拍攝時畫面不捕捉全身以及頭部以營造神秘感,並且在最後接上蝙蝠車飛越出水濂洞(?)的畫面成功地完結該橋段。不得不承認筆者一開始對美漫改編的電影並不感興趣,但在看完這部片以後不得不承認Nolan的天分實在太驚人了!也希望暑假他能再度帶給我們更多不一樣的手法和畫面思考處理!(可惜的是一般觀眾大概都沒注意到蝙蝠俠著裝段落的精采之處,因此找不到連結,有興趣的影迷可能得麻煩自行找影片來看。)

avatar-img
59會員
57內容數
影評散見於放映週報、週刊編集、香港映畫手民。但偶爾還是會想聊聊最喜歡的音樂,以及曾經發生在你我生長的這塊土地的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用一部片尾的時間 的其他內容
試想一部沒有演員配音的電影,儘管有字卡,但字卡也會使影片的流暢度受到影響,因此絕大部分的元素都必須透過純粹的視覺影響交代清楚。而這也是為何希區考克和楚浮在訪談裡提到:自從有聲電影誕生以後,爛導演便開始濫竽充數了。
筆者由於日前在思考一些關於後設手法的問題,因此最近對於一些後設手法或是講述關於電影的電影特別感興趣;故本文旨在推薦一些筆者所喜愛的相關題材電影。
楚浮在呈現細節上便謹守著希區考克也同樣遵守的默片傳統:畫面一定要能夠透露訊息;因此在此所謂的細節,不是那種要反覆觀看很仔細找才找得到的小東西,而是一開始便直接透過畫面呈現在觀眾面前,只要觀眾夠敏感,便能知道這些畫面的訊息之所在。
導演之所以重要,正在於同樣的劇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呈現;這也是為何同樣的歌劇卻可以一直有不同的舞台和手法呈現,當然這在電影裡也是一樣的。而那些傑出的導演手法總是叫人拍案叫絕,因此這一篇將整理出一些最令筆者讚嘆的手法。
試想一部沒有演員配音的電影,儘管有字卡,但字卡也會使影片的流暢度受到影響,因此絕大部分的元素都必須透過純粹的視覺影響交代清楚。而這也是為何希區考克和楚浮在訪談裡提到:自從有聲電影誕生以後,爛導演便開始濫竽充數了。
筆者由於日前在思考一些關於後設手法的問題,因此最近對於一些後設手法或是講述關於電影的電影特別感興趣;故本文旨在推薦一些筆者所喜愛的相關題材電影。
楚浮在呈現細節上便謹守著希區考克也同樣遵守的默片傳統:畫面一定要能夠透露訊息;因此在此所謂的細節,不是那種要反覆觀看很仔細找才找得到的小東西,而是一開始便直接透過畫面呈現在觀眾面前,只要觀眾夠敏感,便能知道這些畫面的訊息之所在。
導演之所以重要,正在於同樣的劇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呈現;這也是為何同樣的歌劇卻可以一直有不同的舞台和手法呈現,當然這在電影裡也是一樣的。而那些傑出的導演手法總是叫人拍案叫絕,因此這一篇將整理出一些最令筆者讚嘆的手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那段情節除了刻劃出電影發展至今的兩種思路「專注影像本身的『純電影』」與「追求快節奏的新媒體創作」都有相同的源頭之外,也點出了電影最初的樣貌:見證、紀錄、保留與創造驚奇。最初的那些影響僅僅是把動態真切記錄下來,就已經帶給無數人震撼與感動。而電影要探問一大主題即是:「這樣的追求,在今天發展成什麼模樣?」
Thumbnail
好萊塢很愛推出漫畫改編的超級英雄電影,像是蜘蛛人、蝙蝠俠、貓女、X戰警、超人等等,大部分都能成功吸金,再海撈一票。其中蝙蝠俠應該算是最長壽的一個角色,每回換人來演,又再次引發議論。
Thumbnail
「用影相說話」的拍攝原則、「有故事的反派」的人物設定、「不要按照順序說故事」的敘事技巧,「創造反思的空間」增添作品深度與餘韻;這些好作品該有的元素,或許只要是個資深的追劇仔就有能力侃侃而談。然而,能像《亡命機劫》將這些元素完美組合的作品並不多見。
Thumbnail
開篇也列出我個人認為不要錯過的程度降序排名,還請包涵我的庫存不是那麼院線,有些也下檔,但同為影迷期待觸動的心我相信能夠被理解,這次記的五部我每部都很喜歡,也沒有優劣:不丹沒有槍>當殺手戀愛時>腦筋急轉彎、絕地戰警>加菲貓。
Thumbnail
我對該系列的電影只有一個印象——就是看一部超速的計程車在螢幕中來回狂飆。以前不識貨,本來沒多大興趣,後來被一位老師推薦才去追的。 總計1-5,看著看著就直接入坑。 只能說真不愧是盧貝松。 每每看到片中被載乘客吐成那樣,覺得他們搭個車也不容易。當然,還是有在司機(丹尼爾)面前hold住的
Thumbnail
已經早就過了喜歡看武俠動作片的年紀,因此在我較能理解如何去讀電影之後,許多黑澤明的經典電影反而已經提不起勁去看,年輕時看過的就不值得一提了,甚至可以把它當作沒看過,根本不知如何欣賞且解讀不懂其內容意涵,簡直就是浪費時間。今天要介紹的這部電影在我的片單裡已經存在很久了,直到幾個月前才找出來看,一看之下
Thumbnail
也許你還記得諾蘭電影《黑暗騎士:黎明升起》裡有一幕:兩名員警駕車追捕犯人,突然他們看見一團黑影超越警車。年輕警員問那是什麼?年長警員笑了出來,他說「小子,今晚有好戲可看了。」 這句台詞,在《黑暗騎士:黎明升起》上映26年前就講過了。如果你忘記了,那麼是時候再讀一次《蝙蝠俠:黑暗騎士歸來》了。
Thumbnail
  開春第一次走進戲院就是要「蝠」虎生風的應應景,先撇開蝙蝠俠的弱點明顯就是唯一露出肉色的部分還能打不到外(也許是戴了肉色防彈口罩?),本片雖長達3小時,卻無贅餘之處。雖然僅是2D版,卻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觀影體驗(配樂音效振到以為手機響起,即便已經關機)。印象最深刻、最過癮的莫過於蝙蝠車追逐
Thumbnail
承繼相當成功的第一集, 第二集維持了輕鬆明快的節奏, 而劇情的轉折也仍舊出乎意料。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1989年《蝙蝠俠》上映時,我有去戲院。還記得爆滿到,坐的是走道上的板凳票。電影院有送彩色印刷的手冊,介紹劇情、人物,還有蝙蝠車等配備。 那是我第一次看到白朗寧機槍的照片。 為什麼很喜歡這類電影,包括現在正在看的《私刑教育3》。或許從小就生長在暴力陰影,甚至也成為暴力分子,幸好在鑄下大錯
Thumbnail
那段情節除了刻劃出電影發展至今的兩種思路「專注影像本身的『純電影』」與「追求快節奏的新媒體創作」都有相同的源頭之外,也點出了電影最初的樣貌:見證、紀錄、保留與創造驚奇。最初的那些影響僅僅是把動態真切記錄下來,就已經帶給無數人震撼與感動。而電影要探問一大主題即是:「這樣的追求,在今天發展成什麼模樣?」
Thumbnail
好萊塢很愛推出漫畫改編的超級英雄電影,像是蜘蛛人、蝙蝠俠、貓女、X戰警、超人等等,大部分都能成功吸金,再海撈一票。其中蝙蝠俠應該算是最長壽的一個角色,每回換人來演,又再次引發議論。
Thumbnail
「用影相說話」的拍攝原則、「有故事的反派」的人物設定、「不要按照順序說故事」的敘事技巧,「創造反思的空間」增添作品深度與餘韻;這些好作品該有的元素,或許只要是個資深的追劇仔就有能力侃侃而談。然而,能像《亡命機劫》將這些元素完美組合的作品並不多見。
Thumbnail
開篇也列出我個人認為不要錯過的程度降序排名,還請包涵我的庫存不是那麼院線,有些也下檔,但同為影迷期待觸動的心我相信能夠被理解,這次記的五部我每部都很喜歡,也沒有優劣:不丹沒有槍>當殺手戀愛時>腦筋急轉彎、絕地戰警>加菲貓。
Thumbnail
我對該系列的電影只有一個印象——就是看一部超速的計程車在螢幕中來回狂飆。以前不識貨,本來沒多大興趣,後來被一位老師推薦才去追的。 總計1-5,看著看著就直接入坑。 只能說真不愧是盧貝松。 每每看到片中被載乘客吐成那樣,覺得他們搭個車也不容易。當然,還是有在司機(丹尼爾)面前hold住的
Thumbnail
已經早就過了喜歡看武俠動作片的年紀,因此在我較能理解如何去讀電影之後,許多黑澤明的經典電影反而已經提不起勁去看,年輕時看過的就不值得一提了,甚至可以把它當作沒看過,根本不知如何欣賞且解讀不懂其內容意涵,簡直就是浪費時間。今天要介紹的這部電影在我的片單裡已經存在很久了,直到幾個月前才找出來看,一看之下
Thumbnail
也許你還記得諾蘭電影《黑暗騎士:黎明升起》裡有一幕:兩名員警駕車追捕犯人,突然他們看見一團黑影超越警車。年輕警員問那是什麼?年長警員笑了出來,他說「小子,今晚有好戲可看了。」 這句台詞,在《黑暗騎士:黎明升起》上映26年前就講過了。如果你忘記了,那麼是時候再讀一次《蝙蝠俠:黑暗騎士歸來》了。
Thumbnail
  開春第一次走進戲院就是要「蝠」虎生風的應應景,先撇開蝙蝠俠的弱點明顯就是唯一露出肉色的部分還能打不到外(也許是戴了肉色防彈口罩?),本片雖長達3小時,卻無贅餘之處。雖然僅是2D版,卻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觀影體驗(配樂音效振到以為手機響起,即便已經關機)。印象最深刻、最過癮的莫過於蝙蝠車追逐
Thumbnail
承繼相當成功的第一集, 第二集維持了輕鬆明快的節奏, 而劇情的轉折也仍舊出乎意料。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1989年《蝙蝠俠》上映時,我有去戲院。還記得爆滿到,坐的是走道上的板凳票。電影院有送彩色印刷的手冊,介紹劇情、人物,還有蝙蝠車等配備。 那是我第一次看到白朗寧機槍的照片。 為什麼很喜歡這類電影,包括現在正在看的《私刑教育3》。或許從小就生長在暴力陰影,甚至也成為暴力分子,幸好在鑄下大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