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眼中的童年該是什麼樣子?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你想像中的童年是什麼樣子的呢?所謂的童年是不是就應該像廣告中一樣,孩子穿著潔白無瑕的衣服在草原上玩耍,無憂無慮,他們要做的就是好好的玩,好好享受這段純潔無暇的時光。

但是在其他社會脈絡與歷史中,童年也可以是截然不同的樣子,有名的歌劇《悲慘世界》就做了深刻的描述,工業革命前,女人和孩子主要參與家務勞動,在工業革命後,許多資本家為了降低成本,開始僱用童工、女工,因此,工業革命初期在工作檯上的幾乎都是女人與小孩。當時孩子不過是被當作小型的大人,中古世紀的肖像畫,童年的穿著、休閒活動、工作都只是成人的縮影,用學者的話說:兒童的不成熟固然是生理上的事實,但社會與時代如何理解生理不成熟以及賦予何種意義,則是文化的事實。

raw-image

由於經濟與人權保障的進步,歷史中的童年已成追憶,社會學家齊力澤(viviana zelizer)認為現在的童年已經被神聖化,現代兒童變得「經濟上無用,情感上無價」,過往兒童是重要的勞動力,但是現在社會把兒童從世俗獨立出來,就像蓮花出淤泥而不染,齊力澤認為跟社會人口、家庭組成的變遷有關,嬰兒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下降、家庭規模縮效、專職婦女增加等因素,家庭被賦予更多文化與情感價值。

歷史學家阿里葉(philippe aries)大膽宣稱「童年」的概念是現代的發明。而現代家長要用什麼樣的態度養育孩子則是一大課題。

華人的代間契約

我們華人文化中,養育子女就像一種交換的代間契約,身為父母有傳宗接代的責任,而孩子被期望以後能侍養父母。在百善孝為先的理念下,父母總是期望著子女以後能有所回報,就像一種延遲的投資,在養育過程能滿足自身情感上的依賴,年老之後則期望子女孝順。

這種投資思維讓華人在教育上更顯得不遺餘力,但是子女到底會不會孝順是一項未知的風險,這個風險需要依賴情感的維繫去降低,因此型態也開始轉變。台灣的家庭關係越來越接近社會學家紀登斯(Anthony Giddens)所說的「純粹關係」(pure relationship),父母之所以養育子女,主要是基於親子關係中本身提供的情感滿足,而非寄寓未來可轉化的外部報酬。

現代養育子女需要考慮的事情比過往要多得多,在傳統的農業時代,男女到了性成熟期就可以論及婚嫁,在當今的學歷社會下,我們的身體依舊依照過往的節奏長大,但是卻因為學業、工作把婚事推延了5~10年,這種基因與環境的錯配導致很多現象,其中之一就是父母更重視孩子的教育,因為男女雙方結婚時都已經工作數年,經濟較年輕時優渥,而因為年紀的關係沒有像年輕時有多餘時間可生育子女,子女數量減少,在資源變多、子女數量減少的情況下,多會花費大量資源在小孩的教育上。

教養是階級秉性的再生產

教養是階級秉性的再生產,社會文獻顯示父母的教育或職業經驗所培養的社會價值或技能高度影響其對子女的養育態度,舉例來說,專業中產階級父母多會希望培養小孩獨立自主的價值觀,勞工階級則重視聽話與絕對服從;專業中產階級父母會培養孩子課外技能使其產生國際化的價值觀,勞工階級父母則較重視學科的教育,因為他們希望孩子透過讀書翻轉階級,他們往往認為自己的工作較為辛苦,期望孩子不要踏上跟他們一樣的道路。

我小時候在台北市信義區念小學,在蛋黃區中,班上當然會有一些家境富裕的同學,有一位同學每年生日時都會邀請大家到他百坪的豪宅慶生,看到他家中精緻的擺設與雖與我同年卻有著類似環遊世界的經歷,在小孩子心中也沒有想太多,只覺得好生羨慕,現在才了解原來那就是「文化資本」

法國學者皮耶·布迪厄(Pierre Bourdieu)強調擁有較高經濟能力的家庭,擁有的不僅是經濟資本也擁有許多文化資本(如教育、品味、生活風格、經驗等)、社會資本(人脈)、象徵資本,這些資本在無形中傳遞給下一代,在子女身上形成了特定的慣習(habitus),因為子女在與父母生活的過程當中不知不覺地看著父母的行為或是一起經驗,身體自然體現特定品味、秉性及生活方式,促成階級的再次複製。

raw-image

現在回想起當時的情景是否會對小孩子心裡產生影響呢,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一書中將自卑定義成:「當一個人遇到他無法解決的問題卻深信自己能解決時,就會表現出自卑情結。」從中我們看出,不管是憤慨、淚水、歉意,都是自卑的一種表現。幸好當時的事件對我幼小的心靈沒有造成太大的負面影響,但是也許有些勞工家庭的小孩,從小被迫接受這種階級差距。

在蛋黃區的黃金學區,因為專業中產階級父母比例較多,對於孩子的學習願意付出更多金錢、時間,舉例而言,像是校外教學,蛋黃區的學校就有能力直接包一台遊覽車出發,家長也樂意參與活動,所以地點多元、內容豐富,但是就算是蛋黃區也有勞工階級家庭的孩子,這些家庭面對多樣的活動,困窘的是不斷提高的教育經費,他們的父母反而要花更多時間工作才有能力讓小孩去參與這些昂貴的課外活動,而因為工作時間長又時常會被貼上不關心小孩的標籤,讓他們陷入兩難。

而小孩在學校中必定會感受到階級帶來的影響,例如,同學每年都可以出國玩,為什麼我們家不可以?同學爸爸媽媽假日都會帶其他小朋友參加各式各樣的活動,為什麼我們家沒有?家庭能提供的金錢、時間這兩項資源無情的讓小朋友體認到階級的現實。

而在郊區或是偏鄉的孩子,父母較少介入學校活動或給予支持,校外教學的地點通常都是附近的景點,造成孩子體驗的限縮,因為同學的家庭環境大多差距不大,反而不會讓小孩有階級的距離感。

拼教養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養育孩子從來不是件簡單的事,父母因為自身教育或職業經驗所培養的社會價值或技能會對養育孩子的方法產生重大差異,也許因為以前是苦過來的,所以不希望小孩過那種辛苦的生活;也許因為曾到國外唸書,知道國外的自由開放心態對人生有很重大影響,希望孩子從小就在國外生活;也許現在是勞工階級,希望孩子靠唸書翻轉階級。

孩子走上我們為他鋪好的道路,就像父母精雕細琢的雕像,希望孩子成為他們心中的那個樣子,所以會有醫生世家、律師世家、學術世家,希望孩子也成為家族的驕傲。前一陣子有一齣很紅的戲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描述的就是家長的緊迫盯人對孩子造成的壓力,在這拼教養的時代,也許孩子也須取得自主與家長指導的平衡,就像《複眼人》裡頭的一句話:「沒有一座島的海灘留得住浪。」父母也不可能永遠留住孩子,尊重與自主反而成了父母要學習的重要課題。

Facebook : 查思慢想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查理的沙龍
82會員
75內容數
因為世界很大、很有趣,更希望用多元思維模型來了解不同的事物。 透過不同的角度,讓我們的生活可以更完整一點~
查理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5/30
漫步華爾街是我推薦投資人閱讀的經典,如果你對股票市場沒有概念,藉由重大事件,你可以了解人性,如果你已經是有經驗的老手,也可以從中反思,讓自己更上一層樓。
Thumbnail
2022/05/30
漫步華爾街是我推薦投資人閱讀的經典,如果你對股票市場沒有概念,藉由重大事件,你可以了解人性,如果你已經是有經驗的老手,也可以從中反思,讓自己更上一層樓。
Thumbnail
2020/05/06
人生路漫漫,有些人達到世俗的成功之後發現,人生就是這樣子嗎?當世俗成就不再滿足你,你要如何為生命找到意義?
Thumbnail
2020/05/06
人生路漫漫,有些人達到世俗的成功之後發現,人生就是這樣子嗎?當世俗成就不再滿足你,你要如何為生命找到意義?
Thumbnail
2019/12/24
馬雲曾說:「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起來走原路。」如果思想沒有進化、沒有改變,我們就永遠只是那個最初,最單純的人,這也是我們讀書的目的。以下是今年覺得幾本不錯的書跟大家分享,如果有想要推薦的書,歡迎留言告訴我!
Thumbnail
2019/12/24
馬雲曾說:「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起來走原路。」如果思想沒有進化、沒有改變,我們就永遠只是那個最初,最單純的人,這也是我們讀書的目的。以下是今年覺得幾本不錯的書跟大家分享,如果有想要推薦的書,歡迎留言告訴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些年我常到各中學或大學演講,也在各種活動中接觸到許多年輕人,覺得當代的孩子比起當年的我們聰明、帥氣,並且也比較活潑勇於表達,可是總感覺他們缺乏對生命的熱情,有點得過且過的態度,漂浮不定,對未來的想法也是很功利現實,眼光短淺,也談不上什麼抱負。 許多朋友難免會困惑為什麼年輕人或長於物質最豐盛,生活最
Thumbnail
這些年我常到各中學或大學演講,也在各種活動中接觸到許多年輕人,覺得當代的孩子比起當年的我們聰明、帥氣,並且也比較活潑勇於表達,可是總感覺他們缺乏對生命的熱情,有點得過且過的態度,漂浮不定,對未來的想法也是很功利現實,眼光短淺,也談不上什麼抱負。 許多朋友難免會困惑為什麼年輕人或長於物質最豐盛,生活最
Thumbnail
你喜歡兒子還是女兒呀?要是我有個女兒的話我肯定公主式般的寵她愛她。。。我不要兒子耶,兒子將來還要虧聘禮耶! 重要的事情我必須強調三次 :教育很重要!教育很重要!教育很重要! 不管生男生女都無所謂,只要平安健康就好。 只要是我們的子女我們就有責任在教育上負起責任!
Thumbnail
你喜歡兒子還是女兒呀?要是我有個女兒的話我肯定公主式般的寵她愛她。。。我不要兒子耶,兒子將來還要虧聘禮耶! 重要的事情我必須強調三次 :教育很重要!教育很重要!教育很重要! 不管生男生女都無所謂,只要平安健康就好。 只要是我們的子女我們就有責任在教育上負起責任!
Thumbnail
前言:兒童觀作為「時代的眼神」 對大部分人而言,「童年」乃是一段特殊的時期,與「成年」的階段截然有別。我們都曾經歷過童年,對童年的敘事與回憶往往摻雜著純真、快樂、自由奔放的意象與懷舊之情。然而,「童年」被獨立為一個特殊的時期,並非理所當然的,而是晚近才出現的現象。在過去,人們理解「童年」的時段、內涵
Thumbnail
前言:兒童觀作為「時代的眼神」 對大部分人而言,「童年」乃是一段特殊的時期,與「成年」的階段截然有別。我們都曾經歷過童年,對童年的敘事與回憶往往摻雜著純真、快樂、自由奔放的意象與懷舊之情。然而,「童年」被獨立為一個特殊的時期,並非理所當然的,而是晚近才出現的現象。在過去,人們理解「童年」的時段、內涵
Thumbnail
1.什麼是青春? 長大了以後,你才會知道, 在驀然回首的剎那, 沒有怨恨的青春才會了無遺憾, 如山岡上那輪靜靜的滿月。 2.東方與西方文化對青春的詮釋 問孩子在學校認識哪些同學,然後了解孩子朋友的特質,避免交到令孩子誤入歧途的同學或朋友。(控制孩子的交友狀態) 重視孩子的成績勝過探索世界的能力。
Thumbnail
1.什麼是青春? 長大了以後,你才會知道, 在驀然回首的剎那, 沒有怨恨的青春才會了無遺憾, 如山岡上那輪靜靜的滿月。 2.東方與西方文化對青春的詮釋 問孩子在學校認識哪些同學,然後了解孩子朋友的特質,避免交到令孩子誤入歧途的同學或朋友。(控制孩子的交友狀態) 重視孩子的成績勝過探索世界的能力。
Thumbnail
我看完之後,是覺得對「教養」這件事感覺好像沒有傳言中的那麼恐怖了,因為就像藍教授開宗明義說的,反正不管怎麼做,都會出現「非預期結果」 反而看完會覺得,只要經濟資本、文化資本、陪伴時間,這三個條件有夠,好像也不會出多大問題
Thumbnail
我看完之後,是覺得對「教養」這件事感覺好像沒有傳言中的那麼恐怖了,因為就像藍教授開宗明義說的,反正不管怎麼做,都會出現「非預期結果」 反而看完會覺得,只要經濟資本、文化資本、陪伴時間,這三個條件有夠,好像也不會出多大問題
Thumbnail
從農業時代到工商業時代,演進到現今的資訊數位時代,讓許多父母、小孩們面臨排山倒海不同觀點、角度的聲音,然而要怎麼在這世代有著篩選過濾的技能,卻是每位人......
Thumbnail
從農業時代到工商業時代,演進到現今的資訊數位時代,讓許多父母、小孩們面臨排山倒海不同觀點、角度的聲音,然而要怎麼在這世代有著篩選過濾的技能,卻是每位人......
Thumbnail
握有資源的父母,為孩子打造精心規劃的童年, 但孩子是否能從此走向遂如人意的人生? 拚教養的過程中,究竟誰才是贏家? 或者我們只是被這國際化的浪潮沖刷得看不見確實的方向?
Thumbnail
握有資源的父母,為孩子打造精心規劃的童年, 但孩子是否能從此走向遂如人意的人生? 拚教養的過程中,究竟誰才是贏家? 或者我們只是被這國際化的浪潮沖刷得看不見確實的方向?
Thumbnail
你想像中的童年是什麼樣子的呢?所謂的童年是不是就應該像廣告中一樣,孩子穿著潔白無瑕的衣服在草原上玩耍,無憂無慮。 但是在新課綱、國際化的衝擊下,資源不同的家庭又該如何以不同的親職策略面對這拼教養的世代。
Thumbnail
你想像中的童年是什麼樣子的呢?所謂的童年是不是就應該像廣告中一樣,孩子穿著潔白無瑕的衣服在草原上玩耍,無憂無慮。 但是在新課綱、國際化的衝擊下,資源不同的家庭又該如何以不同的親職策略面對這拼教養的世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