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致親愛的孤獨者-之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記得,曾經有次我問我阿嬤,妳這一世人,最記得的五件大事是哪些?
I remembered once I asked my grandma, “ What’s the top five biggest things in your entire life?”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217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致親愛的孤獨者:電影同名圖文書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0會員
5內容數
夢田文創以紀錄片中「給孤獨者書店」書店為源,將現代社會關係中所呈現的「孤獨」作為策展主題,試圖以多元的創作與在你我身邊的「孤獨者」對話,重新認識「孤獨」的正向定義。特別收錄電影中由知名文學作家駱以軍作為主述,撰寫一封封溫暖人心的文字書信內容,期盼能陪伴這城市中每個漂泊的心,帶來希望的微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夢田文創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很多時候,我們感覺到的孤獨,其實不是孤獨, Most of the time, we think we’re feeling lonely, but actually it isn’t about lonely,
我讀過一位西方理論家(別管他是誰了),他說啊,我們從被拋擲到這世間的那刻,就是內心具有一個存在的空缺。
很多時候,我們感覺到的孤獨,其實不是孤獨, Most of the time, we think we’re feeling lonely, but actually it isn’t about lonely,
我讀過一位西方理論家(別管他是誰了),他說啊,我們從被拋擲到這世間的那刻,就是內心具有一個存在的空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she’s my rock you know?」成長期的我一直被祖母寵着,遇上甚麼不快,只要往祖母家跑:好吃的吃一大頓;不快的吐盡苦水;悶悶的往書櫃上拿起書看個夠;要學習時就跟着祖母有的沒的學着或編織或折紙或烹飪……
我從出生到現在我最想感謝我的爸爸媽媽,因為他們從我出生到現在一直關心我們幫助我們我們有困難的地方。 從以前很小的時候,爸爸媽媽就很照顧我,例如:有一次我在幼兒園的時候我發燒了,結果媽媽立刻就來到幼兒園,並且還帶我去買柳橙汁,還帶我回家,還有平時爸爸媽媽會在我安親班下課的時候再我回家,到家後
翻到某年看完北美館展覽的札記。 “展覽主題「旅途」的部分有一部法國影片《我的朋友》藉由訪談不同人物勾勒出一位祖母與其家人之間的相處樣貌,在訪問到祖母本人的片段時祖母提到已故丈夫的往事,丈夫在11歲時就決定要與她共度一生,並且臨終前依然深愛,說「遇見你就是我這一生最美好的事情」。”
Thumbnail
我常常回想一些記憶中的事件來喚醒我生命中應有的動力,現在看這些過去的歷史痕跡,不只是一個發生過的事,其中更看見神一路引導的軌跡。 當我阿母被家暴後,凌晨不曉得幾點,她拉著我的手直接往外衝。我完全沒有緩衝的餘地,像是至少拿一隻自己最愛的忍者龜公仔,或是偷偷藏在床底下的零用錢。(當時我六歲)
Thumbnail
死亡,是每個人一生中必定會經歷的事,它代表著人生的終點、同時也代表著一條生命的逝去,這些逝去的人,也許是你最愛的家人、最好的朋友、或者是一些默默無名的人,當人們面對這些生死離別之時,總會感到十分地傷心和悲痛
Thumbnail
每次到掃墓時節時,總會懷念起和奶奶、外公、外婆相處的日子。這幾天,我總會和家人提起過往那些快樂的兒時時光,老爸總說,都過去了,每次都提起那些往事,其實我是知道老爸的用意,叫我別一直往後看,看著前面的路,為自己的人生開出一條血路。 因為我是個很貪戀回憶的人,沒有勇氣向未知的道路前進,也不想做太多對於
Thumbnail
我的奶奶在我父親十歲的時候因病去世,對於她的了解我皆從父親和姑姑們的描述。因此我對她有一定的印象存在。    奶奶出生於富裕的家庭,但是在那個對於男性子嗣重視的年代,女性結婚後通常視為夫家中心。爺爺和奶奶因為媒妁之言而結婚,也是彼此的二婚。當時爺爺已經有五位孩子,這對奶奶而言是一項很大的挑戰,該如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約莫十年前開始,突然意識到自己的父母年華老去,或許這是很多人都曾經有過的經歷,相信每個人的經歷或多或少有些相似。 與父母的關係好像在自己成家之後斷了音訊,正確來說,我的工作、家務及育兒的時間幾乎是我的全部,現在回想那時候投入在自己的生活,已經有些超過負荷,因而忽略了與原生家庭親人之間情感的連結。
前陣子朋友和我聊天提到:「突然發現怎麼道別跟面對生死是個很值得探討的議題。」 確實很值得探討,畢竟連對我而言是個算能預見,但自己經歷時也不免跌入深淵。 印象中,第一次接觸死亡,是曾祖父。當時年紀還很小,跟在媽媽身邊,和其他親友排成一條長長的隊伍,沿著坡慢慢走。我不知道那意味著什麼,只知道,此
Thumbnail
「she’s my rock you know?」成長期的我一直被祖母寵着,遇上甚麼不快,只要往祖母家跑:好吃的吃一大頓;不快的吐盡苦水;悶悶的往書櫃上拿起書看個夠;要學習時就跟着祖母有的沒的學着或編織或折紙或烹飪……
我從出生到現在我最想感謝我的爸爸媽媽,因為他們從我出生到現在一直關心我們幫助我們我們有困難的地方。 從以前很小的時候,爸爸媽媽就很照顧我,例如:有一次我在幼兒園的時候我發燒了,結果媽媽立刻就來到幼兒園,並且還帶我去買柳橙汁,還帶我回家,還有平時爸爸媽媽會在我安親班下課的時候再我回家,到家後
翻到某年看完北美館展覽的札記。 “展覽主題「旅途」的部分有一部法國影片《我的朋友》藉由訪談不同人物勾勒出一位祖母與其家人之間的相處樣貌,在訪問到祖母本人的片段時祖母提到已故丈夫的往事,丈夫在11歲時就決定要與她共度一生,並且臨終前依然深愛,說「遇見你就是我這一生最美好的事情」。”
Thumbnail
我常常回想一些記憶中的事件來喚醒我生命中應有的動力,現在看這些過去的歷史痕跡,不只是一個發生過的事,其中更看見神一路引導的軌跡。 當我阿母被家暴後,凌晨不曉得幾點,她拉著我的手直接往外衝。我完全沒有緩衝的餘地,像是至少拿一隻自己最愛的忍者龜公仔,或是偷偷藏在床底下的零用錢。(當時我六歲)
Thumbnail
死亡,是每個人一生中必定會經歷的事,它代表著人生的終點、同時也代表著一條生命的逝去,這些逝去的人,也許是你最愛的家人、最好的朋友、或者是一些默默無名的人,當人們面對這些生死離別之時,總會感到十分地傷心和悲痛
Thumbnail
每次到掃墓時節時,總會懷念起和奶奶、外公、外婆相處的日子。這幾天,我總會和家人提起過往那些快樂的兒時時光,老爸總說,都過去了,每次都提起那些往事,其實我是知道老爸的用意,叫我別一直往後看,看著前面的路,為自己的人生開出一條血路。 因為我是個很貪戀回憶的人,沒有勇氣向未知的道路前進,也不想做太多對於
Thumbnail
我的奶奶在我父親十歲的時候因病去世,對於她的了解我皆從父親和姑姑們的描述。因此我對她有一定的印象存在。    奶奶出生於富裕的家庭,但是在那個對於男性子嗣重視的年代,女性結婚後通常視為夫家中心。爺爺和奶奶因為媒妁之言而結婚,也是彼此的二婚。當時爺爺已經有五位孩子,這對奶奶而言是一項很大的挑戰,該如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約莫十年前開始,突然意識到自己的父母年華老去,或許這是很多人都曾經有過的經歷,相信每個人的經歷或多或少有些相似。 與父母的關係好像在自己成家之後斷了音訊,正確來說,我的工作、家務及育兒的時間幾乎是我的全部,現在回想那時候投入在自己的生活,已經有些超過負荷,因而忽略了與原生家庭親人之間情感的連結。
前陣子朋友和我聊天提到:「突然發現怎麼道別跟面對生死是個很值得探討的議題。」 確實很值得探討,畢竟連對我而言是個算能預見,但自己經歷時也不免跌入深淵。 印象中,第一次接觸死亡,是曾祖父。當時年紀還很小,跟在媽媽身邊,和其他親友排成一條長長的隊伍,沿著坡慢慢走。我不知道那意味著什麼,只知道,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