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09|閱讀時間 ‧ 約 8 分鐘

寫封信給你:1/11投票,你的孩子有話想說

罵,是我們和政治發生關係最常見的形式。這樣的政治很多,到處都是,多到令人厭煩......很少有機會認真想一下:為什麼人要理解政治? ——《如何做一個正直的人》, 楊照

Dear you,
這幾天在臉書看到很多朋友呼籲大家返鄉投票,也不少人特地從國外飛回來,可見大家很重視這次選舉的結果。朋友的立場和觀點和我差不多,而在一場多數決的選舉,我們都知道真正需要對話的其實是反對方和中間派,而對話要成立,就需要兩方騰出討論空間。
如果兩個持相反意見的人,永遠堅持自己的立場,那是怎麼樣也沒辦法對話的,最終只能吵和罵,民主政治雖然是在爭執中產生(一黨獨大的政權不會有爭執,只有反抗和制壓),爭執卻不是本意,理解和討論才是。
所以我想寫一封信給你,特別是在我的同溫層之外的長輩們,我想跟你說在這種種的爭執和衝突當中,我們在意和堅持的是什麼?為何我們如此心急,哪怕有時並不總是熱衷政治,卻依然如此害怕?

政黨的意圖和集體的利益
我們最根本的利益在於讓社會成為真正的社會
政黨選舉的拉扯過程,很容易看到各種猜測、質疑和抹黑,人們拿著放大鏡去看政黨的所有行為舉止,背後藏著什麼的意圖。
「意圖不軌」促使人們投下反對票,政黨有其各自的意圖,如同每個人都有自私之心,政黨的目標是贏得選戰,投票人也希望自己的生活過得舒服安逸。
人各自有利,並在社會自由競爭,衍生了資本市場的機制,可是政治扮演了市場制衡和引導的角色,是在自私自利之外考慮公共利益,是在個人主義之下同理思考到社會集體的利益。
比起哪個政黨的意圖更和我意,我想政治裡的選舉要思考的是:我們希望構築什麼樣的社會,社會需要什麼樣的規則,台灣要往哪個方向走,並依此來決定台灣的領導者。
社會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結構,每個人生活都不容易,彼此的利益也時常衝突,出現很多社會矛盾和摩擦,這也是政治存在的目的,它將矛盾儀式化,並促使人們去思考:如何在在各種利益糾結下,做出困難的選擇。
擺在我們眼前的選擇,從來不是簡單的對和錯,而是在顧局全體利益之下,到底該如何取捨?
而這次的選舉我想最大的取捨有兩點:經濟發展和身份認同。

主權和經濟,孰輕孰重?
社會的穩定不在於放棄個人利益,而是應該時刻牢記:保衛我們最根本的利益。
台灣在哪個政黨執政時經濟更好常常被拿來比較,經濟發展雖然受政策影響,但也因為全球化的關係,經濟起伏是全球連動的。
中國大陸近年來是經濟成長快速的國家之一,中產階級的興起、消費力的提高,全球各地的大多公司都忙著想要提供服務產品給大陸人民,才能賺上一筆大財,包括蘋果、微軟、特斯拉等美國的科技創新公司都在積極打入中國市場。
這時候你肯定會想,哪還有跟中國切割的道理,應該要和中國建立更好的關係,經濟才能水漲船高。
中國大陸對台灣的態度也是如此,台灣是海島小國,勢必要靠和其他各國的往來才能活絡,因此他們認為單憑經濟的誘因就足以收復台灣。
可是經濟成長的本質究竟是什麼呢?
中國早期靠的是廉價的勞力,近年來中國的互聯網技術趕上了世界,手機支付、城鄉之間的物流效率大幅提高,並在不同領域開放競爭和創新,就連戲劇電影動畫等娛樂產業也慢慢在興起。中國是勤奮又具狼性的國家,他們靠著打江山的精神在世界角逐,並證明自己的實力和地位。
美國則一直以來是世界的大熔爐,他們有全世界最優秀的學校,還有頂級的領先公司,因此他們能吸引大量的國際人才,資本家積極的態度、競爭激烈的開放市場,加上本身的國際強國優勢,他們也一直在經濟上保持領先。
綜觀來看,沒有哪個經濟強國是靠著鄰國的市場而成為領先者,實際是靠著自己國家的優勢、人民的素質、技術的開發、企業的商業能力輔以國家主權在國際間的斡旋,來維持自己的經濟地位。
那麼台灣究竟是為什麼還能受到國際的重視呢?是我們的民主自由,而中國正想要把這個權力悄悄收回。
我們眼前要面對的是經濟發展和國家主權,兩者現在如何取捨?而這確實都和中國大陸脫不了關係。中國大陸釋出經濟利益的誘因,要我們拿主權來換,你願不願意?
這就好像經濟問題搞得大家頭很痛,你是想要吃止痛藥,還是要花時間療養身體?大陸的經濟誘因確實能夠止痛,但他們願意給的也可以隨時收回去,可我們要讓渡的主權卻再也要不回來。
這才是我們真正著急的原因,自由也許帶來衝突和混亂,可是失去自由真的不會過得比較好。
回到經濟問題,保護主權不代表要和中國決裂,但這首先是不能失去的集體利益。而我們的經濟終究不能永遠靠鄰國的施捨,也需要發展出自己的優勢,不論是技術、人才、教育和資源,這些都無法一蹴可幾。
國家主權和經濟發展,我們選擇了前者,選擇一條需要更多耐心的路,而不被眼前的短期利益誘惑。同時也選擇相信台灣的人民在經濟上,還是可以打拼出一條路。

我們是誰?
民族主義只有一種政治綱領,即通過監視外部動向來推動內部發展,同時大張旗鼓地宣揚「我們是另一回事」。
「我們是誰?」不是一個選舉才需要思考的問題,而是每個人無時無刻都在思考,並用自己的行動去證明的。
身份認同的問題在不同國家呈現不同的面貌,外來的移民者來到國家扎根,「我們」就變複雜了,川普似乎只承認能帶來經濟利益的人才。不同的宗教信仰生活在同一片土地,「我們」就涵括更廣了,歷史則不乏迫害宗教和民族的事件。
全世界正在興起一種特別的「國族主義」,即一切以國家自身利益為主,並想辦法和世界各國抗衡,所以產生了中美貿易戰、英國脫歐等政治的大事件。歸屬感原本是好的,可是盲目的歸屬感卻會帶來毫無理由的排外,並產生對立衝突。這樣的身份認同體現在台灣的就是統獨問題。
身份認同最矛盾的地方,是人們透過「否定」來完成身份認同,亦即「真正定義我們身份的其實是我們的敵人。」
「台灣的敵人是中國,中國的敵人是美國」,這是我們相信的世界觀嗎?國族主義面臨最大的挑戰,就是在處理氣候變遷這樣的全球問題時,毫無招架之力,因為各國的利益根本不一致。
我不知道還需要死多少隻無尾熊,是否真得等到有國家被海水淹沒,這個世界才有足夠多的人們明白,我們都歸屬於「人類」這一屬,而和人類屬較密切相關的政治概念,就是人權了。
身份認同的問題只有當我們看見更大的敵人,意識到有更大的共同體時,才有可能被化解。那麼在身份認同的問題上,從人權的角度來看政黨的政策,也許就能夠知道方向。

1/11投下你的一票吧
民主政治終究不是一種精英制度,它把決定權交給所有人民。選舉對人民的要求也不是思考,不論你有沒有思考,只要你投票了,這一票就有效。
那麼民主投票的作用究竟是什麼呢?答案是凝聚社會的信任,而我希望這份信任的來源,不只是自私地為自己著想,而忘記集體的利益;不要只看見短期的經濟誘因而忘記長期奮戰才獲得的主權;別被困在敵我之爭的零和遊戲,而忘記我們同為人類的共同身份。
台灣的未來就在週六的選擇,會有一個決定性的方向,你可能以為這方向不足以大驚小怪,但我想你知道飛機起飛時,航向如果偏了3度,就飛不到想要的目的地了。
是的,現在的每一個選擇,都會對未來產生巨大的影響,所以要好好想想你的選擇。最後,在你決定選擇之前,我想送一段詩句給你:
明天你不想收割的作物, 請不要在今天播種; 不要在此刻投身於壓迫, 為了日後獲得更多的自由; 不要乞靈於暴力, 為了有一天把我們從暴力中拯救出來; 不要將謊言視為力氣, 為了在未來贏回真理。
祝台灣能有更好的未來
嘉慶君

參考資料
《哲學大師寫給每個人的政治思考課》, 費南多.薩巴特 內文的引用,如無特別註明皆來自此書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