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2|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2019 電影總評 & 推薦六部藝文電影

從前,有個好萊塢
從前,有個好萊塢
這兩周看了許多影評人的2019年度十大電影,金球獎得主、奧斯卡熱門名單也陸續出爐,大家最有共識、討論度最高的幾部不外乎《小丑》《寄生上流》《從前,有個好萊塢》《婚姻故事》《愛爾蘭人》《峰迴路轉》以及即將上映的《她們》。 我非常喜歡《從前,有個好萊塢》裡風華和頹敗交織的60年代氛圍,以及瑪格羅比自在自得的演出,她是暴風中心的耀眼寧靜,完美凸顯了餘下世界的搞笑和殘暴。我也對細膩溫柔的《婚姻故事》很有共鳴、寫過影評,妮可和查理的相愛和爭吵裡,盡是每個人在婚姻、情感關係中必然會有的掙扎與眷戀。
《小丑》的藝術性很高,我特別欣賞他反映出這個時代的抗爭本質,不再像從前那樣高舉意識形態大旗,而是一個個底層人物真實的無助怒吼,沒有名字、沒有信念,只是想過上更有尊嚴的生活,卻彷彿沒有出路。《寄生上流》和《峰迴路轉》劇本都很有趣、娛樂效果十足,觀看時有驚喜,不過沒那麼有後勁和豐富反思。《愛爾蘭人》拍出黑幫電影的新高度,前半稍嫌冗長緩慢,卻紮實鋪陳出後半法蘭西身為職業殺手不動聲色的羞愧與自豪,讓人久久難以忘懷。
除了這些,還想推薦六部介於主流和非主流之間的藝文電影,有的我在觀影當下心底就不斷湧現驚嘆和喜愛,有的看著看著被其中的情感打動,也有的是到了電影完結那一刻忽然感觸,每一部都餘韻綿長。

1 《人間失格:太宰治與他的三個女人》
藝術家蜷川實花以她一貫的鮮豔華麗、花團錦簇,顛覆了以往對人間失格的灰暗想像——誰說內心荒蕪必然是一片蒼白,而不是絢爛的紅?小栗旬詮釋的太宰,戀愛即藝術、藝術即戀愛;女人的慾望投射、眾人的輕蔑窺探、寫作者自我掏空的痛苦,全都在華美的視覺、音樂和奇想中迸發,是我的年度之最。只可惜很少看到其他影評人書寫甚至提起,是很個人口味的第一名,歡迎看看我的完整影評

2 《沒有煙硝的愛情》
50年代冷戰背景下,橫跨多年、流浪於波蘭德法的愛情,每一幕鏡頭定格都是絕美的黑白攝影。蘇拉和維特,相識於蘇聯政治宣傳的民俗樂團,在人群中一眼認出她的光芒、他的才華,可是約好一起逃走時,她沒有來、他也沒有等。離散又聚合,蘇拉一次次睜著大眼抒情地歌唱〈兩顆心〉,從波蘭民謠、爵士曲調、到她不理解也不認同的法文改編,一見鍾情的愛跟不上彼此在不同世界的適應與變化,卻依然不擇手段穿越自由與牢籠也要重返對方身邊。「我們過去另一邊吧。那裡的景色會比較美。」另一邊有什麼,愛情又許諾了什麼,時代動盪,我已疲憊不堪,和你在一起,閉上眼都能看見美麗。看完電影深深著迷於蘇拉和她唱的〈兩顆心〉,無限單曲循環。
沒有煙硝的愛情

3 《阿莫多瓦:痛苦與榮耀》
人活到七十歲,身體病痛糾纏,往事縈繞於心,日日夜夜不得平靜。當年不歡而散的演員搭檔,過了三十年,記仇的尚未完全原諒,卻無需太多言語就能重拾熟悉,接下他遞過來的海洛因,讓他演出自傳式的獨角戲,他懂得你為什麼遺憾、對什麼上癮。過了三十年,接起初戀情人的電話心還是亂跳,梳妝打扮好自己,等著他來到家裡,深情,性感,只是已婚,你沒讓他留下,見到就好。過了三十年,還記得小時候母親在河邊洗衣、溪水閃閃發亮,歌聲歡笑隨著潔淨的白色床單飛揚;還記得母子倆搬家那晚睡在火車站的長椅上,紅磚牆外煙火綻放,儘管後來,你沒有成為母親期待中的模樣,但你愛她,她也知道。希望很久很久以後也能創作出這麼情深意重的自傳。

4《幸福的拉札洛》
拉札洛、拉札洛,小村裡被佃農呼來喚去的幫手,澄澈透明的眼睛裡盡是真誠,看不出村民對他的利用和捉弄,分不清侯爵少爺與他宣稱兄弟、實則主僕的關係。最精彩的是電影後半的翻轉和魔幻寫實,拉札洛跌落山谷,侯爵夫人的騙局被揭穿,這年代早已沒有佃農制度——真的嗎?來到現代化城鎮,工作模式和生活或許荒謬更甚,偷拐搶騙維生的村民、假裝並非偷拐搶騙的沒落少爺與新興銀行,唯有年少如昔的拉札洛善良誠摯依舊,他是飛出教堂的樂音、路邊可採食的野草、是風中的狼嚎,又有誰真正回應他的呼喚嚎叫。這部是我看過最厲害的電影劇本之一,充滿能被多重解讀的情節和細節,尤其推薦給喜歡《寄生上流》的朋友!
幸福的拉札洛

5《燃燒女子的畫像》
遺世獨立的小島,通往現實人生的前一站,自由的女畫家和不情願的待嫁小姐,為了完成畫作相互凝視而生的情意,沒那麼濃烈,沒有要玉石俱焚或為了對方衝破圍城,但尚足夠藏在心底度過寒冬,溫暖而悠長。我最喜歡的段落,是畫家和女僕圍坐火爐前聽小姐唸〈奧菲斯之歌〉,明明警告奧菲斯不能回頭、否則將失去妻子,為何他還在最後一刻回頭?是壓抑不住滿懷思念,是想讓美好停留在回憶裡的詩意選擇,或是他聽見妻子輕喚:「轉過頭來。」其實已經入冥府的人本就無法重生,初相識就預見離散的戀人亦無法繼續,如果我們終將分離,唯一的請求只剩下別背對我,好好看著我,記住我最美的模樣,那麼從此往後不再相見也沒關係了。

6《莒哈絲的漫長等待》
改編自莒哈絲的自傳小說《痛苦》,電影畫面文學性濃厚、佐以大量書中語句獨白。二戰期間,丈夫侯貝被捕的莒哈絲日夜焦躁地等待,等待好消息、或壞消息也無妨,不確定卻無能為力最是折磨。她為丈夫四處奔走,她反覆自言自語,說著侯貝會回來的,像對自己信心喊話,又像掩飾心底深深的不安——萬一他真的回來了怎麼辦?一個妻子的等待終究不如一個母親那樣單純無私,長日漫漫,壓抑的情慾無聲流轉,因而她時常忽然出神,看著房間另一頭的自己丟失了靈魂似地接起電話、奔下樓梯。兩個自我在心內交戰,祈禱侯貝平安歸來、或永不歸來,自我的道德譴責叫人發狂,同時擁有相反的願望最是痛苦。
莒哈絲的漫長等待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歡迎按讚我的FB粉專:藝文日常,會有更多的電影短評!近期預計會發的包括:《兔嘲男孩》、《愛爾蘭人》、《教宗的承繼》、《82年生的金智英》、《她們》,也歡迎留言一起討論電影心得、或推薦其他好看的藝文電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