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閱讀|幸福是我們的義務(方格子推薦閱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幸福是我們的義務這本書有四個章節,主要在探討瑞典的「家庭」「教育」「工作」和「幸福」。
我喜歡瑞典人的家庭觀念,刻意安排相聚時刻,聚時同歡同樂,分享彼此能夠分享的事物,但又會刻意保持彼此的距離,尊重彼此的生活,即便已老已弱,依然如此。工業革命前,全世界的家庭模式差異不大,以家族型態存在,長輩威權,代代之間權利義務依存的關係相當緊密,我一直很納悶為什麼工業革命後,西方與東方會有如此巨大的差異?作者開宗明義即說明,瑞典的教育強調兩件事-知識與民主,還會不斷提醒老師「正確思考很重要,自由思考更重要」,在這樣教育氛圍下長大的人民,自然很難被拘束在威權的體制中。這個想法我還在思考,但我期許自己老去之時,能與孩子做到親密不失獨立,唯有如此,才能讓晚輩真正的尊敬長輩。
台灣對教育極為看重,但怎麼改都不見成效,瑞典是怎麼做到的呢?原來他們會先站在學習者的角度了解學習的機制,再回到教師的角度思考如何做最有效的學習,從老師是知識的載體指導學子轉換到老師是引導人,引導學生和世界接觸、產生激盪,以養成自主探索新事物的習慣,同時培養能理性分析資訊的批判能力。老師必須要有強而有力的專業和教育知識為後盾,加上精心設計和安排才能成功。書裏舉了許多例子說明,十分值得一讀,大開我的眼界。
「翻轉教育,從翻轉社會開始」提到上進的動力不應該源自於恐懼,基層勞工能擁有尊嚴和好的生活條件,才是瑞典人民降低對高學歷高薪水工作執著的原因,沒有「唯有讀書高」的觀念,學子的升學壓力才能減輕。台灣希望階級流動,但僅限於下往上,晉升之後的人,又重複不公平的規則好維持自己的地位,作者認為唯有改善各階層勞工的條件與權益,教育才有可能翻轉。
最後,作者提到左派社會主義(分享紅蘿蔔)與右派資本主義(被鞭子奴役),北歐是社會民主主義高稅賦國家,他們願意提供各式補助與保障,看起來像是白吃的午餐,目的是為了讓有需要的人享用一段時間後,可以改善自身的狀況,而不會陷於無法自拔的困境。思辨教育、社會觀念、福利制度相互牽連影響,造就我們看到的北歐。
閱畢此書之後回頭想想台灣,常常是非黑即白,一個問題只起源於一個原因,出了狀況都要找到人負責,全民罵一罵,彷彿這樣就沒問題了,有沒有人願意認真紮根,從頭做起,那怕成功不在我?外國的月亮沒有比較圓,但如果本國不思進取,外國的月亮永遠都會比本國月亮明又亮。
avatar-img
62會員
349內容數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曾箏。女子生活學 的其他內容
光看書名,不會興起閱讀的動機,真的翻開後閱讀,一頁接一頁,欲罷不能。 作者認為美國讀寫教育改革教我們六件事: 學無止境,教也無止境,老師自己也該寫 作文的第一課不是起承轉合,而是認識讀者 閱讀與寫作,其實是學習的工具,教作文其實就是教思考
同事對我說,她發現若要孩子建立良好的習慣,父母就得撩下去以身作則才行。這讓我想到蜜雪兒.歐巴馬的傳記-成為這樣的我 BECOMING。
活到老學到老,旅行時也不例外,在去回的機上,讀完了這本書-帝國崛起。 皇冠文化發行人平雲開宗明義提到「人生困局的解答,或許就在你早已遺忘的歷史裡」像一個棒槌敲醒了我的腦,我的困境決不是第一個,自然也不是最後一個,那麼,肯定不會無解,問東問西不如試著從歷史長河裡找線索,誠實的問問自己,答案或許就
為什麼那麼多父母認為讀教科書才是讀書呢?那麼多人離開學校後就不讀書了呢?我喜歡作者的解釋因為父母沒有多元閱讀的經驗,不曾體會過多元閱讀給人生帶來什麼有趣的體驗,而學生在考試制度的壓力下,把讀書與考試畫上等號,只要不用考試
從沒想過要讀史記,直到在聽了呂世浩老師的演講《學歷史的大用》才發現歷史原來這麼有意思,學生時代學歷史的方式原來是錯誤的。 古代為了培養帝王精英,以思辯方式學歷史;現代要培養各行工匠,以背誦方式學歷史。現代教育一直強調要培養學生思辨能力與素養,那麼理應採用古人方式好好學習歷史,可是,該怎麼學呢?
端午之前,已然盛夏,調整成晝伏夜出的夏眠模式,料理收拾好家中晚餐,一個人騎著ubike運動去,迎著微微熱風,心情卻是輕鬆愉快的,完成當日事務,沒有時間與精神壓力,盡情地享受一個人的寧靜時光。
光看書名,不會興起閱讀的動機,真的翻開後閱讀,一頁接一頁,欲罷不能。 作者認為美國讀寫教育改革教我們六件事: 學無止境,教也無止境,老師自己也該寫 作文的第一課不是起承轉合,而是認識讀者 閱讀與寫作,其實是學習的工具,教作文其實就是教思考
同事對我說,她發現若要孩子建立良好的習慣,父母就得撩下去以身作則才行。這讓我想到蜜雪兒.歐巴馬的傳記-成為這樣的我 BECOMING。
活到老學到老,旅行時也不例外,在去回的機上,讀完了這本書-帝國崛起。 皇冠文化發行人平雲開宗明義提到「人生困局的解答,或許就在你早已遺忘的歷史裡」像一個棒槌敲醒了我的腦,我的困境決不是第一個,自然也不是最後一個,那麼,肯定不會無解,問東問西不如試著從歷史長河裡找線索,誠實的問問自己,答案或許就
為什麼那麼多父母認為讀教科書才是讀書呢?那麼多人離開學校後就不讀書了呢?我喜歡作者的解釋因為父母沒有多元閱讀的經驗,不曾體會過多元閱讀給人生帶來什麼有趣的體驗,而學生在考試制度的壓力下,把讀書與考試畫上等號,只要不用考試
從沒想過要讀史記,直到在聽了呂世浩老師的演講《學歷史的大用》才發現歷史原來這麼有意思,學生時代學歷史的方式原來是錯誤的。 古代為了培養帝王精英,以思辯方式學歷史;現代要培養各行工匠,以背誦方式學歷史。現代教育一直強調要培養學生思辨能力與素養,那麼理應採用古人方式好好學習歷史,可是,該怎麼學呢?
端午之前,已然盛夏,調整成晝伏夜出的夏眠模式,料理收拾好家中晚餐,一個人騎著ubike運動去,迎著微微熱風,心情卻是輕鬆愉快的,完成當日事務,沒有時間與精神壓力,盡情地享受一個人的寧靜時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由於看見,不管日本、台灣、韓國,與我們相近的國家,社會都充斥著類似的問題,好像可以是個時機討論了 關於『啃老』的轉型正義? 現況 在現代,我們不斷地看到,長輩結邦拉派抱怨孩子啃老,的同時,孩子要獨立出戶必須“自己付出”龐大代價 到,開始有“繼任世代”(孩子繼承父母錢財房產變得理所當然?
Thumbnail
如果社會問題追根究底來自於教育,而教育最終還是得回歸到家庭發揮應有的功能,那麼,是不是應該讓親職成為人們願意投入、投資的一件事呢?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臺灣教育制度的問題,並從北歐的教育體制中得到了啟發。作者認為值得臺灣家長閱讀,並提出了一些關於教育的新方向。該文章強調了老師應該培養孩子進入社會的地方以及不評分的教育理念。
Thumbnail
你的夢想會讓你擁有真正的幸福感嗎? 在可以自由探索並且不被否定的環境中成長,孩子可以得到更多的安全感與自信,這是人生中很大的財富。沒有安全感的人容易在一段關係中迷失自己,沒有真正的自信,容易隨波逐流,找不到屬於自己的定位。
Thumbnail
在美國社會學扛鼎著作《不平等的童年》後。針對台灣進行在地調整的研究《拚教養》在2019年問世,兩書與兩地有許多可以對照玩味之處。而父母的教養會決定孩子的未來嗎?無疑是肯定的。
Thumbnail
就經濟結構論,移民來協助台灣產業,填補基層工作人口並無不當,但我們是否要考慮開放移民?這個答案顯然是必要的。
Thumbnail
每一種文化都有它獨特的作用,人們越來越認為應有權活出真實的自己,道德一直都是被文化塑造的。通過雙向溝通, 父母可以更好地理解下一代。人需要接受並認同自己,這樣培養出的養分才是最珍貴的,我們應向這個方向前進。
Thumbnail
所以,認清公平與信任法則,跟開放市場拚經濟,這跟架構的關聯是什麼? 筆者要說的是,我們是否有一些前提,對國民就業有想像,還是一切交給市場就好?如果這個世界徹底公平,每個國家互通有無,好比說台灣勞工今天要去日本工作,可以買張機票就過去,到美國蓋廠房也是隨叫隨到,具有高度的移動能力,那的確是一點錯都沒。
Thumbnail
在現在的社會裡,大人講的話,一定就是安全的路嗎? 讀完那篇文章,真的心有戚戚焉,雖說現在很多家長比起從前,教育心態已經開放了不少,但又有多少家長,可以真的放手到支持孩子追求自己心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由於看見,不管日本、台灣、韓國,與我們相近的國家,社會都充斥著類似的問題,好像可以是個時機討論了 關於『啃老』的轉型正義? 現況 在現代,我們不斷地看到,長輩結邦拉派抱怨孩子啃老,的同時,孩子要獨立出戶必須“自己付出”龐大代價 到,開始有“繼任世代”(孩子繼承父母錢財房產變得理所當然?
Thumbnail
如果社會問題追根究底來自於教育,而教育最終還是得回歸到家庭發揮應有的功能,那麼,是不是應該讓親職成為人們願意投入、投資的一件事呢?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臺灣教育制度的問題,並從北歐的教育體制中得到了啟發。作者認為值得臺灣家長閱讀,並提出了一些關於教育的新方向。該文章強調了老師應該培養孩子進入社會的地方以及不評分的教育理念。
Thumbnail
你的夢想會讓你擁有真正的幸福感嗎? 在可以自由探索並且不被否定的環境中成長,孩子可以得到更多的安全感與自信,這是人生中很大的財富。沒有安全感的人容易在一段關係中迷失自己,沒有真正的自信,容易隨波逐流,找不到屬於自己的定位。
Thumbnail
在美國社會學扛鼎著作《不平等的童年》後。針對台灣進行在地調整的研究《拚教養》在2019年問世,兩書與兩地有許多可以對照玩味之處。而父母的教養會決定孩子的未來嗎?無疑是肯定的。
Thumbnail
就經濟結構論,移民來協助台灣產業,填補基層工作人口並無不當,但我們是否要考慮開放移民?這個答案顯然是必要的。
Thumbnail
每一種文化都有它獨特的作用,人們越來越認為應有權活出真實的自己,道德一直都是被文化塑造的。通過雙向溝通, 父母可以更好地理解下一代。人需要接受並認同自己,這樣培養出的養分才是最珍貴的,我們應向這個方向前進。
Thumbnail
所以,認清公平與信任法則,跟開放市場拚經濟,這跟架構的關聯是什麼? 筆者要說的是,我們是否有一些前提,對國民就業有想像,還是一切交給市場就好?如果這個世界徹底公平,每個國家互通有無,好比說台灣勞工今天要去日本工作,可以買張機票就過去,到美國蓋廠房也是隨叫隨到,具有高度的移動能力,那的確是一點錯都沒。
Thumbnail
在現在的社會裡,大人講的話,一定就是安全的路嗎? 讀完那篇文章,真的心有戚戚焉,雖說現在很多家長比起從前,教育心態已經開放了不少,但又有多少家長,可以真的放手到支持孩子追求自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