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02 主理人職場人生觀察週記 | 孤獨力的自我修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孤單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泰戈爾Tagore(印度詩人)
上週五在建國科技大學「文學與女性圖像」通識課程中,我以客座講師的角色與同學們分享「孤獨力的自我修練:穿越繪本啟動情感連結與自我對話」主題,也以上述泰戈爾的詩進行提問:「在社群媒體日漸蓬勃發展,溝通越來越有效率的時代,為什麼我們的內心反而越感到孤獨與寂寞?」
台下的同學默默不語,但從他們竊竊私語及眼神回應中,似乎可以感受到,離開社群媒體的按讚與回應、紛擾及喧嘩,回到現實生活,仍被強大的孤獨感所包覆。

滿足了「歸屬和愛才有可能自我實現

在準備這堂課的過程中,對心理諮商師許皓宜所提到的一段話特別有感:「在網路時代,朋友的定義也隨之改變。有種老朋友,是即使多年未見未聯絡,一聯繫上就會馬上有『連結感』,這就是朋友的意義。人會感覺孤單,是因與生俱來的『連結感』產生斷裂。」離開網路世界,回到現實生活中,人與人間真實而有意義的連結,或許才能讓我們找到歸屬感與方向。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需求層次理論,其中提到:「『歸屬和愛』是人類重要的心理需求,唯有滿足了這一個層次,才有可能『自我實現』」。人類極度的脆弱,我們一輩子都在透過親情、友情、愛情的交流,試著被團體及社會所認同,進而從中尋找到歸屬感。或許,我們總習慣從家庭、學校、職場的認同中,看見並接納自己,然而,直到最近,我才慢慢理解到,歸屬感不應該侷限於特定的場域及對象,有時,人與人間連結的深度反而更勝於連結的廣度

實現「很自由,也很有歸屬感」的生活型態

這種感受,最近特別強烈,走在一個人自我實踐的道路上,脫離了辦公室的載體,少了固定的溝通對象,還好一路上有些好朋友總會適時地出現,以不同的陪伴方式,給予心理上的支持。我們在各自安身立命的空間與時間中,彼此鼓勵、互相關心,即使一個人也不再感到孤單。這種「很自由,也很有歸屬感」的運作模式,讓我的工作型態看似孤獨,卻反而因為找到願意互相支持的同伴,在同行的道路上彼此有了溫暖與依靠。

孤獨力是一種選擇,是一種內在支持的力量

《孤獨力:一個人也可以好好過》書中描述:「孤獨不只是一種狀態,而是一種力量;孤獨不會讓人軟弱,卻使人更加堅強。」那天在課堂上回想,這幾年,媽媽的離世及撰寫論文的過程曾讓我備感孤獨。媽媽的離世讓我就像斷了線的風箏,心理上無以為靠;撰寫論文的過程就像是看不到終點線的馬拉松賽跑,即使夾道有人幫忙搖旗吶喊,但最終只能透過與自己不斷地對話,才能抵達終點。
對我來說,孤獨是一種心理狀態,然而,孤獨力是一種選擇,是一種內在支持的力量。
這兩場孤獨的考驗,是一段漫長的自我修練之路。當我們持續向外尋找歸屬感時,也別忘了好好地與自我相處,因為在人生的道路上,能一直隨伺在側,隨時為自己加油打氣的只有你自己。

來粉絲專頁逛逛 ▍Better Life好感生活研究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拆開包裝,親手摸著名片材質,端詳著每個細節的那一瞬間,就像這陣子在實踐Better Life好感生活研究所的心情,緊張中帶點興奮,卻充滿著期待。和設計師反覆溝通了Logo上的微笑曲線,只因希望無論是名片還是偶然經過的有緣人,嘴角都能不自覺地上揚。 幸福,來自於生活中有著令人著迷的事。在快速、多工
拆開包裝,親手摸著名片材質,端詳著每個細節的那一瞬間,就像這陣子在實踐Better Life好感生活研究所的心情,緊張中帶點興奮,卻充滿著期待。和設計師反覆溝通了Logo上的微笑曲線,只因希望無論是名片還是偶然經過的有緣人,嘴角都能不自覺地上揚。 幸福,來自於生活中有著令人著迷的事。在快速、多工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在面對孤獨感和、面對與人相異的成長經歷時,我們隨時都能重新審視自己擁有的一切。分享自己從不同生活環境和人際關係中所感受到的自我發現:藉著思考過去的點滴,我們其實能夠意識到身邊朋友和家人的支持,以及自己所擁有的價值,找到心中的平靜與力量。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一個人生活哲學的文章,描述作者從小到大在家庭、宗教和社會中的感悟和轉變,表達了對於自在和獨立的追求。作者分享了從學校霸凌到軍中壓迫的經歷,以及對於人性看法的轉變,最後表達了在自在中找到的美好和意義。文章富有個人情感和思索,適合愛好心靈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讀者閱讀。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人們對依賴的恐懼,以及現代社會中對獨立的追求。文中提到這種對獨立的追求其實源於人們對依賴的恐懼,這種恐懼來自於對脆弱的害怕以及過去依賴失敗的創傷。文章主張重新學習依賴的重要性,並引用精神分析理論中退行、依賴、成長的概念。
Thumbnail
獨處時,面對自己的心,會不會感到孤寂呢?
Thumbnail
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故事和經歷,也都會有孤獨的感覺,但是透過孤獨,我們才能更深刻地體驗自己的情感世界,也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當我們學會單獨面對自己的內心時,我們也會更懂得珍惜身邊的人和事物,讓自己的生命更豐富多彩。
Thumbnail
如果你想在獨處時不再感到孤獨,那麼你需要擁有獨處能力。 本文探討了人與內在客體的關係,以及如何培養獨處的能力。擁有獨處的能力不僅能減少在孤獨時的焦慮感,同時也可以幫助人們建立更真實的親密關係和獲得良好的自我感。文章最後提出了在成年之後獲得獨處能力的一些建議。
Thumbnail
偶然聽到了一句頗有感覺的一句話,"別人覺得我過得很孤單,但我覺得很舒服。" 在忙碌的現代社會中,大多數人似乎都習慣把社交互動,與生活的充實程度與人際關係的豐富程度畫上等號 然而,有些人卻有著與眾不同的感受,這些人可能是深思熟慮的靈魂,喜歡將自己的時間花費在獨處中,他們對於大部份人認為是社交的
Thumbnail
在本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自己對孤獨的感悟,從恐懼孤獨到學會獨立。文章提出兩種方式來感受生命的完滿:對生命的愛和對彼此的愛。最後,提供了冥想練習,幫助讀者探索自己對孤獨的感受,並鼓勵他們勇敢地獨立或與他人同行,以克服對孤獨的恐懼。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在面對孤獨感和、面對與人相異的成長經歷時,我們隨時都能重新審視自己擁有的一切。分享自己從不同生活環境和人際關係中所感受到的自我發現:藉著思考過去的點滴,我們其實能夠意識到身邊朋友和家人的支持,以及自己所擁有的價值,找到心中的平靜與力量。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一個人生活哲學的文章,描述作者從小到大在家庭、宗教和社會中的感悟和轉變,表達了對於自在和獨立的追求。作者分享了從學校霸凌到軍中壓迫的經歷,以及對於人性看法的轉變,最後表達了在自在中找到的美好和意義。文章富有個人情感和思索,適合愛好心靈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讀者閱讀。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人們對依賴的恐懼,以及現代社會中對獨立的追求。文中提到這種對獨立的追求其實源於人們對依賴的恐懼,這種恐懼來自於對脆弱的害怕以及過去依賴失敗的創傷。文章主張重新學習依賴的重要性,並引用精神分析理論中退行、依賴、成長的概念。
Thumbnail
獨處時,面對自己的心,會不會感到孤寂呢?
Thumbnail
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故事和經歷,也都會有孤獨的感覺,但是透過孤獨,我們才能更深刻地體驗自己的情感世界,也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當我們學會單獨面對自己的內心時,我們也會更懂得珍惜身邊的人和事物,讓自己的生命更豐富多彩。
Thumbnail
如果你想在獨處時不再感到孤獨,那麼你需要擁有獨處能力。 本文探討了人與內在客體的關係,以及如何培養獨處的能力。擁有獨處的能力不僅能減少在孤獨時的焦慮感,同時也可以幫助人們建立更真實的親密關係和獲得良好的自我感。文章最後提出了在成年之後獲得獨處能力的一些建議。
Thumbnail
偶然聽到了一句頗有感覺的一句話,"別人覺得我過得很孤單,但我覺得很舒服。" 在忙碌的現代社會中,大多數人似乎都習慣把社交互動,與生活的充實程度與人際關係的豐富程度畫上等號 然而,有些人卻有著與眾不同的感受,這些人可能是深思熟慮的靈魂,喜歡將自己的時間花費在獨處中,他們對於大部份人認為是社交的
Thumbnail
在本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自己對孤獨的感悟,從恐懼孤獨到學會獨立。文章提出兩種方式來感受生命的完滿:對生命的愛和對彼此的愛。最後,提供了冥想練習,幫助讀者探索自己對孤獨的感受,並鼓勵他們勇敢地獨立或與他人同行,以克服對孤獨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