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文摘:為何才幾個世紀,孩子生活就驟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為什麼人類發展才幾個世紀,孩子的生活就發生了驟變?這對兒童、親職照顧者和整個社會,帶來什麼意義?〉


富裕國家中三十歲以上的大人,通常會說自己小時候整天都在四處跑,雖然沒有什麼昂貴物質,就隨自己喜歡自己去找簡單樸實的自然探險,而這個所謂「冒險 (Adventure)」,通常是像維尼熊那一種,而不是星際大戰,媽爸從早到晚幾乎看不到他們人影,但當時的自由和陪伴,都非常真人且真切。

現代社會的孩子,經常跟媽爸待在室內,而不是跟手足同儕去玩,總是被車子載來載去,而不是自己走路或騎腳踏車,參加安排好幾個小時的活動,然後中間一定會有電視或數位載具的「盯螢幕時間 (Screen Time)」。

這些改變,都有一個好理由,就是保護下一代免於交通安全、犯罪和危險世界帶來的重大傷害,然後孩子就能發展得更好。

也是啦!這一代的孩子吃得好,存活率也比較高,比較少孩子是被嚴重忽略或餓死。相反地,親職照護者給的關注和支持非常多,政府也額外提供協助給弱勢家庭孩子。青少年紀的孩子,較少抽菸酗酒或變成未成年媽爸,反而都有完成中學和高等教育。
OECD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 2015 的數據,也顯示各國 15 歲孩子普遍滿意自己生活,最陽光的芬蘭孩子平均將近 8 分,和最憂鬱的土耳其孩子平均低空飛過 6 分,都還大致上算都快樂。

不意外啊!舉美國為例,現在親職照顧者投注在孩子身上大量時間和金錢,希望孩子至少要和自己過得一樣或更好,鋪往頂尖大學和高薪工作之路,放滿了課外輔導、音樂課、運動課、教育參訪,確保成績和社交表現。

藍領工作族群的媽爸,沒有辦法執行這種「密集親職教養」,社會階級落差不減反增,美國夢背後曾代表的「任何背景努力就能成功」不再,世界銀行研究顯示「跨世代社會階級流動」在美國已經變成所有富裕國家的最後一名,而這個現象,僅僅是「親職教養落差 (Parenting Gap)」將來隨時間演進而會帶來更多社會影響的一剛開始而已。

富裕國家、美國,甚至是中產階級收入的中國家庭,在孩子的童年生活會有這麼重大的改變,歸因於 - 都市化、家庭結構改變、女性大量投入勞動、幼兒教育政策成為重心,以及數位科技持續發展。

從物理環境開始來談,都市化的童年,80%的人口都住在城市裡,因為有較好的工作機會、教育、文化和休閒。但這要付出代價,高房價、人口擁擠、缺乏綠地、交通量大、高度空汙,還有跟陌生人當鄰居而不是緊密連結的社區。這帶來「危險漸增」的認知,但其實從數據來看,犯罪率是降低的,孩子反而更安全。

更重要的是,家庭環境也有巨大的改變,家庭結構變小、女性更晚生育,多數富裕國家的女性平均生育數低於 2.1 個孩子,歐洲和繁榮亞洲區域,僅生一個孩子成為普遍現象。這代表了每個孩子被投資更多時間、金錢和氣力,而錯過了大家庭會有的熱鬧喧囂。

家庭組成的樣貌更流動,結婚率大跌、離婚變普及,美國和歐洲常有「非婚共居」,非婚生兒童比率增加,常是單親撫養,絕大多是還是媽媽,或進入多元組合的新關係。但這樣的情況,較多發生在社會的底層。

女性離家投入工作的數量急遽攀升,雖然最近有減緩,但二戰後的核心家庭結構 (男主外、女主內且有一群孩子) 已經成為非典型。女性大約一年後或生產後立刻回到職場,不像過去是五到十年。而從前常有的「好用的阿嬤」不再,小孩可能非常幼年就在家庭之外的托育被看護。

因為研究證據顯示「腦發展」落在於童年初期獲得較多關注的重要性,諾貝爾獎得主 James Heckman 這位美國經濟學家建議,國家應該投資在高品質幼兒照護和親職媽爸支援系統,比起成人/老人政策,較有物超所值的社會回饋。

許多國家開始增加公共托育和幼教園所去支應私立機構,鼓勵女性從事支薪工作,也幫助弱勢家庭兒童。這份報告會針對歐洲不同區域 (北歐、英法和歐洲其他地區)做研究並找出差別,而這對於競爭激烈的東亞,更是「唯有讀書高」爬梯的第一階。
這份報告,也會研究兒童在不同數位載具上的「被動式娛樂」、互動電腦遊戲和遠距連線造成的影響。從前小孩都會一直用「好無聊」來煩媽爸,但現在孩子已經不需要容忍「好無聊」。麻省理工數位文化作者 Sherry Turkle 表示富裕國家中,多數 15 歲孩子有自己手機且每天花幾小時上網。越來越多擔憂,認為孩子會上癮、得心理疾患、減少運動量和變胖,同時數位世界還有新風險:網路霸凌和色情短訊等問題。

不管如何,這份報告第一要研究的,還是兒童童年生活的最核心機構:家庭。
其它六篇,〈中世紀是沒有「童年」的〉、〈家庭一直以來的重要性〉、〈幼兒時期得到的關注越來越多〉、〈兒童如何和數位媒介互動〉〈親職教養的藝術和科學〉以及〈教養方法正在惡化社會階級分層〉等,期待有人能夠摘要分享。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7會員
57內容數
邁向兒童友善城市 (Towards the Child Friendly City) 國際研討會,核心四大主軸:空間規劃、兒少倡議、遊戲實務和人本交通,近八十位全球講者的國際研討會。由歐洲兒童友善城市聯盟 (European Network for CFC) 主辦,在歐洲知名城市布里斯托舉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hristine Lee 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Image Source: Behind Closed Doors 影片 英國的史德林大學,去年底一個社會心理學的研究,訪談 4 個國家的 107 位 8-18 歲兒童和青少有關「他們怎麼面對處遇自己的家暴受虐,發現「自由遊戲 (Free Play)」對他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句「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養小孩也是一定有風險。 財務投資,大家都會評估風險效益,有時衝有時鬆有時猛有時守,陪小孩遊戲,其實也是差不多的學問XD
遊戲時間結束了!Playtime Is Over! 現代媽爸真的很難當,被要求要一直陪小孩 pretend play (扮演遊戲),但真的很累,怎麼辦?⋯⋯
使用者經驗才是正經事 兒童遊戲場的故事 x 3 的第一則 【把親近自然生態的權利還給孩子】丹麥案例
「整個城市都是孩子遊樂場」的背後思維 - 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的起始
安全的玩?:公共空間中兒童遊戲風險與責任的全球白皮書 #台灣 #台灣經驗和案例出現在國際兒童研究機構白皮書 白皮書內容非常好看、值得瘋傳 - tinyurl.com/yaqdhq9m。
Image Source: Behind Closed Doors 影片 英國的史德林大學,去年底一個社會心理學的研究,訪談 4 個國家的 107 位 8-18 歲兒童和青少有關「他們怎麼面對處遇自己的家暴受虐,發現「自由遊戲 (Free Play)」對他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句「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養小孩也是一定有風險。 財務投資,大家都會評估風險效益,有時衝有時鬆有時猛有時守,陪小孩遊戲,其實也是差不多的學問XD
遊戲時間結束了!Playtime Is Over! 現代媽爸真的很難當,被要求要一直陪小孩 pretend play (扮演遊戲),但真的很累,怎麼辦?⋯⋯
使用者經驗才是正經事 兒童遊戲場的故事 x 3 的第一則 【把親近自然生態的權利還給孩子】丹麥案例
「整個城市都是孩子遊樂場」的背後思維 - 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的起始
安全的玩?:公共空間中兒童遊戲風險與責任的全球白皮書 #台灣 #台灣經驗和案例出現在國際兒童研究機構白皮書 白皮書內容非常好看、值得瘋傳 - tinyurl.com/yaqdhq9m。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經濟轉型與西方教育與人權觀念的引進之下,在千禧年後陸續為人父母的新一代家長,一方面對於記憶中原生家庭帶來的童年缺失有所反思,希望能在與下一代相處時做出改變;另一方面,卻也在新的、科學化的、受更多國家介入與外界檢視的「親職專業」面前,感到無比的焦慮、沮喪與不確定。
Thumbnail
嬰兒潮,戰後年輕人數量激增,冷戰壁壘分明到高牆頹圮,無論是對體制的反抗或享受全球化過程的經濟紅利,如今這一代逐漸退休。 童年時經歷貧窮,青少年時看到富裕,成年創業機會很多。他們親身經歷台灣經濟的快速成長,卻也在壯年要跨進中年時,又必須面對台灣經濟進入高原期,體驗產業結構快速變遷。
Thumbnail
台灣少子化從我小時候這一代開始就是少子化的開端,高齡化也是漸漸高漲,高齡化就是我的阿公阿嬤那一代高齡化,少子化是從我這一代開始少子化,少子化原因不是年輕人的問題,是政策的問題,像是育兒政策有問題,育幼政策也有問題,你可以看新聞得知育幼人員虐童殺童,幼稚園出現虐待事件等。
Thumbnail
現在富裕國家的中年人,可能會變成「三明治世代」,對上,要照顧因為活得夠久最後失智的年邁父母,往下,要擔心小孩錢賺得夠不夠用,要協助他們置產、付房貸、給生活津貼。 我們常認為歐美國家就是讓成年子女獨立自主,但物價上漲、房貸利率高昇,加上許多年輕人賺錢能力遠不如父母,有資產的父母,現在歐美年輕人依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年輕世代「延後成為完整的大人」的世界潮流,雖然是來自歐美國家的調查,但用來觀察台灣社會也還貼切。 前陣子有個超過3000萬觀看,在英語世界流行的短影音話題,年輕人開始比較,自己的爸爸媽媽,在他們現在這個年紀,已經完成什麼「人生里程碑」?
Thumbnail
房價節節攀升,讓許多年輕家庭對未來感到絕望。另外,空氣汙染以及就業市場的壓力也成為許多人猶豫生育的考量。然而,或許我們可以換一種角度來思考。即使面對當前重重困難,我們仍然能夠採取積極行動,為未來的下一代創造更多可能性。
Thumbnail
我們現在遇到的問題,幾乎可以說就是少子化所造成,不是只有台灣才少子化,全世界的先進國家都一樣。真正造成少子化的主要原因,一個是避孕技術的成熟與低成本,另一個是文化上鼓吹個人主義、享樂主義,使人規避家庭與生育。
Thumbnail
筆者以自身經驗比較20年前後校園職涯探索相關資源的差異,最後文末說明筆者自己推行的“親子共創業”運動,確實讓孩子更早的認識、接觸、思考未來工作,替未來職涯奠基。
Thumbnail
前面幾周筆者說到,人要有希望才會投資在下一代,藍領階層最欠缺的是什麼? 視野。孩子看多了,我們教師對這很清楚,不同階級的小孩,受限家庭視野,對未來的想像差異很大。想像的差距,往往在多年後轉變成對未來追求的動力,越上層出身的小孩,見多識廣,知道怎樣才會變有錢,也曉得怎樣投資管理...
Thumbnail
在美國社會學扛鼎著作《不平等的童年》後。針對台灣進行在地調整的研究《拚教養》在2019年問世,兩書與兩地有許多可以對照玩味之處。而父母的教養會決定孩子的未來嗎?無疑是肯定的。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經濟轉型與西方教育與人權觀念的引進之下,在千禧年後陸續為人父母的新一代家長,一方面對於記憶中原生家庭帶來的童年缺失有所反思,希望能在與下一代相處時做出改變;另一方面,卻也在新的、科學化的、受更多國家介入與外界檢視的「親職專業」面前,感到無比的焦慮、沮喪與不確定。
Thumbnail
嬰兒潮,戰後年輕人數量激增,冷戰壁壘分明到高牆頹圮,無論是對體制的反抗或享受全球化過程的經濟紅利,如今這一代逐漸退休。 童年時經歷貧窮,青少年時看到富裕,成年創業機會很多。他們親身經歷台灣經濟的快速成長,卻也在壯年要跨進中年時,又必須面對台灣經濟進入高原期,體驗產業結構快速變遷。
Thumbnail
台灣少子化從我小時候這一代開始就是少子化的開端,高齡化也是漸漸高漲,高齡化就是我的阿公阿嬤那一代高齡化,少子化是從我這一代開始少子化,少子化原因不是年輕人的問題,是政策的問題,像是育兒政策有問題,育幼政策也有問題,你可以看新聞得知育幼人員虐童殺童,幼稚園出現虐待事件等。
Thumbnail
現在富裕國家的中年人,可能會變成「三明治世代」,對上,要照顧因為活得夠久最後失智的年邁父母,往下,要擔心小孩錢賺得夠不夠用,要協助他們置產、付房貸、給生活津貼。 我們常認為歐美國家就是讓成年子女獨立自主,但物價上漲、房貸利率高昇,加上許多年輕人賺錢能力遠不如父母,有資產的父母,現在歐美年輕人依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年輕世代「延後成為完整的大人」的世界潮流,雖然是來自歐美國家的調查,但用來觀察台灣社會也還貼切。 前陣子有個超過3000萬觀看,在英語世界流行的短影音話題,年輕人開始比較,自己的爸爸媽媽,在他們現在這個年紀,已經完成什麼「人生里程碑」?
Thumbnail
房價節節攀升,讓許多年輕家庭對未來感到絕望。另外,空氣汙染以及就業市場的壓力也成為許多人猶豫生育的考量。然而,或許我們可以換一種角度來思考。即使面對當前重重困難,我們仍然能夠採取積極行動,為未來的下一代創造更多可能性。
Thumbnail
我們現在遇到的問題,幾乎可以說就是少子化所造成,不是只有台灣才少子化,全世界的先進國家都一樣。真正造成少子化的主要原因,一個是避孕技術的成熟與低成本,另一個是文化上鼓吹個人主義、享樂主義,使人規避家庭與生育。
Thumbnail
筆者以自身經驗比較20年前後校園職涯探索相關資源的差異,最後文末說明筆者自己推行的“親子共創業”運動,確實讓孩子更早的認識、接觸、思考未來工作,替未來職涯奠基。
Thumbnail
前面幾周筆者說到,人要有希望才會投資在下一代,藍領階層最欠缺的是什麼? 視野。孩子看多了,我們教師對這很清楚,不同階級的小孩,受限家庭視野,對未來的想像差異很大。想像的差距,往往在多年後轉變成對未來追求的動力,越上層出身的小孩,見多識廣,知道怎樣才會變有錢,也曉得怎樣投資管理...
Thumbnail
在美國社會學扛鼎著作《不平等的童年》後。針對台灣進行在地調整的研究《拚教養》在2019年問世,兩書與兩地有許多可以對照玩味之處。而父母的教養會決定孩子的未來嗎?無疑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