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生小孩」或許是年輕世代更重視生命的結果

2020/10/05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在這二十幾年的生命裡,我過得幸福嗎?」
「不論自身是否幸福,我有自信把幸福帶給下一代嗎?」
這兩個問題大概解釋了,「不生小孩」或許是年輕世代更「重視生命」的結果。
這當然不是說現在已經有小孩的長輩們都不尊重生命(畢竟以前根本沒有「不生小孩」這個選項),而是以我們二十多歲網路世代的自身經驗,所得出的反思


「在這二十幾年的生命裡,我過得幸福嗎?」

很現實的,在我們的成長環境與經驗中,我認為第一個問題的答案,很少有人能夠直接了當的說自己很幸福。

在台灣,每年都有五、六萬以上的夫妻離婚,單親、隔代教養、重組家庭的比例愈來愈高。不過你可以解釋這些都是大人的「自由」,但唯一沒有選擇權的,就是小孩。
而且就算是典型家庭那又怎樣?
對我們來說,能感受到父母的愛的地方,才是真正的家。
「不尊重自己的性向、興趣,甚至髮型服裝都要管,不尊重我們作為獨立生命個體的事實」

有多少年輕人在說,恨不得趕快離開這個充滿情緒勒索、父權體制、言語肢體暴力、恐嚇威脅的鬼地方。

想跳舞被逼去補英文、想打球被逼去補數學
「功課」、「作業」、「補習」、「成績」、「學業」
你們讓這些東西定義了一個小孩,我們要如何快樂起來?

我們到了大學畢業的年紀,感受到的是更現實的壓力。
青年高失業率、工作低薪、過勞、高房價,自己都養不活了,更不可能談養小孩。



第二個問題,「我有自信把幸福帶給下一代嗎?」
錢的問題我們暫時撇開,畢竟這東西永遠都不可能足夠

我們深知「教人」是一個很難的學問,無論是老師教學生或是家長教小孩,都要背負很龐大的責任。

「一邊滑手機、一邊叫小孩去看書」
「等你一分鐘,全班30個人,就是浪費30分鐘」

各種奇葩的家庭和學校教育我們這代看太多了。

年輕世代對「教育責任感」的重視與提升,讓我們無法做好充足的準備來承擔親職的角色。我們深怕自己成為動不動就情緒勒索的爸媽、我們也不想把生小孩當成「養老的工具」,我們甚至會怕小孩問「為什麼要把我生出來」,就像懷疑自己的人生一樣。

「我們有權力決定小孩的出生或是這輩子的人生嗎?」
我相信這應該是許多二三十歲輕人會問自己的問題。

我們為這個生命做好準備了嗎?
怎麼定義充足的準備?
存到幾百萬甚至千萬,夠嗎?
看了幾本教養的書,夠嗎?

會不會其實我們根本永遠達不到充足的準備?
我跟女兒玩沙的照片 她的 IG

從這些角度來看,少子女化或許我們可以解釋為年輕世代「對一個生命更加重視」的結果。
這樣子的結果,對這些「生命」來說會不會反而是一樁好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07會員
62內容數
因為喜歡觀察社會現象和政治評論,時常發表個人觀點而產生了這個專欄。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