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4|閱讀時間 ‧ 約 11 分鐘

施洗或嫁接?基督教吸納文化器物的各種想像 (10)

本篇集中談論本株,嘗試在歷史、文化、語言等入手,初步理解中國武術背後的理念、信仰。要事先聲明:武術是一種運動,冷靜旁觀,看筆者紙上談兵,難免感到有點言不及義。
有關中國武術(兵器)的記載,超過二千年歷史,但有關拳術的記載相對少而零散(1),明、清以降才有較清晰的記錄,發展成完整系統。基於這個背景,坊間的武術史著作,例如于志均撰寫的《中國傳統武術史》(2);或梁挺撰寫的《詠春根源考及衍演發展史》(3),都指出有關拳術的開創傳承歷史,例如所謂「達摩東渡創少林」、「張三丰武當傳太極」等典故,皆有可疑之處(4)。部份武術流派,本來就不是由宗教信仰衍生出來,反而是宗教團體吸納民間武術(5)(有不同觀點,容後再述)。種種故事背後,或為附會,或為發揮凝聚門派生徒的功用,尤其是洪拳詠春等嶺南拳術,傳承者很多是反清秘密團體成員,透過聲名顯赫或德高望重的老祖宗,把成員組織起來,方便動員。
那些典故,既有史實,亦有穿鑿附會。故此,探究傳統中國武術背後的理念、信仰等,不能單單留意門派流傳下來的傳說及歷史人物故事。若把當中的怪異仙佛,簡化為「與靈界聯繫」,就更易捉錯用神。
筆者認為,把重點放在個別門派的拳術理論及作品,更容易發現及了解有關理念信仰的根源。不過,這個恐怕是另一個麻煩的開始。我嘗試抄錄明代拳師王宗岳(不是武當山張三丰!)撰寫的《太極拳論》(《拳論》)(6)作為例子,全文不足四百字,是各家各系太極拳的理論基礎。原來「拳術秘笈」,就是這個樣子
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無過不及,隨曲就伸。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黏。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雖變化萬端,而理為一貫。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然非功力之久,不能豁然貫通焉。 虛靈頂勁,氣沈丹田,不偏不倚,忽隱忽現。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仰之則彌深,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獨知人,英雄所向無敵,蓋皆由此而及也。斯技旁門甚多,雖勢有區別,概不外乎壯欺弱、慢讓快耳!有力打無力,手慢讓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關學力而有為也。察「四兩撥千斤」之句,顯非力勝。觀耄耋能禦眾之形,快何能為?立如平準,活似車輪;偏沈則隨,雙重則滯。每見數年純功,不能運化者,率自為人制,雙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須知陰陽:黏即是走,走即是黏;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相濟,方為懂勁。懂勁後愈練愈精,默識揣摩,漸至從心所欲。本是捨己從人,多誤捨近求遠,所謂差之毫釐,謬之千里,學者不可不詳辯焉!是為論。
糟糕,通篇充滿了術數、道家語言,例如:「太極者,無極而生」,接下來,「陰陽之母」、「階及神明」、「須知陰陽」、「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相濟」,是否在其中涉及甚麼秘術?
這裡,要開展一小段辨別「以今非古」和「以今語釋古語」的論說。

以今非古 vs 以今語釋古語

讀中國古籍,尤其醫卜星相類,術數、道家用語俯拾皆是,然而上述《拳論》的陰陽太極,與民間道教裡的陰陽太極是同一回事嗎?細讀上文,就會發現《拳論》關心的是使勁發力、剛柔緩急,都是關於對敵搏鬥過程中的制勝之道。例如"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談的是使對手「攻擊失效、落空」的基本原則(7),即是不和對手鬥「蠻力」,達到後段「四兩撥千斤」、「捨己從人」的地步。
還是有點玄?或者可以借用拔河這種遊戲做個解說。拔河雙方都在比拚力量,但若果其中一方突然放鬆手上繩索,另一方就會失去重心跌倒,甚至受傷。舉一反二,若果對方向我直衝,我可選擇正面對撞,看誰的骨頭硬;亦可側身避開,任他撲空跌倒。這些應對動作,接近”左重左虛,右重右杳”的境況。
舉一反三,把陰/陽「換算」為攻/守、進/退、動/靜等,說穿了,都是對戰之道,一點也不神秘。但「古人」為甚麼偏要把話說得那麼莫測高深?總要語帶「陰陽」一番?
也許是故意為之,藉此保護拳師自己的飯碗,無可厚非。但我們不妨大膽地「斷言」:「陰陽丹道」之語,本來就是古人的基本科學用語。這個想法並非由筆者原創,我嘗試借用其他人撰寫的文字,簡述這個想法:
本義的術數即是以陰陽五行生剋制及易象爻變之理為主要內容的一套 …… 古代數學規劃系統。中國古代的宇宙論是有機自然觀,宇宙中各範疇是不分隔的、混然一體的,宇宙生生不已,各範疇相互交流消息而生變化,而術數就是古人初步描寫和規劃這些「交流消息」(各範疇互相影響所透過的手段)的一套模糊數學觀念......本義的術數有神秘主義傾向,故十分自然地附會各種民間迷信雜說,而成俗化義的術數,一種推測個人和國家的氣數命運的方法。(8)
前人之所以要使用大量抽象(甚至帶宗教色彩)的辭彙述事,很大程度是基於時代條件。始終古時對人體結構的認知有限,又沒有現代的運動科學作補充。要令習者明白拳術箇中的道理,並構建一個完整體系,惟有以拳師自身的感受出發,再輔以各類紮根中國的理論如中醫、哲學、道家玄學等。(9)
要令傳統武術拋棄國學的語言,著實是個艱巨任務,畢竟國術本身就包含著着很多傳統思想。以形意拳為例,它的基本拳式:劈、崩、鑽、炮、橫,便是用五行命名。至於它的晉昇途徑,則是借道家的「煉精化氣」學說作台階。每當內家拳師描繪武學高深處時,亦往往都會用丹道語言加以潤飾。(10)
故此,當我今天企圖「以今非古」批評古人傳承武術用語「不科學」時,應該理解時代的局限。不用陰陽五行丹道術語,難道指望古人懂得用微積分、向量、人體力學表述拳理?
不厭其煩,再舉兩個例子,選自《棋經》及《天工開物》:
  1. 棋經十三篇 (北宋‧張擬)(11) 「夫萬物之數,從一而起。局之路,三百六十有一。一者,生數之主,據其極而運四方也。三百六十,以象周天之數。分而為四,以象四時。隅各九十路,以象其日。外周七二路,以象其候。枯棋三百六十,白黑相半,以法陰陽。」 上文談論棋藝(圍棋),也要先行「法陰陽、象周天四時」一番,但《棋經》接續下去,沒有指向漫畫《棋魂》那種「靈界經歷」,只是沉醉在黑白二字走向。毋關占卜,只有對奕。
  2. 天工開物 (明‧宋應星)(12) 「凡火藥以消(硝)石硫磺為主,草木灰為輔,消性至陰,硫性至陽,陰陽兩神物相遇於無隙可容之中,其出也,人物膺之,魂散驚而魄齏粉。」 若果我們「以今語釋古語」,把至陰、至陽、神物相遇「換算」為強氧化劑、強還原劑(?)及氧化還原反應,整段文字就會脫離倚天劍砍屠龍刀那種「神物相遇」,變為描述一個中學實驗室習作,只要注意安全措施,就不會弄得「魂飛魄散」。
以上論說,會否太寬鬆,忽視了傳統武術中「隱藏/隱蔽」的宗教成份?會。留意筆者引述的觀點,皆出自近人撰寫,已非純粹古人原意,並帶有強烈的去神秘化/脫魅筆觸。套入嫁揭範式,引述的觀點不單描述事實,同時踏入/開展脫株階段,為部份枝椏進行「還俗」過程,至於是否成功去神秘化/脫魅,,案例各異,難以劃一。筆者只是試圖打開一扇門,既探究武術非宗教一面,亦進一步尋找去神秘化/脫魅/脫株/還俗的可能性。
假如上述「時代局限」論說未能充分解釋(以今語釋古語)某個段落或現象,毋須訝異,事情那會如此三言兩語就解決了?理解本株/武術的過程,從來難以「一言以貫之」。筆者為「陰陽」辯解,同時明白「陰陽」實實在在有機會指向靈界意涵,例如電視台「靈異節目」內提及的陰陽眼,如何「換算」,也不可能解作「左右眼」、健康/弱視眼等等。
通篇陰陽五行丹道術語的古籍,也許不涉鬼神,世俗得很;有些玄學家言必能量、力場、細胞、磁場、腦電波等等,骨子裡原來依然是寄情宿命,「為小人謀」。吸納文化器物,具象化之,類似日本刺身拔除小骨刺的過程。以為認清底蘊,拔除淨盡,一口咬下,方知骨鯁在喉。筆者選擇步步為營,亦明白主內肢體選擇敬而遠之的因由。
下一篇繼續談論本株,嘗試再深入一點,探究中國拳術背後的《老莊》、《周易》思維。若感覺這篇太寬鬆,下回就看一個可能令基督徒卻步的例子。對,只令基督徒感到躊躇而已。
(……未完成)
註:
(1) 《 于志鈞《中國傳統武術史》讀後感 - 關於拳術的起源》(2010) http://lsw1230795.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2299416
(2) 《中國傳統武術史》(2006),于志均,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3) 《詠春根源考及衍演發展史》(2006),梁挺,良仕行。
(4) 《破百年迷思 — 唐豪〈少林武當考〉》(香港01/武備志)(2018) https://www.hk01.com/武備志/146393/破百年迷思-唐豪-少林武當考
(5) 《淺談道教武術》 (香港01/武備志)(2017) https://www.hk01.com/武備志/93627/淺談道教武術
(6) 太極拳經 (維基文庫)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太極拳經
(7) 《太極拳論解》(顧留馨,1908–1990)對這一段文字的解說 http://www.csghs.tp.edu.tw/~chic/page_m/n3-3-c7.html
(8) 《術數批判》(1989)(2–3頁),陳雲根,天地圖書。
(9) 《不明覺厲還是不知所云?》 (香港01/武備志)(2018) https://www.hk01.com/武備志/189456/思想-不明覺厲還是不知所云
(10) 《國術與國學》 (香港01/武備志)(2018) https://www.hk01.com/武備志/71960/國術與國學
(11) 《棋經十三篇》(論局篇第一) (維基文庫)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棋經#論局篇第一
(12) 《天工開物》(佳兵第十五/火藥料) (維基文庫)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天工開物/火藥料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