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有價值的知識,是人們願意付費取得的知識,不要認為付費會局限使用者數量,無法達到規模經濟;如果你能提供天使創投的所有資訊,根本不需要擔心使用者流量,重點是平台機制能否讓使用者提供有價內容---推書的一千種方法
問答型平台的誤區
規劃問答型平台最大的誤區就是把問答當作知識,如果你想走大眾市場,「問答」不過是個餌,是聚集群眾的開端,不是平台運作的主題;只有知識型平台,問答才是主題。
因此,當你把問答型平台當作社群平台經營時,問答這個功能本身就已經限制了平台的發展性,要做贏開放式平台永遠不可能;既然受眾是所有人,為何一開始就限制平台的發展性?
然而,走向知識型問答平台,也有一個非常大的誤區,就是覺得受眾群體非常小,因此,在規劃營運路徑時,把內容與功能都局限在一種專業裡,不懂得任何一種專業都無法在市場中獨活,必需把專業放在產業鏈裡才能串連整個市場。
就像程式設計專業,平日裡會接觸的人非常少,但,當你把「直接」變成「間接」時,整個市場觀就不同了!關鍵是最終產品的受眾,而不是程式設計專業。也就是說,任何專業放在不同市場中,與大眾直接接觸的最終產品就會不同,例如車市場與家電市場的產品形態幾乎不同,但都有程式設計專業在其中。因此,平台走向車市場與家電市場的機制規劃就會非常不同;雖然以網路市場做為主題感覺受眾最大,但也容易變成無頭蒼蠅,與其如此,還不如把市場定位在創業來的容易經營。
這也就是為什麼,專業形態網站經常會走到一半停滯不前的原因,專業形態網站把受眾規範在特定族群的原因,是要綁定足夠運作平台的受眾規模,然後才能往下發展;認為市場就是這麼大,代表經營者只看見舊市場。限制受眾,是為了一開始的群聚,然後利用同屬性的社群,往一個方向發展才會快且有力量;若群聚之後沒了下一群新受眾,那就本末倒置了!平台永遠都有下一群受眾。
付費型問答平台
付費不見得是高牆,關鍵是多少人可以輕易的進入你的平台,如果任何人都想利用平台來賺錢,同時進入門檻很低時,付費不但不會成為高牆,反而會變成平台動能,只要授予足夠的權限,讓參與者覺得有利可圖,即使是路人甲也能利用平台上的機制賺錢,就能創造規模經濟;但,千萬別把創意發想工作交給使用者,你必需設定主題教會使用者如何利用平台工具賺錢。
例如投票機制,任何人都可以發起投票,每票都須付費,當投票數量達標時,發起人就可以獲得總投票的百分之二十收益;相反,若未達標,所有費用歸還給投票人。這麼一來,使用者只要專心思考什麼樣的主題能吸引大眾投票就好,而不是思考投票機制能怎麼賺錢。
我們也可以加上專題追蹤工具,發起人提供專題、內容與限定方向,讓使用者付費訂閱,若訂閱人數達標,專題就能接著進行,若未達標,同樣歸還所有訂閱費用。這個功能可以使用在專題新聞,所有新聞所呈現的內容都只是皮毛,就像浮冰一樣,你只會看到總體的百分之三十,若要看到整體,就必須以專題方式報導,不斷的追蹤後續。當專題內容追蹤完畢後,發起人可以提撥訂閱收益來開放整個專題內容。
這樣一來,除了使用者只要專心提供能賺錢的專題內容,平台也能留下最好的專題吸引各種不同族群,同時也能當成教學範本。
最後是最重要的問答機制,發起人付費尋求最佳解答,其他使用者只能看到問題,無法看到答案,若也想知道答案,就要付相同的費用,因此,越多人看解答,解答者就能獲得越多收入;你必須設定最好的答案,否則,一段時間過後,你就看不到最佳解答了!當總體數字達標後,發起人能獲得總體收益的百分之二十,當解答者收益達標後,也會完全開放解答。這樣一來,平台對外開放的問答,就會是最有價值的內容。
當然,還有許多市場上所沒有的機制可以提供,例如影片專題、教學專題,甚至是媒合與策展也都是能執行的模式。
*****
書中主題:Usenet軟體,使用起來非常不友善,光是連線上網就相當困難...儘管有這些不便的障礙,萊特發現,線上討論組群非常活躍...
書名:機器,平台,群眾如何駕馭我們的數位未來
作者:安德魯.麥克費(AndrewMcAfee)、艾瑞克.布林優夫森(ErikBrynjolfsson)
譯者:李芳齡
出版者: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初版四刷:2018年3月14日
ISBN:978-986-479-36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