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與遺忘的鬥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抗爭者留在荃灣的「光復香港,時代革命」、「I miss u 梁天琦」塗鴉已被油漆覆蓋,猶如曉欣的遺書,彷彿從沒存在過一樣。除名毀憶,是港共政權正在做的事,但果真有效嗎?香港人會忘記六月至今所流過的血淚和汗水嗎?不見得。只怕政權越要老百姓忘記,老百姓越記得刻骨銘心。看看小朋友都聲嘶力竭高呼「香港人加油」,就會明白那種刻骨銘心的程度。
除名毀憶 (又稱記錄抹煞) 始於古羅馬時期,元老院以去除某人生前留下的種種痕跡 (如銘文、雕像、貨幣、文字記錄等),作為對該人的懲罰。帝俄時期,伊莉莎白發動政變奪權,伊凡六世母子被囚禁。民間有伊凡名字和頭銜的硬幣、公文和出版物,都被有組織地沒收和銷毀。此乃除名毀憶一顯例。蘇聯管治時期,秘密警察首腦、「大清洗」主要執行者之一尼古拉.伊萬諾維奇.葉若夫,被打成「德國間諜、托洛斯基陰謀集團成員,謀殺史太林」。其和史太林同行的影像立即從照片中被抹去,猶如他不曾和史太林同行一樣。這也是另一次除名毀憶。
要對抗當權者的除名毀憶,別無他法,就是好好記著那道血痕、那種刺痛。米蘭.昆德拉說:「人類對抗權力的鬥爭,就是記憶與遺忘的鬥爭。」放下那道血痕、那種刺痛,等於妥協退讓,讓當權者得逞。
曾俊華做「和事佬」,撰文說:「香港病了,而且還病得很重」、「這不是一場戰爭。這裡沒有死敵,有的只是家人。我們大家有不同的年紀、不同的職業、不同的身分,還有不同的政治信念;但我們都是香港人,是住在同一屋簷下的一家人。這是我們之間最基本的共同基礎」、「既然我們是一家人,我們就有可能做到那最難做的事:寬恕與和解。」
阿 John,寬恕、和解誰不想?但黑警做了些什麼?新屋嶺密室恐怖審問,抗爭者被打至骨折,少女子宮被踢至出血。尖沙咀救護員被射盲右眼現在仍不見光明。七百名義士被捕。六名烈士殉身。他們本來都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個人,有自己美滿的人生,為何他們要受這種苦?他們受了委屈,我們作為其同伴,不報仇,搞寬恕、和解?此在情在理根本說不通!寬恕、和解可以,有朝一日落實轉型正義,林鄭一眾高官及黑警被送上國際法庭受審,他們獲應得的懲罰,屆時即可以寬恕、和解。否則,任何時候提出寬恕、和解都不適宜。
況且,中共及其傀儡玩拖字訣,以遺忘磨蝕抗爭者心志。「對話平台」由唐英年、錢大康、曾鈺成等組建。唐英年是「反暴力、救香港」集會發起人,錢大康拒譴責警方及陪學生到警總投訴、曾鈺成出席過「守護香港」集會並發言。「對話平台」真是坦誠對話?更似是換取時間拉一派打一派,削弱抗爭者勢力。有網友心水清,找出 2014 年佔領期間與林鄭對話的四位學生的下場,周永康、羅冠聰、岑敖暉、鍾耀華在佔領結束後皆被判監。寬恕、和解?還敢嗎?
銘記那道血痕、那種刺痛走下去,會為香港帶來什麼樣的局面,不得而知。可以知道的是,抗爭無疾而終,香港人會落得怎樣的下場。
跟八旬老父聊天,他對英國駐港總領事館僱員港人鄭文傑在深圳被行政拘留深感不滿:「你拉還拉丫,邊有可能屈人地叫雞?人地有女朋友架。」其實,堆砌冠冕堂皇的理由去做非法拘捕,乃中共的常態。陳日君說得好,中共隨時可以羅織罪名。沒有做過?誰在意,總之就是要鎖要拉。竊以為這是反送中最主要的原因,也是香港人恐共的原因。
有了李波、桂民海、林榮基的前科,鄭文傑事件實在不足為奇。不想這些事態成為香港日常,就要堅持「光復香港,時代革命」、「五大訴求,缺一不可」。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主要闡述及析論歷史、哲學,兼及文學、通識.......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記者會本來是用作解畫的。可是,當越來越多確鑿到不容置疑、不容辯駁的證據擺在眼前,解畫反成為撒謊,記者會淪為大話場。很簡單,now 新聞已有清晰片段顯示少女救護員為布袋彈所傷,為何夾硬要說不排除是抗爭者的鋼珠呢?香港法治堅實後盾,元朗恐襲、福建幫北角打人、荃灣和將軍澳斬人事件,警方有無拘捕及控告涉事兇
818 民陣流水式集會,僅銅鑼灣、天后、維園一帶人流,有一百七十萬,訴求單一:止黑暴,制警亂。這麼清晰的民意,如果政府都拒絕正視黑警施暴、警黑合作,反對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此一政府都算無藥可救。偏偏政府在集會不久即表示「遺憾」,然後吹噓警隊服務表現如何令人滿意,無藥可救恐怕是事實。 整場集會,大雨滂
少女救護員被黑警射盲了眼,眼罩有布袋彈為證,林鄭和一眾黑警依然可以矢口否認,說什麼不排除是抗爭者的鋼珠所致。 「鋼珠說」出自央視新聞:「(女子) 被同伙 (用鋼珠槍) 擊中眼睛」、「(她) 曾負責派錢給示威者」。央視是中共的喉舌,用幕後大靠山故意製造出來的假新聞來還自己清白,香港人會信嗎?一句真心誠
香港經歷八一一後,或許口誅筆伐已無大作用,看著少女血流披面的相片,我恨不得將行兇的魔警全部殺掉。這類窮兇極惡的魔頭,為何可逍遙法外?據說警察群組內部紛紛以此魔頭為英雄,這是一隊什麼警隊?配叫做警隊嗎?魔頭不亦樂乎,可憐一心為香港、希望前線義士少受些傷的少女救護員賠上了一生的視力、一生的容貌,這樣公平
許多人不想講,亦不敢講,但事實的確是香港正在經歷一場人道災難。 自七月起,黑警施放催淚彈明顯越來越放肆,不僅指數量,而是施放地點都有問題。元朗、沙田、黃大仙、深水埗等地,周圍都是民居,又有老人院,黑警有想過催淚煙會影響小朋友、老人家嗎?就網上一些相片所見,上環一役,有小朋友吸入催淚煙淚流不止,大圍催
八月五日的七區罷工集會最終演變成衝擊警署,加上放火、掟磚、破壞交通燈等激烈行為,部份和理非抗爭者開始有微言。林鄭見記者,說事件已經變質,其實是投溫和抗爭者所好,乘機大玩分化,從而削弱抗爭者力量。按照過去慣例,較為勇武、激進的一群,要麼鞭撻和理非抗爭者「革命不是呃 like」,「切割咪切割」;要麼完全
記者會本來是用作解畫的。可是,當越來越多確鑿到不容置疑、不容辯駁的證據擺在眼前,解畫反成為撒謊,記者會淪為大話場。很簡單,now 新聞已有清晰片段顯示少女救護員為布袋彈所傷,為何夾硬要說不排除是抗爭者的鋼珠呢?香港法治堅實後盾,元朗恐襲、福建幫北角打人、荃灣和將軍澳斬人事件,警方有無拘捕及控告涉事兇
818 民陣流水式集會,僅銅鑼灣、天后、維園一帶人流,有一百七十萬,訴求單一:止黑暴,制警亂。這麼清晰的民意,如果政府都拒絕正視黑警施暴、警黑合作,反對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此一政府都算無藥可救。偏偏政府在集會不久即表示「遺憾」,然後吹噓警隊服務表現如何令人滿意,無藥可救恐怕是事實。 整場集會,大雨滂
少女救護員被黑警射盲了眼,眼罩有布袋彈為證,林鄭和一眾黑警依然可以矢口否認,說什麼不排除是抗爭者的鋼珠所致。 「鋼珠說」出自央視新聞:「(女子) 被同伙 (用鋼珠槍) 擊中眼睛」、「(她) 曾負責派錢給示威者」。央視是中共的喉舌,用幕後大靠山故意製造出來的假新聞來還自己清白,香港人會信嗎?一句真心誠
香港經歷八一一後,或許口誅筆伐已無大作用,看著少女血流披面的相片,我恨不得將行兇的魔警全部殺掉。這類窮兇極惡的魔頭,為何可逍遙法外?據說警察群組內部紛紛以此魔頭為英雄,這是一隊什麼警隊?配叫做警隊嗎?魔頭不亦樂乎,可憐一心為香港、希望前線義士少受些傷的少女救護員賠上了一生的視力、一生的容貌,這樣公平
許多人不想講,亦不敢講,但事實的確是香港正在經歷一場人道災難。 自七月起,黑警施放催淚彈明顯越來越放肆,不僅指數量,而是施放地點都有問題。元朗、沙田、黃大仙、深水埗等地,周圍都是民居,又有老人院,黑警有想過催淚煙會影響小朋友、老人家嗎?就網上一些相片所見,上環一役,有小朋友吸入催淚煙淚流不止,大圍催
八月五日的七區罷工集會最終演變成衝擊警署,加上放火、掟磚、破壞交通燈等激烈行為,部份和理非抗爭者開始有微言。林鄭見記者,說事件已經變質,其實是投溫和抗爭者所好,乘機大玩分化,從而削弱抗爭者力量。按照過去慣例,較為勇武、激進的一群,要麼鞭撻和理非抗爭者「革命不是呃 like」,「切割咪切割」;要麼完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2024年7月1日,香港淪陷五週年,臺灣舉辦追思會,分享了一群香港人的故事。香港政府的偏袒大陸人政策,以及國安法23條讓臺灣人不敢支持香港人,限制了香港人的政治自由與前途。活動詳情請留意赴湯 2.0專頁。
Thumbnail
「如果制度令無辜的市民受害、令公義無法彰顯,那麼,我們就有充分的理由去反抗那些僵化的制度。」
Thumbnail
我認為罵法院和政府已經沒意義了,它本來就是個臟東西,你把它分析得再透徹也無濟於事。在這裏說幾點我對香港民主人士的建議。。 1、香港民運最開始定調的時候就有問題,香港這些年一直在喊獨立,這就不是一個理性的口號。從這點來看,香港的民運系統就缺少可執行的指導思想。。其最大的弊端就是大陸的左派人士也不能同意
Thumbnail
1947年3月25日,嘉義火車站前的廣場上,德高望重、在幾天前代表地方前往談判的菁英們:潘木枝、盧炳欽、陳澄波、 柯麟,雙眼被上衣遮蔽、向後揹的手被電線綑綁,一步步拖行前進,隨後遭槍決示眾。 瞬間,他們胸口所淌出的,是全體台灣民眾的血,血流不止至今。
Thumbnail
陳欽生從馬來西亞來到臺灣求學,卻意外捲入政治事件,被冤判入獄。如今,他積極參與人權教育,致力推動轉型正義。他的故事提醒我們不能忘記歷史,並且需要受難者與整個社會的共同合作來達成真正的「創傷療癒」。
曾經在紀念二二八事件的場合,我見過一位七旬老翁,瘦小且頭髮花白,他是政治受難者陳欽生先生。五十年前,他從馬來西亞前來台灣就學,卻沒想到後來牽扯進美國新聞處爆炸案。國家暴力不只向他施壓了十二年的冤獄生活,也剝奪了他獲得幸福的權利。 集體創傷的復原 國家人權委員會拍了一系列人權影片,將白色恐怖受
「這個人很重要嗎?」是現代許多人在面對轉型正義時會發出的疑問,歷史在經過時間的洗刷後逐漸淡出了大眾的視野,但在某些人的心中,卻依舊是一道難以忘懷的疤。
寫在前面: 林夕填詞以來參與過很多大大小小的講座和訪問,他分享過不少創作理念,都是這很寶貴的內容。自被佚名事件後,有許多大陸討論林夕的興趣小組一一消失。2023年的新年忽然有感,我深信香港歌詞是香港文化的重要遺產,而夕爺是香港的詞人,為什麼還要假手於他人保育呢?於是我開始把他的訪問內容慢慢地整理成
「三姓公廟」,從一個小小的陰廟,到全臺唯一二二八紀念廟,乃至於今日的三聖公廟,關於受難者的記憶日益模糊難辨,凸顯了紀念即遺忘的危機;而《沒有過去的受難者》,則是呈現著紀錄如何抗拒遺忘的過程,它讓受難者的身影在公共領域中變得可見。
Thumbnail
當我的故鄉 – 香港 – 正面臨被逐步瓦解摧毀,我們可否依樣畫葫蘆,為香港存一個備份,好待劫後復修;或將來在異地重啟?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2024年7月1日,香港淪陷五週年,臺灣舉辦追思會,分享了一群香港人的故事。香港政府的偏袒大陸人政策,以及國安法23條讓臺灣人不敢支持香港人,限制了香港人的政治自由與前途。活動詳情請留意赴湯 2.0專頁。
Thumbnail
「如果制度令無辜的市民受害、令公義無法彰顯,那麼,我們就有充分的理由去反抗那些僵化的制度。」
Thumbnail
我認為罵法院和政府已經沒意義了,它本來就是個臟東西,你把它分析得再透徹也無濟於事。在這裏說幾點我對香港民主人士的建議。。 1、香港民運最開始定調的時候就有問題,香港這些年一直在喊獨立,這就不是一個理性的口號。從這點來看,香港的民運系統就缺少可執行的指導思想。。其最大的弊端就是大陸的左派人士也不能同意
Thumbnail
1947年3月25日,嘉義火車站前的廣場上,德高望重、在幾天前代表地方前往談判的菁英們:潘木枝、盧炳欽、陳澄波、 柯麟,雙眼被上衣遮蔽、向後揹的手被電線綑綁,一步步拖行前進,隨後遭槍決示眾。 瞬間,他們胸口所淌出的,是全體台灣民眾的血,血流不止至今。
Thumbnail
陳欽生從馬來西亞來到臺灣求學,卻意外捲入政治事件,被冤判入獄。如今,他積極參與人權教育,致力推動轉型正義。他的故事提醒我們不能忘記歷史,並且需要受難者與整個社會的共同合作來達成真正的「創傷療癒」。
曾經在紀念二二八事件的場合,我見過一位七旬老翁,瘦小且頭髮花白,他是政治受難者陳欽生先生。五十年前,他從馬來西亞前來台灣就學,卻沒想到後來牽扯進美國新聞處爆炸案。國家暴力不只向他施壓了十二年的冤獄生活,也剝奪了他獲得幸福的權利。 集體創傷的復原 國家人權委員會拍了一系列人權影片,將白色恐怖受
「這個人很重要嗎?」是現代許多人在面對轉型正義時會發出的疑問,歷史在經過時間的洗刷後逐漸淡出了大眾的視野,但在某些人的心中,卻依舊是一道難以忘懷的疤。
寫在前面: 林夕填詞以來參與過很多大大小小的講座和訪問,他分享過不少創作理念,都是這很寶貴的內容。自被佚名事件後,有許多大陸討論林夕的興趣小組一一消失。2023年的新年忽然有感,我深信香港歌詞是香港文化的重要遺產,而夕爺是香港的詞人,為什麼還要假手於他人保育呢?於是我開始把他的訪問內容慢慢地整理成
「三姓公廟」,從一個小小的陰廟,到全臺唯一二二八紀念廟,乃至於今日的三聖公廟,關於受難者的記憶日益模糊難辨,凸顯了紀念即遺忘的危機;而《沒有過去的受難者》,則是呈現著紀錄如何抗拒遺忘的過程,它讓受難者的身影在公共領域中變得可見。
Thumbnail
當我的故鄉 – 香港 – 正面臨被逐步瓦解摧毀,我們可否依樣畫葫蘆,為香港存一個備份,好待劫後復修;或將來在異地重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