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洗或嫁接?基督教吸納文化器物的各種想像 (9)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上文提及,嫁接過程中,滲入了「人」的意願,故此選枝、折枝可視作筆者在「血氣」與「求真」兩者的拉扯,故此毋須把有關論證看得太浪漫,以為筆者從天上領受了甚麼「文化基督化」的宏大願景。論證的起點,其實血氣得很:就是內裡的一點不服氣。
千頭萬緒,就由「新紀元運動」開始吧。
早年教會開始留意新紀元運動發展的時候,筆者就發現新紀元的定義原來「日益擴大」,幾乎前衛一點、談及靈性的非基督教思潮,都有機會被(教會)推入新紀元這個「大家庭」。玄秘的東方武術,再加上某位武術教練提及自己曾經打座練氣、或練武是很綠色(1)很靈性的活動等等,都令新紀元這個「大家庭」再添新成員。教會中這個不可(因為是新紀元),那個也不宜(因為很新紀元),教會頻失地盤,索性退回聖殿了。唯一剩下可供選擇的,就是當地教會群體的生活習慣/傳統,以此為框,別妄圖加添甚麼。
不服氣的問題來了:
  1. 為何說好的「萬物盡見創造主榮美」的「萬物」日漸萎縮,「邪惡版圖」卻愈來愈大?這裡涉及一個有點離地的神學疑難:惡者既然對受造物沒有任何主權(=惡者沒有參與創造(2)),但何解愈來愈多「甚麼」也歸惡者名下?
  2. 種種局限,背後是「因為了解,故此選擇不沾手」還是「不太懂,索性敬而遠之」?會眾應主動「求知/問懂/沾手」,或者別要「自高自大不受教」孤身犯險?這固然受限於註堂牧者的取態及視野,也是堂會牧者主導模式下一個現實(3)。
  3. 當地教會群體的生活習性/傳統,也是吸納自其他文化,例如源自早期宣教士本鄉本土。當時背後的取捨原則是甚麼?能否在今時今日發揮同等功用?還是只管聽從大會吩咐,共同進退,擺上甚麼就吃甚麼,不要異議?
  4. 還有很多,新紀元運動只是一個觸發點。

血氣過後,也許為辯論而辯論;也許欲釐清事實,不願跟隨偏見;也許想親嘗「管理大地」這回事;也許只是合理化自己學拳的衝動,於是戰戰兢兢的服膺自己的選擇,開始選枝、折枝,具體行動是閱讀、接觸教會外的材料,並「自行判斷」是否「合乎神學理據,並且符合聖禮」。自行判斷不一定由零開始抓資料做研究,前文提及的霉大師及香港福音武術事工,都可以成為同行者。
那一刻,筆者無疑是在邊緣上遊走;甚至冒險。教會傳統的教導,不單重視口裡講的道理,也著重內裡的省察。當時有點反叛的筆者,正是口裡滿道理,心裡有疑慮。沒有響亮的文化使命隨身,只有三一神的恩典伴隨。對,是恩典,不是必然如此平安渡過。我不覺得自己的經歷很特別,也沒有意欲推而廣之、到處宣揚。
除了在那一次,3年前那次facebook群組留言,原來自己曾經如此說:
我們既然對武術有多一點第一身體驗,可以視之為三一神對我們的厚賜,可以存感恩的心,與人分享其中的苦與樂。分享對象,當然包括對之有誤解的肢體。唯有基督的柔和謙卑,並聖靈給我們的良善節制,正是練武者掌握拳頭的原則。好東西,不妨分享出去。
肢體們有些憂慮,我明瞭理解。但若果閣下想與這類國術圈中人談道,就要細心聆聽,了解「敵情」,別要不求甚解下,硬把批判五行術數一套套在練武者身上,除了顯示出我們未有知己知彼外,也忽略了「對希臘人作希臘人」的智慧。
出口成文,活像很有見地似的,筆者也漸漸摸索到自己應走的方向。其實選枝、折枝不一定是如此的灰頭土臉鬱鬱寡歡,例如為了回應唐牟等新儒家學者的挑戰,有主內肢體投入「耶儒對話」當中,堂堂正正,目標明確。只是,像我這種先有抗爭不服心態,再搜尋一兩段聖經金句支持自己想法的人,總覺不夠屬靈、高尚。那些無求無為的突然收到呼召,然後捨網/捨命追隨,才堪稱屬靈、高尚。真的嗎?我有保留,並想起(又在尋索金句)一段經文:

信心軟弱的,你們要接納,但不要辯論所疑惑的事。有人信百物都可喫;但那軟弱的,只喫蔬菜。喫的人不可輕看不喫的人;不喫的人不可論斷喫的人;因為神已經收納他了。
聖經‧羅馬書 14:1-3


我當然是起初軟弱的那一個,扮作堅強之後,再「誥誡」其他人別論斷我。
以上,算是筆者一點點的私人見證。下一篇文字( 《想像(10)》)開始談本株,並補充其他有關選枝、折枝的想法。範圍大約圍繞下列4個方向

筆者嘗試先由基督徒「不應習武」的討論入手,討論當中一些疑團。但筆者期望的不單是處理了,大家就高高興興的放心習武。我關心的是吸納過程。
上文曾引述的《武術、太極拳和中醫的原理和本質》,有以下一段話:「……現在,很多人練太極拳或太極劍並沒有得到”氣”,只相當於一種健身,但這也如同在河邊走路,容易濕鞋,即使你只把它當作健身操來練習,邪靈侵入的可能性仍然是極大的……」(4)。這段文字很具象地點出很多肢體的憂慮:「沾染/沾污」的「可能性」,即使沒有參與任何宗教活動,都會「無聲無色」地沾染到不潔。我嘗試把這種憂慮總結成兩組問題,逐一討論:
  1. 傳統中國武術與宗教信仰的聯繫
    太極拳與道教有關;天下武功出少林,與佛教有關,似乎都是基督教圈子的老生常談,但這個「聯繫」是否歷史事實?「聯繫」有多緊密?有「聯繫」是否等同參拜異教神靈?這個要查根究底,不能人云亦云。
    查根究底的結果不一定偏袒欲吸納一方,部份證據甚至會強化拒絕習武一方的定見。尤其是,有論述指中國武術與《易經》有深厚「聯繫」(5)。但探討過程同時應該叩問:基督徒對易、釋、道的了解是否流於表面,引致盲目抗拒或疏於防範?要超越「流於表面」,就要認識陰陽五行等「術數語言」背後的特質。
  2. 傳統中國武術與靈界的聯繫
    這可能是筆者論述中最粗疏最糟糕的部份,首先筆者的信仰傳統不屬於靈恩/五旬宗背景,也沒有趕鬼等靈界經歷,對氣功等現象也沒有第一手體驗,故此這部份只能紙上談兵,充其量是對很多「指控」進行審視。
    其次,筆者在審視過程中,倡議應該更多考慮把疑點利益歸於受指控/被懷疑一方,這是最容易引發爭議的觀點。
至於選枝、折枝的補充,將會嘗試集中以下兩點:
  1. 吸納其他文化器物,有助豐富教會/基督教文化
    這個宣示,恐怕已足以令筆者「被定罪」。筆者背後的理解是:基督徒只能透過自身文化去活出基督教信仰,例如我們一定要用中文(或其他語言)去禱告、講道、書寫神學及祝福。我們的文化根底越薄弱,基督教信仰的種種豐盛就越難展現出來。近年的正面例子,是香港興起的現代粵語基督教詩歌,雖然現時有點後繼乏力,但毋損其貢獻。
    下一步合理的提問是:武術/習武有甚麼了不起!要勞駕基督的身體主動吸納之?更進一步:「我」有甚麼了不起?要勞駕教會俯就「我」的個體差異,而非「我」臣服於教會的既有傳承?
  2. 締造多元,並防止借真理之名,高舉曾吸納的其他文化
    中國文化根底「薄弱」的肢體,其實一樣可以很有文化地活出基督教信仰,因為早期宣教士或近年在外地接受神學訓練的肢體,會引入一些實踐信仰的方式。若果大家警覺這只是「其中一種方式」,問題不大,怕的是把一種生活方式,高舉成與真理並列。近年的反面例子,是從各地輸入的敬拜讚美、先知/使徒特會等等。我認為三一神可以透過各種非常方式,建立教會,然而我們有責任要「一統江湖」、常常特會嗎?萬一有肢體一時不慎,過度高舉某種實踐信仰方式,並冠以「上帝告訴我」等宣示,麻煩就來了。
基督教會折取其他文化枝椏,表面看來令教會紛紛擾擾,沒有統一口徑,但筆者看來,這才呈現天父所造的繽紛世界。
(……未完成)
註:
(1) 例如1995年出版的《新紀元素描系列》第一冊:
《另類綠色手冊 —新紀元初析及綠色運動 》(1995),鄭建生,卓越書樓
要補充一點:作者鄭建生沒有簡單地把新紀元運動與綠色運動劃上等號。
(2) 這是筆者的盲點,未知神學歷史上有沒有討論過。這課題可進一步引伸:若果身上的「經絡/脈輪」也是三一神所造,為何要抗拒?如歌羅西書所言,萬有都是藉著他而造、靠他而造、靠他而立。基督徒應該區分有否誤用,而非盲目抗拒。
(3) 筆者認識一些小群教會,沒有專職牧者,會友們「彼此牧養」,當然這種模式會衍生另外一些問題。
(4) 《武術、太極拳和中醫的原理和本質》 http://cclw.net/gospel/new/cpljdha/htm/chapter05.html#26
(5) 《中國傳統武術史》(2006),于志均,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未來撰文會引用這本作品的部份觀點。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9會員
13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關間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時間裁縫師》真的十分肥皂劇,家庭倫理間諜戰爭愛情成長友誼甚麼也有一點點,是用心編寫的肥皂劇。
身處其中,明白那種「戰場」張力,故此才會耗用心血,求問吸納文化器物之道。
在棋局完結時仍存活的棋子,才是「完生」;勝負未決階段,棋盤上尚未確認死活的棋子,都是「未生」。
嫁接範式不是嚴謹解經(羅馬書 11:16–18,23–24)的結論,經文只是為我提供靈感與切入點的「文本」,透過「揭示、喚起」,旨在「指向奧秘」。
《喇合》名列榜首,我完全沒有懷疑。要改編成劇本,《喇合》無疑是上乘之選。
嫁接應該不是筆者原創的想法,我才不相信二千年來,就只有我一人如此這般思考過文化問題。
《時間裁縫師》真的十分肥皂劇,家庭倫理間諜戰爭愛情成長友誼甚麼也有一點點,是用心編寫的肥皂劇。
身處其中,明白那種「戰場」張力,故此才會耗用心血,求問吸納文化器物之道。
在棋局完結時仍存活的棋子,才是「完生」;勝負未決階段,棋盤上尚未確認死活的棋子,都是「未生」。
嫁接範式不是嚴謹解經(羅馬書 11:16–18,23–24)的結論,經文只是為我提供靈感與切入點的「文本」,透過「揭示、喚起」,旨在「指向奧秘」。
《喇合》名列榜首,我完全沒有懷疑。要改編成劇本,《喇合》無疑是上乘之選。
嫁接應該不是筆者原創的想法,我才不相信二千年來,就只有我一人如此這般思考過文化問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今日世界中,大家最熟悉的基督教宗派分別可能是這三個:天主教、東正教還有新教。天主教和東正教於1054年分裂,新教諸派則在十六世紀宗教改革時與天主教分道揚鑣。不過,基督教的宗派歧異,遠不止這三家。有好幾家甚至在一千多年前的羅馬帝國時代,就已經能與未分裂的「天主/東正教」分庭抗禮。 我們回到公元495
Thumbnail
讓我們拐個彎提一下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因為涉及的層面很大,當然也包含對教會的影響,這裡面牽涉的東西很複雜,影響有好有壞,我也只能稍微提一下。 首先教會錢變多以後 ,有錢贊助藝術文化活動,修道院也是,修道院收納一堆有錢人家子弟之後,開始規劃更好的空間,首先就是藝術。 簡單說,文化水平的提升非常重
Thumbnail
最近因為藍白國會毀憲亂政,連帶在基督教群體裡面引起波瀾。 或許這就是上帝的旨意,畢竟有識之士等這種機會等一段時間了,讓我可以把過去寫的文章拿出來不斷轉貼,因為這其實也不是新的事情,只是沒有好時機可以談而已。 馬太福音裡有兩個段落,耶穌親自表達對於神蹟奇事的觀點,一段是在第十二章,我之前寫過「有關
Thumbnail
感謝上帝感動很多人在青鳥行動中開始認識教會,但如果有人最近開始對教會感到興趣,還是提醒一下,因為那會是文化衝擊,你打算進去一個其實你並不熟悉的文化圈裡面,而且跟台灣傳統文化有段差距的圈子,所以請不要有太多浪漫的想法,更不要一時衝動就說要受洗(雖然有些教會會說這叫聖靈的感動,但我還是提醒一下,聖經裡提
Thumbnail
早期教會各有不同神學觀念,這一點現代也一樣,而你要能說服人家信你,以現在來說,其中一種方式就是用漂亮的教會、流行音樂、免費咖啡之類有的沒的。 你說講道理?不,坦白說就是算是初代教會也不是這樣,那是一些教父在意的,民眾有飯吃就好,現在的話大家都有飯吃,所以有些改走享樂主意罷了。 其實這也是羅馬政府
Thumbnail
基督教合法化之後,神學路線的爭議才正式白熱化,因為以前大家躲起來講,現在公開講之後,發現大家講的都不一樣,那誰講的才對?  是的,這時大家突然發現每個人對神學的認知差異那麼大,雖說大家都有抄寫聖經書卷去讀,但當年流通的除了舊約聖經比較沒問題(大家早抄到爛),新約聖經內容還沒有定案,大家只是到處傳抄
Thumbnail
基督教的靈修與道教的修真分別涉及個人對於精神層面的追求和修煉,強調個人與神的親密交流以及與道合一的境界。兩者在目的和方法上有所差異,卻都體現了人類對超越物質世界,追求更高層次存在的渴望。
Thumbnail
上帝的恩典不能交換 要知道,人類對於神明之間的各種交換行為,可以構成一串請購單,比方說念某種經108遍可以怎樣、循著哪條路邊走邊拜可以怎樣、捐多少錢可以點個燈然後換平安之類有的沒的鬼東西。 偏偏很多教會也跟著這樣講,畢竟這的確是「宗教斂財」的核心話術,要知道,五百年前宗教改革就是掀了贖罪券的底,
Thumbnail
祭改,又稱祭解、改運,是一種台灣的民俗儀式。祭改意思是:「祭」祀事主、「改」掉厄運。 傳統上,華人的生活有很多約定俗成的規矩規範,讓人們去依循。曾經,我在年少時不太相信拜拜求神這回事,總覺得這就是流傳下來的風俗,沒什麼科學根據
Thumbnail
事實上平信徒來自各行各業,不少人其實都在各自的領域擁有傑出的才華和能力。韓國豐盛教會的最大「翻轉」,就是「主客異位」;將平信徒才華開掘出來,並把他們建造為「燦爛的服事者」,他們會自動從觀眾席走下來,在教會運動場擔當主角。豐盛教會正是如此展開的,這也是豐盛教會「存在的意義」。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今日世界中,大家最熟悉的基督教宗派分別可能是這三個:天主教、東正教還有新教。天主教和東正教於1054年分裂,新教諸派則在十六世紀宗教改革時與天主教分道揚鑣。不過,基督教的宗派歧異,遠不止這三家。有好幾家甚至在一千多年前的羅馬帝國時代,就已經能與未分裂的「天主/東正教」分庭抗禮。 我們回到公元495
Thumbnail
讓我們拐個彎提一下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因為涉及的層面很大,當然也包含對教會的影響,這裡面牽涉的東西很複雜,影響有好有壞,我也只能稍微提一下。 首先教會錢變多以後 ,有錢贊助藝術文化活動,修道院也是,修道院收納一堆有錢人家子弟之後,開始規劃更好的空間,首先就是藝術。 簡單說,文化水平的提升非常重
Thumbnail
最近因為藍白國會毀憲亂政,連帶在基督教群體裡面引起波瀾。 或許這就是上帝的旨意,畢竟有識之士等這種機會等一段時間了,讓我可以把過去寫的文章拿出來不斷轉貼,因為這其實也不是新的事情,只是沒有好時機可以談而已。 馬太福音裡有兩個段落,耶穌親自表達對於神蹟奇事的觀點,一段是在第十二章,我之前寫過「有關
Thumbnail
感謝上帝感動很多人在青鳥行動中開始認識教會,但如果有人最近開始對教會感到興趣,還是提醒一下,因為那會是文化衝擊,你打算進去一個其實你並不熟悉的文化圈裡面,而且跟台灣傳統文化有段差距的圈子,所以請不要有太多浪漫的想法,更不要一時衝動就說要受洗(雖然有些教會會說這叫聖靈的感動,但我還是提醒一下,聖經裡提
Thumbnail
早期教會各有不同神學觀念,這一點現代也一樣,而你要能說服人家信你,以現在來說,其中一種方式就是用漂亮的教會、流行音樂、免費咖啡之類有的沒的。 你說講道理?不,坦白說就是算是初代教會也不是這樣,那是一些教父在意的,民眾有飯吃就好,現在的話大家都有飯吃,所以有些改走享樂主意罷了。 其實這也是羅馬政府
Thumbnail
基督教合法化之後,神學路線的爭議才正式白熱化,因為以前大家躲起來講,現在公開講之後,發現大家講的都不一樣,那誰講的才對?  是的,這時大家突然發現每個人對神學的認知差異那麼大,雖說大家都有抄寫聖經書卷去讀,但當年流通的除了舊約聖經比較沒問題(大家早抄到爛),新約聖經內容還沒有定案,大家只是到處傳抄
Thumbnail
基督教的靈修與道教的修真分別涉及個人對於精神層面的追求和修煉,強調個人與神的親密交流以及與道合一的境界。兩者在目的和方法上有所差異,卻都體現了人類對超越物質世界,追求更高層次存在的渴望。
Thumbnail
上帝的恩典不能交換 要知道,人類對於神明之間的各種交換行為,可以構成一串請購單,比方說念某種經108遍可以怎樣、循著哪條路邊走邊拜可以怎樣、捐多少錢可以點個燈然後換平安之類有的沒的鬼東西。 偏偏很多教會也跟著這樣講,畢竟這的確是「宗教斂財」的核心話術,要知道,五百年前宗教改革就是掀了贖罪券的底,
Thumbnail
祭改,又稱祭解、改運,是一種台灣的民俗儀式。祭改意思是:「祭」祀事主、「改」掉厄運。 傳統上,華人的生活有很多約定俗成的規矩規範,讓人們去依循。曾經,我在年少時不太相信拜拜求神這回事,總覺得這就是流傳下來的風俗,沒什麼科學根據
Thumbnail
事實上平信徒來自各行各業,不少人其實都在各自的領域擁有傑出的才華和能力。韓國豐盛教會的最大「翻轉」,就是「主客異位」;將平信徒才華開掘出來,並把他們建造為「燦爛的服事者」,他們會自動從觀眾席走下來,在教會運動場擔當主角。豐盛教會正是如此展開的,這也是豐盛教會「存在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