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關於小孩被排擠,請試著站在「替孩子贏得更多朋友」的立場吧!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以後都要親自陪著他們,要好好保護自己的小孩!」
從前有四個幼稚園學生,每個禮拜天都會聚在一起,他們的父母是認識十多年的老朋友,本來無話不談,但最近開始有些冷漠,客套幾句之後便擦肩而過。
原因是他們的孩子漸漸發展出一種「三打一、我們不要跟他玩、我們的機器人也不要借他…」的情況。
圖片摘自臉書「家政夫的悄悄話」
被排擠的小孩母親來向家政夫抱怨時,氣得滿臉通紅:
「我兒子不是一開始就用搶的,有先好好問可不可以借,他們一邊說不肯,一邊卻拿著我們家的玩具玩…」
類似事件幾次之後,身為家長的你會不會決定〝既然不借,那就分開各玩各的〞?
「分開之後,他們三個一起堆積木,我兒子自己蓋城堡,但玩著玩著他們也會過來搶,理由是三個人需要得更多…」
「那你有教導搶積木是不對的嗎?」家政夫還來不及問,那位母親就已經激動起來:「大家都怪我兒子喜歡搶,而且搶輸了還會尖叫製造噪音,但他們的也會搶啊!所以以後我都要親自盯著,好好保護自己的小孩!」
不瞞大家說,家政夫的老三也面臨這種困擾,但家政夫建議要從更高的角度來想辦法。
就情緒層面而言,沒有人喜歡被套上〝很不會教小孩〞的帽子,也沒有人喜歡看見兒女遭到排擠,更沒有人願意老是出面道歉,拉著小朋友去彎腰鞠躬,但如果站在『替兒女贏得更多朋友』的立場想,整件事情會不會從自我防衛轉化為更好的結局?
站在『替兒女贏得更多朋友』的立場想,是否該先對老朋友坦白,化解彼此間的不舒服,一起引導下一代延續情誼?
站在『替兒女贏得更多朋友』的立場想,是否也直接成了兒女們的活教材,示範著如何透過吃虧使人關係變成加號,從只能自己玩,昇華成一起分享?一起經營?
在家政夫親身的例子上,甚至還冒出「姊姊很會保護的小弟,總是站在大人面前替弟弟說話,但你們〈指著自己的老大、老二〉在幹嘛?你們就只會打打鬧鬧,任憑老三受欺負!」。
當聽見妻子這樣訓斥兒子時,家政夫也很快陷入同仇敵愾的情緒,但腦海中卻有個聲音提醒『替兒女贏得更多的朋友』吧!
一昧用〝保護自己人〞的態度出發,只會造成更偏頗的不客觀,久而久之,這群小孩解決衝突的方式是甚麼?是贏得更多朋友?還是拉著合得來的人樹立高牆,也樹立更多敵人呢?
歡迎大家踴躍提供答案,告訴家政夫你的遭遇或觀感喔!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常說妻子是太陽,自己是月亮,因為一個白天起床工作,一個只有等到夜深人靜才會精神百倍。 這種作息、性格南轅北轍的兩個人,在共組家庭又養育三個兒子之後,究竟該如何生活?會爆出什麼樣的火花,燒盡雅馬遜雨林呢? 馬上去「家政夫的悄悄話」看看吧!偷偷告訴你,三個孩子都是奶爸帶大的。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計畫結婚挑選婚紗開始,男人才發現女人有多麼喜歡試裝,有多麼喜歡被當成小公主,享受接待員的吹捧與服務,然後穿穿脫脫好幾個小時也不會膩。 從下班回家打開電動開始,女人才發現男人有多麼喜歡玩GAME,有多麼喜歡揪著兄弟上網打怪,儘管被雨淋濕的襪子還黏在腳上,依然可以坐下來立刻連線,一邊聞腳臭一邊獵人頭。
    從計畫結婚挑選婚紗開始,男人才發現女人有多麼喜歡試裝,有多麼喜歡被當成小公主,享受接待員的吹捧與服務,然後穿穿脫脫好幾個小時也不會膩。 從下班回家打開電動開始,女人才發現男人有多麼喜歡玩GAME,有多麼喜歡揪著兄弟上網打怪,儘管被雨淋濕的襪子還黏在腳上,依然可以坐下來立刻連線,一邊聞腳臭一邊獵人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帶著孩子跑東跑西到處玩的這段時間,當碰到了有玩具的場合,總是會聽到不少"你要分享啊!"、"小氣欸~分人家玩啊!"、"不要吵!分人家一起玩!",隨著孩子長大,長輩們也會開始提醒"可以開始教他分享了!"、"這個借阿嬤玩?不要?!這麼小氣啊!"。 我們害怕孩子變成小氣吝嗇的人,但,我們大人也不論什麼都
    Thumbnail
    看到一位幼兒園老師分享的溫暖文章,看到她說孩子們如何做得比大人更好,我不禁想起三四歲時的一個片段回憶。 那時爸媽帶我去一個阿姨家,我坐在桌邊不知在做什麼,但我看見爸媽在大聲吵架,然後又看見那個阿姨一副我說不上來的表情,再看看爸媽完全沒有自覺,忽然覺得有點丟臉,冒出一句:「你們要吵回家再吵啦
    Thumbnail
    當孩子被排擠或被孤立時,父母應該如何幫助他們解決這種情況呢?本文探討了孩子被排擠的原因,包括太自我中心、不知如何與他人相處、遇到問題不會解決等問題,以及父母應該避免的NG行為和處理排擠問題的4個流程。最後,父母應如何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並且如何與他人相處。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他早上起床後的見聞。內容包括協助同事解決工作問題和參與家長群組討論教育問題。作者反映了家長在解決子女問題時可能遇到的挑戰,並提出了他的看法。
    處理小孩的衝突,是我工作中的一部分。常常問題處理到後來,發現在過程中也會不時的與內在的自己相遇。即使我們都是大人了,內在也還有那個還沒有與自己、與世界和解的自己。 孩子的衝突過程是這樣的:小燕、小語一群人在玩,小安在旁邊看。看著看著,小安也想玩,便拉著小語教他。小語過去了,和小安兩個人玩得
    孩子約三歲開始 我和先生開始面臨到孩子各式各樣的情緒爆走 我逐漸懷疑人生 心想著這不是我要的親子關係 自以為教養方式"不打孩子" 選擇用罰站、斥喝、講道理、冷處理、鼓勵是對的 殊不知過了一年多 已經耗掉我家親子間不知多少的親密關係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7歲大小兒,那天回家,抱著媽媽大哭,說再也不要去籃球隊練習了。 一把鼻涕一把淚的,霸總才把事情説清楚: 小兒習慣與好友甲一起玩,但是好友甲執意要和某群男同學玩在一起,這群男孩裏,有2個馬丁,不知爲何,不願意小兒跟他們一起玩,於是開始各種“抗拒”行爲,從威脅,偷打,推人害小兒跌倒,從休息時間,到籃
    Thumbnail
    我看到我朋友看到小孩打架,想抓著看得到玩具處理一下,讓我想到我之前跟老公的討論… 之前姊姊會很用力地推倒弟弟,搶走玩具,或是很用力打他 我有一次很用力地捏我家姊姊之後,我覺得後悔,跟老公討論 他說,「你想想他們這麼信任你,這麼愛你,他們每次都相信你不會傷害他們」 我心裡OS:
    Thumbnail
    只要家長真心想陪伴孩子,不管多忙碌,相信一定可以找到方法,而且,孩子也一定可以感受到我們的愛,這將會是他們長大後面對挑戰與困境的力量。
    Thumbnail
    在帶著孩子跑東跑西到處玩的這段時間,當碰到了有玩具的場合,總是會聽到不少"你要分享啊!"、"小氣欸~分人家玩啊!"、"不要吵!分人家一起玩!",隨著孩子長大,長輩們也會開始提醒"可以開始教他分享了!"、"這個借阿嬤玩?不要?!這麼小氣啊!"。 我們害怕孩子變成小氣吝嗇的人,但,我們大人也不論什麼都
    Thumbnail
    看到一位幼兒園老師分享的溫暖文章,看到她說孩子們如何做得比大人更好,我不禁想起三四歲時的一個片段回憶。 那時爸媽帶我去一個阿姨家,我坐在桌邊不知在做什麼,但我看見爸媽在大聲吵架,然後又看見那個阿姨一副我說不上來的表情,再看看爸媽完全沒有自覺,忽然覺得有點丟臉,冒出一句:「你們要吵回家再吵啦
    Thumbnail
    當孩子被排擠或被孤立時,父母應該如何幫助他們解決這種情況呢?本文探討了孩子被排擠的原因,包括太自我中心、不知如何與他人相處、遇到問題不會解決等問題,以及父母應該避免的NG行為和處理排擠問題的4個流程。最後,父母應如何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並且如何與他人相處。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他早上起床後的見聞。內容包括協助同事解決工作問題和參與家長群組討論教育問題。作者反映了家長在解決子女問題時可能遇到的挑戰,並提出了他的看法。
    處理小孩的衝突,是我工作中的一部分。常常問題處理到後來,發現在過程中也會不時的與內在的自己相遇。即使我們都是大人了,內在也還有那個還沒有與自己、與世界和解的自己。 孩子的衝突過程是這樣的:小燕、小語一群人在玩,小安在旁邊看。看著看著,小安也想玩,便拉著小語教他。小語過去了,和小安兩個人玩得
    孩子約三歲開始 我和先生開始面臨到孩子各式各樣的情緒爆走 我逐漸懷疑人生 心想著這不是我要的親子關係 自以為教養方式"不打孩子" 選擇用罰站、斥喝、講道理、冷處理、鼓勵是對的 殊不知過了一年多 已經耗掉我家親子間不知多少的親密關係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7歲大小兒,那天回家,抱著媽媽大哭,說再也不要去籃球隊練習了。 一把鼻涕一把淚的,霸總才把事情説清楚: 小兒習慣與好友甲一起玩,但是好友甲執意要和某群男同學玩在一起,這群男孩裏,有2個馬丁,不知爲何,不願意小兒跟他們一起玩,於是開始各種“抗拒”行爲,從威脅,偷打,推人害小兒跌倒,從休息時間,到籃
    Thumbnail
    我看到我朋友看到小孩打架,想抓著看得到玩具處理一下,讓我想到我之前跟老公的討論… 之前姊姊會很用力地推倒弟弟,搶走玩具,或是很用力打他 我有一次很用力地捏我家姊姊之後,我覺得後悔,跟老公討論 他說,「你想想他們這麼信任你,這麼愛你,他們每次都相信你不會傷害他們」 我心裡OS:
    Thumbnail
    只要家長真心想陪伴孩子,不管多忙碌,相信一定可以找到方法,而且,孩子也一定可以感受到我們的愛,這將會是他們長大後面對挑戰與困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