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01/06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工藝今與昔—薏米珠

台灣的原住民族在現今的社會中已經多達16族了,位於新竹縣及苗栗縣的山區中,有一群非常少數的民族:賽夏族。
賽夏族的人口極為稀少,目前大約只有6000人左右,其族群的工藝品常常會使用到一種野生的植物:薏米珠。
薏米珠,又稱為薏苡。原產於熱帶亞洲,一年生草本。莖直立叢生,多分枝,基部節上生根;扁平細長披針形葉片互生,質地硬,先端尖,基部成鞘狀,無毛,葉緣粗糙;夏秋間開花;成熟時為暗紫色果實。
薏米珠的植株可達一個成人的身高。
薏米珠的植株可達一個成人的身高。
薏米珠也是賽夏族之中,朱姓的由來。過去賽夏族人的姓氏都會以大自然的現象來命名。朱姓賽夏語稱titiyon,薏米珠的賽夏語則稱為tibtibon。兩者之間存在著共同的音節。
薏米珠在中醫的角度具有解水腫的功效。其果實中間有一個孔洞,內裡有芽。將芽抽出後,就形成一個天然的串珠,若覺得洞口太小,可以使小型工藝用的電鑽將其孔洞鑽大,在穿線的時候會更為方便。許多賽夏工藝品都是利用其中的孔洞以及光滑的外表來製作傳統的器具及工藝品。
外表光滑,內有孔洞就是薏米珠的特色。
賽夏族的傳統祭典:矮靈祭,其中的唯一可以發出清脆響聲的樂器-臀鈴。其中連接竹管、鈴鐺以及布包之間的就是一顆顆閃耀的薏米珠。由此可以看出賽夏族人對於薏米珠的重視。直到現今,薏米珠仍然是賽夏族之中的民族植物,各式各樣的傳統器具、手工藝品,都能夠常常見到它的身影。下次若拜訪賽夏部落,記得在走馬看花之餘,在田間好好看清楚薏米珠的身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