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以防萬一哪天會用到?一起來實驗極主義者教我的20/20整理法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The Minimalists (Joshua & Ryan)”在他們的網站上曾經發佈一篇非常值得參考與實驗的文章,他們提供一個具體、量化的方法,讓大家可以在取捨物品上更有方向!
“Getting Rid of Just-in-Case Items: 20 Dollars, 20 Minutes”
「擺脫『以防萬一』的物品:20美元/20分鐘法則」
它的法則就是,如果你擁有某項物品,而你可以在20分鐘之內,而且花費少於20美元找到它的替代品的話,這項物品就可以擺脫它了!
我們常常留下那些『以防萬一哪天會用到』的物品(Just-in-Case Items),因為我們擔憂未來的不確定性、害怕未來可能有意想不到的變化,但事實卻是「那天」往往等不到,這件事其實是可以確定的!哈
由於這個法則是20美元/20分鐘法則,所以大致上就是到便利商店或類似全聯等日常雜貨店的距離,因此『以防萬一』物品可能包含很少在用的文具、看到一半的書籍雜誌、放很久的藥用物品、過多的清潔用品等等,也就是不算太貴、而且容易在家附近買的到的日常相關物品,B&W建議這類的物品數量限制在1-2個即可,真的用完,想買都非常得方便!

20美元/20分鐘法則的『以防萬一』物品特性:

  1. 價格不算太貴
  2. 購買管道多元且方便
  3. 取代性高
  4. 例如:很少在用的文具、看到一半的書籍雜誌、放很久的藥用物品、過多的清潔用品等等

20美元/20分鐘法則的『以防萬一』物品處理方式與面對態度:

  1. 由於價格相對便宜,不需要囤貨省錢,效益不大
  2. 數量控制在1-2個即可,剩半個去買都來的及
  3. 失去它對生活其實影響不大
除了20美元/20分鐘『以防萬一』物品,那麼40美元/40分鐘『以防萬一』物品呢?
像是少穿但略貴的衣服、彩妝保養品、幾乎全新的小型電器用品、兒童玩具,當然可能也包含一些親朋好友送的紀念品或禮物,這類物品說貴不貴、說便宜有點不便宜,通常背後都有一個「想讓生活或自己變得更好」而買進家中的目的,因此也是最容易累積數量的物品類型
B&W建議這類的物品購買前一定要先思考購買的具體原因與目標,而且稍微回想一下家裡是不是其實已經有類似的物品了!

40美元/40分鐘法則的『以防萬一』物品特性:

  1. 價格有點貴又不太貴
  2. 購買目的通常是「想讓生活或自己變得更好」
  3. 最容易累積數量的物品類型
  4. 不同人生階段可能購買需求會不斷改變
  5. 例如:少穿但略貴的衣服、彩妝保養品、幾乎全新的小型電器用品、兒童玩具,當然可能也包含一些親朋好友送的紀念品或禮物等等

40美元/40分鐘法則的『以防萬一』物品處理方式與面對態度:

  1. 購買前先思考購買的具體原因與目標
  2. 回想一下家裡是不是其實已經有很多類似的物品了
  3. 由於每個人生階段所需物品性質可能不同,因此要多考慮時效性與適切性
除了40美元/40分鐘『以防萬一』物品,那麼80美元/80分鐘『以防萬一』物品呢?
像是全新未使用的電器或廚具、少穿但貴重的衣服、收藏用的包包、貴重的高級酒、不適用的運動器材、樂器等等,這類物品可能是因緣際會下而購買或取得,或是旅遊時一時衝動買下,或是朋友、客戶介紹而買入,當然也可能是個人興趣/志趣而擁有。
這類物品由於價格較高,因此是最難割捨的物品類型,但是往往也是使用頻率最少的類型,處理方式可能透過轉送特定需要的人或是賣出回收一些成本等方式,可能是比較容易接受的方法。

80美元/80分鐘法則的『以防萬一』物品特性:

  1. 價格較貴
  2. 最難割捨但是往往也是使用頻率最少的物品類型
  3. 顯示個人身份或興趣/志趣
  4. 例如:全新未使用的電器或廚具、少穿但貴重的衣服、收藏用的包包、貴重的高級酒、不適用的運動器材、樂器等等

80美元/80分鐘法則的『以防萬一』物品處理方式與面對態度:

  1. 應好好善用並發揮物品的價值
  2. 若是屬於收藏性質,則需要好好保存與管理
  3. 真的用不到的話,可以轉送特定需要的人或是賣出回收一些成本
通常較便宜的物品,例如20美元/20分鐘『以防萬一』物品,我們可以從現在就開始練習檢視它們、篩選它們,是學習整理的入門最佳對象
40美元/40分鐘『以防萬一』物品就可能對部分的人來說會有難以割捨的情況出現,整理的過程切記「千萬不要勉強自己」,如果真的當下檢視物品時,還是有大量物品無法決定去留也沒關係,整理其實是一條漫漫之路,需要時間不斷體驗、感受與學習。
但是為了也給自己一個享受舒適空間的機會(這點非常重要),一旦你感受到「空間」與「留白」的感動與快樂,可能就回不去了(哈)!
人生真的需要一次大整理!
透過檢視自己目前的生活狀態是否裡想、篩選生活所需物品,
可以從20美元/20分鐘『以防萬一』物品開始練習觀察你與物品之間的關係,
再檢視40美元/40分鐘『以防萬一』物品,確認同類物品是否有重複的情況,如果暫時無法割捨也沒關係,可以透過「租用空間」的方式達到「保留物品」及「享受空間」兩個優點,
80美元/80分鐘『以防萬一』物品則需要更佳的存放空間保存它們的價值,「摩爾空間」是不錯的選擇,提供給想要擁有理想生活的你!
布蘭達&維尼的個人網站
布蘭達&維尼的線上課程
PS. 由於我們目前想要專注在內容創造上,因此已不再開課、演講,若有需要系統學習的朋友,請參考以上線上課程喔!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3.4K會員
662內容數
生活不用很多物品,只需要精準的物品、空間、生活模式, 我們享受身上只有足夠的物品、但擁有全世界的無限生活! 最喜歡研究與分享​「整理思維、簡單生活、游牧生活」, 如果這些內容能有一點幫助到這個世界,那就太幸福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極簡人的家 的其他內容
我們發現自己從小就蠻喜歡做計劃、整合事情的,例如做讀書計劃、工作排程規劃等等,希望事情都能夠「掌控在自己手上」,不太喜歡無法掌控的感覺。 為了要能將事情掌控在自己手上,就需要先「整理」,包含「釐清目前的現況」,例如做讀書計劃就要先知道自己有哪幾個科目要念、考試範圍、老師出題習性,以及「設定行動...
「減少」,其實是為了得到「更多」。  減少物品,可以減少收納整理、維持清潔的精力神與時間, 可以減少因為雜亂而煩悶的心情, 可以減少因處理家事雜物額必須捨棄享受小確幸的機會。 可以獲得更多清爽的空間, 可以獲得更清晰的頭腦及更多的創意力, 可以獲得更多時間在自己喜歡的事物上。
我們在實踐極簡生活的過程中,其實並不輕鬆,而且花了很長的一段時間,期間我們歷經無數次的整理、整理、再整理。 一直到最近,我們發現一個極簡生活的美好一天是這樣子的: 【例行】在極為舒服的床墊和棉被中甦醒,並在固定個時間起床,開始一天...
當我們想要開始「整理居家環境」或是想要「實踐簡單生活」,卻有點不太順利時,很有可能是因為「腦內」已經堆積了許多雜物,是時候需要先清理一下了! 腦內雜物一:誤以為的無力感 有時候我們想要完成一件事情,但常常一想到要開始做這件事情就感到很無力,或是感覺好像很麻煩,甚至疑惑自己是否有能力去完成,其實.
身為一個「極簡生活家」,在思考「送什麼禮物給家人朋友」時,我們總是會想得比較久,考量的面向有以下3點: 1. 內心排斥送「實體物品」 身為一個「極簡生活家」,我們所擁有的物品都是令我們滿足的,而且符合我們目前的生活需求,同時我們也不希望再增加任何其他物品,因此我們也不希望自己成為他人物品增加的原因
我們發現很多人都會很好奇: 「極簡主義者是不是都可以存很多錢?」、 「但是不買東西很難耶!」、 「辛苦工作就會想花錢犒賞自己耶!」 究竟極簡主義者的「金錢觀」及「儲蓄觀」是什麼呢?
我們發現自己從小就蠻喜歡做計劃、整合事情的,例如做讀書計劃、工作排程規劃等等,希望事情都能夠「掌控在自己手上」,不太喜歡無法掌控的感覺。 為了要能將事情掌控在自己手上,就需要先「整理」,包含「釐清目前的現況」,例如做讀書計劃就要先知道自己有哪幾個科目要念、考試範圍、老師出題習性,以及「設定行動...
「減少」,其實是為了得到「更多」。  減少物品,可以減少收納整理、維持清潔的精力神與時間, 可以減少因為雜亂而煩悶的心情, 可以減少因處理家事雜物額必須捨棄享受小確幸的機會。 可以獲得更多清爽的空間, 可以獲得更清晰的頭腦及更多的創意力, 可以獲得更多時間在自己喜歡的事物上。
我們在實踐極簡生活的過程中,其實並不輕鬆,而且花了很長的一段時間,期間我們歷經無數次的整理、整理、再整理。 一直到最近,我們發現一個極簡生活的美好一天是這樣子的: 【例行】在極為舒服的床墊和棉被中甦醒,並在固定個時間起床,開始一天...
當我們想要開始「整理居家環境」或是想要「實踐簡單生活」,卻有點不太順利時,很有可能是因為「腦內」已經堆積了許多雜物,是時候需要先清理一下了! 腦內雜物一:誤以為的無力感 有時候我們想要完成一件事情,但常常一想到要開始做這件事情就感到很無力,或是感覺好像很麻煩,甚至疑惑自己是否有能力去完成,其實.
身為一個「極簡生活家」,在思考「送什麼禮物給家人朋友」時,我們總是會想得比較久,考量的面向有以下3點: 1. 內心排斥送「實體物品」 身為一個「極簡生活家」,我們所擁有的物品都是令我們滿足的,而且符合我們目前的生活需求,同時我們也不希望再增加任何其他物品,因此我們也不希望自己成為他人物品增加的原因
我們發現很多人都會很好奇: 「極簡主義者是不是都可以存很多錢?」、 「但是不買東西很難耶!」、 「辛苦工作就會想花錢犒賞自己耶!」 究竟極簡主義者的「金錢觀」及「儲蓄觀」是什麼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現代社會中,推崇極簡主義提倡簡化生活,進而放回生活的重心在自己身上。本書作者以自身經驗探討各種一般人在執行斷捨離時會遇到的問題,並提供觀點進行反思。
Thumbnail
再以大家或許都熟悉的「1件200元」或「3件500元」的話術來舉例,我們往往會為了看似節省了錢而衝動地選擇商家提供的「3件500元」方案。殊不知,陷阱是「我們真的需要買到3件嗎」?很多物品都有保質期限,小心沒有省到錢反而浪費了更多的錢。
  我們從哪裡生出那麼多需要丟掉的東西?一些是商品包裝、一些是免洗餐具,還有衛生紙,總會有衛生紙。其他的呢?可能壞了、不能再運作了、或者過期的食物與調味品(如果是廚餘記得丟到廚餘),也可能因為時間變換,那些過去你喜歡的東西或你常用的東西對你失去了價值,它成了垃圾,無論過去你因何緣故曾經主動想要獲得。
Thumbnail
物品是有形的,體驗和記憶是無形的。因此體驗類的消費不僅能帶來身心的快樂和滿足,也能減少日後維護物品的心力成本。“少一個物品就少一個掛礙、就多一份輕鬆和自由”是我身為斷捨離實踐者多年之後的心得和信念。
Thumbnail
今天在臉書上看到,有網友發出衣物整理的求救文,從他的照片看起來,已經入膏肓之境。我提出的建議是「二分法」。操作模式如下:
Thumbnail
這本書簡單介紹瞭如何透過每天丟棄一件物品的方式來簡化生活。該書作者分享了從日常物品整理到購物方法,以及如何減少物品的故事和方法,提倡以輕鬆方式減少日常物品,並享受更有意義的生活。這本書對於減少過度購物、整理生活環境、提高生活效率提供了一些具體的建議。
Thumbnail
前陣子省錢到有點焦慮,所以當初看到這本書就覺得好救命啊,想說是不是哪邊卡住了,但實際閱讀過後發現,其實作者提出的觀點大多跟我蠻雷同的,反思這段時間的節省,都是屬於「好的」節省,定義為:「為了做想做的事情而省去不一定要做的事情(可以把事情換成東西)。」稍稍鬆了一口氣。
Thumbnail
斷 絕不需要的東西 捨 棄多餘的廢物 脫 離 對物品的執著   買東西原則:東西只留下”我“ “現在” “需要”的 ”我“→以自己為出發點 “現在”→時間軸為當下 “需要”→與想要做區分   捨不得用=浪費物品的價值(物品要使用才可以發揮它的價值)   收納以最少為原則 同類
Thumbnail
斷捨離:人生中的「想要」與「需要」 斷捨離、斷捨離,這是這幾年經常被提及的字眼。 有捨才有得。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你們都是怎麼決定是否要購買某樣東西的呢?
Thumbnail
審視你的物品 花些時間檢視你所擁有的物品 確定哪些是你真正需要的 哪些是多餘的 捨棄不必要的物品 將不再需要的物品捐贈回收或賣出 這將有助於釋放空間 同時減少浪費 投資高質量的物品 當你需要替換某些物品時 考慮購買高質量 耐用的產品 這樣可以減少長期的消費成本 減少購買次數 嚐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現代社會中,推崇極簡主義提倡簡化生活,進而放回生活的重心在自己身上。本書作者以自身經驗探討各種一般人在執行斷捨離時會遇到的問題,並提供觀點進行反思。
Thumbnail
再以大家或許都熟悉的「1件200元」或「3件500元」的話術來舉例,我們往往會為了看似節省了錢而衝動地選擇商家提供的「3件500元」方案。殊不知,陷阱是「我們真的需要買到3件嗎」?很多物品都有保質期限,小心沒有省到錢反而浪費了更多的錢。
  我們從哪裡生出那麼多需要丟掉的東西?一些是商品包裝、一些是免洗餐具,還有衛生紙,總會有衛生紙。其他的呢?可能壞了、不能再運作了、或者過期的食物與調味品(如果是廚餘記得丟到廚餘),也可能因為時間變換,那些過去你喜歡的東西或你常用的東西對你失去了價值,它成了垃圾,無論過去你因何緣故曾經主動想要獲得。
Thumbnail
物品是有形的,體驗和記憶是無形的。因此體驗類的消費不僅能帶來身心的快樂和滿足,也能減少日後維護物品的心力成本。“少一個物品就少一個掛礙、就多一份輕鬆和自由”是我身為斷捨離實踐者多年之後的心得和信念。
Thumbnail
今天在臉書上看到,有網友發出衣物整理的求救文,從他的照片看起來,已經入膏肓之境。我提出的建議是「二分法」。操作模式如下:
Thumbnail
這本書簡單介紹瞭如何透過每天丟棄一件物品的方式來簡化生活。該書作者分享了從日常物品整理到購物方法,以及如何減少物品的故事和方法,提倡以輕鬆方式減少日常物品,並享受更有意義的生活。這本書對於減少過度購物、整理生活環境、提高生活效率提供了一些具體的建議。
Thumbnail
前陣子省錢到有點焦慮,所以當初看到這本書就覺得好救命啊,想說是不是哪邊卡住了,但實際閱讀過後發現,其實作者提出的觀點大多跟我蠻雷同的,反思這段時間的節省,都是屬於「好的」節省,定義為:「為了做想做的事情而省去不一定要做的事情(可以把事情換成東西)。」稍稍鬆了一口氣。
Thumbnail
斷 絕不需要的東西 捨 棄多餘的廢物 脫 離 對物品的執著   買東西原則:東西只留下”我“ “現在” “需要”的 ”我“→以自己為出發點 “現在”→時間軸為當下 “需要”→與想要做區分   捨不得用=浪費物品的價值(物品要使用才可以發揮它的價值)   收納以最少為原則 同類
Thumbnail
斷捨離:人生中的「想要」與「需要」 斷捨離、斷捨離,這是這幾年經常被提及的字眼。 有捨才有得。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你們都是怎麼決定是否要購買某樣東西的呢?
Thumbnail
審視你的物品 花些時間檢視你所擁有的物品 確定哪些是你真正需要的 哪些是多餘的 捨棄不必要的物品 將不再需要的物品捐贈回收或賣出 這將有助於釋放空間 同時減少浪費 投資高質量的物品 當你需要替換某些物品時 考慮購買高質量 耐用的產品 這樣可以減少長期的消費成本 減少購買次數 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